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导”?叶圣陶先生的解释为:“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去“导”,怎么去“导”,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何为导,联接点,优教学
课堂教学“导”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之中。
1.教师的导如同纽带,联系着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成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學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精彩生成的重要方式。如在执教《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预设学生通过相互语言的交流,就会描绘出春天的场景,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学生只是用嘴说说,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更谈不上描绘出美丽的春天了。随着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把学生们带入了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百花争艳的春的意韵中,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神秘的朋友,她踏着春天的脚步来了,假设你就是一位春天的使者,你会把春天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把春天打扮得更美丽。随即课堂气氛从沉闷中打破,学生们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
2.教师的导如同前奏,孕育着教学的高潮和结局
万事开头难,美术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好的导入是开展好美术活动的前提,能很快引导、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实践的热情,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面具》一课时,当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出了一张张滑稽怪诞、妖娆诡异的面具时,我设计了一个“化妆舞会”的游戏环节切入。为了烘托游戏的气氛,我提前将教室气氛营造,配合音乐,或舒缓、或轻快、或优雅、或激昂。学生们头戴自己做的面具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载歌载舞,投入表演,互相欣赏着面具,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教师的导如同路标,引领着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我在开始设计了一个热身游戏“会变的线条”,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根可爱的小线条,变身直线、斜线、曲线,或站、或躺、或向上、或侧,不停变换着姿势,致使小线条充满生命,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再让学生欣赏音乐来体会线条的灵动性,然后再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给线条赋予了更多的活力,欢快高兴的曲线,悲伤低沉的斜线,痛苦错乱的交叉线。运用听觉感受来表达线的节奏和美感让学生由心底而产生对线的喜爱,使之手中的线成为有感情的线。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研究,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导向,探方法,活课堂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美术知识的真正主人,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我们需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探索“导”的方法。
1.导趣,营造艺术学习氛围
导趣,即通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上课的兴趣犹如磁石一样,如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上课的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导看,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样一句话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你会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并不是缺少可欣赏的内容,而是缺少我们教师精心的引导。在上剪纸课时,我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们欣赏传统的、现代的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鲜明的艺术剪纸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有寓意的图案,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将剪纸图案进行分类,进入自由联想的空间,从而创作出无数富有情趣而又奇妙的画面。学生们兴趣盎然,大胆实践,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剪纸作品。
3.导思,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导思,就是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思维间的和谐统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例如在教学《纸盒变家具》时,把制作好的纸盒家具造型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后分析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并设想自己将如何设计制作,学生通过实践性的观察、分析、想象,观察它们的样式、构造、色彩。课堂上,小组合作,组内分工,组内成员确定自己要做的家具,动手实践,认真设计、创造。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配合默契,他们制作出了电视机及音响组合,双人床,衣架、沙发、椅子、鞋架等。当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具组合放在讲台上进行“家具展销”时,每组同学都很积极,体会到了动手创新的乐趣。
4.导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
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导练的关键在于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教师是一个引导,在“授之以鱼”的同时应“授之以渔”。《新颖的泥名片》一课,在作业中我要求学生设计一张泥名片,事先我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整理了一些名片和相关知识。通过这个环节增强学生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也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泥名片有哪几部分组成?泥名片的外型可以怎样设计?泥名片的内容如何安排?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泥名片的实用功能进行分析,懂得设计应围绕功能需要而展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在课堂中鼓励、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喜好与理解,自主选择材料,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如:选材、构思、色彩、新意等方面予以肯定,给学生创新以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试,从中掌握设计技能。 5.导议,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导议,引导学生表达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在一些欣赏活动中,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相关知识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来完善自己的审美观点。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为原则,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机会从何而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刚出示这幅作品,学生们就情不自禁地出现一些反响,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喜欢这幅作品,显然,画面上毫无联系的一组事物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我紧接以“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更多内容。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学生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谈到了小提琴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梯子上有个耳朵,还谈到梯子上的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学生在欣赏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
三、导之何处,抓时机,提效率
