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课程的改革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国家的前面发展,而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适应新的教材,掌握新的教法,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的发展,这是老师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师;培训老师;教育课程
在新课程和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是一个独特的社会角色,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重任,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本文就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较好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如杨雄所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小学生的对新事物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容易模仿学习,但又难以分辨事情的好与坏,所以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学不仅要教好课本上的的内容,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思想容易受教师的个人行为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能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出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就达不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平时要做好为人师表,不单是只懂得道德情操的书面内容,更要在行为上表现出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另外语文教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敢跟坏人坏事做斗争,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学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就想大树的主杆,要有丰富的营养知识才能撑起学生的绿叶,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很难把课讲好。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受益终生,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蒙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写作,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勤于写作,既言教,又身教,这方面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治学精神,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写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通晓历史地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运用。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同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还应具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三、必须有专业学习能力
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学修养,就必须有专业学习能力,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这里指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理论学习 我们提倡 “主动地学、理解地学、联系地学”,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学习内容,帮助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学习,要求完成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感受,学习中能联系工作实际做深入思考,把别人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科学地,灵活地指导实践,找准理论与实践的固着点、结合点,并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创新。
构建学习型团体 传统的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主,而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的特点,使得个体获取的知识必然十分有限。教师的学习也和幼儿的学习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建构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只有建立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构建学习型团体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我们的做法是:先选择那些乐于研究、善于合作、素质良好、求真务实的骨干教师组成研学共同体,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明确角色定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努力培养,精心打造,然后让其他教师分层分批直至全员跟进。要求教师在团体中:树立开放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勇于面对事实真相,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不隐瞒个人的想法,与同事坦诚相待,共同发展;尊重同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纳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成果,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与想法,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别人的成果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转化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实践。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实现跨时空区域、跨学科的资源共享。
四、教师的合作能力与发展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与教师合作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工作与教师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彼此处于一种协同工作的状态,一方面可以减缓教师一个人面对众多孩子、面对各种工作所承受的生理与心理的压力,更关键的是有助于教师自身潜能的发挥。当两个教师或一组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共同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们共同商量、群策群力,能使对策与想法更加丰富、完善。我园研学共同体的构建就是尽力为教师的合作创设氛围,创造机会,如一个班的两个教师共同对组织的主题活动进行反思;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设计、完善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中,教师根据专长分工合作等等,总之,教师的合作与研究是截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研究中合作,在合作中研究,在合作中共享资源,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与提高。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我们认为家长和教师都是教育子女的主角,但是由于职业角色的规定,教师必须具备更多的支配性,这种支配不是控制,而是合作,教师设法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家长的兴趣点引入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参与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如:与家长合作共同收集主题活动的信息资料;不同专业的家长在教师的配合下给孩子上课;与孩子一起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家园联系册及时反馈与沟通孩子的发展信息等。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与家长的合作中,借助家长们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发挥家长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形成教育的正向合力。 五、教师的其它能培养
1、教师的思考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这里的思考主要是指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品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即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从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在反思中真实地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解孩子的发展,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专业水平,提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目标。教师要学会(1)反思自我,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是个体的专业发展,这个成长更多的应该是内因驱动的需要,是一种自主的成长,而自我意识的驱动则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教师要对照新《纲要》的要求,立足于专业化发展这样一种大趋势,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准确的定位,找准自身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地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促进自身在原有基础上快速地成长。(2)反思实践, 即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其效果的分析与思考。也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来分析和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的是否适宜。如果通过反思是适宜的,这类适宜的直觉行为就会得到理论的明晰与提高,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将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如果通过反思是不适宜的,就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特别是要找出这些教育行为背后的教师原有的隐性教育观念,从而引发教师认知上的冲突和重构,向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水平迈进。
2、教师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咯克说“儿童其他的嗜欲应该小心地抑制,但是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好的观察习惯,以便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观察孩子: 就是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教师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观察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的发展,倾听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语言,敏锐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学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判定孩子行为对错的法官,而是蹲下身来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是孩子所运用的各种学习策略的理解者与解释者。这种观察和关注能使孩子产生被支持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教师将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分析、寻找孩子的兴趣热点,知识区域和思维特点,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从而生成活动内容,生成主题活动。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因此教师要时刻谨记着自己的责任,不断的升华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教育的发展,造福人类。
【关键词】语文教师;培训老师;教育课程
