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食管闭锁手术中采取不同的食管气管瘘断端处理方法对手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由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完成的11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按照术中食管气管瘘断端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40例,采取结扎缝扎各一道;B组40例,予Hem-o-lok夹夹闭;C组30例,采取连续缝合包埋.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无失访及死亡病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例数、食管吻合口瘘发生例数以及术中食管气管瘘断端处理时间
【机 构】
:
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江西省南昌市,3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食管闭锁手术中采取不同的食管气管瘘断端处理方法对手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由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完成的11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按照术中食管气管瘘断端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40例,采取结扎缝扎各一道;B组40例,予Hem-o-lok夹夹闭;C组30例,采取连续缝合包埋.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无失访及死亡病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例数、食管吻合口瘘发生例数以及术中食管气管瘘断端处理时间等.结果 110例患者中,9例食管气管瘘复发,总复发率8.2%;15例出现吻合口漏,总吻合口漏发生率13.6%.A、B、C组食管气管瘘复发例数分别为5例(5/40,12.5%),4例(4/40,10%),0例(0%);吻合口漏的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6/40,15%),5例(5/40,12.5%),4例(4/30,13.3%);每两组之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C组食管气管瘘的复发率低于A、B组(P0.05).A、B、C组处理食管气管瘘断端耗时分别为(15.5±4.5)min,(7.5±2.5)min,(26.5±5.5)min;每两组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C组耗时高于A、B组.结论 食管闭锁手术中采用连续缝合包埋方法处理食管气管瘘断端,虽然较结扎缝扎各一道及Hem-o-lok夹夹闭的方法耗时更长,但能够避免或减少术后食管气管瘘的发生.由于目前该研究为单中心开展,样本量较小,其结论还有待多中心大数据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论证.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缓解后10~20岁在校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甘肃省及四川省10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班级(从小学5年级到高三)的全班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参与匿名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情绪状况自评,以SDS 50分为分界值,定义为情绪低落;自行找出心情低落主要的原因.调查完成后由2名精神科医师进行数据录入、校正和分析.结果:共有1119名学生完成调查;其中男570名,女549名;平均年龄(14.2±2.4)岁;根据SDS评分,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广泛用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tDCS治疗因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而被临床接受度较高.然而,近年来,有关tDCS治疗抑郁症时诱发躁狂的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用于双相抑郁治疗.本文将综述近年来tDCS在抑郁障碍治疗研究中出现诱发躁狂频率、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tDCS治疗更精准地应用于抑郁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对自杀危险因素的既往相关研究及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从六大类展开综述,包括:人口统计学、精神症状、自知力、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史、创伤史、遗传和基因.本文旨在为临床上识别其自杀风险、及早干预提供参考价值.
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络(CANMAT)指南对抑郁障碍(MDD)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其中包括对围产期妇女这一特殊人群.治疗方案的推荐是基于证据质量和临床专家的共识而建立.然而,在这特殊人群中治疗的证据比在一般成年人中更为有限,且在这些人群中治疗中断的风险往往更高、治疗受限更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习俗不同,其中很多问题需要梳理、整理后才能适用于我国围产期抑郁的治疗落地.
随着先天性食管闭锁临床诊治技术的推广及其应用能力的提高,该病治愈率在我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伴随而来的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给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从一些易被人们忽视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入,按照术前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和肺部感染、胃穿孔,术中并发症如胸腔镜手术相关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麻醉相关并发症、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如食管扩张致食管破裂引起食管漏、食管气管瘘漏诊或复发、声带功能障碍、气管软化,结合国内外文献以及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的临床诊治经验逐一阐述.重点分析了
目的 食管气管瘘复发(recurrent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rTEF)是食管闭锁手术后的复杂并发症,其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共同干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年来采取多学科合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rTEF展开治疗.本研究旨在总结本院MDT模式下rTEF的治疗经验,并评估其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164例rTEF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MDT团队包括小儿外科、放射介入科、小儿消化营养
目的 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合并气管软化(tra-cheomalacia,TM)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结局,为CEA合并TM提供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且术前进行电子支气管内窥镜检查的Ⅲ型CEA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15例食管修复术前及术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气道评估结果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出生胎龄(34~40.6)
目的 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以及临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是否存在吻合口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有吻合口漏病例,共25例;对照组为无吻合口漏病例,共9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胎龄、入院体重、手术年龄、Ⅲ型食管闭锁类型(ⅢA或ⅢB)、术前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合并畸形、合并畸形是否同时手术、是否行食管延长术(Livaditis手术)、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新生儿期危重消化道畸形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手术技术的提高,其手术后总体存活率可达90%.但食管闭锁手术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影响存活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手术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食管闭锁患者手术后远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常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总结Ⅲ型食管闭锁并发胃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2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者中7例术前并发胃穿孔患者资料,均为Ⅲ型食管闭锁,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入院时年龄1~3 d,平均(1.5±0.7)d;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3例,气促发绀3例,呕吐1例.均经食管造影检查确诊为Ⅲ型食管闭锁.入院后因突发腹胀、呼吸困难加重,腹部X线片提示气腹,考虑胃穿孔.经腹腔穿刺抽吸处理后腹胀缓解,呼吸困难好转.4例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采取开胸气管食管瘘结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