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常犯的各种各样的语言错误,如词汇错误、句子结构混乱、时态混淆等。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错在所难免,教师正确处理学生所犯的错误,是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语言错误产生的原因
最初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学习中的错误主要来自母语的干扰。在中国,多数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英语的,因此,原有的母语知识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当学生目前的英语能力无法表达出他所想的内容时,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影响,最终导致语言错误的产生。从前人们认为,只要知道母语和英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什么错误,因此可以用对比两种语言的方法对错误做出分析、解释及预防。
后来根据乔姆斯基的研究,人们对英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并不能全部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解释和预防,尤其在词汇和语法方面。这样,一种新的分析外语学习的偏误理论——中介语理论应运而生。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是目前外语教学中解释和分析学生语言错误的理论基础。中介语在拼写、语法、语音、文化等方面既不同于学生的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在这个渐进、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使错误表达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使之适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由上述两个观点可知,语言错误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影响的。
二、调整对待语言错误的态度
对于如何处理学生的语言错误,广大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观点主张“有错必纠”,把语言的精准性放在首位。教师本着对错误“斩立决”的态度,在作业批改或课堂教学(特别是交际型课堂)中,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助于其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使其因害怕出错而保持沉默,放弃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另一种观点主张“顺其自然”,把语言的流畅性放在首位。教师本着对错误的“放任”态度,认为学生只要多说多练,最终便能自己纠正错误。这种观点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错误的放任不管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停滞在“洋泾浜”的水平上。但这两种观点也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教师要兼取两者之长,并做到既不过分纠错,也不对错误置之不理。
三、针对语言错误类型采取纠正策略
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多数为发展中的错误,根据应用语言学家科德的研究,可把这些错误分为三类:形成语言系统前的错误、系统的错误和形成系统后的错误。针对不同语言错误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纠错方法。
1.形成语言系统前的错误
这类错误往往发生在语言学习初期,产生原因是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尚未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例如,错句“He want drink water(他想喝水)”。出现这类错误是因为学生对语法规则还没有完整的认识,没有时态和数的概念,只是简单罗列单词来拼凑句子。对于这类错误,教师要宽容,不必中断正常的课堂活动去纠正和解释。因为这是学生为应付交际而犯的跨阶段错误,即使教师讲解了,学生也不容易立即接受。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这些错误并自觉改正。但是教师可用正确的表达去重复学生的交际意图,避免学生误以为自己的表达很完美。
2.系统的语言错误
这类错误往往发生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新的语法规则时,产生原因是学生对规则理解尚不透彻。该类错误又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过度概括。学生把所学过的语言规则做出概括并进行错误地应用。例如,学生学了动词过去式,一般结构是动词原形加ed,但他们还不知道在英语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不用这种形式,因此就出现了错句:He goed home late last night(昨晚他回家很晚)。
二是忽略规则的特别性。学生只记住一些通用规则,但忽略了特殊的使用条件,从而导致错误产生。例如,学生学了动词不定式的形式是to do,却不知在有些动词后面要省略to,于是造出错句:My boss has me to do this work(我老板让我做这项工作)。学生在产生此种错误的认知过程中,多数情况是受到想当然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三是规则应用不全面。某些句子需要使用到多种规则,但是由于学生疏忽,没有同时使用到所有规则而导致错误产生。例如,学生掌握了疑问句语序的规则,但忽视了当疑问句作为宾语从句时需将原语序改为陈述句语序,于是出现了错句:I don’t know when will they go(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走)。
四是形成错误概念。学生有时对所学语言的特点形成错误的理解。例如,学生有时会认为was是过去时态的标志之一,出现错句:I was finished my homework yesterday(我昨天完成家庭作业了)。这类错误往往是由于学生过度依赖英语和母语的对比,从而干扰了英语句法结构的正确掌握。
这一阶段错误的特点是可预见的,教师一般能预知学生在什么地方可能会出现何种错误,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这一阶段也正是学生形成系统语言的时期,教师及时正确的点拨能使学生更快地形成完整的概念,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从而更全面地掌握这门语言。
3.形成系统后的语言错误
此时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语法概念,但是由于还未形成习惯,所以在运用时仍会犯一些错误,比如It rain yesterday(昨天下雨了)。这一阶段学生对语法规则已有了很好的掌握,这些非知识性错误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粗心或紧张引起的,只需要教师稍微提醒,学生就能意识到并自行改正。正如古语所言“熟能生巧”,只要教师多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学生就能越发熟炼地运用语法规则,出错频率自然会越来越低,最终养成正确的表达习惯。
总之,语言学习是认知和创新的过程,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理智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纠错是对学生语言应用的一种反馈形式,课堂教学离不开纠错;但是也不应盲目地“有错必纠”,过多的纠错会打断学生思路,阻碍交流,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纠错要讲究策略,认真观察学生最常犯的语言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积累成功感,逐步提高英语水平。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一、了解语言错误产生的原因
