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重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情趣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人类无限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教学的重大失误,也是语文教师的失职。总之,不论精读还是泛读,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
   看过一则报道,说是一个小学生读了超过一千册的书。如此广泛的阅读不要说和普通人相比这个学生能获得多少特别的知识,单是默默地阅读本身,该是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啊。看了这则报道,不禁感觉现在可谓是一个“泛读的时代”。因为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么多的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读完,其内涵究竟又能消化多少呢?当然广泛阅读是必要的,在学生小时候可以让他读大量不同内容的书。但当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思考能力,这时候不要再大量广泛地阅读了,而是要每一个领域选择几本好书更为重要。精读让学生深深体味图书的内涵,对于小学高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更为必要。精读是给予一定时间读适量的书,因此在阅读之前应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咀嚼品味。可经常给学生出些思考的题目,让他们比较阅读前后的想法,这也是一个帮助学生锻炼判断思考能力的方式。
   对于精读和泛读孰优孰劣的问题,人们可以各持己见。但不可否认的是,万事万物都需要均衡,读书何尝不是这样?前段时间在一次演讲会上遇到一位家长,她说某位专家指出了学生在几岁之前应该读过多少书,包括多少册经典名著和推荐图书。对经典名著和推荐图书的阅读是持赞成意见的,但至于“几岁之前应该读过多少书”的理论就只是付之一笑。因为每个学生生理和心智状态的发展都不相同,怎么能以年龄来决定阅读量呢?想看看,在那样所谓的科学的计划下进行阅读的学生最终成长的情况。阅读,最重要的是得到快乐。无论精读也好,泛读也罢,只有让学生得到快乐,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意义。如果每个月强迫给刚开始阅读的学生读上两三百册书,无论精读泛读,都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以文学作品为例,人们读小说时都喜欢一口气读到最后,而不是逐句逐字深究。但是对有些作品,人们会反复阅读,揣测作者的意图。因此,阅读的目的决定了阅读的方式。
   像前面说过的一样,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广泛的阅读,但是不要勉强地设定阅读目标,只要阅读内容都能为学生消化就是最适当的阅读量。同时每个学生都会有特定喜欢的书,所以在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图书挑出来一两册反复阅读,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精读。有些人能从泛读中习得知识,而普通人如果不进行精读,往往大量的书籍到头来只是留下了“好书”“很感动”等印象。因此,应该通过大量的广泛阅读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后逐渐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引导他们把握作者意图,提出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只有这样,读过的书才能完全消化。当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现代人也需要泛读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但是把图书仅仅作为文字大量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要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从中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在讨论是精读还是泛读之前,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和书籍并不遥远。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教育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中,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进行说教,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利用身边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收效却较为明显。   一、结合校园特点开展活动,有助于学生关心身边小事,关注自身言行,不断完善自我。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校园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
期刊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和能力。如果把握好了,则学生、教材、课堂和课件便能相互融合、互相发挥自己的特点,为学生学习作出最有效的服务了。但是有些教师认为一堂课成功与否,在与是否使用了多媒体,以及多媒体课件应用数量是否多,时间是否长,这显然有些绝对了。因此,在课堂中,应
期刊
郭沫若的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形象,是“五四”的缩影,这一形象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一)革命者形象   我们在简单地了解了《女神》的背景信息后,不难发现:诗歌产生于一个思想混乱,民众急切需要一个革命者振臂高呼,带领有识之士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反抗与叛逆精神
期刊
寓言《愚公移山》在写了年迈的愚公发动全家移山的精神把邻人家的小孩都感动了之后,故事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故事并没完结,又走出来一位智叟“笑而止之”。智叟这时出现的作用是什么呢?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的精神虽感人,但毕竟年迈,是决不能亲见将两座大山移完的,这一点是前文没有提到的。借助智叟的话,再通过愚公的回答,这一点就得到补充,使愚公移山涉及到的几方面问题更全面了。
期刊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带领、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
期刊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认可,无人欣赏则是一种不幸。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有不少从外乡流入城镇的劳动人口。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被称为“新市民”,其子女称为“新市民子女”。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出现了大量的外籍务工人员,并因此使得学校外籍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由于大部分“新市民”家庭经济条件差,所受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因此从事的工作普遍
期刊
诗歌偏重直觉和灵感,可含蓄可直接地抒发强烈的感情。毋庸置疑,抒情是诗歌的长处。但是,高考对诗歌作了限制。相对来说,议论文体有比较固定的模式,比较容易入格,因而也比较容易获得基准分甚至较高分数。另外,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来说,锦瑟年华有着充溢的情感,需要诗一样的言语来抒发。如果诗的情志与理的旨趣妙合无垠,就能使文章灵气摇荡,魅力四射。所以,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处处显露深挚的情
期刊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之美,是无法用语言说得清的。《红楼梦》里充满了情趣、谐趣,雅趣,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等,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等。正因为此,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去阅读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产生了红学这门专门的学问。清朝就有诗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期刊
阅读古诗文大概是大多数高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快速读懂古诗文,很好的应对每一次考试呢?我想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介绍“四读”快速读懂古诗文的方法。   一、精读细研,复习巩固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只读一本书,最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再高明的大学问家,他们的文章中也难免有疏漏处。在阅读时,主要是指对古诗文的字、词、句、段、章、篇作全面、深入的分析、理
期刊
1.口诀识记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文学常识,枯燥的学习和死记硬背,往往达到不预期的成效,进而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把复杂的内容缩减,把生硬的文字进行智慧的加工,并用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加深了理解记忆的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谓一举两得。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学到《伤仲永》一课时,介绍到王安石,就不可避免的介绍到了唐宋八大家,对那八个人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对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