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观的现代价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全球化过程中也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保持民族体育文化的品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构成,以及在现代社会之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传统体育 文化内涵 现代价值 和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现代体育秉承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产生于理性至上的19世纪末,它在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辐射下,于20世纪被举世公认的人类文化现象。时值21世纪初,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夺魁摘冠,健身体育浪潮迭起。此刻,环顾我国当今的社会历史背景,重新审视传统体育文化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心理环境,乃至于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体育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这一环境新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世界与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体育文化始终贯穿着仁义礼智信,强调的是通过意识形态活动和肢体动作的演练来悟道,逐步达到澄明的意境。这些都突出地反映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的是一种内涵,一种境界,一种实现道德和精神升华的最高境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相当大的生活成分,这种生活性的特点,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体育由于受儒家的礼教、中庸和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具有稳定的结构,在西方体育冲击下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全球化与现代性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真正根源,其中伴随现代性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体育文化强势扩展,文化认同与适应特别是基于弱势体育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整合态度是文化适应中最佳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和而不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选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经历一个从排他性冲突到认同性选择,再到包容性并存的历史过程,也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过程。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当代工业社会对躯体的规训和惩罚,比马克思时代更加严重,人的感性本能被变本加厉地挤压破坏,从而导致生命的堕落。于是人们走进体育馆,带着一具解禁的躯体,投入体育运动,让体育运动担负起原始的抒情功能,使被现代社会反复揉捏的本能原欲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流泻,使人性在体育运动中得以解放和升华。而且在当今大众审美的视域中,体育的作用不在于其保家卫国,也不在于其纯生物学意义的健康养生的功效,代之而起的是它的游戏特质。体育这种优秀特质,令参加的人激起人性得以自由的游戏冲动,满足了人类存在的审美需要。在人的单向度发展甚为严重的今天,人们凭借体育,把力量、勇猛、血性、狂野、激情、欣慰、忧伤、愤怒,自由地呈现出来,表达了对生命力量本身的咏叹,让生命力从生理本能的层次,延展到心理与精神的审美层面,完善人的生命结构。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和速度愈来愈快,心理负荷愈来愈大,产生了新的健康危机,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观与这一趋势不谋而合,趋于一道,所以太极拳、武术、气功等逐渐被西方人喜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热点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奈斯特在《大趋势》当中指出:高科技时代就是高情感时代,过去没有病就是健康,而现在健康则意味着整个人的身心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全面的健康只不过意味着把身体和精神做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是高情感时代的健康概念,而静坐、瑜伽、禅等都是高情感活动。不仅如此,气功等传统文化对探索宇宙和人体奥秘,开发人的智力,医治多种疑难杂病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钱学森说道:中国气功研究的突破将引起第四次科学革命,进而使人类社会再出现一次飞跃,但过去我们在宣传中国体育文化时,只注意到了运动形式的输出,并且企图用具体的、量化的指示来衡量优胜劣汰,这必然失去了像武术、太极拳之类的只能靠情感和体验、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神韵,难怪西方人在学习武术、太极拳时貌合神离,难以理解载有优秀思想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我们坚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旦真正为世界所知,就会产生拿破仑比喻的东方雄狮的力量。因为民族文化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之优秀内核如推之世界,则必将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体育道德是体育文化结构内层的主要因素,其基本含义就是调整体育运动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因此它是体育文化得以顺利发展的保证。西方道德是宗教的延伸。西方人追求以个人为本位,所综合出的群体心理,行为规范处处展示出阳刚之势,追新求异、不畏极端争名善斗等文化本质,所以常常导致个人或社会道德的衰败,如体育比赛中的兴奋剂问题,球迷暴力事件等,同西方思维方式一样,求新变异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正如顾拜旦所言,竞争日益激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腐败的危险,不加约束的竞争,给公平竞赛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危险,造成了盲目的举动和猜疑,嫉妒,虚荣和不信任引起的糟糕气氛,这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体育运动也不可避免,西方这种竞争无疑有悖于奥林匹克理想,困扰着现代体育的发展。
  而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宗法制社会,特别注重个人的人格精神和道德修养,所以中国武功家特别强调“武德”,一个人的德行不好,身体素质再好也不能入门学功。这种193对武德的重视程度,在其它国家的体育运动之中是鲜见的。首先中国文化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而道德的基本内涵,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而在一个求社会和谐、讲共性的社会中,必然要求有较高的道德经。在人生价值观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正心,致力于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和超越,实现所谓的理性凝聚或者道德内化。
  中国的武术家一般都重内功,有功者的击伤力,远高于西方的拳师。因此,真正的武功师一般十分注重武德,绝不轻易交手或者主动进攻,若非打不可,一旦出手就会令对手非死即残。正基于这一点,在中国武术中无论是拳术还是器械术,都是在一定套路里进行,这是典型的道德技术化或说体育道德的外化。中国人将宇宙、自然和社会以及人视为一体并统一为道,这种泛道德观使人深信道德同天一样根于人之心,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伦理体系。这个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端,修身与恕道,前者是指独处时的心性修养,后者是指一旦己身与他身发生关系,将已获德的修养推及与人。因此第一步先重自我的认识和控制,这些不但很值得我们现代体育道德汲取,也很值得推崇到无节制发展的西方体育文化之中。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对现代文明社会的重大意义。
