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是贯穿全部小学数学的内容,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各领域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找出相关的数据和关键字,关键词,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2.要求学生分析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相关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己知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一个三位数,数字和是2,这个三位数减去6后,还是一个三位数,新的三位数数字和是5,原来这个三位数是多少?”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的词:三位数、数字、原来、新的,并加以理解,在这里“原来”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数字”是一个新词,不好理解,我就反复引导学生读“一个三位数数字和是2”,当连续读2遍后,还是不清楚,我又指着“数字和” 问是什么意思?是谁的和?“数字”又指的什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个位、十位、百位,这时一位同学举手了,并且说:“我知道了,数字指的是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当我用赞称的眼神和拍手的动作告诉大家:他的回答是正确的。这时又有一位同学也说:“我也知道了。”我紧追着问:谁能说说对数字的理解。另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数字只能是0,1,2,3,4,5,6,7,8,9。”我又反问:“为什么?可能是10,11,12吗?’’这时又有好几位同学举手了说:“个位、十位、百位数字只能是一位数,不能是两位数。”同学们对“数字”理解后,我又反回来让学生一句一句理解题意:“一个三位数和是2,这个三位数是多少?”并让他们自己写出来,有好多同学能写出110、101、200,然后让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我又引导他们继续读:“这个三位数减去6后仍然是一个新的三位数”是什么意思?怎么求出新的三位数,这新的三位数到底哪个是我们所求的?怎么知道的,根据是什么? 当学生们做完后,我又让他们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互相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回味无穷,取长补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学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购物的情景图,货架上,摆有练习本、文具盒、熊猫、布娃娃……画面上有售货员阿姨和小朋友的对话,给出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购物情景,让学生主动进入“商店”了解信息,了解售货员和小朋友的对话,说说他们在议论什么?也就是想买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学生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如何解决呢?我首先让学生试做,然后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对问题解决失败的学生我也让他们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整个教学过程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长知识,长才干。了解数学的作用,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的活动,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小红买了一篮苹果和桔子往回走,遇到了外婆,把苹果的一半20个给了外婆,回家后,弟弟数了数篮子里一共有58个水果,小红买了多少个桔子?”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找出相关信息和关键词:水果、一半,并让学生交流对“一半”的理解,然后组织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课本练习本代替“苹果和桔子”模拟了买水果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试做,这时仅有几位同学会做了,我只好让他们再次模拟,再做,直到大部分同学会做了。而后,我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同学们达到欲罢不止的地步时,我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策略,优化知识结构
在教学时,我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全方位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当问题解决了,还要善于引导学牛比较答突,找出最佳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二年级下册课本第91页的画面时,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副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准备坐船去鸟岛玩的热闹场景,画面上给出各班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了解信息后,重点让学生们说出“限乘”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了解到的信息,我问:你想说什么?开始学生们只能提出哪个班去的最多?哪个班去的最少?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些简单的问题,我追问:只能提出这些问题吗?在想想:当提出二年级学生一起去一次能坐下吗?这样的问题时,一位同学马上说:“很明显不能。”那么怎么安排呢?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交流,做出合理的安排方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揭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逐步培养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观念,问题的解决会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意识和水平,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保德县庙粱小学
036600)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找出相关的数据和关键字,关键词,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2.要求学生分析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相关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己知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一个三位数,数字和是2,这个三位数减去6后,还是一个三位数,新的三位数数字和是5,原来这个三位数是多少?”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的词:三位数、数字、原来、新的,并加以理解,在这里“原来”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对于“数字”是一个新词,不好理解,我就反复引导学生读“一个三位数数字和是2”,当连续读2遍后,还是不清楚,我又指着“数字和” 问是什么意思?是谁的和?“数字”又指的什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个位、十位、百位,这时一位同学举手了,并且说:“我知道了,数字指的是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当我用赞称的眼神和拍手的动作告诉大家:他的回答是正确的。这时又有一位同学也说:“我也知道了。”我紧追着问:谁能说说对数字的理解。另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数字只能是0,1,2,3,4,5,6,7,8,9。”我又反问:“为什么?可能是10,11,12吗?’’这时又有好几位同学举手了说:“个位、十位、百位数字只能是一位数,不能是两位数。”同学们对“数字”理解后,我又反回来让学生一句一句理解题意:“一个三位数和是2,这个三位数是多少?”并让他们自己写出来,有好多同学能写出110、101、200,然后让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我又引导他们继续读:“这个三位数减去6后仍然是一个新的三位数”是什么意思?怎么求出新的三位数,这新的三位数到底哪个是我们所求的?怎么知道的,根据是什么? 当学生们做完后,我又让他们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互相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回味无穷,取长补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学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购物的情景图,货架上,摆有练习本、文具盒、熊猫、布娃娃……画面上有售货员阿姨和小朋友的对话,给出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购物情景,让学生主动进入“商店”了解信息,了解售货员和小朋友的对话,说说他们在议论什么?也就是想买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学生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如何解决呢?我首先让学生试做,然后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对问题解决失败的学生我也让他们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整个教学过程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长知识,长才干。了解数学的作用,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的活动,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小红买了一篮苹果和桔子往回走,遇到了外婆,把苹果的一半20个给了外婆,回家后,弟弟数了数篮子里一共有58个水果,小红买了多少个桔子?”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找出相关信息和关键词:水果、一半,并让学生交流对“一半”的理解,然后组织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课本练习本代替“苹果和桔子”模拟了买水果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试做,这时仅有几位同学会做了,我只好让他们再次模拟,再做,直到大部分同学会做了。而后,我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同学们达到欲罢不止的地步时,我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策略,优化知识结构
在教学时,我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全方位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当问题解决了,还要善于引导学牛比较答突,找出最佳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二年级下册课本第91页的画面时,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副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准备坐船去鸟岛玩的热闹场景,画面上给出各班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了解信息后,重点让学生们说出“限乘”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了解到的信息,我问:你想说什么?开始学生们只能提出哪个班去的最多?哪个班去的最少?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些简单的问题,我追问:只能提出这些问题吗?在想想:当提出二年级学生一起去一次能坐下吗?这样的问题时,一位同学马上说:“很明显不能。”那么怎么安排呢?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交流,做出合理的安排方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揭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逐步培养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观念,问题的解决会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意识和水平,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保德县庙粱小学
0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