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今天,教授新课《我为你骄傲》。读通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沉默了一会,学生李问:“老师,这里为什么在‘元’字前面要加个‘美’字?”我一看,原来是指课文中的“7美元”。提问的是一个很聪明的小男孩,看他那一脸认真的表情,我没有责备他的“孤陋寡闻”,毕竟这些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啊!我浅显地解释了什么叫“美元”,并许诺明天带一张1美元的纸币给他们看。孩子们高兴极了,上课听得更起劲儿了。
下课后,我陷入了反思:自己备课的时候为什么没想到这个?我重新认真把课文看了一遍。发现这是一篇意译课文,是外国作品。所以会出现“美元”这样的“洋文”。
新教材中,不仅收集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富有中华民族特点的文章,还编排了一些外国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乏有世界大文豪的作品节选,如托尔斯泰的《穷人》、高尔基的《童年》,也有一些含有深刻哲理的文章。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既能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又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既能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让学生感受独特的表达艺术。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外国作品中所反映的国情、民族传统习惯等与我们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备课时如果没有注意这到这一点,教学时就会遇到一些我们始料不及的问题,如“美元”风波。更甚至会有“错误”发生。
《小摄影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内容讲的是:一位小学生(文中的小摄影师)想给高尔基照张相,可等高尔基摆好姿势时,摄影师却发现自己忘了带胶卷,很傷心地离开了。高尔基很关心他,每天都等小摄影师再来。
一位老师在教授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小摄影师如果再来会跟高尔基说些什么。
当时有学生以“高尔基叔叔”开头续写。笔者认为,这里用“叔叔”称呼不大妥当。“叔叔”一词,是对于那些比自己的父亲年龄小的成年男性的称呼。一般情况下,称比较年轻的成年男性为“叔叔”是很正常而且很礼貌的。可是这个很礼貌的称呼,却不太符合当时苏联的社会实际。
课文的历史背景是1928年,当时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人民见面互称“同志”。“同志”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这个共同志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里小摄影师称呼高尔基为“同志”,既包含了对伟大文学家的尊敬,又表明了自己有实现共产主义的志向。因此,这位同学称呼为“叔叔”准确地说是与原文意思不符的。至少,没有充分体现出文章所折射的时代性特点。其实,课文中小摄影师就是以“同志”称呼高尔基的,可能这些师生还没注意到。
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时机改正学生的错误,并向学生简要地介绍这个国家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人民的思想状态。也许学生们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异国国情,但能在他们幼小的世界里吹进一丝异域之风,激发起他们探索异国风土人情的愿望。
除此之外,由于东西方,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内容,学生也很难理解。特别是作品中呈现的一些国外特定的规定,会给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学生造成理解困难,对作品主题的理解造成阻碍。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父子在面对大鲈鱼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父亲坚持“放”,儿子想“留”,这一“放”一“留”的分歧缘于当地有关钓鱼的规定,因为当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学生对外国的钓鱼文化不清楚,很难理解为何要等到鱼塘开放才能钓鱼。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外国有关钓鱼的规定,包括应该在特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钓鱼,这有些国家需要执证钓鱼等。在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后,学生就能理解父亲为什么要严格遵守钓鱼时间,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可是,如果我们在备课时,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它的与众不同,而错过了知识储备的时机,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学生的提问而手忙脚乱,抑或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浑然不觉。
看来,对于这些“涉外”作品,我们不仅要和“本土”文章一样精心解读,还要多个“心眼儿”。看看有没有一些比较陌生的字、词、句,人名、地名,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些特殊的字眼都是我们引导孩子了解其他文化的一扇窗。
《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汲取本国的优秀文化,还鼓励学生积极了解外国的优秀文化,新教材中的外国作品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读外国优秀作品,增强对其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唯有这样,备课时才会对它们多个“心眼儿”,教学时才会轻松自如、准确高效。
参考文献:
[1] 郭珑. 更新观念 调整思路 提高素质——关于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思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2] 杨念平. 浅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新”、“活”、“实”、“精”[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2年01期
[3] 刘顺利. 新视野,新角度——浅谈外国文学作品欣赏[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4] 王火. 关于我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答上海华东师大王智量教授[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4期
