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承担者,其“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状况研究”(15JDSZK08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承担者,其“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不深、课堂教学融合能力不足等.只有从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取得“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资本主义现实批判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话语武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资本主义批判话语存在生存环境恶化、形态的多极化等困境。应“重拾”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话语的基本精神,即坚持批判原则、多重领域“相互协作式”批判、“问题导向”批判和善于“捕捉典型事件”批判的话语精神,在实现由学术话语向日常生活话语转换、由单学科话语向多学科话语转换的基础上,建构以大学生“可领会性”为导向的资本主义批判话语系统。
学界往往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一般形态。从价值本身的意蕴来看,“人”应当成为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基本维度,即人本的维度。人本维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形态可以划分为社会发展价值与人本价值,人本价值包含了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社会总体价值和类价值四种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形态研究要着眼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利益关系,立足于人的社会总体形态,在社会总体框架下分别梳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不同形态。
建党百年是高校深入推进“四史”育人的关键契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是开展“四史”教育的主阵地,要坚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纳入高校中,发挥最新科学理论对人才的培育作用。从夯实阵地和重视主位两个角度,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提高“四史”育人的整体效能,打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不断筑牢“四个自信”,彰显历史的光辉路程,发挥“四史”铸魂育人作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的劳动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土壤。在新时代的现实际遇和历史方位下,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体现出回应时代诉求、标注制度亮色、彰显青春底色的时代价值。培育“劳动幸福”的劳动情感、明确“尊重劳动”的认知认同、肩负“劳动神圣”的劳动使命、坚定“劳动光荣”的劳动初心、倡导“创新创造”的劳动实践等内容构成新时代劳动精神的丰富内涵。通过升华认同高度、协同教育维度、提升文化温度、锤炼实践厚度等路径,使新时代的劳动精神成为激励青年学子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科学教学应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核心素养培育的科学教学是实现科学课程独特育人价值的根本路径.核心素养培育的科学教学目标是“素养本位”的教学目标,通过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长效机制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实效。为此,应从评价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评价技术手段、评价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构建由组织领导机制、实施运行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动力保障机制、反馈应用机制五大机制组成的高校价值观教育评价长效机制。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合理的价值理性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分析大学生主体价值理性发展需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内在机理、大学生价值理性发展与其认知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大学生价值理性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他们对思政教育和思政元素的认知心理和学习风格特点,根据主体价值理性特性与构建要求,顺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政认知环境现实,能化解大学生价值理性与认知之间的冲突。通过建立三跨度的课程思政共同体,转化思政元素的性、形、态,实现隐性实施思政,能有效提高课程思政效度,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
当下关于时代新人的表述多是从政治使命的角度提出。事实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道德素养必须与时代要求相符,这也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从培育目标看,时代新人的道德素养包含道德理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自觉等基本要素。高校应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养成规律,做好“三个结合”,立足“三个视角”,把握“三个关系”,不断提升时代新人的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推动整体道德素养的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活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中的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日益
我国面对的社会风险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它带来一系列人与自然、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与社会等非风险本身的反思,从这个意义看风险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风险观教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风险治理的内在需要。风险观教育主要有正确看待风险、风险治理的制度自信和面对风险的人生观等主要议题。加强风险观教育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全面贯穿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优化环境提升风险观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