正确认识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抓住导的时机,运用巧妙方法适时进行引导,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导在适时,关键而导
教师的精“导”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时机,适时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对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例如《假如我是巨人》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编一个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表现出来。于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对比成为这一课的难点。为了化解难点,我用课件显示了两个不同的环境:一个是正常环境,另一个环境中的人和楼房、树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后让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孩”分别进入到两个环境之中,于是对比之下,矛盾产生了:“为什么同样的人进入不同环境就会不一样,进入矮小景物的环境中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巨人?”进而引发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分析、讨论,他们了解到画面的背景与人物的对比作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质疑兴奋点,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2.导在卡时,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质疑问难为自主学习方式,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卡壳”现象,这时教师应该积极疏导,将“淤塞”导向“顺畅”。
如教学《二方连续纹样》时,学生对连续纹样提出了困惑,我借助磁铁教具,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单独纹样的不同排列,然后再将单独纹样有序地进行排列,学生被这种有趣的排列方式吸引住了,顺理成章化解了这一难点。接着侧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二方连续纹样,使学生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在用课件播放欣赏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在疑时,及时引导
学习过程中如果方向不明确,学生往往无法自主地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究,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含量只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或者会发生思维偏离,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我们的现在和将来》这一课,这一课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活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先有所想,才能接下一步的创作构图。所以这一课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胆且合理的想象。因此我一边播放着轻缓的音乐,一边放映着蓝色时空隧道的图片,首先将学生领入一个神秘的、充满期待的情境之中,再引導学生逐步想象,每一个人都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了无限想象,如果通过时光隧道到达未来,我们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又会做着什么事情?学生通常在这种氛围之下都已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于是我就让他们尽情发挥,让他们发言,让他们相互表演,让他们置身情景之中,仿佛真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游戏顿时变得趣味盎然。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很轻松愉快的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导”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关系学生兴趣的发展,关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升,关系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它应贯穿美术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美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努力讲究“导”的艺术,探索“导”的方法,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打造美术教学的新天地!
一、以何为导,联接点,优教学
课堂教学“导”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之中。
1.教师的导如同纽带,联系着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成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學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精彩生成的重要方式。如在执教《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预设学生通过相互语言的交流,就会描绘出春天的场景,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学生只是用嘴说说,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更谈不上描绘出美丽的春天了。随着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把学生们带入了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百花争艳的春的意韵中,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神秘的朋友,她踏着春天的脚步来了,假设你就是一位春天的使者,你会把春天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把春天打扮得更美丽。随即课堂气氛从沉闷中打破,学生们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
2.教师的导如同前奏,孕育着教学的高潮和结局
万事开头难,美术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好的导入是开展好美术活动的前提,能很快引导、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实践的热情,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面具》一课时,当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出了一张张滑稽怪诞、妖娆诡异的面具时,我设计了一个“化妆舞会”的游戏环节切入。为了烘托游戏的气氛,我提前将教室气氛营造,配合音乐,或舒缓、或轻快、或优雅、或激昂。学生们头戴自己做的面具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载歌载舞,投入表演,互相欣赏着面具,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教师的导如同路标,引领着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我在开始设计了一个热身游戏“会变的线条”,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根可爱的小线条,变身直线、斜线、曲线,或站、或躺、或向上、或侧,不停变换着姿势,致使小线条充满生命,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再让学生欣赏音乐来体会线条的灵动性,然后再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给线条赋予了更多的活力,欢快高兴的曲线,悲伤低沉的斜线,痛苦错乱的交叉线。运用听觉感受来表达线的节奏和美感让学生由心底而产生对线的喜爱,使之手中的线成为有感情的线。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研究,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导向,探方法,活课堂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美术知识的真正主人,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我们需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探索“导”的方法。
1.导趣,营造艺术学习氛围
导趣,即通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上课的兴趣犹如磁石一样,如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上课的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导看,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样一句话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你会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并不是缺少可欣赏的内容,而是缺少我们教师精心的引导。在上剪纸课时,我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们欣赏传统的、现代的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鲜明的艺术剪纸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有寓意的图案,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将剪纸图案进行分类,进入自由联想的空间,从而创作出无数富有情趣而又奇妙的画面。学生们兴趣盎然,大胆实践,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剪纸作品。
