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学习:打造学生语文学习新样态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到底应当怎样教,到底应当怎样學,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但其中的一个共识是,语文教学应当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作用,让学生去深入地感受、体验、认知。全脑学习,从人生命学习的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出发,启动学生全脑智慧,发掘学生的全脑思维,从而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全脑学习必将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新样态。

一、创设有声情境,激活学生有声学习


  全脑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分为两个区域,其中左脑负责人的抽象逻辑思维,右脑负责人的具体形象思维。全脑思维,就是要让学生的左右脑协同活动,从而让学生和谐用脑,友善用脑,智慧用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声情境,刺激学生头脑中的声音模块,能让学生更有效地融入语文学习中去。
  这里的“有声”不是高分贝的噪音,而是一种能愉悦学生身心的有节奏的和谐声音频率。一般而言,音乐情境,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有声思维,引发学生的有声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调控学生的情绪心理,将学生导入美好的语文学习境界中去。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月光曲》,笔者就选择了“月光曲”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音乐旋律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强烈反应,引发了学生的想象、联想。通过音乐,学生能真切地感触到文本中的文字律动。如“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可是眼睛失明了”,等等。在音乐的刺激下,学生能洞察文本与音乐的内在结构的一致性,即“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光照耀”,等等。借助于音乐,学生的眼前能浮现一个个的文本画面,比如茅屋的画面、月光下的盲姑娘的画面、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画面、盲姑娘静静地聆听音乐的画面,等等。在语文学习中,文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借助于有声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有声思维,引发学生的有声想象,却是无限的。
  在语文教学中,有声的情境因其节奏、频率等能与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共鸣、共振,因而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声的情境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文本审美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超越有限的经验,抵达无限的敞亮、澄明之境。

二、创设有形情境,激活学生有形学习


  研究表明,激活学生的全脑学习,最有效的刺激方式就是刺激学生的视觉,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思维,引领学生的有形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中,80%—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相比较于有声刺激,有形刺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有形情境,教师要警惕学生的视觉疲劳。为此,教师要在新颖上下功夫。
  比如笔者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难忘的泼水节》,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对傣族的“泼水节”比较陌生,因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有形情境,从网络上下载了泼水节的图片、视频等。在图片、视频上,附上对傣族泼水节的介绍。通过这样的静态画面和动态视频,学生能感受、体验到泼水节的热闹、喜庆和祥和。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从网络上下载了1961年4月15日周恩来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图片画面。在画面上,周恩来总理穿着傣族泼水节的节日服装,傣族人民给周总理准备了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等。同时也下载了2011年4月15日云南纪念周恩来总理参加西双版纳泼水节50周年的图片,等等。通过这系列的图片,学生了解了泼水节,认识了泼水节,同时认识到这篇课文的真实性。教学中,围绕着有形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周总理平时也穿这样的服装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周总理是怎样泼水的?等等。借助于有形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的平易近人,感受到周恩来总理关爱百姓的人格魅力,体验到周恩来总理与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有形的情境,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效能来说,是说教、讲授等所无法比拟的。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感受。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具身认知。在具身认知中,视觉和听觉往往处于一种支配性的地位。其中,画面是学生直观、形象感知的核心。通常情况下,一页书往往会像一幅画,或者电影中的一个镜头一样被印刻在大脑记忆仓库中保存。创设有形的情境,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让学生的诸种感觉相互渗透、协调、融合,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形成一种协调性的认知。

三、创设有感情境,激活学生有感学习


  全脑学习不仅包括视听学习,而且包括学生的动作、感触性的学习,笔者将这种学习称之为有感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感情境,激活学生的有感学习,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动作再现、语文活动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全脑记忆,深化学生的全脑阅读。创设有感情境,能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自觉追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教学资源,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梳理文本。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手段精彩纷呈,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多元化。而借助学生最为原始的动作来感受、体验,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具身性的感受、体验。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这一篇小说,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表现小说的主题。在角色扮演中,我们配了音乐,用幻灯片创设了背景,在幻灯片中嵌入小说的旁白,作为背景叙述。将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表情等通过学生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创造出来。有了表演,学生自然能领略到文本的写作特色,即善于设置悬念。通过表演,学生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到老汉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光辉的形象。通过一个“揪”的动作,感受、体验到老汉对儿子的爱,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留给儿子;通过一个“推”的动作,感受、体验到儿子对父亲的爱。在角色表演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简短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毫不犹豫,同时体现千钧一发的小说氛围。
  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罗列,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感受、体验的缺失。而创设有感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演来表现文本,进而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分享文本,质疑文本,从而潜心会文。小学语文全脑教学能让学生的左右脑优势互补,进而让学生的形象与逻辑思维协同并进。全脑学习将全脑训练方法融入课堂教学,进而发掘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在潜质,盘活学生的思维、想象等。作为教师,在小学语文全脑教学中,要创新“教”的思路,另辟学生“学”的路径,要致力于让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科书也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因此,大多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盲目跟随,过度“迷信”教师,课堂成了“一言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徐州“学讲计划”的推行,一些教师也在自觉地将新课改精神带入课堂,但部分课堂仍然沿袭着问答式的课堂模式:教师会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一番讨论后,问题解决了,教学就大功告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开拓性和创新性,学生提不出问题
期刊
随着部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整本书阅读进入语文课程,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活动真实发生,语文素养真正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绘本属于图画类整本书,文字少,图画多,无须太长时间就能读完一本书。阅读的量升上去了,但读得浅,不够深入,阅读的质有待提升。  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整本书阅读
期刊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但在目前的教学工作实践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老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培养方法不得当,制约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一、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认识不到位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很
期刊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把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格外引人瞩目。在“课程目标”中,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阐释,更是明确提出了“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具体要求。而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除了要求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12本必读名著外,还推荐了24本自主阅读书目。读好整本书成为引导初中学生认识世界,发展阅读思维与审美感受的重要途径。  整本书阅读教学与传统课文教学有很大不同,文本容量更大,对阅读思维和理解的要求也不一样,需要采用综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教师在整
期刊
语文学科历来是弘扬真善美的教育主阵地,通过这一学科的有效学习能够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逐渐培育出自己的审美标准,善于对事物进行审美鉴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一、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作为学生日常使用的重要读本,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教材为了适应这一教学要求,已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标对学生创造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下初中语文教学却问题频出,许多学生在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量阻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寻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只有找到一个能够让学生高度关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学有所获的学习内容,才能打开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选择文言文的教学作为突破口。文言文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学习对于初中生意义非
期刊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审美教育强调结合自然、生活以及精神中一切美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学生的心灵、行为、语言和体态,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富含自然美或是人文美,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期刊
小学语文既具有突出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特点,又突显实践性及综合性。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特别重视语用,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进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语文知识体系,还能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合理运用语言,进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语文学科的魅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不可使用传统的直接说教的教学模式,而应立足于学生的视角为其创设有助于展开语文实践的良好活动,以实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环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那么,教师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呢?一、基于文本内容,巧选提问落点  (一)基于文本题目提问  文章的文眼会由题目体现,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分析题目入手来了解文章的内容、思路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