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我这样一个在荒漠草原出生并长大的人来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成都的雨完全不同于家乡的雨。除夏季的极端天气外,多数时候是润物无声的小雨。在我的家乡,年降雨量在一百三十毫米左右,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一滴雨下来,无论是经过树梢还是穿过空气,都会在泥土中滴出小小的坑,大如纽扣,小似黄豆。即使滴在石头上,也要带上泥土的印迹。或许这是雨的踪迹吧,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次我们下得不少呢!”成都的雨不是这样的。成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这样一个在荒漠草原出生并长大的人来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
成都的雨完全不同于家乡的雨。除夏季的极端天气外,多数时候是润物无声的小雨。
在我的家乡,年降雨量在一百三十毫米左右,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一滴雨下来,无论是经过树梢还是穿过空气,都会在泥土中滴出小小的坑,大如纽扣,小似黄豆。即使滴在石头上,也要带上泥土的印迹。或许这是雨的踪迹吧,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次我们下得不少呢!”
成都的雨不是这样的。成都一年的雨量,几乎是我家乡的十倍。雨中没有尘土,每一滴雨落到地上,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家乡的雨总是和冷空气裹在一起,下着下着,雨就变成了冰雹;也总是和风裹在一起,所谓风雨交加,形容家乡的雨很是贴切。成都偶尔也会有疾风暴雨,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家乡的雨,经常雷声大雨点小。有时候浓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要下雨,却只滴了几滴,就随风而去,无影无踪。如果说家乡的雨是急就的,那成都的雨就是充分酝酿的。先把云彩一块一块地铺开,一层一层地摞起,再慢慢地下。或许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雨一下就是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在成都的雨中漫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会看到挂在尖尖青草上的雨滴,那样晶莹剔透;你会看到緊紧抓住一朵莲花而不松手的一连串的雨滴。落在花上的雨滴,几乎都是一串而不是一滴。不知是花迷住了雨,还是雨迷住了花。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就没有要停的意思。成都的市民早已熟悉成都的雨的习性,经常不等雨停就走出家门。他们会在公园里面、小巷深处撑一把大伞漫步,或者坐在湿不了身的屋檐下,穿着短裤汗衫,摇着蒲扇,品茶、打望、摆龙门阵。成都的雨温柔绵软,即使冬天也没有多少冷意。细雨中,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也不像往常那么夺目耀眼,紧张的生活节奏随之放慢。
细雨中,成都的乡村也会展示出油画般的美景。农家人站立在雨中,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点缀在花草中。这让人不禁想到王建的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描写的不正是这样的场景吗?
如果没有在成都雨中漫步的经历,那么是无论如何都读不懂成都的这种诗意与情调的。这种诗意与情调,只能酝酿在成都的雨中。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若问为什么?答,这里既宜居又宜业,既有很多好吃的又有很多好玩的。而我却以为这样的答案不够完整,至少还得加上一句:成都有诗意有情调。当然,包括这雨中的诗意与情调。
成都的雨是恰到好处的,让整座城市浸染在诗画里,令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金圣叹曾把雪夜读书视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雪夜读书的美妙之处,我认为在一个“静”字。漫天的大雪拭去了白天的肮脏和喧嚣,“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雪的纯净容易使夜读的人返回一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境。耳听雪落的天籁,而看在眼里的是另一种文字的“交响”,更兼身旁的一个红泥小火炉将温暖荡向每一个毛孔,这种感受大概也是“妙处难与君说”。 书中的思想散发阳光的热量和火眼的光芒,温暖着那颗裹在寒凉与寂寞的心
