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际矛盾日益严峻的当下社会,国民素质一词被推向社会舞台。作为一个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需要关注国民素质的培养。培养国民素养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对于国民素养的培养,更要着重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位于教师之首。因此要了解何为德育教育,在此基础上理解班主任为何要在小学高年级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探究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27-1
  
  引言
  在国际世界不断要求提升国民素养的现代社会,道德教育已经普及到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高年级学校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处于人类毕生发展关键期中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特殊时期,学生心理认知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行为受到来自社会各处信息的影响,这些社会信息不只是正面积极的,负面消极信息更甚。因此,为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阳光地成长,学校要注重学生德育教育,而这一重大任务,就主要落在了学生班主任肩上。
  一、德育教育的含义
  德育一词从字面来看,即为道德教育。从狭义上讲,德育主要指学校德育,一般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渠道,让学生通过进行特定的学习活动或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准则,从而形成学生对生活和对世界的积极态度的教育。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
  1.德育教育是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究其原因则是在于发展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1]。小学高年级学生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影响学生。教师将自身的优秀思想,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吸收教师的思想,内化成符合自身的内在思想品质,在不断积聚优秀思想品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建构出一套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道德素养。
  2.德育教育是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推动条件
  小学高年级处于人类一生发展的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特殊时期,学生心理认知正进行着快速地发展。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将自己的教学行为赋予自身的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内心交流,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与学生建立相互平等的关系,促使学生融入教育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获得更好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形成有效的自我行为控制。
  三、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高年级开展的方法
  1.根据学生相关特点进行引导式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学生集体最亲近的教师,在班级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进行[2]。根据柯尔伯格的相关研究可知,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更服从权威,以权威作为自身道德行为的模板。而此时,班主任就是这个权威者的扮演者。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学习的典范。例如,班主任在教室教学时,看到整洁的教室中出现少量垃圾,班主任可以有目的地捡起垃圾,将垃圾扔入垃圾桶内,并用言语督促学生以后遇到同样的教室卫生问题,按照该种做法维护教室卫生。这样,学生以班主任为榜样,并内化为自身素养,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又如,很多小学班主任都会选择在教室墙壁或门窗等显眼的地方,将一些名人名言、名人画像贴在上面,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权威人士引导学生行为,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
  2.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相比于一个班级里其他的教师,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最亲近学生的教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心理状态相对来说不稳定。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教师应深入学生心中,理解、关心、关注学生内心的情绪情感。通过交流和对话,或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和形式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为了能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班主任在课堂学习之外,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或者班级班会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身见解。为了能顾及到班级里性格内向的学生,开设意见箱或是"心灵通讯社",让学生以信件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总而言之,一切从学生出发,促进教师自身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促成温馨有爱又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就便于在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3.在课堂课程之外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发展,但这个时期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在班级内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几十分钟的书面化教育,应该扩大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的范围,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亲身感受思想道德方面的洗礼,通过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深化德育教育理念,完成更深层次的德育教育。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能完全进入学生思想内部,成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经验。例如,在植树节一日,班主任向学校申请,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进行植树种草活动,带学生亲自领略种植树木的喜悦,让学生更加懂得要保护和热爱花草树木;在世界环境保护日带领学生进行垃圾捡拾,并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不易,使学生学会爱护环境。
  四、结束语
  在国内各处都开始注重道德素质培养的信息时代,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也不能落于人后。因此,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肩上,负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合理定位自身责任,要清楚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有效且合理的手段,推动学生自律道德与他律道德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完成自身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云霞.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6:33.
  [2]嘎玛央宗.探究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9:153.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初中学生,物理课程有很大的学习价值,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应当重点培养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故而,我们有必要了解相关措施和方案。利用物理课的系统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本文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作了分析,利用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其他课程的系统学习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摘要:谈到工匠精神,我们往往想到了与初中教育相结合,事实上,工匠精神与普通中学课堂结合的教学研究也是寥寥无几的,我通过对各大数据平台的梳理,发现工匠精神走进初中课堂的相关文献只有几篇而已,说明这个领域属于空白的,其研究价值比较大。正因此,笔者在此背景下,探讨让“工匠精神”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希望可以在教学中发扬工匠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启迪。  关键词:“工匠精
摘 要:练习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按照有效练习的条件,精心选择安排和创造性地研制出有目的、有层次、适度而精练的练习。设计优化就是最有效体现大纲要求,体现训练的科学性、教育性、发展性、反馈性、价值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从而寻求出练习设计的最佳途径,以避免机械重复、题海战术等一类违背教学规律、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科学的做法,从而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生动活
摘要: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曲圣”魏良辅,曾坚持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出新的“水磨调”。被他的精神和故事所感染,近年来,良辅中学开展了以“魏良辅与昆曲”为主题的一系列昆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目前,良辅中学音乐课堂引入了昆曲教学,学生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之中,“良辅精神”也逐渐扎根在学子心中。  关键词:昆曲;音乐课堂;创新
摘要: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需要具有的重要素养。本文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出发,结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点,提出了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算法程序设计和数形结合三种方式来提高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学科素养;信息技术教学  中圖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要:为了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导向作用,笔者尝试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课中合理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针对本课分别进行了两种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七年级上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点,是学生日后进行物理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宇宙,小至粒子,这些内容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学习物理是学业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给物理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困扰。为了保证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需要教师采取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全面育人理念成为了教学的核心思想,因此,体育教学也成为了初中教学的重点,而体育学科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寓教于乐”的理念下,教师必须要依据体育学科的特点,进行体育的课堂改革,把握“快乐课堂”的方向以及教学发展的目标,将学科建设转向课程建设,打造全新的体育课程。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快乐田径课堂构建,希望可以提出有效见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人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地理学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青少年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能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地理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并结合教学实践,解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理基因,探寻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理课程;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62-1  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到:“要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就需要把关键和辅助的教学行为精心安排和组合成有意义的模式,以达到特定的目标。”看似简单的话但在教师平常的操作过程中却是纷繁复杂。仅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史学材料的有效运用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文字材料的作用,把他们分成解读性文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