在新课程和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师是一个独特的社会角色,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重任,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本文就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较好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如杨雄所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小学生的对新事物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容易模仿学习,但又难以分辨事情的好与坏,所以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学不仅要教好课本上的的内容,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思想容易受教师的个人行为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能于献身民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还有许多艰苦朴素、勤出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如果教师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在讲课过程不能感染学生,就达不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平时要做好为人师表,不单是只懂得道德情操的书面内容,更要在行为上表现出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等。另外语文教师要对政治、社会事事关心,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世态,敢于揭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敢跟坏人坏事做斗争,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学生,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学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就想大树的主杆,要有丰富的营养知识才能撑起学生的绿叶,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童话等各种体裁,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很难把课讲好。语文教学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潜移默化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受益终生,许多大作家都提到过他们的启蒙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写作,要博览群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勤于写作,既言教,又身教,这方面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治学精神,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写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通晓历史地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运用。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同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还应具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三、必须有专业学习能力
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学修养,就必须有专业学习能力,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这里指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理论学习 我们提倡 “主动地学、理解地学、联系地学”,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学习内容,帮助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学习,要求完成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感受,学习中能联系工作实际做深入思考,把别人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科学地,灵活地指导实践,找准理论与实践的固着点、结合点,并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创新。
构建学习型团体 传统的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主,而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的特点,使得个体获取的知识必然十分有限。教师的学习也和幼儿的学习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建构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只有建立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构建学习型团体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我们的做法是:先选择那些乐于研究、善于合作、素质良好、求真务实的骨干教师组成研学共同体,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明确角色定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努力培养,精心打造,然后让其他教师分层分批直至全员跟进。要求教师在团体中:树立开放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勇于面对事实真相,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不隐瞒个人的想法,与同事坦诚相待,共同发展;尊重同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纳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成果,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与想法,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别人的成果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转化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实践。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实现跨时空区域、跨学科的资源共享。
四、教师的合作能力与发展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与教师合作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工作与教师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彼此处于一种协同工作的状态,一方面可以减缓教师一个人面对众多孩子、面对各种工作所承受的生理与心理的压力,更关键的是有助于教师自身潜能的发挥。当两个教师或一组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共同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们共同商量、群策群力,能使对策与想法更加丰富、完善。我园研学共同体的构建就是尽力为教师的合作创设氛围,创造机会,如一个班的两个教师共同对组织的主题活动进行反思;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设计、完善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中,教师根据专长分工合作等等,总之,教师的合作与研究是截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研究中合作,在合作中研究,在合作中共享资源,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与提高。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我们认为家长和教师都是教育子女的主角,但是由于职业角色的规定,教师必须具备更多的支配性,这种支配不是控制,而是合作,教师设法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家长的兴趣点引入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参与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如:与家长合作共同收集主题活动的信息资料;不同专业的家长在教师的配合下给孩子上课;与孩子一起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家园联系册及时反馈与沟通孩子的发展信息等。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与家长的合作中,借助家长们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发挥家长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形成教育的正向合力。 五、教师的其它能培养
1、教师的思考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这里的思考主要是指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品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即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从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在反思中真实地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解孩子的发展,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专业水平,提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目标。教师要学会(1)反思自我,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是个体的专业发展,这个成长更多的应该是内因驱动的需要,是一种自主的成长,而自我意识的驱动则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教师要对照新《纲要》的要求,立足于专业化发展这样一种大趋势,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准确的定位,找准自身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地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促进自身在原有基础上快速地成长。(2)反思实践, 即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其效果的分析与思考。也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来分析和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的是否适宜。如果通过反思是适宜的,这类适宜的直觉行为就会得到理论的明晰与提高,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将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如果通过反思是不适宜的,就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特别是要找出这些教育行为背后的教师原有的隐性教育观念,从而引发教师认知上的冲突和重构,向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水平迈进。
2、教师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咯克说“儿童其他的嗜欲应该小心地抑制,但是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好的观察习惯,以便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观察孩子: 就是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教师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观察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的发展,倾听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语言,敏锐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学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判定孩子行为对错的法官,而是蹲下身来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是孩子所运用的各种学习策略的理解者与解释者。这种观察和关注能使孩子产生被支持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教师将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分析、寻找孩子的兴趣热点,知识区域和思维特点,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从而生成活动内容,生成主题活动。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因此教师要时刻谨记着自己的责任,不断的升华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教育的发展,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