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伦是我们这间女生宿舍负责人安丝玉小姐的远亲,父母都已亡故,和妹妹住在一起,那个夏天,她病了,从医院出来后就搬到老姑母办的宿舍来养病。
我还没见到她以前就为了她的缘故怄了一肚子气。
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吃完晚饭后安妮来找我打乒乓球,安妮是刚果来的学生,很爱动爱闹,和她一起玩实在很有趣。大概那天晚上我们在乒乓球室叫的声音太大了一点,门房马格达就紧张兮兮地探头进来喝止我们:
“别吵,别吵,海伦小姐需要安静。”
“可是安妮小姐需要运动啊。”安妮一面接球,一面回了她一句,球没接到,她又尖声地叫起来。
“叫你们别吵你们不听,等一下安丝玉小姐来骂你们就好了。”马格达一脸傲慢的怒气,乱蓬蓬的金发在灯光下不住地晃着。我突然有了一股没来由的烦躁:
“什么意思?我们是付钱来住宿舍的,不是付钱来听你们教训的。”
我把拍子一丢,对着她叫了起来,马格达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讪讪地转身走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我一向是安静而有礼的,大概那天晚上,安妮是黑人,我是黄人,而马格达刚好是白人罢。是我自己敏感?还是整个情势真的是有一点由种族偏见的原因所造成的呢?
过了几天,我在后园见到海伦了。
在凋落的玫瑰树下,她苍白的脸就着深秋萧索的阳光,斜靠在一张老旧的躺椅上,盖着厚厚的毛毯,闭着眼在做日光浴。
我走过她身边时,手上的书不小心掉在草地上了,大概惊动了她,她睁开眼睛注视着我,我连忙向她道歉:
“对不起,我吵了你了。”
“没有关系。”她微微地向我摇头,并且露出了笑容。
虽然带着病后的憔悴,她仍然可以算是个美丽的女孩子。烫得有点老气的金发柔顺地梳在耳后,方形的脸庞,清秀的眉目,淡淡的微笑,很温柔地衬着有花边的圆领子。
“你是海伦吧?”我轻声地问她。
“是的。”
“我叫阿蓉。”
“我知道,你是安絲玉姑母最喜欢的中国娃娃。”
假如宿舍里任何人对我说了这句话,我都会觉得讨厌和不自在,可是从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孩子嘴里说出来,却自然可亲极了。
“你觉得好一点了吗?”
“好多了,谢谢你。”
其实我也不知道她生的是什么病,可是,我由衷地问候她,我不敢和她多说话,她看起来是那样的疲倦无力,那样的脆弱。所以,我和她笑了一笑后,就走到另一个角落去啃我的书了。
以后,我就常常注意起她来。回到宿舍后,就想去问问她的情况,门房马格达是我们的忠实报告员,总会向我们报告:
“海伦小姐今天好多了。”
“海伦小姐可以慢慢散步了。”
随着时间的逝去,海伦逐渐地好转起来。偶尔,她会到饭厅来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她的妹妹露西,是个褐发粗壮的姑娘,大概正在什么职业学校读书,也常会在晚餐时跑来找她的姐姐和老姑母。
海伦很爱她的妹妹,常常在讲话时对她眯着眼睛微笑,或者从桌对面伸过手来抚摸她妹妹的手,而露西在那时就会红着脸、耸耸肩来回答她姐姐的爱抚。两姐妹的年龄大概差了五六岁,可是姐姐好像长妹妹很多的样子,说话与微笑时的神情竟像个小母亲般的模样。
姐妹俩相依为命时,姐姐一定曾经代替过母亲的职务罢。
严寒的冬天过去了,先是黄水仙,然后是粉红的樱花,然后是嫩绿的树梢,然后是含羞的早开的郁金香,布鲁塞尔在春花缤纷里复苏。宿舍里的女孩子也活泼起来,而最令人高兴的,是海伦可以外出了。
不过,她不是单独地出去的,总有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和她在一起。我好几次想看他,却老是看不清楚他的脸,因为他每次总是俯身就着娇小的海伦,小心翼翼地护卫着她。海伦依在他的怀里就好像一朵小百合花一样,苍白、美丽、脆弱。
我和安妮又恢复打乒乓球了,马格达也不再来找我们的麻烦。可是有一件事在困惑着我。
安丝玉小姐好像老了很多。
我常常看见她一个人对着窗户坐着,银白的头久久不曾移动,她好像越来越沉默,独处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只有在晚餐桌前,女孩子们都回来了的时候,她才会又恢复她从前那种精神百倍、谈笑风生的样子。
有一天早上,我正在收拾我的餐具,准备离开,马格达很兴奋地跑进餐厅来,笑着对我们说: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他们要结婚了!”
“谁呀?”
“哪个他们呀?”女孩子们怔住了。
“就是海伦小姐和她的男朋友呀。”马格达笑得那么快乐。
真是好消息!大家都抢着对随后走进来的安丝玉小姐道贺。谁知道一向和蔼可亲的老小姐对我们的热情却没有什么反应,勉强地点点头就走到她自己惯用的桌前,然后看也不看我们就开始打开她的餐巾,拿起面包,准备吃早餐了。马格达赶快过去为她倒咖啡。
我们这几个道贺的女孩子就钉在原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仍然定定地对着老小姐看着,屋子里静极了,没有一点声音。
然后,安丝玉小姐手上的刀子就掉在地上了,铿然一声,同时,我们都看见了,那银发的头缓缓低下,深深地埋在多皱而颤抖的一双手掌里,安丝玉小姐哭了。
马格达过来对我们使眼色,我们才醒过来,慢慢地退出餐厅,她随后就跟过来了,小声地对我们几个说:
“等一会儿我再向你们解释。”
要解释的是一个悲哀的故事,海伦虽然日有起色,但是她的心脏却不能支持多久了,医生说她可能过不了春天,她自己不知道,她妹妹不知道,只有安丝玉小姐知道。
她在发病以前就有了这个很要好的男朋友,生病时以及病后这个男孩子对她更为热爱,前几天,海伦快乐地告诉老姑母,男孩子向她求婚了。
安丝玉小姐觉得自己有责任把事情的真相单独地告诉男孩子,要他回去好好地考虑一下。如果他们俩结婚,将只是一场易碎的春梦。海伦的身体根本不能做新娘,任何一点激动的情绪或过分的劳累都会影响她的生命,海伦这一生不能变成少妇,更不能变成母亲。也许男孩子可以仍然在表面上维持求婚的原意,只要过了春天,也就不会有什么婚礼了。 男孩子考虑了,他的家人也考虑了,今天一早,趁着海伦还没起床以前,他们一家三口,父母和儿子,慎重地来拜访安丝玉小姐,慎重地再向她提出求婚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海伦,也愿意接受这个命运,并且,他们希望婚礼能越早举行越好。
婚礼就定在半个月以后,正是郁金香开得最疯狂的五月。海伦开始忙起来了,他们在宿舍附近租了一层公寓,今天去买一张桌子,明天去挂一面窗帘,我每天上下学,总会碰到他们一两次。有时候是男孩手上拿着一个灯罩,有时候是海伦捧着一口袋小钉子,海伦见到我时总是微微地笑着,清秀的脸庞有着掩饰不住的快乐与兴奋,她正在和她的爱人细心地布置着他们的新家,他们的温暖的爱之巢。
结婚礼服是由宿舍里几个女孩子自告奋勇替她裁制的——因为传说朋友手做的礼服会给新娘带来幸运。
每天晚饭后,她们就聚集在缝纫室里,摩妮克负责剪样子,爱丽丝负责缝边,法兰西丝负责头纱上的装饰,连安妮也插上一手,负责替法兰西丝穿珠子。她们轻声交换着谈话,低头紧赶着手上的活儿,看着这几个平凡的面孔,竟然在灯下出现了一种不平凡的美来。
婚礼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海伦显得很疲倦,我们见了她,都会劝她多休息,好好准备迎接那一天。可是,心里却不约而同地起了隐忧,有一天晚上,当我又去参观快完工了的新娘礼服时,马格达替我们说出来了:
“海伦小姐可别支持不到那一天啊……”
拿针的女孩子手都停住了,互相对看了一眼,然后又开始缝制下去,安妮抬起头来瞪着马格达:
“马格达,你怎么老是那么讨厌?”
