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来源 :数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遗憾的是,当前许多数学课堂中,提问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所提问题,学生要么随声附和,要么无法作答;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却不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提问失去了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究竟什么是有效提问?在何时何处进行提问效果最好?有效提问要注意什么?本文拟对有效提问作些探析.
其他文献
关于对供销社1993年发放的棉花贴息贷款本息挂帐处理的通知供销财联字[1996]第17号一、1993年,根据国务院指示,各地供销社按照《关于国家合同定购棉花实行贴息贷款的通知》(「931财商字第47号)要求,向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作为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它的价值不仅体现于社会生活的直接应用层面,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讲,阅读应该是一次再创造,可课堂教学中一贯沿袭一种模式,在接触一篇新作品的时候往往要“知人论世”,要介绍作者、介绍背景,这种介绍无形中给读者的阅读一种暗示、一种预设,规定了思考的方向、解读的纬度、评述的时代语境,最终将读者拉回到教参的“定论”中,请君入瓮,钻入专家和教师合谋的“套子”之中。  而阅读的常态,或日常的阅读,谁给提供那么多的背景资料?难道我们随便读一篇文章非要去查阅一些
笔者在教学中细细品读课文的语言时,发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有两处在语言表达上有待商榷。  1.第2课《芦花荡》一文中的第54段写道:“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这句话表达模糊不清。结合上下文来看,意思是要写老头子的过于自尊自信和机智勇敢,但是却没有表达出来,误将双重否定和反问两种句式糅合在了一起。不妨将原句改为:“我打他们不用枪,那才是我的本事!”或:“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学习要求的不断提升,当学生经过初三的拼搏和努力得以进入高中学习后,学生渐渐发现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淡了,那股积极劲儿没有了。究其原因,多半是认为高中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基”.“四基”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说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这句话里的“教材”是就中国传统的文选制教材而言的,实际上是选进课本的文章。本人认为,针对语文教学而言,文章可以是例子,也可以不是例子,只是文章。  说文章是例子,这是一种境界,是语文教材编写的最高境界,是语文教育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要达到这
数学能力是人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使用数学的必不可少的能力,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其他的学科,特别
从高三退下来后接手了高一两个班的语文。这届学生的写作素养欠缺比较多,很多学生不会围绕题旨选取素材;有些学生能完成初步的素材筛选,但选材视野狭窄,眼光仅仅囿于“自我”这一片小天地中,不懂得联系社会生活,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视野;普遍性的问题是不会根据表达需要安排恰当的段落结构。针对这种现状曾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系统地进行写作原理及技巧的讲授、每写一篇作文都给学生示范一篇同题文章等等,但学生的写作水平鲜有
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