今天,教授新课《我为你骄傲》。读通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沉默了一会,学生李问:“老师,这里为什么在‘元’字前面要加个‘美’字?”我一看,原来是指课文中的“7美元”。提问的是一个很聪明的小男孩,看他那一脸认真的表情,我没有责备他的“孤陋寡闻”,毕竟这些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啊!我浅显地解释了什么叫“美元”,并许诺明天带一张1美元的纸币给他们看。孩子们高兴极了,上课听得更起劲儿了。
下课后,我陷入了反思:自己备课的时候为什么没想到这个?我重新认真把课文看了一遍。发现这是一篇意译课文,是外国作品。所以会出现“美元”这样的“洋文”。
新教材中,不仅收集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富有中华民族特点的文章,还编排了一些外国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乏有世界大文豪的作品节选,如托尔斯泰的《穷人》、高尔基的《童年》,也有一些含有深刻哲理的文章。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既能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又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既能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让学生感受独特的表达艺术。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外国作品中所反映的国情、民族传统习惯等与我们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备课时如果没有注意这到这一点,教学时就会遇到一些我们始料不及的问题,如“美元”风波。更甚至会有“错误”发生。
《小摄影师》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内容讲的是:一位小学生(文中的小摄影师)想给高尔基照张相,可等高尔基摆好姿势时,摄影师却发现自己忘了带胶卷,很傷心地离开了。高尔基很关心他,每天都等小摄影师再来。
一位老师在教授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小摄影师如果再来会跟高尔基说些什么。
当时有学生以“高尔基叔叔”开头续写。笔者认为,这里用“叔叔”称呼不大妥当。“叔叔”一词,是对于那些比自己的父亲年龄小的成年男性的称呼。一般情况下,称比较年轻的成年男性为“叔叔”是很正常而且很礼貌的。可是这个很礼貌的称呼,却不太符合当时苏联的社会实际。
课文的历史背景是1928年,当时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人民见面互称“同志”。“同志”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这个共同志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里小摄影师称呼高尔基为“同志”,既包含了对伟大文学家的尊敬,又表明了自己有实现共产主义的志向。因此,这位同学称呼为“叔叔”准确地说是与原文意思不符的。至少,没有充分体现出文章所折射的时代性特点。其实,课文中小摄影师就是以“同志”称呼高尔基的,可能这些师生还没注意到。
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时机改正学生的错误,并向学生简要地介绍这个国家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人民的思想状态。也许学生们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异国国情,但能在他们幼小的世界里吹进一丝异域之风,激发起他们探索异国风土人情的愿望。
除此之外,由于东西方,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内容,学生也很难理解。特别是作品中呈现的一些国外特定的规定,会给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学生造成理解困难,对作品主题的理解造成阻碍。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父子在面对大鲈鱼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父亲坚持“放”,儿子想“留”,这一“放”一“留”的分歧缘于当地有关钓鱼的规定,因为当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学生对外国的钓鱼文化不清楚,很难理解为何要等到鱼塘开放才能钓鱼。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外国有关钓鱼的规定,包括应该在特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钓鱼,这有些国家需要执证钓鱼等。在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后,学生就能理解父亲为什么要严格遵守钓鱼时间,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可是,如果我们在备课时,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它的与众不同,而错过了知识储备的时机,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学生的提问而手忙脚乱,抑或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浑然不觉。
看来,对于这些“涉外”作品,我们不仅要和“本土”文章一样精心解读,还要多个“心眼儿”。看看有没有一些比较陌生的字、词、句,人名、地名,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些特殊的字眼都是我们引导孩子了解其他文化的一扇窗。
《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汲取本国的优秀文化,还鼓励学生积极了解外国的优秀文化,新教材中的外国作品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读外国优秀作品,增强对其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唯有这样,备课时才会对它们多个“心眼儿”,教学时才会轻松自如、准确高效。
参考文献:
[1] 郭珑. 更新观念 调整思路 提高素质——关于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思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2] 杨念平. 浅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新”、“活”、“实”、“精”[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2年01期
[3] 刘顺利. 新视野,新角度——浅谈外国文学作品欣赏[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4] 王火. 关于我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答上海华东师大王智量教授[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