最初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学习中的错误主要来自母语的干扰。在中国,多数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英语的,因此,原有的母语知识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当学生目前的英语能力无法表达出他所想的内容时,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影响,最终导致语言错误的产生。从前人们认为,只要知道母语和英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什么错误,因此可以用对比两种语言的方法对错误做出分析、解释及预防。
后来根据乔姆斯基的研究,人们对英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并不能全部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解释和预防,尤其在词汇和语法方面。这样,一种新的分析外语学习的偏误理论——中介语理论应运而生。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是目前外语教学中解释和分析学生语言错误的理论基础。中介语在拼写、语法、语音、文化等方面既不同于学生的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在这个渐进、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使错误表达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使之适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由上述两个观点可知,语言错误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影响的。
二、调整对待语言错误的态度
对于如何处理学生的语言错误,广大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观点主张“有错必纠”,把语言的精准性放在首位。教师本着对错误“斩立决”的态度,在作业批改或课堂教学(特别是交际型课堂)中,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助于其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使其因害怕出错而保持沉默,放弃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另一种观点主张“顺其自然”,把语言的流畅性放在首位。教师本着对错误的“放任”态度,认为学生只要多说多练,最终便能自己纠正错误。这种观点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错误的放任不管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停滞在“洋泾浜”的水平上。但这两种观点也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教师要兼取两者之长,并做到既不过分纠错,也不对错误置之不理。
三、针对语言错误类型采取纠正策略
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多数为发展中的错误,根据应用语言学家科德的研究,可把这些错误分为三类:形成语言系统前的错误、系统的错误和形成系统后的错误。针对不同语言错误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纠错方法。
1.形成语言系统前的错误
这类错误往往发生在语言学习初期,产生原因是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尚未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例如,错句“He want drink water(他想喝水)”。出现这类错误是因为学生对语法规则还没有完整的认识,没有时态和数的概念,只是简单罗列单词来拼凑句子。对于这类错误,教师要宽容,不必中断正常的课堂活动去纠正和解释。因为这是学生为应付交际而犯的跨阶段错误,即使教师讲解了,学生也不容易立即接受。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这些错误并自觉改正。但是教师可用正确的表达去重复学生的交际意图,避免学生误以为自己的表达很完美。
2.系统的语言错误
这类错误往往发生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新的语法规则时,产生原因是学生对规则理解尚不透彻。该类错误又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过度概括。学生把所学过的语言规则做出概括并进行错误地应用。例如,学生学了动词过去式,一般结构是动词原形加ed,但他们还不知道在英语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不用这种形式,因此就出现了错句:He goed home late last night(昨晚他回家很晚)。
二是忽略规则的特别性。学生只记住一些通用规则,但忽略了特殊的使用条件,从而导致错误产生。例如,学生学了动词不定式的形式是to do,却不知在有些动词后面要省略to,于是造出错句:My boss has me to do this work(我老板让我做这项工作)。学生在产生此种错误的认知过程中,多数情况是受到想当然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三是规则应用不全面。某些句子需要使用到多种规则,但是由于学生疏忽,没有同时使用到所有规则而导致错误产生。例如,学生掌握了疑问句语序的规则,但忽视了当疑问句作为宾语从句时需将原语序改为陈述句语序,于是出现了错句:I don’t know when will they go(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走)。
四是形成错误概念。学生有时对所学语言的特点形成错误的理解。例如,学生有时会认为was是过去时态的标志之一,出现错句:I was finished my homework yesterday(我昨天完成家庭作业了)。这类错误往往是由于学生过度依赖英语和母语的对比,从而干扰了英语句法结构的正确掌握。
这一阶段错误的特点是可预见的,教师一般能预知学生在什么地方可能会出现何种错误,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这一阶段也正是学生形成系统语言的时期,教师及时正确的点拨能使学生更快地形成完整的概念,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从而更全面地掌握这门语言。
3.形成系统后的语言错误
此时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语法概念,但是由于还未形成习惯,所以在运用时仍会犯一些错误,比如It rain yesterday(昨天下雨了)。这一阶段学生对语法规则已有了很好的掌握,这些非知识性错误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粗心或紧张引起的,只需要教师稍微提醒,学生就能意识到并自行改正。正如古语所言“熟能生巧”,只要教师多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学生就能越发熟炼地运用语法规则,出错频率自然会越来越低,最终养成正确的表达习惯。
总之,语言学习是认知和创新的过程,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理智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纠错是对学生语言应用的一种反馈形式,课堂教学离不开纠错;但是也不应盲目地“有错必纠”,过多的纠错会打断学生思路,阻碍交流,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纠错要讲究策略,认真观察学生最常犯的语言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积累成功感,逐步提高英语水平。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