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课程论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那么“关注生活,运用生活”对于当今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就更具有典型意义了。只有将科学课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可以缩短学生与科学教材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只有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才能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就更具生命力和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生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一、 源于生活,科学教学更具亲切感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看,他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入手,去接触、认识、理解新事物,在头脑中不断建构新知识。但书本知识与现实操作有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师就必须架起沟通理论与实际的桥梁,让学生感到科学知识并不那么神秘,而是实实在在贴近生活。
比如“简单机械”这个概念对于儿童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斜坡可以轻松把自行车推上去,利用螺丝刀很轻易把螺丝钉拧紧,小朋友玩翘翘板能把对方翘起等等,使学生感悟到原来生活中随处可见简单机械,一下子消除了对“机械”的陌生感。
又如在《小车的运动》一课中,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无从下手。我们就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你骑自行车的快慢会跟哪些条件有关?学生不难想到动力、地面的粗糙程度、载重等等。由此再来选定具体的实验变量和不变量进行深入探究,获取相关的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就变得十分自然。
可以说,科学中的任何概念、原理总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因此,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科学概念。
二、 探究生活,科学教学更有挑战性
现实生活中有待探究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我们要指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具,遇到的生活小事,碰到的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假设,通过亲自实地观察,展开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在上《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一课中,提到了植物用叶也能繁殖后代的代表性植物宝石花。那么,摘下宝石花的叶子该怎么扦插在土壤中才可以呢?方法有正着插、倒着插、侧着插、躺着种等。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应该是“正着插”才可以吧。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但视频资料的介绍上是正着扦插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了吗?笔者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检验,选择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一个多月以后,学生纷纷向我汇报:正着插成功了,没想到的是侧着扦插、躺着扦插也都可以长出小苗,只有倒着扦插的没有成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问题的答案,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对教师也更具有挑战性。
三、 回归生活,科学教学更有生命力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教育学生:“深望诸生能思想以探知识之本源,能应用以求知识之归宿。”细细品读这句话,陶先生充分强调了应用知识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知识服务于社会,体现知识自身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实际便是应用知识的最佳舞台。因此,教师应该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及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例如,学习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以后,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汽车尾气含有铅,过量吸入铅能让人智力低下,而铅大部分集中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地方。学生还知道了人们对垃圾的焚烧,虽然减少了固体污染,但却污染了大气,扩大了污染范围,且会产生有毒气体,实乃错误之举。然而,很多大人却对此不甚了解。为此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写成倡议书,在小区里进行宣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帮助人们纠正生活中的陈规陋习。
纵观整套科学教材,不难发现,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因此,妥善处理好科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源于生活,探究生活,回归生活,使科学教学更具亲切感、挑战性和勃勃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无锡新区实验小学)
一、 源于生活,科学教学更具亲切感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看,他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入手,去接触、认识、理解新事物,在头脑中不断建构新知识。但书本知识与现实操作有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师就必须架起沟通理论与实际的桥梁,让学生感到科学知识并不那么神秘,而是实实在在贴近生活。
比如“简单机械”这个概念对于儿童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斜坡可以轻松把自行车推上去,利用螺丝刀很轻易把螺丝钉拧紧,小朋友玩翘翘板能把对方翘起等等,使学生感悟到原来生活中随处可见简单机械,一下子消除了对“机械”的陌生感。
又如在《小车的运动》一课中,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无从下手。我们就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你骑自行车的快慢会跟哪些条件有关?学生不难想到动力、地面的粗糙程度、载重等等。由此再来选定具体的实验变量和不变量进行深入探究,获取相关的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就变得十分自然。
可以说,科学中的任何概念、原理总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因此,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科学概念。
二、 探究生活,科学教学更有挑战性
现实生活中有待探究的东西有许许多多,我们要指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具,遇到的生活小事,碰到的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假设,通过亲自实地观察,展开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在上《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一课中,提到了植物用叶也能繁殖后代的代表性植物宝石花。那么,摘下宝石花的叶子该怎么扦插在土壤中才可以呢?方法有正着插、倒着插、侧着插、躺着种等。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应该是“正着插”才可以吧。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但视频资料的介绍上是正着扦插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了吗?笔者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检验,选择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一个多月以后,学生纷纷向我汇报:正着插成功了,没想到的是侧着扦插、躺着扦插也都可以长出小苗,只有倒着扦插的没有成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问题的答案,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对教师也更具有挑战性。
三、 回归生活,科学教学更有生命力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教育学生:“深望诸生能思想以探知识之本源,能应用以求知识之归宿。”细细品读这句话,陶先生充分强调了应用知识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知识服务于社会,体现知识自身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实际便是应用知识的最佳舞台。因此,教师应该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及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例如,学习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以后,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汽车尾气含有铅,过量吸入铅能让人智力低下,而铅大部分集中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地方。学生还知道了人们对垃圾的焚烧,虽然减少了固体污染,但却污染了大气,扩大了污染范围,且会产生有毒气体,实乃错误之举。然而,很多大人却对此不甚了解。为此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写成倡议书,在小区里进行宣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帮助人们纠正生活中的陈规陋习。
纵观整套科学教材,不难发现,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因此,妥善处理好科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源于生活,探究生活,回归生活,使科学教学更具亲切感、挑战性和勃勃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无锡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