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缺乏人才,是经济发展一大阻碍。地方社会发展,人才是关键。比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本文就地方应怎样留住人才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当从地方实际出发,依靠优惠的地方政策、科学的管理机制、宽松的人文环境,为他们努力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从而提高地方的竞争力。
关键词:留住人才;地方政策;管理机制;人文环境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则是第一要务,抓发展首先必须抓人才。要推动“十二五”时期地方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要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地方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关键是开发人才,开发人才的重点是留住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地方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要留住地方优秀人才,应当立足地方实际,依靠优惠的地方政策、科学的管理体制、宽松的人文环境,为他们努力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
一、出台优惠的地方政策,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等重要。当今人性中不能忽视“利益人”的特点,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是利益交换。任何一个社会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同时都有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这些需求都需要通过获得足够的收入来实现。地方政府在要求人才对地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必须给予其超出普通人的待遇,才能满足人才对收入的需要。首先,因人制宜的出台社会保险政策,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一心一意为经济发展出力效劳,贡献才智。如果社会工作做得不好,各类人才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的积极性就会直接受到影响,有的就会分流异地,到社会保险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去。因此,对各类人才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保险。一是根据各类人才所在单位的不同性质开展保险工作,对所在单位的各类人才选择不同的保险项目和制定不同的保险办法。二是根据各类人才的组成结构、层次高低、贡献大小来确定保险的项目和办法。只要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把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险工作做好了,就能遏制本地区的人才外流,从而留住人才,使他们无忧无虑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积极为本地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次是因地制宜的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把人才留住并发挥作用。所制定的政策要解决现有人才的具體问题,凡是有利于留住人才的政策一经发布就要畅通无阻的执行,否则就会影响现有人才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制定的政策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现有人才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如何建立人才的社会保障机制;如何建立引进——留住——用活人才的管理机制;如何突破身份、资历、年龄、行业等界限,超常规使用人才;如何创造使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增强公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形成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氛围;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和社会调剂机制,通过市场配置,开发人才资源,遵循价值规律、实现等价交换,体现人生价值,人才劳动所得与付出相协调、处方择业与自由择人相结合。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有效的机制来留住人才
每个人才都渴望发挥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的潜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尽量实现自我价值。地方政府应当准确把握人才的思想动向,以建功立业为导向,制定系列的管理制度引导帮助人才走向成功之路,实现地方与个人价值的双赢。首先建立事业驱动机制。在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干事业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挖掘人才内在潜力,使外部的驱动力和内在地自动力形成干事业的合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大环境,保证他们一心扑在事业上,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创造美好未来。其次,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要敢于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解决本地人才的工资、福利、住房等具体问题,舍不得在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投资,那么人才外流就不可避免。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有钱财;要想有钱财,必须留人才。因此,地方要充分认清人才流动中受利益分配机制影响的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现实反映。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培养机制。人才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有一个培养造就的过程。因此,要注重对人才提供进修、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时间和条件,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此外,要建立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制度,打破论资排辈传统观念,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相互有竞争有促进。做到人尽其才,人适其用,使他们相信在本地对他们个人发展是有利的。
三、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以真诚的情感留人
人才除了关注工薪等利益之外,更注重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地方政府如果忽视人才的感情需求,一味重视物质激励,那也只能留住人才一时,不能留住人才一世。因此地方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工作环境。首先对待人才要用真情。地方党政负责人要重视感情投资和思想工作,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心换心。对确实无法挽留的人才要采取“来去自由”的办法进行处理,切忌使用诸如迫使家属调走、强行搬家、处分本人等断其后路的做法。这样会使人才伤心而“一去不复返”。走要让他们走得愉快,并欢迎他们回归。对外流人才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要认为他们出走都是不热爱家乡,都是为了个人利益,都是为了个人享乐,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全面、公正地对待他们。现在有的外流人才也想回家乡,他们长期在外地也感到“金窝银窝不如家窝”,但“人言可畏”,使他们进退两难。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家乡外流人才发起一场“感情进攻战”,使他们情系家乡,心归故里。其次是要注重培养人才的责任心。一方面地方政府党政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履行职责,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工作,而不是不负责任的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样才能聚集一批人才在自己周围,共同负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另一方面加强对人才的经常性思想教育,使他们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职位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把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本地区、本单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向党和政府负责、向广大群众负责。
