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372751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作文者心灵的归属和心灵的漫步。写作是作文者自己的事,是一次自由的“旅行”。
  作文是作文者自己的事,别人不能代替。然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闲”出病,往往是先讲范文,让学生成“文”在胸后再写。学生写作时教师仍不忘在一旁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结果既耽误学生时间,又扰乱学生思绪,学生本来想好要写的内容,被“勤”老师一扰,又飞走了。学生思绪被无端打乱,刚抓住的灵感飞走了,写出的作文自然不尽人意,还会养成很多坏习惯:提笔作文,生怕教师纠错,遇到担心处,不妨先奏后写,问明这儿怎么写、那儿如何表达,教师也欣然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懒散习惯,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
  再则,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由教师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等。这无疑是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造成许多学生望文生畏,因而感到写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可是,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导致很多学生作文存在困难。笔者以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咬住“兴趣”不放松
  
  激发写作热情、启发情感体验,其途径不一。作文训练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可以结合学校生活、班集体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也可以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众人关注的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感受,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激发写作激情。老师因势利导、精心命题,让作文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受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事情的进行中作文,在思想、灵魂的撞击下作文。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热情,为学生作文提供鲜活的“生活源”,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又能与作文训练要求相结合,使作文教学各个环节“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的兴趣可从听、读、说训练着手。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朗读磁带,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怎么听、读?可以是专题的欣赏课,也可以是班团活动的文艺表演。总之,听、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原来文章还有那么美,让学生受到感染。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初始阶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基础性的训练。“说”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最可贵的手段,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说学习,说生活,说父母,说天下事……怎么“说”?利用口语交际课、语文课前的口头作文时间、班队活动、演讲辩论会……不过,从“说”开始,教师一定要及时对“说”的质量加上“说”评。原则是多表扬少批评,缺点不要指多了,还要注意这是作文活动中的“说”,可以要求学生列提纲、打草稿。
  
  二、立根原在“生活”中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捕捉事物的特征”。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其对生活的关注较少,认识容易片面肤浅,对生活中的“美”缺少体验,更缺少“发现”,作文时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思想,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养成表情达意的习惯。这样,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思想感情可表达。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目前还是一个弱项,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好作文,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笔,写好下水作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平时要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带领学生进入自然,体味生活。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甚至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但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还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的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等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工作
期刊
【摘要】生命是珍贵和伟大的,生命意识的本质就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语文教育要培养生命意识。  【关键词】生命意识 基础性和人文性 更新观念    一、生命与生命意识    我们知道,“地球环境创造了生命,生命也反过来改造了地球”。这是有关生命的重要内容。其实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大自然的最深远的目的。地球上的千百万物种,
期刊
教师传授新知识,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犹如涉水过河,找不到路,教师铺上桥,学生的路就有了。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对学生的理解,都是大有益处的。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课堂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上课时,我根据讲课内容,进行简短有效的谈话,开门见山,直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比较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如果不能全面、及时、正确地处理日常班级事务的话,很容易出现管理上被动和紊乱的局面。如果班主任在教育他们时,总是紧绷着脸,总是以批评作为手段,效果可能不尽人意,甚至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你的陈述呢?我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一种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我们要善于找寻他们的闪光点  每个人,特别是初中生已经开始慢慢地注重自己在他人
期刊
在教学的舞台上,教师担当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者,学生组织者、教导者的多重角色,小小课堂,气象万千,它不仅是教师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艺术舞台,展示自己德、才、学识的天地,同时也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阵地。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并不是具备了某门课程扎实的基础就能把课上好,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低,关系到教师能否完成好教书育人的重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
期刊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体会、抽象概念与鲜活的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统一起来,即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同时,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使学生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学 想象力 情感 语感    目
期刊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一、语文教师要多读书  读书不仅是提高自我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职业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师是学生可信任的人,是拥有专业力量的值得尊重的成人。这种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确立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的。”这种“内在养成”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读两种类型的书。  1、要读与专业相关的书,
期刊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那么,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打破神秘感  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
期刊
“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听、说、写的训练要以“读”为本,讲授、提问、讨论、作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以“读”为基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值得探讨。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种既要实现德育教育又要培养读写能力的发展性阅读。它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先是“循文悟道”的顺向心理过程,通过文字来理解;后是“因道悟文”的逆向心理过程,经过分析思考,理解作者依据中心思
期刊
【摘要】学生在记事这种基础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常常犯各种各样的毛病,如六要素不全,条理不清,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等等。究其原因是写作方法、技巧贫乏。本文论述了教师在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记事的七个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记事文体 六要素 中心 详略 详写具体化    记事的文章是一种最常见的写作文体,是其他一切写作文体的基础。如:写人的记叙文要记叙该人所做的事;写景或状物的记叙文要记叙景或物所关联到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