我小時候生活在非常快乐的想象世界。在小小的平房里,有我的画笔和小书桌。与我同住的是窗台上的蚂蚁军队、蜘蛛侠客,树丛里的花朵精灵、躲在床底下的梦妖精,和整天在厕所跳舞的小怪物。有了孩子后,我和太太常带着他去找虫、爬山、看树、玩水。有一阵子他和我们在或新或旧的城市街道行走。他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地讲着他所幻想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听他在晚餐桌前描述他前一晚梦里的怪物。直到现在,二十几岁的他,还常和我热烈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十二生肖中有几种动物,平时在人们心目中是扮演反面角色的,最典型的就是鼠。只要读过书的中国孩子都会念那句古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但是,到了鼠年,鼠的形象就大翻身,变得可爱而吉祥起来。有一次过年,一个叔叔给我看了一幅《老鼠嫁女》剪纸,我那好奇和兴奋的心情至今记得。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老鼠对传统的婚嫁仪式有所了解,也第一次觉得老鼠挺可爱。上海郊区有的地方认为正月十六是老鼠嫁
读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里面有好多让人惊艳的句子,尤以“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为赞!和花坐一会儿,不就是静听花儿私语,或与花儿对话,作一次心灵的沟通吗?人的一生里,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时间的旅人,奔波于忙碌的生活。所以,真应该“浪费”点时间与花语———和野杜鹃坐一坐,与山桃花、狗尾草等聊一聊,顺便闻一闻阳光的味道。一年四季里,倾听春
喝茶论水,雪水为上品。下雪时若真能扫些雪来用以煮茶,那绝对是件风雅之事。朋友对此想法十分赞赏,打电话来说他打算送黑釉大瓮给我,专门储雪水。这位仁兄家祖传三代开酒坊,最不缺那种黑釉大瓮———晋北地区,家家户户腌咸菜都用这种大瓮———个头远比武松在快活林里一把将蒋门神的老婆扔进里边的那口缸还深还宽。大不大? 古人喝茶,品水为首位。《红楼梦》有一回里写妙玉,从地底下挖出“鬼脸青”的花瓮,给宝钗斟了一斝
北宋时期的黄鹤楼,一直巍然卓立长江以南,它建于城墙高台之上,一改唐代楼阁样式,强化了旅游功能,赋予了清新雅致的风格。整个建筑群由主楼和数十处台、轩、廊组合而成,如同一个大庭院,其中主楼两层,顶层为十字脊歇山顶,琉璃瓦面呈黄色,周围坐落着小亭画廊,气势雄浑,被誉为“天下绝景”。宋初的大臣王钦若、哲宗时期的徐兢出生于黄鹤楼上,后者曾出使高丽,著有《宣和奉使高麗图经》。南宋中期,黄鹤楼被毁,遗迹成为文人
开元十八年,唐代正处开元盛世之中。当时郡县物产丰盈,百姓安居乐业,政府修建的官道累积里程已达六万里以上。在帝国的中心地区,东至河南、山东,西至四川、甘肃,南至湖南、湖北,北至河北、山西,官道两边都设有大量旅店酒肆,招待四方旅客,路上盗匪绝迹,即使远行数千里之外,也无须携带任何防身兵器。本年二月,唐玄宗下达了一项诏令,于文武百官春季旬休时,鼓励大家去周边旅游,员外郎以上的官员,每人“赐钱五千缗”作为
最近火爆的电视剧《庆余年》里,范闲吐槽“京都天气特别干燥”,便自制了一台“机械结构,水力驱动”的加湿器。这也引发了观众的热议:没有加湿器的古代,人们都怎么护肤?早在汉朝的一部古籍中,就记载了关于润肤脂的内容,其中形容使用了面脂之后的皮肤会非常细腻光洁。一个“脂”字,说明了这款古代面霜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含有油脂的材料做成的面脂,这道工艺一直沿用到了唐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明代面脂一共分为
今年3月23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同市首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回家"了!是日,华灯初上,大同人民以最隆重的方式,迎接"英雄"回家。我站立在迎宾街的天桥上,目睹医护人员所乘的车疾驰而过,心潮不由地,澎湃不已!我在想,作为媒体,我们该为她们做什么?以何种方式,把她们的感受和经历,让更多的人知道;将她们的精神和信念,在更多的人中传递。我们,为你们立传!忽一日,和朋友小茗,朋友的建议促成了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就是空间,光阴就是时间,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西方人也常常说,所谓人是在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关于旅行的动机,第一个是教育。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就到名山大川去看,这些都是为了教育的目的。《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游记,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还是地理学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