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与它有着很大的关系,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科学课堂无疑是符合时代的需求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将给科学学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便捷。那么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担任着什么角色,怎样才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科学课上,教师只有创设一些情境,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生动形象地创设情景?那就是运用信息技术。为什么要选择信息技术呢?因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实验证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百分之十五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百分之二十五的内容;但如果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所以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方面很好地刺激学生,使科学的教学更具体形象性,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材《生命之源——水》一课中有一节叫“生命离不开水”,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记录片来看看,接着启发:如果没有了水我们将会怎么样,地球将会怎么样。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认为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做做课件上,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自己去搜集资料。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设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生基本的电脑操作方法。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有的内容并不一定是通过老师传授给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网络根据内容自己上网去寻找答案,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方面的网站网址。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找到很多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甚至是超出教材的内容的。然后再把搜集到的材料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通过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还学会了课外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运用网络自己来解决问题。我们老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大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网上寻找答案,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如,在教学《植物和我们》这一课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植物如何为我们人类做出哪些贡献很感兴趣,教材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我们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贡献,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很好地爱护植物,让学生说说如果没有了植物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再引申到学生应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利用网络罗列出其他地区以及国家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关爱植物。要关爱它们,就要了解它们,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制作成一份小报,在教室里张贴后供全班同学观赏交流。通过成果的展示,表现学生自我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完全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了解懂得的科学知识越多,科学素养就提高得越快。
  
  四、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呈现了一些知识点
  
  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由于年代与地区的差异性,光凭老师说还有图片是不能把内容讲清楚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借助于信息技术,把科学教学内容中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学生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科学》四年级下册中有一单元是关于蚕的,我们这个地区根本就无人饲养,要观察如何饲养它,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大的难度。这一部分只能借助信息技术,老师到网上下载相关视频,让学生来看,来了解蚕的一生。再比如,讲到地球自转公转时,我们不可能乘上宇宙飞船到太空中去看地球,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弥补图片与语言的苍白。
  
  五、利用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不能忽视实物
  
  信息技术的引入,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并不是处处可以运用它们。我们老师有时不能图省事,一些完全可以操作的实验,却不做,到网络上下载视频,拿给学生看,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尽管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任何实验,但学生没有亲自做,必心存疑惑。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参与了,才能激发它们的兴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亲眼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实验失败了,可以找出失败的原因。学生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间互相合作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成功感、失败感、信任感等等。让学生体验这种感受就像体验一个小人生,人有时候可能失败,有时候可能成功,关键是不要气馁,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
  总之,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科学课堂中,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呈现知识,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依靠信息技术,当用则用。所以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他文献
话题作文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联想、想象,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限制,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的一种新型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是引出话题的触媒,是引发学生思考、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  从写作内容上看,话题作文要求比较宽松,学生要解放思想,开拓写作思路,走出就材料写材料的狭小空间,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那么该如何审题立意呢?概
王元化祖籍湖北江陵,1920年生于武昌.在他88年的人生旅途中,虽然长期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地,但若论其学术思想渊源,则不能忽视他与二十世纪湖北学术界的关联.王元化晚年曾自叙
期刊
重读《宋诗选注》,无意间注意到过去并未在意的一个问题,即书末戴鸿森先生对此书的补订文字.钱锺书先生在《序》末所附《第七次重印附记》中提到:“第六次重印后,承戴鸿森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因素,为学生创设比较宽松的写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学生敢于表达——敢说、敢写、愿写、爱写、好写、乐写。    一、从语文教学中挖掘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写作基本功    (一)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
古人悲秋,我却独爱这深秋。天空湛蓝,风轻云淡。树木一改夏日单调的绿色,变得斑斓多彩,金黄色的落叶四处纷飞。一阵秋风吹起,火红的枫叶还留恋着树干,岿然不动;黄绿斑驳的梧桐阔叶却早已铺满了一地;而教室窗外高大的银杏树在深秋温煦阳光的照耀下,满树金黄的叶子,闪着水样的金光。  从小到大,见过众多繁杂草木,我最爱银杏。银杏被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沧桑而辉煌。银杏的树干挺拔,直冲云霄,卓然而立。任凭四周的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可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总是收效甚微。笔者
摘 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判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其写作教学水平来衡量的。基于高中作文的重要性,本文将就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进行探讨,其中包括材料分析、切入点等各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 写作 思路    无论教育如何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调整和改革,对高中语文教育而言,作文始终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年来最受人们关注的部分,成为每年高考最受关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思路,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塑造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适当运用“激趣”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对学科的认可。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思路    语文,不仅仅可以起到生活中交际工具的作用,更是调剂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巨大的。一个人心浮气躁时,一篇优美的散文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严谨科学的传授和学生的乐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