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要培养生命意识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是珍贵和伟大的,生命意识的本质就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语文教育要培养生命意识。
  【关键词】生命意识 基础性和人文性 更新观念
  
  一、生命与生命意识
  
  我们知道,“地球环境创造了生命,生命也反过来改造了地球”。这是有关生命的重要内容。其实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大自然的最深远的目的。地球上的千百万物种,它们的生存,它们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最终目的是达到这种巧妙的平衡,以实现生命的生存。适宜生命生存的平衡条件,是由千百万物种共同创造、共同维持的,必须维持这种平衡,种种生命才能生存。而生命经历这样的“适应→进化”的路线,达到生物体与环境的协调,达到生态平衡,就是生命的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对生命最基本的了解。
  生命意识,其本质就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尊重生命,也就意味着尊重个性。生命是人的载体,没有生命也就谈不上人的一切情感、思想。个性是蕴藏在生命本质中的,通过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来。”学校教育必须落实在对生命的保护和热爱、对学生的保护和热爱上。然而,传统教育却忽视生命意识,一方面非人道地用戒尺驱赶学生进“三味书屋”读书,以教本为本的物本教育,极少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降低为物或工具,基本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来对待,老师讲,学生“装”,不容丝毫变通,教师“管教不管学”、“管‘分’不管人”,只热衷于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很少研究甚至不去研究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又宣扬鼓励非人性的“悬梁刺股”、“皓首穷经”的苦读书精神,学生的学习行为严重异化,正常的生命活动无法进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仅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谈不上生命意识的存在。在《灯下漫谈》一文中,鲁迅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如今,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现实生活,生命意识都还很淡薄。
  近年来见诸报刊杂志的校园杀人和自杀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学生生命的一个重要杀手。有些犯罪者仅仅是为了区区几元钱而杀人,有的是为了哥们义气,有些杀人犯还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见到青少年轻生的现象,有的是为了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是跟父母赌气,有的是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误解。由此可见,学校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老师本身生命意识淡薄,社会上许多人几乎漠视生命。生命意识的教育,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二、语文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语文区别于中小学的其它学科,最具基础性和人文性。1996年5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句话就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反映人类社会的事、理、情;语文的本质是超越的,它超越时空、指向历史和未来、逼近永恒;我们在语文的帮助下实现生命意义的发掘与精神的再生。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构建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价值观,传递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最大的意义是促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公正性,能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并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权,热爱自然和生活,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里,亦即生活在语文中,语文是个人和世界联系的纽带,他在语文中存在并与世界建立联系,他在语文中展示生活与人生,并在语文中感悟生命的本质意义。语文并非是单纯的工具,而是人自身的一部分、人体功能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通常,语文教学往往只从交流功能上来理解语言的特性,偏重于语言的语法规则、音位结构等,多强调语言的运用。既然人类交际所使用的语言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的这种主体性特征,把握语言背后跃动的主体生命和灵魂。
  
