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书坛巨匠的命运品鉴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重要缘由,是因为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并继之而生发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汉字因书法而熠熠生辉。只要将黑黑的墨汁与白白的宣纸一结合发生化学反应,汉文化的天空便瞬间生动而神圣起来。故而,那些看似废纸一样的写上字的纸,便有了一个最好的归宿——字库——专门为字修造的灵塔——神一样的供奉着。那些字在焚化之后,烟雾一样的仙化,又回归给孔夫子。
  这个美好的过程,赋予了汉字无限的神秘感和神圣感。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字库之塔自古随处可见,就是今天,我们依稀还会从古镇、古寺、文庙等文化重地,看到那些叫做字库的精致的矮塔。
  对字如此,可以想见,那些水平较高的书法作品,所享受的地位就更加显赫。那是要经过繁琐的装裱程序之后,供奉在一个家庭的堂屋,一处庙宇的大殿,一幢恢弘的建筑最显眼的地方。这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文化习俗。
  中国书法经过千年的演变,因之有了篆、隶、楷、行、草五体,各种书法功能各异,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自殷商甲骨文呈现出书法的萌芽状态开始,到汉隶,到钟王时书法的第一个高峰期,到章草,到魏晋南北朝后的颠张狂素,若干门阀世族,书法世家比比皆是,星汉灿烂般填满了中华汉字文明的天空——钟繇、卫瑾、陆机、索靖;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王氏家族;以庾亮为代表的庾氏家族;还有以谢安为代表的谢世家族,都是以前人们仰望的对象。
  继之而来的唐代四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宋代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中国书法达到又一个顶峰期。后来又有“晚明四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吴中四才子”(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清四大家”(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铉、何焯),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鱓、金农、黄慎、郑燮、李方膺、罗聘、高翔)等,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颜真卿其人其字
  在中国,文化传承的家族血脉,是源远流长的。从一个书法家的命运、家族的命运来作为历史切片,解剖中国人文现象,生于唐代的颜真卿都应该是不二人选。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继二王之后书法创新的一座丰碑,其作品数量之巨、艺术造诣之高,可谓历代书家之冠。笔者学书十余年,遍临颜体各贴,感触颇深。毫不夸张地说,楷书至颜,真正反映出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风貌。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与其秉性、家族渊源莫不相关。颜真卿25岁登进士第。安史之乱爆发,46岁的颜真卿发表了讨伐安禄山的檄文,带着20万大军攻打叛军。平叛中颜家忠烈满门,被杀了30多人。公元784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反唐,74岁的颜真卿义无反顾地奉命前往劝降,被李希烈扣留并缢杀。半年后,李希烈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德宗皇帝为他废朝五日,追赠司徒,并谥号“文忠”。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忠烈且行伍出身的履历,其背后却是一个书法家的涵养所支撑着。我们不妨再看看颜真卿不凡的书法履历——
  43岁书《多宝塔感应碑》,45岁书《东方朔画赞》,49岁书《蔡侄文稿》,53岁书《郭家庙碑》《争座位帖》。62岁书《麻姑仙坛记》,书摩崖书《大唐中兴颂》,63岁书《八关斋记》,68岁书《李元靖碑》,70岁书《颜勤礼碑》,71岁书《颜氏家庙碑》,74岁书《自书告身帖》《告伯父稿》《蔡明远帖》等数十种,作书论《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对书法不熟悉的朋友不禁会问,颜真卿书写的那些帖那些碑,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且以他49岁书《蔡侄文稿》为例。这是颜真卿祭其侄季明(颜杲卿之子)极度悲愤中写下的一篇文稿,是一篇忠义愤发、顿挫屈郁的盖世杰作。此帖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以篆法入行,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郁怒”,又可看出“沉痛切骨”。