讨厌的不是马格达,讨厌的是那埋伏在前面的命运。海伦,可千万要支持住啊!
佳期终于到了。那天早上我并没有课,安妮跑来敲我的门,叫我下楼去看新娘子。海伦已经打扮好了,到九点差几分时,安丝玉小姐就要搀着她走出宿舍,走下斜街,到坡下广场的教堂去望九点的婚礼弥撒,把她嫁出去。
“快来看嘛,新娘好漂亮啊!”安妮在擂门了。
可是,我怔怔地站在那里,就是开不了那扇门,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敢去看那美丽的新娘。我怕的是什么呢?是怕那美因为它的不能持久而变得凄艳?还是怕终会失去的如果看见了,以后再回想起来时会更加的悲哀与惋惜?到今天我还不能解释。但是,我想,在我站在紧闭的门后时,我是自私的。为了不让自己受伤,我没有去参加海伦的婚礼,我甚至没有去向她道一声贺。
安妮和马格达她们回来以后,一直抱怨我,同时一直兴奋地向我追述婚礼的种种。她们说新娘有多美,有多坚强,那样长久的婚礼弥撒她都安详微笑地支持住了,说不定医生错了,也许她能一直支持下去,病好了也说不定。
是啊!世间并不是没有奇迹的,强烈的求生意志往往会战胜一切。不是吗?事情好像是照这样开始了。
每天,都会有快乐的消息从马格达那里传出来,她大概天天都跑去看他们:
“新郎對新娘体贴极了,什么都不要她操劳。”
“海伦又买了一张新茶几。”
“海伦说也许过几年他们可以有小孩也不一定。”
“海伦说新郎要带她去露德朝圣。”
去祈求奇迹吧!两人既然这样相爱,生命既然这样甜美,为什么不带着新娘去祈求上帝的恩宠呢?
郁金香开始少了,贵了。有一天早上,我穿过马路去上课,当我搭上公共汽车时,我从车窗里看见露西正匆匆地在对面下了车,向宿舍的方向跑过去,我想,她大概是去看她姐姐去了。
她在学校里接到电话,有人告诉她姐姐病了,叫她赶快来,她急急地赶了来,姐姐早已走了。
海伦走了,在新婚第十天的早上,安静而满足地倒在年轻丈夫的臂弯里走了。马格达在我一放学回来时就哭了。她大概哭了很多次,也说了很多次,声音都喑哑了:
“是在早餐的时候,她只是要站起来为她的丈夫再倒一杯茶,她站起来,拿到了茶杯,然后就倒下去了。
“没有一句话,没有一点预兆,她丈夫抱住她时,她已经停住呼吸了。”
十天的婚姻,十天的新娘,海伦能得到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站在晚春的窗前,有花香袭人,有柔风扑面,有少女的嬉戏声不知道从哪一家的院子里传过来。那个我没有参加她婚礼的美丽温柔的新娘到哪里去了?那个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名字的年轻的新郎此刻在做什么?他们一桌一椅布置起来的新家今夜还会有人在吗?女孩子们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嫁衣还放在那新买的柜子里吗?新娘手捧的花束,假如像她们所说的那样泡在浅水的银盘里,白色的小花到此刻也许还不曾完全枯萎,还会有淡香罢?
我就站在窗前,没有敢回过头去。
胡凡小姐的故事
小时候看童话书,最爱看的是这样的结尾:
“——于是,王子就和公主结婚了,以后他们就住在美丽的城堡里,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
把书合起来以后,小小的心灵觉得安慰又满足,历尽了千辛万苦的情侣终于可以相聚在一起,人世间没有比这个再美再好的事了。
等到长大了一点,对爱情的憧憬又不一样了:爱应该是不指望报偿的奉献,是长久的等待,是火车上费雯丽带着泪的送别,是春花树下李察波顿越来越模糊的挥手的特写。凄怨感人的故事赚了我满眶热泪,而在离开电影院或者合起书来以后,却有一种痛快的感觉,毕竟,悲剧中的美才是永恒而持久的。
可是,胡凡小姐的爱情故事又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在布鲁塞尔读书时住过好几个女生宿舍,其中有一间宿舍的名字叫做“少女之家”。顾名思义,这里面住的应该都是年轻的女孩子,事实上,宿舍里最小的有十六岁,最大的二十四岁,只有一个住了十年的法兰西丝是例外,但是,大概因为是单身职业女性的缘故,平日收拾得很漂亮,人也乐观和气,脸色红润,所以看起来仍然很年轻。因此,“少女之家”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
只有一个同伴与我们完全不一样。 在我刚搬进去不久,我就发现她了。其实,假如置身在外面的人群里的话,她一点也不古怪,不过是个白头发的瘦老太太罢了,然而,在我们这些女孩子中间,她的面貌与举止就非常令人不舒服了。
我们宿舍里也有白头发的人物,比方说:负责人安丝玉小姐、厨娘玛丽女士,都已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但是,她们的举止恰如她们的身份和年龄,不管是如前者般的和蔼可亲或者是如后者般的喋喋不休,都不会引起我们怪异的感觉。
而胡凡小姐实在是个很奇怪的同伴。她并不住在宿舍,只是每天来吃三餐饭。她每天七点整一定已经来到饭厅了,穿着灰绿色的大学生式样的长大衣,终年围着一条灰色的围巾,进门的第一件事,便是伸出长而瘦的双手去摸窗边的暖气,一个一个窗户地摸过来,假如暖气开得够大,她就喜笑颜开,否则的话,她就会一直搓着手,然后到每一桌的前面来抱怨,为什么暖气不能再开暖一点?
“你不觉得冷吗?”
“你不觉得这房间冷得像冰窖吗?”
