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颇高,学生对此学习热情低,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进行兴趣培养就十分有必要。本文将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挖掘其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成分,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动力,它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悬念,问学生:“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有0.08mm,对折一次后,它的厚度是多少?”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0.16mm;紧接着笔者问:“对折三次呢?”学生又很快给出了答案:0.64mm;接下来笔者继续发问“对折30次呢?”有人说“可能是10米”,还有人说“可能是100米”。笔者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引起了学生对乘方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游戏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游戏加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的数学课堂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平铺直叙的乏味性和枯燥性,可迅速地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将趣味小游戏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灵活化,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科学设置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把游戏的热情迁移到数学知识上,在快乐中学习,真正地做到寓教于学。例如:在“数的组合和分解”这节课中,笔者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把写有不同数字的纸片发给学生。接着,笔者拿出一张纸片,让持有纸片的学生迅速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假如笔者拿出9,那么1和8、2和7、3和6、4和5就是好朋友。该游戏迅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很轻易地就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了。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研究发现,小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被人赞扬、鼓励、嘉许,而抑制、惩罚、禁止很容易让其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赏识评价为主、批评评价为辅,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关注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教师也要表达赞赏及欣喜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点小小的奖励,都会给学生注入极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以数倍的努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以更大的进步回报教师的期望。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根本不着边际,教师也不能一口否认,应该用鼓励的眼神暗示他们:“再想一下,老师相信你,再仔细地想一下,一定可以的。”学生在充满赞赏和鼓励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激起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引入现实生活条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公式及符号对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为在熟悉的情景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这样就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而且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线段”这节课,笔者提前让学生准备他们熟悉的药盒、铅笔、牙膏盒、吸管等物品,在教学活动中,请学生拿出他们准备的物品,对其仔细观察。接着笔者提问:“大家能告诉老师那些东西是直的,哪些东西是弯的么?”然后,用课本及铅笔作为教具,引出线段的概念。借助学生熟悉的物品做导入,可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感,拉近新课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借助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故事中可爱的小动物、生动的情节、感人的场面、幽默的话语非常感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具体的数学知识融进故事中,把学生印象中原本静止、枯燥、抽象的数学符号变得灵动活泼、趣味性十足。这样就使教学活动更有吸引力、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故事的讲述及创编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主动、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孙俊勇.小学生数学多元能力发展与评价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1.
[3]林俏.探索如何将趣味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131.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颇高,学生对此学习热情低,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进行兴趣培养就十分有必要。本文将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挖掘其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成分,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动力,它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悬念,问学生:“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有0.08mm,对折一次后,它的厚度是多少?”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0.16mm;紧接着笔者问:“对折三次呢?”学生又很快给出了答案:0.64mm;接下来笔者继续发问“对折30次呢?”有人说“可能是10米”,还有人说“可能是100米”。笔者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引起了学生对乘方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游戏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游戏加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的数学课堂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平铺直叙的乏味性和枯燥性,可迅速地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将趣味小游戏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灵活化,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科学设置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把游戏的热情迁移到数学知识上,在快乐中学习,真正地做到寓教于学。例如:在“数的组合和分解”这节课中,笔者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把写有不同数字的纸片发给学生。接着,笔者拿出一张纸片,让持有纸片的学生迅速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假如笔者拿出9,那么1和8、2和7、3和6、4和5就是好朋友。该游戏迅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很轻易地就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了。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研究发现,小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被人赞扬、鼓励、嘉许,而抑制、惩罚、禁止很容易让其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赏识评价为主、批评评价为辅,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关注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教师也要表达赞赏及欣喜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点小小的奖励,都会给学生注入极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以数倍的努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以更大的进步回报教师的期望。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根本不着边际,教师也不能一口否认,应该用鼓励的眼神暗示他们:“再想一下,老师相信你,再仔细地想一下,一定可以的。”学生在充满赞赏和鼓励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激起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引入现实生活条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公式及符号对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为在熟悉的情景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这样就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而且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线段”这节课,笔者提前让学生准备他们熟悉的药盒、铅笔、牙膏盒、吸管等物品,在教学活动中,请学生拿出他们准备的物品,对其仔细观察。接着笔者提问:“大家能告诉老师那些东西是直的,哪些东西是弯的么?”然后,用课本及铅笔作为教具,引出线段的概念。借助学生熟悉的物品做导入,可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感,拉近新课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借助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故事中可爱的小动物、生动的情节、感人的场面、幽默的话语非常感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具体的数学知识融进故事中,把学生印象中原本静止、枯燥、抽象的数学符号变得灵动活泼、趣味性十足。这样就使教学活动更有吸引力、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故事的讲述及创编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主动、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孙俊勇.小学生数学多元能力发展与评价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1.
[3]林俏.探索如何将趣味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