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体育是个大舞台,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神圣使命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分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青少年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二、重在课堂教学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常做一些队列练习。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同时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解放军遵守纪律的小故事,激励学生向解放军叔叔学习,让站好队做到既快又静。又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这个游戏在进行之前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个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
(三)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如在跳山羊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山羊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三、教师应树立“身教胜于言教”的良好形象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四、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五、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時、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需要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总之,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灌南县实验小学 江苏】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分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青少年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二、重在课堂教学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常做一些队列练习。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同时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解放军遵守纪律的小故事,激励学生向解放军叔叔学习,让站好队做到既快又静。又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这个游戏在进行之前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个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
(三)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如在跳山羊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山羊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三、教师应树立“身教胜于言教”的良好形象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四、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五、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時、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需要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总之,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灌南县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