问你的时候,她那灰色的眼睛就直瞪着你,你如果不马上回答她,她就会一直瞪着你看。她那灰白的头发剪得很短很直,因而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乱蓬蓬地梳在耳后,用一条花色很杂很旧的纱巾包起来,越发显得脸的瘦削与鼻子的高峻,极薄而没有血色的嘴唇,如果不说话的时候总是紧紧地向下抿着,一副悲苦无告的样子。
要听到你同意的回答以后(最好同意她,否则没得完的),她才会离开你。一面很满足地点头,一面开始解开围巾,脱下大衣,扯一下灰色毛衣的下襟,然后仔细地挑选一个她认为最温暖的角落坐下来。
她这一天便差不多都会固定在这个角落上了,一直要到吃完晚饭以后,才又穿上大衣,包上围巾,走回家去。
我们平日上班上学的时候,她也一个人待在冷清清的餐厅里,面前一杯咖啡。偶尔,门房马格达有空的时候会过来和她聊上几句,否则,多半的时间,她都是一个人独坐在那里,面朝着门口,等着我们回来。
她叫得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很关心,也都想参与。我们唱情歌时,她也用她沙哑的声音拔高了来跟着我们一起唱;我们傻笑时,她也跟着傻笑;我们买了新衣服时,她比谁都热心地先来批评一番;我们有谁的男朋友来了信或者来了电话时,她也总会头一个大呼小叫地来加入我们。
而青春是一种很冷酷的界限,自觉青春的少女更有着一种很残忍的排他心理。奇怪的是:为什么到今日我才知道我当年的残忍,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我们只觉得她是个古怪而扫兴的人。觉得她嗓子太尖,觉得她头发太白,觉得她的话语太无趣,于是,不管我们玩得有多高兴,一发现她的加入时,大家都会无奈地停下来,然后冷漠地离开她。
有一天,我们正在谈着男朋友和未婚夫之类的话题时,她也在一边尖着耳朵细听,从刚果来的安妮忽然对她蹦出一句话来:
“胡凡小姐,你有没有未婚夫?”
“有过啊。”她很快地回答。
“别唬人!拿相片来看才信你。”安妮惡作剧似的笑起来。就是啊!这眼前蓬发失神的老妇人,怎么也不能和“男朋友”三个字连在一起。
头一次,胡凡小姐不跟着我们傻笑了,她装作好像没听见似的低头喝咖啡。马格达在门边狠狠地瞪了安妮一眼,我们觉得很没趣,就都站了起来、散了。
学校放暑假,大卫打电话来约我参加他的同学们办的郊游,我兴高采烈地去了。我们在比利时东部的山区里消磨了一天,夏日的森林太迷人,有着各式各样的风采。
当我正想走上一条很狭窄的山径,单独一人去寻幽探胜的时候,彼得——大卫的一个比国朋友叫住了我。
那位比国朋友,就是山区里的居民,他告诉我山中多歧路,很容易迷途,尤其是冬天,因为积雪很久都不化,更不易找路:
“这一片山区,出了好多次事了。有时候找到迷路人的尸体时,常会发现他就在大路的旁边不远。但是,在四处都是相似的枯枝与相似的白雪时,就算回家的路近在眼前,他也无法分辨,就这样在离生还的希望几公尺前倒下来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是风和日丽的夏日正午,太阳光从翠绿层叠的高枝上洒下来,森林中有着一层绿玉般的光影,照在每一条曲折的小径上。地上开满了野花,小鸟的鸣声带着怡人的尾音,美丽的森林安详宁静地包围着我们。
我实在不能想象这样美丽的森林还会有另外一副恐怖的面貌、狰狞的威胁,我不能想象,我也不愿想象。
于是,在一连串的惊叹以后,仍然可以回过头来再过我们自己的日子。虽然在听过那些故事以后,好像偶尔会有死者的阴影从幽深的小径的尽头掠过,但那到底与今日的我没有多大的关联,只要摆一下头,大笑几声,或者跟着同伴跑上几步,就可以摆脱了。
回到宿舍时,已经很晚了。洗了澡换了睡衣,正想回房睡觉,走过法兰西丝的门前时,看见还有灯光和人声,敲敲门伸个头进去,门里三四个女孩子正围坐在地板上闲聊,怪惬意的。
“怎么还不睡?”
“进来坐,阿蓉。”
“嘿!阿蓉,今天玩得高兴吗?你们到哪里去了?”
法兰西丝一面问我,一面拍拍她身边的空地。于是,把门关好,我也挤了进去。法兰西丝是我们这里资格最久的房客,在她房里吵闹的话,安丝玉小姐很少来干涉的。
我先向她们报告了今天的行踪,她们之中,也有人去过的,马上就热热闹闹地谈起来了。
“嗨,说个秘密给你们听好吗?”法兰西丝忽然想起了什么来,“是关于胡凡小姐的。”
“好啊!”我们大家都要听,安妮又想到胡凡小姐的古怪模样,于是她站起来,伸出手在墙壁上乱摸,一面摸,一面问我们:
“你们觉得够暖吗?”
“你们不觉得这房子冷吗?”
大家都嬉笑了起来,安妮又黑又胖又圆的样子完全不像胡凡小姐,只有那沙哑的语调倒学得蛮像的。
法兰西丝也笑了,招手把安妮叫了回来。然后用暂时的静默和逐渐转变的神色来向我们暗示,她要讲的故事不是个轻松的故事: “你们别看胡凡小姐现在这个模样,她年轻的时候可是个出了名的美人哩!
“在我刚搬进宿舍的时候,她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不过,听安丝玉小姐说,她年轻时的确是很美、很有气质的,那件事情发生以后,她的相片还上过报纸。
“当然,假如不是因为那件事,单只为她长得美,记者是不会特意去报道的,实在是因为那件事情太惨了。
“大概在四十多年前,胡凡小姐十九岁的时候,和同村的一个男孩子订了婚。那个男孩子刚从大学毕业,在镇上找到了事情。他们两家住得不远,从小就相熟,可以算是青梅竹马。他们的家就在阿蓉今天去过的那个山区里,两家的中间,隔着一片森林,林子不大,假如天气好,路又熟的话,从这里走到那家不过三四十分钟的样子。
“哎哟!要会一次情人还要走上半個多钟头,我才不干呢!”又是安妮打岔,法兰西丝不理会她。
“在山区的人来说,三十分钟的山路算不上什么,这一对情人大概在森林里过过很多好日子。
“他们订婚的那一天,照了很多相片。在几天后的傍晚都冲洗出来了。男孩子从镇上下了班以后,就把这些相片都带回来了,他想马上就把相片拿去给胡凡小姐看。可是,那几天山区正在下雪,天又快黑了,男孩的母亲用那地方的乡下人惯有的顾忌劝阻她的孩子,她认为这不是个可以外出的晚上,尤其是到森林里去,有什么事第二天早上去不是一样吗?
