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5日,我把一条马鲛鱼和醋栗一起放到锅里,用的煤炭是4盎司2打兰,我用很短的时间就让锅里的水熬干了,水蒸气的压力是平常的7倍。煤炭烧得很快,只剩下两盎司。鱼做熟了,骨头都软了,看起来是能吃了。醋栗的味道也不错。鱼重9盎司,熟了之后只有7盎司。如果用传统方法烹饪,鱼的味道可能更好些。”
这是英国人丹尼斯·帕彭的日记,丹尼斯先生1647年出生,1712年去世,曾是皇家学会的会员,上面的日记记录的是他的发明创造,他那时候要发明的是高压锅。丹尼斯生于法国,后移居英国,与一些伟大的化学家、物理学家一起工作,但他的同事们都嘲笑他的高压锅。
面对嘲笑,丹尼斯不为所动,每天晚上都在实验室里用高压锅做菜,他尝试过各种鱼,各种蔬菜、羊腿、牛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烹饪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我们每天都在烹饪,有责任使之完美。高压锅就是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美味的食品。”丹尼斯出了一本书,书名叫“A NEW DIGESTER OR ENGINE FOR SOFTENING BONES”,直译为“一种新的让骨头变软的蒸煮器或引擎”,意译就是“化骨绵掌大法”。
丹尼斯是高压锅先驱,到死也没看见他的发明能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高压锅才在世界上流行起来,到80年代,才进入中国大陆。我家邻居周奶奶是我们那片儿头一个使上高压锅的,周奶奶退休在家,根本就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干,她本可以用一下午做一锅鸡汤,用砂锅慢慢炖,可老奶奶接受新鲜事物接受得太快了,天天用高压锅做菜,哪怕熬一锅粥,也用高压锅。终于有一天,高压锅爆炸了,一锅粥炸上了天,周奶奶当时不在厨房里,她离高压锅至少有十米,但在她的叙述中,高压锅变成了炸弹,差点儿要了她的命。这起爆炸事件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到如今我也不用高压锅。
我发现生活中有两派人,一种人是支持高压锅,认为高压锅方便快捷,做出来的牛肉排骨鸡都味道不错,另一种人是反对高压锅的,他们认为高压锅不安全,做出来的牛肉排骨鸡都不如用传统铁锅做出来的好吃。“支持高压”那一派天天用自己的生活做演示,天天用高压锅做饭;“反对高压”那一派中,终于有人承认,也许高压锅没什么不安全,但还会坚持,高压锅做出来的菜味道就是不好。
科学在不断进步,食品与烹饪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关于吃饭,现在最重要的争端是“支持转基因派”和“反转基因派”。“支持转基因派”用高压锅做了好多大米饭,在各地召开“转基因大米品尝大会”。以我浅薄的科学素养,不会对转基因这样的问题发言,我知道我吃了好多转基因食品,但我还在坚持不使用高压锅。丹尼斯先生,对不起,你300年前的伟大发明,我还没用上呢。
这是英国人丹尼斯·帕彭的日记,丹尼斯先生1647年出生,1712年去世,曾是皇家学会的会员,上面的日记记录的是他的发明创造,他那时候要发明的是高压锅。丹尼斯生于法国,后移居英国,与一些伟大的化学家、物理学家一起工作,但他的同事们都嘲笑他的高压锅。
面对嘲笑,丹尼斯不为所动,每天晚上都在实验室里用高压锅做菜,他尝试过各种鱼,各种蔬菜、羊腿、牛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烹饪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我们每天都在烹饪,有责任使之完美。高压锅就是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美味的食品。”丹尼斯出了一本书,书名叫“A NEW DIGESTER OR ENGINE FOR SOFTENING BONES”,直译为“一种新的让骨头变软的蒸煮器或引擎”,意译就是“化骨绵掌大法”。
丹尼斯是高压锅先驱,到死也没看见他的发明能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高压锅才在世界上流行起来,到80年代,才进入中国大陆。我家邻居周奶奶是我们那片儿头一个使上高压锅的,周奶奶退休在家,根本就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干,她本可以用一下午做一锅鸡汤,用砂锅慢慢炖,可老奶奶接受新鲜事物接受得太快了,天天用高压锅做菜,哪怕熬一锅粥,也用高压锅。终于有一天,高压锅爆炸了,一锅粥炸上了天,周奶奶当时不在厨房里,她离高压锅至少有十米,但在她的叙述中,高压锅变成了炸弹,差点儿要了她的命。这起爆炸事件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到如今我也不用高压锅。
我发现生活中有两派人,一种人是支持高压锅,认为高压锅方便快捷,做出来的牛肉排骨鸡都味道不错,另一种人是反对高压锅的,他们认为高压锅不安全,做出来的牛肉排骨鸡都不如用传统铁锅做出来的好吃。“支持高压”那一派天天用自己的生活做演示,天天用高压锅做饭;“反对高压”那一派中,终于有人承认,也许高压锅没什么不安全,但还会坚持,高压锅做出来的菜味道就是不好。
科学在不断进步,食品与烹饪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关于吃饭,现在最重要的争端是“支持转基因派”和“反转基因派”。“支持转基因派”用高压锅做了好多大米饭,在各地召开“转基因大米品尝大会”。以我浅薄的科学素养,不会对转基因这样的问题发言,我知道我吃了好多转基因食品,但我还在坚持不使用高压锅。丹尼斯先生,对不起,你300年前的伟大发明,我还没用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