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生在学业上落后,是一点缺陷;如果在身体和品行上有问题,则是比较严重的缺陷;而如果没有了自信和自强的心理状态,则是一种致命的缺陷,因为他不但将一事无成,而且将生活于痛苦之中。”可见,自信心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尊重学生,不给学生贴标签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老师不能坚守这一原则,他们不断给学生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以“分”取人的贴标签方式,那些分数低的总感到低人一等,羞于见人;即便有些成绩优秀的,由于名次不是第一或第二,这种标签也往往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促使他们走向自卑与封闭,从而严重抑制了他们的自信心。老师要尊重孩子,将他看成平等个体,给予他一定自由,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你相信孩子并且尊重他做的事情时,孩子才会有信心尝试更多的事情。才会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可怕的是给违纪学生贴标签。事实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都还不成熟,加上学生受各方面不良环境的影响,所以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令老师“头痛”,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引起老师的漠视甚至反感,学生本人也会认为自己是被爱心遗忘的角落,于是自暴自弃,自信心一落千丈,甚至消失殆尽,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现象。
通过学习新课改理论,我认识到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定位为平等的伙伴似的关系,我们做教师的要摆脱旧有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最大限度欣赏学生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上……基于此,我们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欣赏学生。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于赞扬他,以免他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信心,知道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再调皮的学生也有优点,只是有些教师缺乏对教育的热情,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对待学生表面化、简单化,不能发现一些所谓“差生”的优点,甚至对他们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久而久之,有部分学生就会“破罐破摔”,一味的放任自己,甚至与老师为敌。
有效的方式是老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特别是“差生”的优点,并适时的表扬他们的优点,久而久之,就能帮他们重塑自信。
比如我班有个叫李振宇的同学成绩很差,迟到早退如家常便饭,我和他的父母多次做工作均不见效,于是,我就注意多留意他的优点。首先我注意到他的字写得特别的工整,在班里数一数二,于是我就以字为突破口。我让他出黑板报,有时当“小老师”给大家抄题,几个学期下来,李振宇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迟到早退了,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每天上学精神抖擞,信心十足。
再如,我班有个叫张磊的同学,个子挺高,成绩一般,缺点就是好欺负小同学,我对他多次进行批评教育均不见效。后来一天中午,我听一名班干说张磊在校门口一下子给一个乞丐两元钱,在他的带动下我班的其他几个男同学也慷慨解囊。突破口找到了,一次我召开了“如何帮助弱者”的主题班会,我就让张磊和其他捐款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想到通过这次班会之后,一向逞强好胜的大个子张磊变得乖巧起来了,从此再也没有欺负过弱小的同学。好人好事记录本上不断记录上张磊的名字。张磊逐渐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他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三、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事物是不会均衡发展的,有好有差,有快有慢,有长有短,这是规律。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老师要想让每一位同学都树立信心,还应该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有成功感。目前我们的班级授课制存在有一定的弊端。一节课的知识学习,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吃不了的同学久而久之就会“消化不良”,從而产生学习上的畏惧感,慢慢的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吃的正好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采用宏观把握,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乎每一个”。
比如,我们班有个叫孙婉丽的女生,最怕上作文课,每次作文都完成不了任务。即使硬逼着她写,也一定是文不成章,话不成句。于是我就有针对性地让她读一些课外书,课外多与她交流阅读所得,同时也利用综合活动课等让她多发言,并多鼓励她:“把你的发言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孙婉丽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小小的成功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她对语文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教育是一门学问,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这门学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一定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快地享受到教育的阳光,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份自信,都能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一、尊重学生,不给学生贴标签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老师不能坚守这一原则,他们不断给学生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以“分”取人的贴标签方式,那些分数低的总感到低人一等,羞于见人;即便有些成绩优秀的,由于名次不是第一或第二,这种标签也往往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促使他们走向自卑与封闭,从而严重抑制了他们的自信心。老师要尊重孩子,将他看成平等个体,给予他一定自由,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你相信孩子并且尊重他做的事情时,孩子才会有信心尝试更多的事情。才会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可怕的是给违纪学生贴标签。事实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都还不成熟,加上学生受各方面不良环境的影响,所以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令老师“头痛”,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引起老师的漠视甚至反感,学生本人也会认为自己是被爱心遗忘的角落,于是自暴自弃,自信心一落千丈,甚至消失殆尽,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现象。
通过学习新课改理论,我认识到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定位为平等的伙伴似的关系,我们做教师的要摆脱旧有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最大限度欣赏学生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上……基于此,我们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欣赏学生。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于赞扬他,以免他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信心,知道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再调皮的学生也有优点,只是有些教师缺乏对教育的热情,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对待学生表面化、简单化,不能发现一些所谓“差生”的优点,甚至对他们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久而久之,有部分学生就会“破罐破摔”,一味的放任自己,甚至与老师为敌。
有效的方式是老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特别是“差生”的优点,并适时的表扬他们的优点,久而久之,就能帮他们重塑自信。
比如我班有个叫李振宇的同学成绩很差,迟到早退如家常便饭,我和他的父母多次做工作均不见效,于是,我就注意多留意他的优点。首先我注意到他的字写得特别的工整,在班里数一数二,于是我就以字为突破口。我让他出黑板报,有时当“小老师”给大家抄题,几个学期下来,李振宇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迟到早退了,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每天上学精神抖擞,信心十足。
再如,我班有个叫张磊的同学,个子挺高,成绩一般,缺点就是好欺负小同学,我对他多次进行批评教育均不见效。后来一天中午,我听一名班干说张磊在校门口一下子给一个乞丐两元钱,在他的带动下我班的其他几个男同学也慷慨解囊。突破口找到了,一次我召开了“如何帮助弱者”的主题班会,我就让张磊和其他捐款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想到通过这次班会之后,一向逞强好胜的大个子张磊变得乖巧起来了,从此再也没有欺负过弱小的同学。好人好事记录本上不断记录上张磊的名字。张磊逐渐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他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三、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事物是不会均衡发展的,有好有差,有快有慢,有长有短,这是规律。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老师要想让每一位同学都树立信心,还应该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有成功感。目前我们的班级授课制存在有一定的弊端。一节课的知识学习,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吃不了的同学久而久之就会“消化不良”,從而产生学习上的畏惧感,慢慢的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吃的正好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采用宏观把握,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乎每一个”。
比如,我们班有个叫孙婉丽的女生,最怕上作文课,每次作文都完成不了任务。即使硬逼着她写,也一定是文不成章,话不成句。于是我就有针对性地让她读一些课外书,课外多与她交流阅读所得,同时也利用综合活动课等让她多发言,并多鼓励她:“把你的发言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孙婉丽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小小的成功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她对语文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教育是一门学问,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这门学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一定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快地享受到教育的阳光,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份自信,都能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