“可是,你们大概是知道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年轻人去会爱人的心的。男孩子虽然知道山区里曾经发生过很多事情,但是,他自恃身强体壮,又自信对这森林熟如指掌,于是,只加上了一些御寒的衣物,他就兴冲冲地带着相片去献给爱人去了。
“他进了那个林子以后,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当时两家之间也没有电话,整晚都无法联络,母亲也整夜都无法合眼,天刚亮的时候,就四处央人去帮她找她的孩子。
“孩子找到了,就在一片枯林的中间,一条他们平日最少走的路,为什么会在黑暗的寒夜里引导他走向生命的尽头呢?怀中的相片上微笑的情侣再也无法相见了,相片却被那记者拿去登在报上,大大地做了一番报道,赚了很多读者的眼泪。
“胡凡小姐就出了名了。后来,她一个人离开了家,到布鲁塞尔来做事。她没读过什么书,只能在工厂里做工,或者在商店里做店员。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安丝玉小姐,就搬到我们这个宿舍来住了。可是,她常常换工作,每个工作都做不太久,几年后就离开宿舍,听说是去法国投靠她姐姐,二十年来没有一点音讯。
“有一天,她又回到宿舍来了,她变得很苍老,也没有职业,靠社会福利金过活。碍于规定,宿舍无法收留她,安丝玉小姐替她在附近找了个房子,每天三餐要她回来吃,才解决了她的问题。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年。”
法兰西丝说完了她的故事,我们都呆了,房间里很安静,伊素特,一个平日待人很好的比国女孩子轻声地开口说话:
“我去过她家。有一次,她病了,好几天没来吃饭,我打听了地址去看她,她的房里光秃秃的,除了一张床以外,什么都没有。她好像很生气,不喜欢我去看她的样子,一句话也不和我说,我只好赶快走掉。
“后来,安丝玉小姐去看她,大概给她请了医生。过了几天,她又回宿舍吃饭了,好像忘了跟我发过脾气的事,又对我有说有笑了。”
胡凡小姐的爱情故事,不正是我最爱看的那一种吗?有着永恒的美感的悲剧!假如搬上了银幕,最后的镜头应该是一片白茫茫的森林,女主角孤单落寞的背影越走越远,美丽的长发随风飘起,悲怆的音乐紧扣住观众的心弦,剧终的字幕从下方慢慢升起,女主角一直往前走,没有再回过头来。影像慢慢地淡了,当灯光亮起时,观众还带着一副意犹未尽的陶醉的神色。
可是,我看到的剧终,放在四十年后,却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剧终,虽然是真实的,却很难令人欣赏:一个古怪的白发老妇人,走在喧嚣狭窄的市街上,在她光秃秃的屋里,只有一张床。
自此以后,在胡凡小姐的面前,我再也不唱那首我一直很爱唱的法文歌了:
爱的欢乐,
只出现了一会儿。
爱的痛苦与悲哀啊,
却持续了整整的一生。
玛丽安的二十岁
我头一次来找这间女生宿舍的时候,几乎错过了它。
宿舍在一条很陡峭、很狭窄的斜坡的闹街上,两旁都是百货公司,白花花的大玻璃橱窗,嚣张的霓虹灯,忙碌的店员,忙碌的行人。这里是布鲁塞尔的中下等商业区,因此商店里摆的也是中下层人买得起的货色,在门口货物堆成一大堆的柜台上,有时候是贱价的毛衣,有时候是当令的水果,有时候是打折的睡衣裤,有时候是你想都想不到的奇怪东西。
而这幢灰暗、老旧的女生宿舍就挤在这些陈列着便宜货的百货公司中间,越发让人看不见它。其实,住久了以后,我就发现这栋建筑虽然老旧,但是却很够宽敞,当年一定也曾气派过。一排三层的雕花窗户,每层靠街都有五六间房间,然后左后方又伸出去七八间房间,整栋建筑是个大写的L字形。而在这个字形的空缺处便是一个长方形的花园,不太大,但是与市声隔绝,很幽静,草坪上又种了好多玫瑰,在夏天时是足够宿舍里的女孩子日光浴用的了。
我就是在那里遇到玛丽安的。
我对她的第一个印象并不太好,因为她穿了一条太短的短裤,大衬衫上又印了很多看起来很闷的红黄色的花样。蓬发是干草色的,又长又乱,在脑后用橡皮筋随便扎了个马尾。身材高大得有点笨重,而最令我不喜欢的就是那张长而多汗毛的脸上傲慢的表情。
那天太阳很暖和,是布鲁塞尔难得的一个好夏天,我在这宿舍已住了半年了,已经有了一个小圈子的朋友,所以,当玛丽安懒懒地走向我时,我并不想向她打招呼,我并不需要她这样一个朋友。
于是,我只是安静地靠在草地上,好像有意又似无意似的把眼睛眯起来,玫瑰花在我身旁散发着被阳光烘焙出来的熟香,我索性闭起眼睛向后躺下去。我今天需要独自享受我的青春,我并不需要朋友,我希望她不要过来打扰我。 她果然没来打扰我,我安静地躺了许久,除了角落上安妮那一伙的谈笑声以外,没有任何新的声音。
我有点好奇,忍不住张开眼睛,坐起来,便看见她的微笑了。和她刚才傲慢的神色比起来,她有一个非常羞怯而又动人的笑靥。她正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离我不远的椅子上,交叉着双臂注视着我,对我试探地微笑,好像很寂寞的样子。
我心里有点不忍了,于是,我也向她笑起来,毕竟,我和她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有一副傲慢的面孔,一个羞怯的微笑和一颗寂寞的心罢。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我和玛丽安开始做起朋友来。刚好我俩的房间都在同一层楼上,早晚见面的机会也多,从一起下楼去饭厅吃饭开始,慢慢地一起出去散步,一起出去买东西,到一起在房间里做竟夜的长谈。
这个宿舍里出出进进总住有二三十个女孩,大多数是比国人,外国籍的只有三四个,通常都是远道来求学的学生,好像我一样,而比国的女孩们则差不多都是已经在上班做事的了。经验告诉我,这些女孩如果不是家离学校太远,通常都是在家里得不到快乐才会到宿舍来住的,所以,我虽然和玛丽安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始终不敢问及她的家庭,我只听她说过一次,她的父母已离婚了。
她现在正在读秘书学校,大概还有几个月就可以毕业,她希望能在毕业之后,马上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我恨不得马上就能做事,可是我爸爸说不必急,他可以供我到二十岁。”
“那么,你现在几岁了呢?”
“十九岁半了,其实,假如不是跑到加拿大去白混了半年,也许我现在已经毕业了。”
才十九岁半,但是她看来远超过这个年龄。我知道白种女孩发育得都很早,所以在我这东方人的眼中,她们都过于成熟。但是,玛丽安的样子有点不同,她好像是在情绪上的成熟,才十九岁半,就一个人寂寞地独来独往了,放假日也很少看她回家,带着一副毫不在乎的傲慢面孔踯躅在布鲁塞尔的街头,怪不得她会有那么寂寞的一颗心。
她实在是很寂寞的,每天一早去秘书学校,中午赶回来吃中饭,下午又去补两三个钟头的语文课。下课后就待在宿舍钩毛衣,一直等到我下课回来,于是一起吃上一顿叽叽喳喳的晚餐,吃完饭后不是拖我出去散步,就是赖到我房间聊上一晚,除此之外,她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朋友。
我很喜欢和她聊天,她除了个性爽直以外,还有不少旅游的经验,小小年纪,去过加拿大,去过非洲,有很多新奇的话题。
可是,我有时候也会感到不耐烦。我学校里有一大堆的作业,我的家信好久没写了;而且,有时候大卫从鲁汶给我打电话来以后,我常常想一个人孤独地过上一晚,在烛光里回味他刚才话语里的关切与挚爱。
所以,当有一天晚上她又来敲我的门时,我正准备给爸妈写上一封长信,不想和她出去。她一再地恳求我,我总提不起兴致来。
“可是,我今天实在很需要你,陪我一下罢,陪我走一走罢。”她仍然赖在门口,我实在有点不耐烦了。
“拜托你,让我安静一下好不好!”
