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小学数学 存在的误区 解决对策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独具的特点,崭新的姿态进入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彻底改变了农村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教育的公平性,特别是对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以及运用存在许多误区,现剖析如下:
误区一: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乱用、滥用多媒体课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广大农村学校不断普及,多媒体课件也随之引入如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今,无论是赛教课、观摩课或者汇报课,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往往也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泛滥成灾,无论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都统统拿来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实质上,学生是跟着电脑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的,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上来。可以说,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解决对策:虽然多媒体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边远的贫困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它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我们的课堂,就象一次旅行一样,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决不是可以完全预先设定的那样。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教学目的之間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到适度适量,恰如其分,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误区二: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花哨”性,忽视了其实用性。
多媒体课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提供强大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对农村的学生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正是这一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从网络上收集或者下载一些素材资源,再随便加配一些背景音乐,一件十分“花哨”的多媒体课件就大功告成。因此就认为课件越花哨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显示出授课者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因此过分追求喧闹的声音、缤纷的色彩、炫目的视频,导致喧宾夺主,使得学生在上课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一节课下来,学生像是看了一部动画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解决对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多媒体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在网络上下载的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加工整合和运用,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起到“喧宾夺主”的不良作用,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误区三: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实验能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尽管多媒体模拟可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实验过程,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但它不具有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真实感、可信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某教师完全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活动。课堂上,学生几乎都是睁大双眼观看大屏幕,则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圆锥与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关系完全是由多媒体课件展示。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教师的传授,而自己没有亲身体会到。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探究的能力就会大大地削弱甚至丧失。
解决对策: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动手实验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能完全由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操作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并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误区四:认为多媒体课件可以完全取代黑(白)板,故误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不需要板书设计。
随着多媒体课件运用的不断深入,出现了教师一节课下来不板书或者只板书课题的怪现象。一些教师误以为板书耽误时间,或以“只能顾及演示,来不及板书”为借口而不进行板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如果只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停留”,不能及时把所看到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最近听了几节数学公开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堂小结,黑板上除了课题外,教师没有在黑板上板书一次,所学内容及知识点都在课件上显示。课后,数学组就教师该不该在黑板上板书进行了讨论。有的老师说:“课件上不是已经有所学的知识点吗?何必在黑板上板书一次,如果需要,直接点击鼠标找到那张幻灯片不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甚至把不该板书的内容也呈现在屏幕上。例如有的教师把口头提问的内容和以及答案也一字不少的呈现出来,幻灯片竞达三四十张之多。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独具的特点,崭新的姿态进入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彻底改变了农村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教育的公平性,特别是对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以及运用存在许多误区,现剖析如下:
误区一: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乱用、滥用多媒体课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广大农村学校不断普及,多媒体课件也随之引入如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今,无论是赛教课、观摩课或者汇报课,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往往也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泛滥成灾,无论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都统统拿来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实质上,学生是跟着电脑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的,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上来。可以说,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解决对策:虽然多媒体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边远的贫困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它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我们的课堂,就象一次旅行一样,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决不是可以完全预先设定的那样。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教学目的之間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到适度适量,恰如其分,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误区二: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花哨”性,忽视了其实用性。
多媒体课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提供强大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对农村的学生来说,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正是这一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从网络上收集或者下载一些素材资源,再随便加配一些背景音乐,一件十分“花哨”的多媒体课件就大功告成。因此就认为课件越花哨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显示出授课者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因此过分追求喧闹的声音、缤纷的色彩、炫目的视频,导致喧宾夺主,使得学生在上课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一节课下来,学生像是看了一部动画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解决对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多媒体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在网络上下载的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加工整合和运用,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起到“喧宾夺主”的不良作用,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误区三: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实验能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尽管多媒体模拟可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实验过程,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但它不具有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真实感、可信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某教师完全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活动。课堂上,学生几乎都是睁大双眼观看大屏幕,则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圆锥与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关系完全是由多媒体课件展示。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教师的传授,而自己没有亲身体会到。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探究的能力就会大大地削弱甚至丧失。
解决对策: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动手实验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能完全由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操作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并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误区四:认为多媒体课件可以完全取代黑(白)板,故误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不需要板书设计。
随着多媒体课件运用的不断深入,出现了教师一节课下来不板书或者只板书课题的怪现象。一些教师误以为板书耽误时间,或以“只能顾及演示,来不及板书”为借口而不进行板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如果只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停留”,不能及时把所看到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最近听了几节数学公开课,从导入新课到课堂小结,黑板上除了课题外,教师没有在黑板上板书一次,所学内容及知识点都在课件上显示。课后,数学组就教师该不该在黑板上板书进行了讨论。有的老师说:“课件上不是已经有所学的知识点吗?何必在黑板上板书一次,如果需要,直接点击鼠标找到那张幻灯片不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甚至把不该板书的内容也呈现在屏幕上。例如有的教师把口头提问的内容和以及答案也一字不少的呈现出来,幻灯片竞达三四十张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