3.导思,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导思,就是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思维间的和谐统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例如在教学《纸盒变家具》时,把制作好的纸盒家具造型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后分析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并设想自己将如何设计制作,学生通过实践性的观察、分析、想象,观察它们的样式、构造、色彩。课堂上,小组合作,组内分工,组内成员确定自己要做的家具,动手实践,认真设计、创造。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配合默契,他们制作出了电视机及音响组合,双人床,衣架、沙发、椅子、鞋架等。当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具组合放在讲台上进行“家具展销”时,每组同学都很积极,体会到了动手创新的乐趣。
4.导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掌握
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导练的关键在于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教师是一个引导,在“授之以鱼”的同时应“授之以渔”。《新颖的泥名片》一课,在作业中我要求学生设计一张泥名片,事先我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整理了一些名片和相关知识。通过这个环节增强学生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也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泥名片有哪几部分组成?泥名片的外型可以怎样设计?泥名片的内容如何安排?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泥名片的实用功能进行分析,懂得设计应围绕功能需要而展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在课堂中鼓励、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喜好与理解,自主选择材料,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如:选材、构思、色彩、新意等方面予以肯定,给学生创新以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试,从中掌握设计技能。 5.导议,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导议,引导学生表达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在一些欣赏活动中,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相关知识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来完善自己的审美观点。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为原则,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机会从何而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刚出示这幅作品,学生们就情不自禁地出现一些反响,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喜欢这幅作品,显然,画面上毫无联系的一组事物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我紧接以“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更多内容。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学生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谈到了小提琴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梯子上有个耳朵,还谈到梯子上的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学生在欣赏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
三、导之何处,抓时机,提效率
正确认识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抓住导的时机,运用巧妙方法适时进行引导,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导在适时,关键而导
教师的精“导”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时机,适时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对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例如《假如我是巨人》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编一个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表现出来。于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对比成为这一课的难点。为了化解难点,我用课件显示了两个不同的环境:一个是正常环境,另一个环境中的人和楼房、树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后让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孩”分别进入到两个环境之中,于是对比之下,矛盾产生了:“为什么同样的人进入不同环境就会不一样,进入矮小景物的环境中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巨人?”进而引发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分析、讨论,他们了解到画面的背景与人物的对比作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质疑兴奋点,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2.导在卡时,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质疑问难为自主学习方式,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卡壳”现象,这时教师应该积极疏导,将“淤塞”导向“顺畅”。
如教学《二方连续纹样》时,学生对连续纹样提出了困惑,我借助磁铁教具,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单独纹样的不同排列,然后再将单独纹样有序地进行排列,学生被这种有趣的排列方式吸引住了,顺理成章化解了这一难点。接着侧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二方连续纹样,使学生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在用课件播放欣赏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在疑时,及时引导
学习过程中如果方向不明确,学生往往无法自主地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究,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含量只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或者会发生思维偏离,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我们的现在和将来》这一课,这一课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活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先有所想,才能接下一步的创作构图。所以这一课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胆且合理的想象。因此我一边播放着轻缓的音乐,一边放映着蓝色时空隧道的图片,首先将学生领入一个神秘的、充满期待的情境之中,再引導学生逐步想象,每一个人都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了无限想象,如果通过时光隧道到达未来,我们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又会做着什么事情?学生通常在这种氛围之下都已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于是我就让他们尽情发挥,让他们发言,让他们相互表演,让他们置身情景之中,仿佛真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游戏顿时变得趣味盎然。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很轻松愉快的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导”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关系学生兴趣的发展,关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升,关系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它应贯穿美术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美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努力讲究“导”的艺术,探索“导”的方法,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打造美术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