于是,我又看到那个寂寞的微笑了,有点勉强,有点无奈,她耸耸肩转身走了。注视着她高大落寞的背影,我有点歉疚,但是心里也有点愤恨:她破坏了我今晚的快乐与安宁。
此后,有好几天,我都没看到玛丽安。餐厅、走廊、后园都没她的影子。我有点不安了,抓住珍纳问她,有没有在学校看到玛丽安,因为她也上秘书学校。
“她这几天请假,没上课。”
“为什么?”
“她妈妈从法国来看她了,她们母女住旅馆去了。”
那么,那天她应该已知道妈妈要来的消息了,她应该高兴才对啊,怎么有那样烦躁的反应?好像有什么负担在身上的那种样子呢?
五天后的一个傍晚,玛丽安把她的母亲带回宿舍来了,好美丽端庄的一位母亲啊!同样是金发,却是优雅而带有光泽地梳起来,穿的衣服也很考究,一看就知道是从价钱不是我们想象得出的那种店铺里买出来的。她年龄可能有四十了,但是平日大概很重保养,看起来才不过三十一二的模样。
她很温柔地对她女儿的这些朋友一一打了招呼,然后就和玛丽安对坐着吃了一顿晚餐。我们这些女孩都很识趣地没有过去打扰,我在另外一张桌子上,有时抬起头来看玛丽安,看她那文雅而又客气的母亲。玛丽安在和母亲交谈时的动作似乎有点和平常不大一样,似乎有点做作,她好像在假装自己很爱娇,很快乐,假装自己是和对面的母亲一样的优雅,可是她的动作和她蓬乱的头发、高大的身材、傲慢的面容配起来,又显得很不调和。那天晚上,我几次端详着我的朋友,心里竟不自觉地为她感到悲伤。
把母亲送走以后,玛丽安晚上又来敲我的门了,这一次,我以全心的誠意为她打开了门。我愿意陪伴她,我也愿意安慰她。
她一定从我的眼睛和面容上看出我的心意了,头一低,她竟然就站在我的门口流起泪来,我马上把她拉进房里,把门关上,让她坐到沙发上去。然后假装忙碌地去小柜子里给她找东西吃,刚好有台湾寄来的牛肉干,她一向很爱吃的。
“喏,吃罢,我爸妈寄来的。”
话出口,我就知道我说错了。就在停顿下来的那一刹那,玛丽安反而把头仰了起来,向我微笑地摇摇头,表示她并不在意。泪水还在她的颊上,灯光下她的轮廓显得温柔多了,湛蓝的眼睛看起来好美好美。我的朋友在我面前显示了她的真正年龄,她的痛苦的十九岁半。
“没关系,我反正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了。”
父母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结的婚,然后又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离了婚。战后的欧洲有好多这种年轻而又冲动的怨偶,甜蜜的青春的爱情不过是经不起考验的一场噩梦,于是,在醒过来之后便很快地分开了。这本来是男女双方都很情愿的事,只是有一个人对这分离不能心甘情愿,那就是在这一次婚姻中生下的这个孩子:玛丽安。
玛丽安的父母离婚以后,都飘荡了几年之后再各自嫁娶,玛丽安一直跟着爸爸和继母还有两个小弟弟住在比国的乡下。母亲到法国后嫁了一个很有钱的丈夫,又生了两个女儿。 “有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还不错,我比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强多了。父母健在,每到我的生日都会有礼物寄来,我还有两个很爱我的顽皮的弟弟,很漂亮的两个从没见过面的妹妹,每年都会在圣诞和新年时给我寄卡片来,我应该比什么都没有的孤儿强多了。可是,你知道吗?他们可能还会有甜蜜的梦,梦里有虽然失去了但曾经爱过他也彼此相爱的双亲,梦里有美丽的回忆。而我呢?我的梦里没有一个我可以回去的家。
“我老是梦到我站在两个很漂亮的家的前面,可是门是紧紧地关着的。我站在寒风里看他们在屋里又笑又唱,我想敲门,却怎么也举不起手来。想叫,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他们的世界那样温暖快乐,而我却进不去。
“你知道我多羡慕你吗?你虽然远离父母,在陌生的地方读书,可是你的父母好像就紧跟在你的身旁。他们的相片,他们的信,他们的礼物都不断地在告诉你他们的爱和他们的等待。可是我呢?我母亲的出现不过是在提醒我她已不再能做我的母亲了。虽然她常给我写信,给我礼物,偶尔两三年来看我一次,和我共度几天假期,可是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我是不能去看她的,我知道她的先生并不会欢迎我,她的女儿也不会欢迎我,而且,我更知道,事实上,我的母亲也并不欢迎我。”
玛丽安已不再流泪了,她只是平淡地向我叙述着,好像在说着别人的事情一样。
“不过,你爸爸一家人还待你不错嘛。”我试着说些话安慰她。
“是的,我知道父亲是很爱我的,继母也不是个坏女人。但是爸爸在她面前总很小心地不提曾经送给我的什么东西,给我生活费时也总挑她不在眼前时拿给我。有时候有刚认识的朋友到我们家来,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和弟弟差上十岁时,父亲在继母身旁解释时的勉强面容,我总不想去看。”
这就是她为什么才十几岁就离开家到处乱闯的原因罢,这就是她为什么在人群里总会仰着傲慢冷漠的面孔的原因罢。夜已很深了,熄了灯,我已没有什么话可以安慰我的朋友了。
我只有点起蜡烛来,和她一起倚在窗前,共度一个无眠的夜。
三个多月后,玛丽安从秘书学校毕业了。
毕业那天,我和大卫请她和珍纳去中国饭店吃了一顿饭,她高兴极了,一直嚷着说等她哪天找到工作后也要回请我们一顿。
不过,她的工作大概找得不太顺利,拖了好久,天天跑出跑进也得不到什么结果。我们这些宿舍里的女孩子,每天在晚餐时都要有人为她打气。
有一天早上,她在走廊上碰到我,要我通知大卫,星期六晚上她要请我们吃饭。
“哎呀!那你是找到事了,太棒了!”我叫了起来。
“不是,不是,事情还没找到。刚才爸爸来信,要我请你们回家吃饭,还有珍纳也一起去。”
她很高兴地和我说完就走了,大概又赶着去参加什么面试吧。我看她这样高兴,也跟着感染了她的快乐,于是一面唱着歌一面跑到楼下门房去打电话给大卫。
星期六,我们依约去了她家,四个人一起到车站去坐火车,到了盂斯城后又换乘了公共汽车,坐了差不多十分钟才来到一个小镇。她父亲是镇上的药剂师,在大街上开了一间药房,一家人另外住在镇边的一栋小小的白色楼房里。我们到时,一家四口都已经在门前的花架下等着我们了。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像一阵风似的向我们快步跑过来,一面摇手,一面大声地叫:
“玛丽安,玛丽安。”
两个小男孩都长得很像父亲,有着长长的脸孔,和一双很传神的棕色眼睛,顽皮地挤眉弄眼向我们打招呼,然后一边一个牵着玛丽安的手走回家去。
她的父亲长得很高大,比较起来,继母就矮小多了,棕发白胖的脸上戴着一副深色细边的近视眼镜,很平凡的一个家庭主妇的样子。我向他们走过去时,心中暗地里拿她和玛丽安美丽的金发母亲比较,不知道玛丽安的父亲是不是故意选择了一个面貌平庸的女人?是因为美丽的面孔带给他痛苦的回忆吗?他有时候会不会后悔?