关键词:留住人才;地方政策;管理机制;人文环境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则是第一要务,抓发展首先必须抓人才。要推动“十二五”时期地方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要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地方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关键是开发人才,开发人才的重点是留住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地方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要留住地方优秀人才,应当立足地方实际,依靠优惠的地方政策、科学的管理体制、宽松的人文环境,为他们努力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
一、出台优惠的地方政策,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等重要。当今人性中不能忽视“利益人”的特点,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是利益交换。任何一个社会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同时都有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这些需求都需要通过获得足够的收入来实现。地方政府在要求人才对地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必须给予其超出普通人的待遇,才能满足人才对收入的需要。首先,因人制宜的出台社会保险政策,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一心一意为经济发展出力效劳,贡献才智。如果社会工作做得不好,各类人才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的积极性就会直接受到影响,有的就会分流异地,到社会保险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去。因此,对各类人才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保险。一是根据各类人才所在单位的不同性质开展保险工作,对所在单位的各类人才选择不同的保险项目和制定不同的保险办法。二是根据各类人才的组成结构、层次高低、贡献大小来确定保险的项目和办法。只要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把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险工作做好了,就能遏制本地区的人才外流,从而留住人才,使他们无忧无虑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积极为本地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次是因地制宜的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把人才留住并发挥作用。所制定的政策要解决现有人才的具體问题,凡是有利于留住人才的政策一经发布就要畅通无阻的执行,否则就会影响现有人才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制定的政策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现有人才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如何建立人才的社会保障机制;如何建立引进——留住——用活人才的管理机制;如何突破身份、资历、年龄、行业等界限,超常规使用人才;如何创造使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增强公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形成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氛围;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和社会调剂机制,通过市场配置,开发人才资源,遵循价值规律、实现等价交换,体现人生价值,人才劳动所得与付出相协调、处方择业与自由择人相结合。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有效的机制来留住人才
每个人才都渴望发挥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的潜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尽量实现自我价值。地方政府应当准确把握人才的思想动向,以建功立业为导向,制定系列的管理制度引导帮助人才走向成功之路,实现地方与个人价值的双赢。首先建立事业驱动机制。在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干事业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挖掘人才内在潜力,使外部的驱动力和内在地自动力形成干事业的合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大环境,保证他们一心扑在事业上,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创造美好未来。其次,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要敢于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解决本地人才的工资、福利、住房等具体问题,舍不得在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投资,那么人才外流就不可避免。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有钱财;要想有钱财,必须留人才。因此,地方要充分认清人才流动中受利益分配机制影响的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现实反映。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培养机制。人才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有一个培养造就的过程。因此,要注重对人才提供进修、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的时间和条件,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此外,要建立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制度,打破论资排辈传统观念,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相互有竞争有促进。做到人尽其才,人适其用,使他们相信在本地对他们个人发展是有利的。
三、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以真诚的情感留人
人才除了关注工薪等利益之外,更注重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地方政府如果忽视人才的感情需求,一味重视物质激励,那也只能留住人才一时,不能留住人才一世。因此地方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工作环境。首先对待人才要用真情。地方党政负责人要重视感情投资和思想工作,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心换心。对确实无法挽留的人才要采取“来去自由”的办法进行处理,切忌使用诸如迫使家属调走、强行搬家、处分本人等断其后路的做法。这样会使人才伤心而“一去不复返”。走要让他们走得愉快,并欢迎他们回归。对外流人才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要认为他们出走都是不热爱家乡,都是为了个人利益,都是为了个人享乐,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全面、公正地对待他们。现在有的外流人才也想回家乡,他们长期在外地也感到“金窝银窝不如家窝”,但“人言可畏”,使他们进退两难。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家乡外流人才发起一场“感情进攻战”,使他们情系家乡,心归故里。其次是要注重培养人才的责任心。一方面地方政府党政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履行职责,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工作,而不是不负责任的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样才能聚集一批人才在自己周围,共同负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另一方面加强对人才的经常性思想教育,使他们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职位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把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本地区、本单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向党和政府负责、向广大群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