  西方体育文化所创造的竞争意识、法制精神、学校体育模式、大众娱乐体育等,是与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相适应的,但针对种种弊端,特别是从人体身心和谐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克服无道德竞争的极端发展来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模式,正好弥补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种种缺陷,因此,对现代体育的理想和人类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西方体育文化之中讲竞争倡导个性的科学精神,也正好弥补中国传统体育中的封闭、保守以及缺乏创新竞争性、个体进取性的弊端。而且,随着现代社会健康概念的发展,以往的纯生物学的健康观念已经落伍。在现代社会,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概念,指一种生理、心理、社会和情感诸方面良好的状态。正确的健身方法具有综合作用,即不但作用于生物的人,还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而以往的健身方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就为中西方体育文化互补性协作,构筑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文化的现代变迁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在世界现代体育一体化趋势明显加速的今天,现代体育对各民族的传统体育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不再是单一的文化,而是各种文化交融构成的复合体。因其存在环境的变迁,也必然会产生其文化本体的变迁。在竞技运动日盛一日的今天,人们对传统体育的前途和命运无不表示关注。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承担着守护者的责任,努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使之成为繁荣新时期健身娱乐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有效手段,并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基础上,积极将部分发展成熟的项目推向世界,参与构建多元一体的世界体育新体系,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历史的发展早已证明,西方体育在中国普及,并没有取代民族传统体育在近现代中国的继续发展。既然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体育文化,并不是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唯一模式,那么,面向未来就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是中西体育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它集中概括和反映出二者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蕴含的不同年代,不同母文化、不同阶层对它们所形成的认识、观念等的集合。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根基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始终是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母文化为主要的发展基础,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具备了一种内敛的价值意识形态,以儒家和道家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一元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基本观念,深深地渗透到整个传统体育之中,在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观念的引导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始终强调整体,始终突出精神或以旋转为轴心,始终注重解决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审美观是受不同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审美观。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不同的审美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对于观看武术表演有着浓厚兴趣,但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对于足球、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能够带来感官享受的体育则是情有独钟。我国传统审美情趣是含蓄、宁静、抽象,是对于“神”的领会,而西方审美则是一种热情、奔放、直观、具体的对于“形”的一种欣赏。当代体育文化产业,各项体育赛事均以商业化的形式运作,体育作为一种可以流动的商品存在,体育商品观、价值观也渐渐被人们接受。
  体育文化商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竞技体育文化方面,西方国家的商业化运作形式更为明显,广泛地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体育所有商品所涉及的各种文化属性,广泛地与各行各业接轨,所以推广和传播都较为迅速。但在我国,直至改革开放后,体育商品这一概念才为人所知,我国的体育文化商业化进程才大大加快。竞技体育的半职业化在其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中西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形式和规模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纵观中西体育文化发展历程,其价值观、行为观,都是同一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观念的大环境使然,并与其政治、军事、宗教要求相适应。体育价值在人主体层面上,推动了人的自由发展。在社会层面上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在国际交往主体层面上,推动了其在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价值。社会理想本身是以人们自由全面幸福发展为目的,即人人享有自由发展的社会理想。当今社会,多级文化价值并存,不同文化形式互补,共同协作发展是国际社会大环境的要求。和谐带来和平,竞争促进发展,分别代表和谐与竞争的中西体育文化,互补性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李尚坤:《论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 刘治家:《论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蕴含》,《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作者简介:
  王健,女,1968—,四川雅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体育部。
  吕平,男,1967—,四川安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当今的旅游开发对洛阳的生态文明建设有诸多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Luoyang is one of the seven ancient capitals in ou
《墨西哥报》气象预报的刊登与众不同:它把天气预报写成诗歌,登载在头版固定的栏目内,读者阅后,既知道了一天的天气情况,又欣赏到一篇诗作。一天,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是阴转晴,
期刊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史老,这位“一·二九”运动中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而今已是古稀之年。当他满怀激情向我们讲叙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事迹和生平,兼谈他
我平时喜读书,但却漫无目的,且又懒于做卡片,所以每当想要引用材料,常常苦于记不清出处。这次亦然。我不知在哪些书上曾多次看到过这么一条笔记,说晋代顾恺之吃甘蔗有个习惯
牛淑贤,这位长期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小剧团演员,在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头名状元后,一时间竞在全国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一家家报纸、电台找上门来对
由浙江省余姚市朗霞镇中心小学保健教师喻志明发明的“苗苗握笔器”,最近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宄所主持的鉴定会上通过科学鉴定。专家们对“苗苗握笔器”从理论上、应用效果和
背景分析:现在的大课间活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单调和枯燥了,相比以前的大课间活动时间短,内容就是一套广播体操, Background Analysis: Now the big class activities have n
林区,以她的辽阔、苍茫、富丽、神奇,吸引着每一个人.那岚气后面的青山,那绿叶之上的明月,那古老的民族风情,那多彩的现代生活,几乎占据了我的整个记忆. 我的情意,我的思考,
今年一天,夏邑县的中峰乡李某来到青年民兵刘某家说:“一位朋友从外地领来个女的,你刘某要不要她做老婆。”大龄刘某一听,认为喜从天降,当即跟着李某与那位“朋友”接上头。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在19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仿造轮船,师法洋人,是“以夷变夏”,左宗棠对这一无知的说法进行了批驳。他形象地说:“譬犹使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