一进门,她的小弟弟马上就跑到客厅的中间,站在一块浅蓝色的地毯前面,然后转身面对我们:
“不可以踩地毯,刚扫干净的。”
我们都笑了,她的继母尤其笑得厉害,她的父亲也搂着玛丽安大声地笑着,不是很甜美的一家吗?
他们并不是收入很多的家庭,家里的摆设很普通,却到处都有一种温馨柔美的气氛,看得出女主人的匠心。一道一道上来的菜更是色、香、味俱佳,我们吃得高兴极了!
玛丽安的继母很得意,很兴奋,我们这几个客人也是有心人,诚心地想讨好她,桌上的气氛因而非常融洽。
饭后又是甜点,又是冰淇淋,又是酒,又是醒酒的咖啡,终于,该告辞了。
玛丽安的父母热烈地和我们握手。欢迎我们再来,两个小弟弟早已忘记了看守地毯的责任,和我們玩得依依不舍。我们正要和玛丽安握手告别时,她却说要和我们一起走。
“可是,明天是星期天啊!你可以住到星期一才回去罢?”我自作聪明地替她安排,实在是,这样温暖的一个家,令我也不想离开。
“不,我明天还有事,一起走吧!”
明天会有什么事?我亲爱的朋友。大卫环抱着我的手忽然紧了一下,我警觉地停住了。
怎么回事?气氛好像在一刹那之间僵住了,然后又恢复过来,就好像七彩缤纷的影片在中途忽然停了一两秒钟一样,画面呆滞了一会儿,然后大家又都重新开始动作,重新开始演出。
玛丽安的爸爸说要送我们到车站去,弟弟们也嚷着要去,被父母温柔地劝住了:
“乖,该上床了,外面好冷,不能出去。”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也以同样温柔的语气来劝阻玛丽安呢?外面的风真的很大,好冷的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把领子竖起来,弯着腰低着头向车站走去。
五个人来到车站,巴士还没来,冷冷的石板路上反映着冷冷的月光。玛丽安的父亲一直用手臂环绕着她,父女俩坐在候车的长凳上听着风声,看着月色,静静地不说一句话。
车子终于来了,她的父亲和我们一一握手作别,最后,他面向着玛丽安,在她两颊深深地吻了两下,然后我听见他低声地向玛丽安说: “生日快乐,我的宝贝。”
可不是吗!今天是玛丽安的生日,二十岁的生日。怪不得有这样一次邀宴,怪不得有这样一次聚会,我怎么早没想到?玛丽安为什么不告诉我?他们刚才为什么没有宣布呢?
车子发动了,玛丽安匆匆跳上车来,笑着转身和她父亲挥手道别,车窗外她父亲高大的影子很快地消失了。我抓紧扶手,正想走过去向她说一声生日快乐,可是,车子摇晃得很厉害,路灯照进来,我看见我朋友正在无声地哭泣,泪珠纷纷地坠落下来,我就噤声退后了。
玛丽安的二十岁生日就这样过去了。隔了不久,她找到了工作,到沙勒尔瓦城一家旅行社去做女秘书,于是就搬出了宿舍,离开了我们。我们之间还时常通信,听她说她工作得很起劲,也开始交了不少朋友,慢慢地信不多了,但是新年、圣诞总会寄来一两封。
而每年,在她生日的那天,我都会寄一张卡片给她,向她道贺,向她说出我在那天晚上没能说出的话:
“玛丽安,祝你生日快乐。”
卖石头的少年
那个少年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所以,一开始时,我根本不要理他。那天早上,是星期二,是印度教的圣日,在山上有一个祭典,用活羊、活牛来做“牺牲”,在祭典中献给神祇。我们一早就坐车上山,为了要观看一种在别的宗教中已渐渐消失的祭典。
从停车的地方到祭祀的庙宇有一长段路,一下车,小贩就围上来了。这已经是到加德满都的第二天了,同样的经验已发生过很多次,所以,同行的导游和朋友都互相告诫:
“千万别停下来买东西,赶快走。”
在我埋头疾走的时候,那个少年一直跟在我身旁,手里拿着两块红色的小圆石头要卖给我,一路上,从四十卢比(Rupee,一卢比相当于新台币三元)已经降到二十卢比一个了。他个子不大,瘦瘦长长的,一脸羞怯的笑容,声音也比旁人来得尖细,还带着点童音。
也许就是那童音触动了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抬头向他笑了一下,摇摇头说我现在不能买:
“也许等一下回来再跟你买吧。”
我是想这样把他打发走的,可是,他有点失望地对我说:
“不行啊,等一下我就要去上学了。”
是真的吗?眼前的这个孩子竟然是个半工半读的可爱少年吗?
他大概看出我的惊讶与猜疑了,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小夹子,把里面的学生证拿给我看。他告诉我他上几年级,现在我已经忘了,但是我还记得他那种迫不及待想让我相信他的那种感觉。
“你今年几岁?”
“十四岁。”
浅色的眸子,深棕色而瘦削的双颊,是阿里安种的血统,脸上有一种很天真顽皮却又很知礼的表情,我开始喜欢起他来了。我想,他的老师一定也喜欢他的。
当然,他手上的石头是以二十卢比的价钱卖给我了,我又帮他向同行的朋友们推销了一些,然后,很高兴地和他摇手说了再见。
在路上,我看他还在人前人后地推销他的红石头,大概想在上学之前多赚一点吧。在一个下坡的斜梯之前,我还帮他照了几张相,他在我的速写本上很整齐地留下他的英文地址,希望我把相片冲洗好了以后寄给他,我也很慎重地答应他了。
然后,有些买了他的石头的朋友跑来向我抱怨了:
“你叫我买他的,可真是上当了。人家别人才卖五个卢比一个哩。”
那时候,我心里还没什么不高兴,我只是觉得很好笑。本来就是嘛,在台湾本乡本土的,我也从来没还讨过价,从来没能买到过真正的便宜东西,到了这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做观光客,当然是应该上当的。抱歉的是把朋友们给连累了,而连累的原因是由于我对这个半工半读的少年的一种偏爱罢。
可是,等到参观完祭典回来,在原来的路上又遇到他时,我的感觉就不对了。已经快十点钟了,他还没去上学,还能面对着我笑,我想,我那时候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怎么?你还没去上学?”
