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式教学是通过讨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讨论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讨论总结和运用数学规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为目标的创造性教学,是新的研究课题。在讨论式教学中为什么要讨论、讨论什么、如何讨论、什么时候讨论才恰到好处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为什么要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都有可能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的方式增多,信息的交换量、加工量增加。把老师表演的时间让给学生表演,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得以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好。
(二)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同学间发言无顾忌,不怕说错,增加学生发言、展示的信心。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在交流中极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讨论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前要反复阅读教材,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特别是在讨论和争论中遇到的问题是事先预想不到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实质,发现知识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四)讨论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题一般都有难度,学生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发现知识关键词的能力。在认同、反驳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即时反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讨论的形式
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时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是二者结合等形式。分组讨论是以相邻2—4人为一组;全班讨论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性问题或分歧意见由教师组织进行的。在组织讨论时要明确分工,要有一人负责记录全部发言,并能汇总各人的思想,不能光说不记。
三、讨论的时机
讨论题可以针对预习、课堂上的任何环节、课后复习等进行设计,也就是说无处不可以用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讨论与交流应该放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独立思考超过三次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应相互交流,少了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缺少挑战困难的信心和恒心,多了学生又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在理解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展开讨论,有助于学会学习。在什么地方讨论、讨论多长时间就要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应情况综合考虑,实时引导调控了。
四、讨论的内容
讨论式教学法也存在着不足,老师引导过多,容易挤占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老师引导不到位,学生不会讨论,容易产生讨论偏离教学目标,延长习得知识的时间。所以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前要精心设计讨论题,既要引导学生迅速发现知识,又要培养发现知识的能力、策略。如学生在读题时可以设计“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吗?这个情境和以往的哪些情境相似?能用以往的方法解决吗?”等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审题找条件时可以设计“题目(情境)中有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等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在用分析法解决问题可以设计“哪些信息可以联合在一起得出一个新的信息?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得到哪些新的信息?根据哪两个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等让学生议一议。
在学习难度很大,学生不能独立获得时,这时优秀生的展示,老师的系统引导可以节省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学生既然有问题有困难就需要帮助,老师的系统讲解就是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但这时也可以设计讨论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体会老师的解答过程,再现解答的程序。
讨论式教学法中,学生建构知识多数来源于书本,所以要设计讨论题让学生阅读更有目标性,方向更明朗。你认为这几页书中有哪些知识?有哪些你不懂的问题?哪些题目你已会解答?哪些题目是猜的,哪些是有根据的?
讨论式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同学的解法进行评价性讨论:你认为某同学的解法不合理的地方是什么?某同学的解题格式符合要求吗?某同学为什么解答错了?还可以把自己的解法、想法和别人交流。我是这样解答的、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做的、我能重现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我能解决相同的问题,我能解决相似的问题、我能发现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等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的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发现不了知识本身就是发现问题。概念性的知识和程序性的知识是常见的。概念性的知识(什么叫什么)容易找到,可以针对关键词来设计讨论题,如分数的意义可以设计什么叫单位“1”来引导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序性的知识常见讨论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或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干了什么、第二步又干了什么?”
课堂最精彩的部分是课堂生成,有些情况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可能都考虑到,尤其是学生在解答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老师要全面收集学生独立解答时各种情况,临时设计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发现问题,老师就要讲解,还应把“球”踢给学生。急中生智处理“意外”问题,及时讨论“生成”的问题,学生的表演会更精彩。
讨论式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过程,而非重结果。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真正体现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实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奋斗目标。
一、为什么要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都有可能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的方式增多,信息的交换量、加工量增加。把老师表演的时间让给学生表演,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得以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好。
(二)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同学间发言无顾忌,不怕说错,增加学生发言、展示的信心。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在交流中极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讨论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前要反复阅读教材,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特别是在讨论和争论中遇到的问题是事先预想不到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实质,发现知识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四)讨论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题一般都有难度,学生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发现知识关键词的能力。在认同、反驳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即时反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讨论的形式
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时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是二者结合等形式。分组讨论是以相邻2—4人为一组;全班讨论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性问题或分歧意见由教师组织进行的。在组织讨论时要明确分工,要有一人负责记录全部发言,并能汇总各人的思想,不能光说不记。
三、讨论的时机
讨论题可以针对预习、课堂上的任何环节、课后复习等进行设计,也就是说无处不可以用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讨论与交流应该放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独立思考超过三次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应相互交流,少了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缺少挑战困难的信心和恒心,多了学生又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在理解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展开讨论,有助于学会学习。在什么地方讨论、讨论多长时间就要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应情况综合考虑,实时引导调控了。
四、讨论的内容
讨论式教学法也存在着不足,老师引导过多,容易挤占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老师引导不到位,学生不会讨论,容易产生讨论偏离教学目标,延长习得知识的时间。所以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前要精心设计讨论题,既要引导学生迅速发现知识,又要培养发现知识的能力、策略。如学生在读题时可以设计“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吗?这个情境和以往的哪些情境相似?能用以往的方法解决吗?”等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审题找条件时可以设计“题目(情境)中有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等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在用分析法解决问题可以设计“哪些信息可以联合在一起得出一个新的信息?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得到哪些新的信息?根据哪两个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等让学生议一议。
在学习难度很大,学生不能独立获得时,这时优秀生的展示,老师的系统引导可以节省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学生既然有问题有困难就需要帮助,老师的系统讲解就是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但这时也可以设计讨论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体会老师的解答过程,再现解答的程序。
讨论式教学法中,学生建构知识多数来源于书本,所以要设计讨论题让学生阅读更有目标性,方向更明朗。你认为这几页书中有哪些知识?有哪些你不懂的问题?哪些题目你已会解答?哪些题目是猜的,哪些是有根据的?
讨论式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同学的解法进行评价性讨论:你认为某同学的解法不合理的地方是什么?某同学的解题格式符合要求吗?某同学为什么解答错了?还可以把自己的解法、想法和别人交流。我是这样解答的、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做的、我能重现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我能解决相同的问题,我能解决相似的问题、我能发现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等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的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发现不了知识本身就是发现问题。概念性的知识和程序性的知识是常见的。概念性的知识(什么叫什么)容易找到,可以针对关键词来设计讨论题,如分数的意义可以设计什么叫单位“1”来引导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序性的知识常见讨论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或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干了什么、第二步又干了什么?”
课堂最精彩的部分是课堂生成,有些情况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可能都考虑到,尤其是学生在解答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老师要全面收集学生独立解答时各种情况,临时设计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发现问题,老师就要讲解,还应把“球”踢给学生。急中生智处理“意外”问题,及时讨论“生成”的问题,学生的表演会更精彩。
讨论式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过程,而非重结果。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真正体现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实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