  三、语文教育要培养生命意识
  
  1、更新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教本”为本的物体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便是:重单向灌输,轻多向交流;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定性结论,轻主体发挥;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重最后结果,轻思维训练;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发展;重智育教育,轻全面发展;课堂按固定的模式:板书课题、解题、介绍作者、介绍背景、朗读课文、分析大意、归纳中心、总结特色、练习等,几乎一灌到底。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真正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却并不多见。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观念,不要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框在标准答案里,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尝试创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各抒己见的自由度,为学生能力释放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与学生融洽和谐地相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给学生充分的提示,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强化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自主扩大阅读面,注重引导学生服从兴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远离功利、拒绝媚俗,思考生活问题。
  2、在教学中培养生命意识
  安徽李炳才在《感觉语文》一文说:“语文是关于对人类生命过程中一切活动描述的符号和想象的科学。”是的,任何课文都蕴含着生命意识的内容。如:小学语文课文《种鱼》:农民种玉米收获玉米,种花生收获花生,小猫种鱼却没有收获,鱼为什么活不了,这是生命意识教育的最好开端;课文《王二小》,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对生命的戕害。初中课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白蝴蝶之恋》更是生命意识教育的好材料。张晓风在《敬畏生命》中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这当然不是说她第一次遇见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而是第一次真正地去关注生命,为生命感到“诧异和震惊”。“诧异和震惊”之下,“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明状的敬畏”。蒙田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使之过得丰盈充实。”由此而启迪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在人们的观念里,往往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而把动植物视为自然物,对于它们的生命给予漠视甚至随意践踏,而《白蝴蝶之恋》作者刘白羽却对一只微乎其微的小生命倍加关注,拯救生灵的不仅是“我”,太阳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这里更多地注入了生命意识和爱的哲理。高中课文《我与地坛》、《纪念刘和珍君》、《祝福》等,其生命的蕴含就更为丰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看似沉寂、荒凉、萧瑟中,实则蕴含着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那些愈见苍幽的老柏树、茂盛自在的野草荒藤、摇头晃脑疾行的蚂蚁、稳稳停在半空的蜜蜂、忽飞忽走的瓢虫,还有那苍凉的歌声洒满天地间的雨燕,这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使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获得了生命的感悟:和妹妹“好好地活下去”,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也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意识使他走出了自杀的阴影,成了驰骋文学界的巨人。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于刘和珍等人的徒手请愿明确持否定态度,因为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去面对穷凶极恶而又荷枪实弹的敌人,这无疑是不当的,只能作无谓的牺牲。其实生命是最可宝贵的,生命无谓丧失,是革命的最大损失。鲁迅的另一篇《祝福》中,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物形象分析上,而没有上升到尊重生命伦理的层面。如:“柳妈”这一人物往往被师生定格为“封建迷信、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而没有继续挖掘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她对弱者祥林嫂所持的冷漠和嘲笑态度,无疑成了加速祥林嫂死亡的催化剂。而我们身边有大量这种人的存在。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及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史怀哲的《我的呼吁》、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等课文也是极好的生命教育素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圣哲们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伦理;人活着应该为民族、社会、国家、宇宙做出贡献,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
  3、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丰富学生情感
  (1)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现代语文教学讲究大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完成,更多的是在课外时间进行。而关于生命问题正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极好题材。2006年我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82年前,在《祝福》声中,鲁迅对封建礼教扼杀生命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如今,在春节这个中国传统的喜庆节日里,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家乡人民的生存情形、人们对生命问题的看法等等,然后写出调查报告。”通过学生的亲身调查,学生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会有一些真切的看法,生命问题就会更加深入学生心中。
  (2)办专刊,写出对生命的感悟。随着课堂生命意识的逐步渗透,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也逐步深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看法的欲望也会加强,写作的情绪自然就调动起来了。把他们对生命的感悟的文章发表在班刊和校文学社期刊上,更能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其生命意识。
  总之,语文离不开生命的内容,每一篇课文就是一首生命的乐章,要想使得个体生命乃至整个人类生命摆脱困境,在语文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海飞主编余谋昌著:《走出人类生存的困境》,1997年6月北京第一版
  2、赵晓飞:《灌输生存意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2期
  3、曹动清:《论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8~9期
  4、李炳才:《感觉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
  5、胡孝华:《在语言世界里悠游飞翔》,《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1期
  6、刘慧 刘惊铎 曾红 刘国庆:《寻找教育的元基点——生命教育》(下),《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11月21日第47期第六版
  7、蔡明:《生命是摇曳在风尘中的秋千》,《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年第九期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少年儿童的知识视野,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随着基础教育教材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我县的推广、普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分法的多样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中的重要话题。为此,笔者就“计算多样化”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几个途径。    一、趣味性应放在首当其冲、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譬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加、
期刊
教学要真正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多提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如果教师课堂所提的问题“趣、当、巧、用”,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一、“趣”——教师课堂提问要“有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时,他就会“兴致勃勃”、“津津乐
期刊
不可否认,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的“瓶颈”,知识与兴趣二者如何兼顾就是其中一个。在我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英语有着与生俱来的惧怕心理,其中不乏心中想要好好学但往往事与愿违的学生。当我看着他们眼中的渴望与无奈的时候,我就会思考我的英语教学:我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一个英语课堂、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national的英语学习氛围?  2006年,我走进了美国一所高中的课堂,课堂让我久布疑云的心瞬间溢满
期刊
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一直以来,数学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围着分数转。学生们感觉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反而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更有甚者谈数学头痛。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作为数学教师,这是我们迫在眉睫的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农村中学教师几乎人人都要做班主任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    要了解学生,确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
期刊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辩证的统一。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愉快的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愿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对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佳方式。我经
期刊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把“温柔”的眼光投向分数较高的同学,却把所谓的“差生”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即使做工作,方法也较简单。殊不知,一个普通的学生,甚至是某些老师眼中的“差生”,经过老师精心而得当的教育,也可以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下面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一下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从观点上彻底改变对后进生的偏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是可爱的。教师不能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评判、否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事事都要以身做则。  班主任要管好一个班,除了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外,还要充分调动各科任老师参加管理的积极性,以及和班干定期汇报、交流、讨论,形成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家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主动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  班主任要经常和科任老师进行交谈,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科任老师的智慧,听取这方面的“高见”
期刊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时兴趣很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不是由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品格、学识、能力、性情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我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以高尚的品格感化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甚至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但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还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的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等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