  由于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方可随心所欲地驾驭他笔下的每一个字,继而使《蔡侄文稿》被后人尊为颜书第一,“天下第二行书”,恰如苏东坡所说“书法无意乃佳”。
  颜体的精神内核
  纵观中国古代书法之发展过程,宛如按脉,可感到其脉动。
  能够集众家之长,开一代书风者,又常常是开明年代。比如唐宋时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书法家。而明清两代,却逐渐衰落,甚至馆阁体盛行,媚俗之风严重影响和禁锢了书法家的生长……以至其后随着科举考试对考卷的严苛,比如要求卷面字迹务必达到“乌(乌黑)、光(光亮)、正(齐正)”规格,此规定大大约束了书者的创造性,个性淹没,导致“馆阁体”盛行。
  实际上“馆阁体”自宋末就已显现,因为宫廷用以书写各种官方文件和对科举应试字体有所要求,遂逐渐形成了一种官样字体,宋时称“院体”,明时称“台阁体”,到了清代,直接冠名为“馆阁体”。
  只因这种字体端整平正,千人一面,与富有个人风格和独创性的书法艺术本身相去甚远,以致逐渐僵化。整个清朝,越往后,书法主流就越进入狭谷深渊。
  书品即人品。古代的仁人志士是很看重人品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对此有极为精道的总结,他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无论是家族,还是宗族,往往视品德为生命,历史上也有书法本身了得但人品及口碑不好者,也只是昙花一现。
  就是在清朝馆阁体盛行之时,民间仍有不少叛逆者,比如扬州八怪,比如“颜派三杰”。康、乾、嘉三代清帝中,相继推崇并喜爱董其昌、赵孟頫、欧阳询的书法。唐楷,特别是颜楷虽不为时尚所庞,但作为万世楷模却一直存在着,因为颜体的生命力远在其他三位之上。清时最为知名的“颜派三杰”是何绍基、翁同龢、钱澧。
  何绍基虽以学颜为宗,却杂取百家;翁同龢取道于钱澧,极得颜之神髓;而钱澧更是独领风骚,在书坛出董入赵之书风笼罩之时,钱则独学颜体。只缘为人刚正敢谏,后因和珅报复,积劳而终。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者,独有南园(即钱澧)学颜真卿,形神皆至,此由于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学书学人,这三位学颜的典型人物,有着与颜真卿同样的秉性。
  就书品而言,颜真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改变了汉字的外表形象;就人品而言,颜真卿更是为悠久的中华文明树立了一个铮铮铁骨的士大夫典范。
  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也就有了早在两千年前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以至楷书演进到颜真卿这里,他得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胆略,冲破种种传统的束缚和困扰,对楷书的结体、用笔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有意识的组合。
  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人如见字,见字如见人。
  从这一点上讲,颜真卿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座书法史上的丰碑。
其他文献
科举制度的实施,是帝国在权力资源失控与中央政权垂直控制削弱数百年后, 试图重新确立对权力资源的控制以构建帝王集权权力体系的有效措施。科举制度本身是强化帝国君主专制权力体系和打击世家大族的有效手段。印刷技术的发明,科举的导入又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受教育阶层的扩大,进而深刻改变了帝国的“士”之结构和成分。  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践  隋王朝结束了长期纷乱的争斗,重新确立起一统的帝国中央权威。面对势力强
期刊
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其名称的得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段历史早已耳熟能详。不过,很少有人清楚,这个“锦”字,对成都而言有多么重要——有了蜀锦,才有了成都历史上的辉煌。而这段辉煌的历史,先要从一部织机讲起。  没有蜀锦  就没有中国的织锦史  四川的历史,从其得名为“蜀”开始。蜀的本意,就是桑蚕。《诗经·幽风·东山》讲的是“蜎蜎者蜀,蒸在桑野”,《尔雅释文》说得更明白些:“桑中蚕”。  而蜀人的祖
期刊