他大概也感觉到了,脸红了起来,讪讪地说:
“我马上就去了。”
我也没理他,自顾自地往前走了,心里很悲伤。这样小的孩子就为了生活开始讨好,开始欺骗,实在也由不得他。我本来不应该对他生气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其他的对象来生气,穷困的生活、文明的侵入、物质的诱惑,都只是一些抽象的零乱的对象,没办法把它们抓过来痛骂一阵,我因此也只好用冷酷的面孔来对待眼前的少年了。
走了几步以后,他忽然从后面跑过来,追着告诉我:
“我现在就去上学了,再见。”
我敷衍地回了他一声再见,看着他慢慢地向山路上后退,心里想:何苦呢?要等着我们这一车观光客走了以后再出来做生意,恐怕要耽搁不少时间,损失不少金钱罢?这小小少年,为了自尊,不得不躲藏起来,是我的错。我不该太相信他在前,而又太伤他在后,这件事,实实在在是我的错啊!
上了车以后,心里还在想这件事。刚好有个朋友坐了过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
“上当了!二十个卢比买块破石头。”
“是啊!上当了啊。”
我嘴里漫应着她,心里却还想着那个红着脸在后退的少年,此刻正躲在哪里呢?该不是正在哪一处草丛里目送着我们的游览车慢慢地开走吧。我倒希望他再坏一点,不要那样在意我这个笨观光客的脸色,一个只拿出二十个卢比的观光客,有什么资格来伤一个少年的心呢?
车子在山路上慢慢地开着,路旁草木葱茏,好一片仙境般的土地。也有些学生拿着书在前面走着去上学,车子过来的时候,他们嬉笑着闪开。原来也有这样幸福的年轻人,不為生活所愁困、所羞辱的年轻人。
“哎呀!席慕蓉,快看!那不就是你的小朋友吗?”
全车的人都跳了起来,回过头去,从后车窗的大玻璃看出去,在四五个手上都拿着书的、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中间,那一个相形之下显得特别瘦小的少年,兴奋地向我们挥着手的少年不就是他吗? 感谢李南华,是她眼尖,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了。他手上拿着几本书,跟在我们车后奔跑着,一面咧开着嘴笑,一面拼命向我挥手,脸仍然是红红的。
我的脸一定也红了,手忙脚乱地,又想打开旁边的窗户,又想继续朝车后的他挥手,嘴里还一直嚷着:
“哎呀!是他啊!是他啊!”
要感谢的不只是李南华,我还要感谢那宽厚的命运,给我们安排了这样的一次相会,让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抱憾,让他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让我能心满意足地离开,上天待我们真厚!
他们的学校就在路旁,车上的朋友在车子经过时都看到了,唯独我没有看到,因为,我仍然恋恋不舍地望着那向我挥手、越来越小越模糊的身影,在心里小声地向我的少年朋友说再见。
那时候,我心里的快乐是说也说不完的了。
猫缘
1
女孩有一个很甜蜜的家。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个很大的庭园,父亲和姐姐们都爱养狗,因此院子里总有一两只小狗跑来跑去。女孩也很喜欢狗,不过,她最爱的,恐怕是一只尾巴折起来的小黄猫。
那是上大学时,一个男同学送她的。刚带回来的时候,又瘦又丑,一副不讨人喜欢的样子。她耐心地喂食,慢慢地调理,过了一个春天,居然也长得很有模有样子。猫大概自己也知道,坐在墙上晒太阳时,总装得很威武,金黄色的毛闪闪发光。只是母亲有令,猫狗一律不准进屋子,父亲和孩子们只好趁母亲不在家时,偷偷地把宠物抱进来玩一玩。
女孩那时候想出国,晚上当去上西班牙文课,或者法文课,回家总是很晚了,她的猫常常会跑到巷口来等她。有月亮的晚上,刚刚爬上坡,离家门还有好远的距离的时候,猫就认出她来了。巷子里空无一人,忽然之间,从墙上跳下一个东西,在地上打起滚来,虽然明知是她的猫,可是,每次还是会吓一跳。
然后,她就会想到这小东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等在这里,从高高的墙上引颈等待它的主人,不禁从心里对它又爱又疼起来,就一路咪咪咪咪地叫过去。猫大概也知道主人的心,所以总是躺在地上撒娇,一直到女孩走近,把它抱起来,才心满意足呼噜呼噜地靠在她怀中。
2
出国以后,想家想得紧,女孩唯一能解乡愁的方法就是给父母亲写一封又一封的长信,最后总会带上一句,拜托多抱一抱小黄猫。
刚离家,心里总是慌慌的,也不大出去玩,中国同学会的会长硬到她宿舍把她请出来,带她到学生中心去过周末。有中国人的地方是比较温暖,大家挤在厨房里包饺子,女孩虽然不会包,但是跟着打杂,心里也高兴起来了。
“嗨!老兄,怎么不吃饭就走?”会长向餐厅那个方向大声说话,大概有个同学有事要先走。
“抱歉,我约好了去车站接人,等会儿再来,给我留点儿饺子好吗?”那个同学一面回答一面打开门走了。他大概是北方人,说得一口标准国语,声音也非常好听,好像是有一种磁性的男低音。
女孩下意识地从厨房伸头出去看看,却刚好看到关上的门,心中不禁有点失望。她实在有点好奇,想看看有这么好听的声音的人,长得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是车子误点,还是朋友把他带走了,一直到最后一个饺子都被人吃光了为止,那个声音都没出现。女孩想问会长为什么不替他留几个饺子,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有一点怅然,想着下个礼拜还要来。
3
接下来的几个礼拜,学校功课很多,到了周末还要赶作业,加上女孩生性好强,考试想出人头地,于是,更没有时间出去玩了,早已把这件事情忘记得干干净净。一直到夏天都到了,会长的一个电话,才又让她去了一趟学生中心。
火车到站时,她自己已认得路,慢慢地擦过去。时间还早,图书馆里没人,乒乓球室也没人,餐厅也是空的。到了厨房,只看到有一个高大的男生蹲在角落里忙着,她走过去一看,在刚做好的舒适的窝里,四只圆滚滚的小猫睡成一堆,有白有黑有黄,可爱极了,她不禁叫起来:
“哎呀!好可爱哟!”一面就要伸手去抱。
“小姐,别碰!让它们的妈妈把这碗饭吃完好吗?”
那个男生伸手拦住她,同时还指一下在窝旁不安的老猫,那只老猫可真瘦!
