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课堂有效率,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平台,是一线教师的梦想。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古人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对这一理想美好的注脚。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师角色;学习主体;引导者
随着新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程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课堂40分钟必须有效、必须高效,谁赢得了课堂,谁就赢得了发展主动权。怎么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觉得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一、目前课堂的状况
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接受教师灌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对课堂教学拥有“绝对”的权利。在示范课、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不但让提前演练,而且把整个教学程序以及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告诉或暗示给学生;还有的教师在活动中,要求在几分钟内完成讨论的问题,有些学生还没顾及思考,教师就喊“停”,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无效的,它是由于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没有正确定位而造成的。教师的角色意识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习题,用心研究教材,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要走出无效、低效、微效的困境,走向有效、高效、实效的理想境界,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显得刻不容缓。
1.教师地位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授受型单向活动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援和服务,创设“沟通”与“合作”的学习平台。
2.教师与学生“换位”
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所处的角色位置不同,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与能力也就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转变成教学过程中师生正常交流的屏障。为此,教师必须“换位”思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脉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想学生所想定“目标”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应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教师要“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体会学生的学习情绪,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预测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学目标的制订更符学生实际。
(2)疑学生所疑定“内容”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以学生的认知想文本,明确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掌握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使教学内容的确定更合乎学生的实情。
总之,我们的教师应不断学习,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公,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从低效到有效,达到高效、实效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作者简介:赵谋计,男,出生于1982年10月,汉族,本科学历,讲师职称,自2005至今就职于含山县小学教师进修校,主要从事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师角色;学习主体;引导者
随着新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程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课堂40分钟必须有效、必须高效,谁赢得了课堂,谁就赢得了发展主动权。怎么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觉得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一、目前课堂的状况
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接受教师灌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对课堂教学拥有“绝对”的权利。在示范课、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不但让提前演练,而且把整个教学程序以及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告诉或暗示给学生;还有的教师在活动中,要求在几分钟内完成讨论的问题,有些学生还没顾及思考,教师就喊“停”,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无效的,它是由于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没有正确定位而造成的。教师的角色意识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习题,用心研究教材,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要走出无效、低效、微效的困境,走向有效、高效、实效的理想境界,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显得刻不容缓。
1.教师地位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授受型单向活动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援和服务,创设“沟通”与“合作”的学习平台。
2.教师与学生“换位”
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所处的角色位置不同,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与能力也就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转变成教学过程中师生正常交流的屏障。为此,教师必须“换位”思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脉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想学生所想定“目标”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应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教师要“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体会学生的学习情绪,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预测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学目标的制订更符学生实际。
(2)疑学生所疑定“内容”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以学生的认知想文本,明确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掌握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使教学内容的确定更合乎学生的实情。
总之,我们的教师应不断学习,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公,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从低效到有效,达到高效、实效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作者简介:赵谋计,男,出生于1982年10月,汉族,本科学历,讲师职称,自2005至今就职于含山县小学教师进修校,主要从事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