牡丹花以其娇艳、富贵而成为中国传统名花之首。在北方, 最负盛名的是洛阳牡丹, 而在西部, 当数天彭( 彭州) 牡丹。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前往彭州丹景山赏牡丹的人们络绎不绝,而历史上天彭牡丹与前蜀、后蜀国主以及宋徽宗之间大有渊源,得唐宋著名诗人歌咏。  川西平原的彭州水土肥美,花草茂盛,自古就是赏花的好去处。成都在历史上也曾种过牡丹,至少在杜甫的时代,丹景山上牡丹众多。传说杜甫去彭州看牡丹,遇到大雨,
期刊
7 月31 日, 在彭州的宝山草坪音乐广场, 2016 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 幸福彭州· 相约宝山” 分会场音乐会盛大开幕。来自美国、墨西哥、俄罗斯、以色列、日本等五个国家的六支海外艺术团队演绎了一场异彩纷呈的音乐文化盛宴。而这个晚上的狂欢, 只是整个彭州夏日狂欢的一个片段。  从7 月16 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成都彭州第二届宝山旅游文化节就已经开幕了,期间推出音乐文化节、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
期刊
差不多二十年前,当少数几个编辑试图让美国时代- 生活图书公司出版一套新的有关二战的历史书籍时,主编的反应是: 有关纳粹德国的话题,难道还有什么新意吗?  当然还有。那套21 本的图书,每一本都展示了未曾曝光的第一手私人材料。从那时起,大众不仅接受并且期待着媒体从“二战”的老话题中发掘出新故事。正如今年7 月,一部“二战”题材影片《敦刻尔克》(Dunkirk) 在美国进行了电影发布会,聚焦“发电机行
期刊
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这样描绘蜀锦和蜀绣:“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锦者,蜀锦;绣者,蜀绣也。并且,扬雄在《补绣》一诗中对蜀绣做了最早的记载,可惜该诗的具体内容已经难见真容。可见,在西汉时期四川的锦绣之业已经很发达,据《后汉书》记载:西汉末年蜀地已是“女工之业,覆衣天下”。蜀绣是利用彩色蚕丝在软缎上进行刺绣的工艺,因此,蜀绣的发展得益于古代蜀地养蚕业的发达。  四川,在古代被称为“蜀”,蜀通“蠾”,
期刊
公元960 年,赵匡胤通过一场军事政变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大宋王朝,这次军事政变有一个很狂野的名字,叫陈桥兵变; 同时,它也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叫黄袍加身。  265 年之后,南宋又发生了一起黄袍加身事件,这次的男一号也姓赵,是赵匡胤的九世孙赵竑。他的目的是想要从宋理宗手里夺回皇位,但是遗憾的是,并没能成功。  事情的缘由得从宁宗说起。  宁宗是一个很悲惨的皇帝,具体表现在“无后”。然而,他不是像高
期刊
历史中的彭州曾是“五教汇聚之所”, 千百年来,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此汇聚,和谐相存,历史的深厚、文化的丰富和多元,让人惊叹。然而, 对于现在的彭州人而言,内心深处最贴近故乡的一处风景,应该非龙兴寺莫属。  龙兴寺坐落在彭州市城北,背靠古城南联街坊,原是一座红墙环绕、古柏参天的千年古刹。怀敬畏之心靠近寺庙,仿佛走进了一个千年的历史。  登塔解颜  走进龙兴禅院,迎面便是雄伟挺拔的龙
期刊
一百一十年前,美国旧金山。  当地时间1906 年4 月18 日清晨5 点12 分左右,一场大地震猝不及防地在黎明之前降临到这座城市。震中位于接近旧金山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上。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后经测定,这场地震里氏规模为7.8 级、最高烈度11 度。  然而,灾难不止于此。  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让灾难进一步升级,并成为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
期刊
伴随中西两种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次沉重的撞击,洋务派代表人物鹿传霖于1896 年创办了四川中西学堂,拉开了四川大学的历史序幕。1902 年,即光绪二十八年,四川中西学堂与1874 年由薛焕等人发起创立的尊经学院合并为四川通省大学堂。同年,改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3 年锦江书院并入。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改名为四川官立高等学校。1916 年,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并入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改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