“好可怜的老猫,没东西吃还要喂小的,你看,几天就瘦下来了。”
还是那个男生在讲话,这时候,女孩想起来了,这就是那个她很想看一下的男低音,不禁好奇地对男生看过去,那个男生也正好转过脸来。
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4
两年以后,他们订了婚,再过两年,他们结了婚。
在结婚的前夕,女孩问男孩,他想不想知道,她为什么嫁给他,新郎说想听,于是,新娘就说了,很郑重其事地:
“第一,我爱听你的声音,你的标准国语。第二,因为你爱猫。我想,一个那么爱猫的男生,一定有一颗善良的心,将来除了爱猫之外,一定也爱太太,爱小孩。”
新娘果然没有猜错,她的新郎极爱她,婚后没多久,就给她带回一只很小的安哥拉猫来。
母亲不在身边,新娘极度地纵容这只又小又凶的猫,整天开着房门让它进进出出,到超级市场买婴儿食品回来喂它,让它睡在沙发上它还不知足,总是在新娘刚洗好烫好的衣服堆上睡觉。为了怕它寂寞,还买了几只小鸟,在客厅里做了一个大鸟笼来陪它。
猫也很聪明,能够分辨得出男主人回家的车门开关的声音,一听到那个声音,马上会从鸟笼顶上跳下来,走到屋门前,站起来抓住门把,把门打开。男主人兴奋得很,每次有客人来就要叫他的猫出来表演,可是见了生人,猫每次都怯场,客人也只好将信将疑地回家了。
要回国时,女主人流着泪把鸟笼拆了,小鸟分送给朋友,猫送给了一个外国老太太,听说也极宠它。
5
回国好多年,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女人没猜错,丈夫也很爱孩子。
但是,有了孩子以后,女人变成一个有了洁癖的主妇,整天不停地洗这洗那,常常为了抱一次婴儿而洗上两三次手,总要确定手是完全干净以后,才敢碰孩子。孩子的床一定要没有灰尘,孩子的房间一定要没有虫蚁,猫和狗忽然变成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了。 可是,丈夫却继续爱他的猫,只是,每次他抱一只猫回来她都会大叫,丈夫只好又送回去。
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也跟父亲一样爱猫,有时候也跟着他们的父亲向她哀求,留下一两只猫。
有一天,在房间里给自己的母亲写信,她听到女儿在向邻居介绍:
“这是我们的大咪、二咪。它们还有一个爸爸咪不常回来,它们的妈妈咪让我的妈妈送走了。有时候会有一只母猫跟着爸爸咪回来,我们就叫它情妇咪。那边那个小小的是孤儿咪,是自己跑来的。还有一只丑咪常常来偷饭吃,还有一只客人咪。不过,平常在家的,只有大咪、二咪两兄弟,我爸爸天天喂它们,跟它们讲话。”
“不过,我妈妈很讨厌猫,猫一进屋子她就大叫,我们跟爸爸只好趁她不在家的时候,把猫偷偷地放进来,抱一抱。”女儿的声音带着稚气,却还是一本正经的。
女人对着信纸,不禁微笑起来。傍晚的室内,有一种温馨的柔光。
(选自中国台湾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成长的痕迹》)
灯火
在夜雾里,请你为我点起这所有的灯火。
1
他曾经在她五岁那年,来过她家。
他们两家原是世交,然而那次会面的实际情形到底如何,经过了这几十年,真是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只是两人都因而有了一种朦胧的认定:在她五岁那年,他们就已经见过面了。
在父执辈的筵席上,她偶尔会遇到那样的场面:父亲举杯向一位朋友劝酒,那位伯伯坚决不肯喝,父亲就会说:
“怎么?五十年前就认得了的朋友,竟然连一杯酒的交情都没有了吗?”
说也奇怪,原来千推万辞说是有心脏病有胃病的伯伯忽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马上举杯一饮而尽,并且容光焕发地在众人的鼓掌声中转过来笑着要父亲再来干一杯了。
那时候,她的心里总会有一种温热的感动。五十年!五十年!而且是怎样流离颠沛的五十年啊!在那样漫长艰困的岁月之后还能与年轻时的朋友再相见,再来举杯,这样的一杯酒怎能不一饮而尽呢?
她慢慢能体会出这种心情了。在已经进入中年的此刻,能够有个像他那样的朋友坐在面前,听她一五一十地把最近种种苦乐的遭遇都说了出来,实在是一种幸福。
而无论她说了什么,他都会默默聆听,间或插进一两句话,剩下的时间,他总是用一种宽容的眼神瞅着她,唇边还带着笑意,好像是在说:
“随你怎么闹吧,反正,我是从你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你了。”
在那种时刻里,她不禁要感谢那一直被她怨恨着的飞驰的时光了。就是因为时光飞驰,她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次再次地印证着这种单纯的幸福。她喜欢这种感觉,就好像无论在多么阴沉的天空里,总有人肯为她留下一块非常干净又非常透明的蔚蓝。
那是只有五岁时的天空才能有的颜色吧,而五岁时所有其他的朋友们呢?
2
他是她的朋友里最有学问的一个,因为他知道所有花树草木的名字。
认得他不过才两三年,却很快就熟识得像相交了一辈子的老朋友那样。那是因为只要看到一种不知名的花草,就会让她想起他来,想他一定会知道这棵植物的名字。
而他从来都没让她失望过。只要她把植物的形状颜色特征说了出来,在电话那一端的他立刻就会有回答,不但会说出植物的名字,还会告诉她在哪一本书里去查对。那些书都是他送给她的,里面收藏着这个岛上所有芬芳珍奇的植物资料。
他也常带她和朋友们一起上山下海去看这些植物。那天,下著好大的雨,他们到北部一座山上去看“红心杜鹃”,那是一种只长在悬崖峭壁上濒临绝灭危机的高大花树。雨下得好大,阴暗的山林中又湿又滑,向上攀爬不知道要向哪里着力,跌进泥泞中时又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再爬起,不过一会儿工夫,她的身上就因为出汗和雨水而变得又湿又滑了。
他却一直谈笑自若地在前面带路,还随时回过头来指点她观察那些长在岩石下和树根旁的小小植物,时时还弯身去拨弄一下,看看它们开花了没有。她心里好羡慕,羡慕这个朋友能够拥有一种极为美丽与丰盛的世界。
终于走出丛林,来到了这座山的边缘,雨停了,阳光把对面山上所有的草木照耀得闪闪发光。在两面峭壁之间,喜欢生长在岩石缝隙上的红心杜鹃正是怒放的时候,高大而又盘曲的树木在顶梢上开满了粉白粉白的花朵,她不禁雀跃欢呼了起来,而他却在旁边轻声地说:
“可是,你要知道,我们也就只剩下这么几棵了。”
她回头看他,忽然间开始明白他从来很少说出的那一面了。眼看着一种又一种珍贵的植物在我们这一代里消失绝灭,在他心里承担着的,是怎样的悲愁和寂寞呢?
对这个美丽与丰盛的世界知道得太多了以后,也必然会爱得太多和担忧得太多的吧?那么,他那博渊的学问在这种时刻里似乎不再令她羡慕,却反倒要让她觉得无限同情起来了。
3
每次与他交谈之后,她的心里都会觉得比较平安,也比较能够重新珍惜自己。
原来,在这个纷纭杂乱的世间,能够保有一些不变的感觉和心情其实是不可能的。岁月在变,周遭在变,自己本身也是逐渐而缓慢地在改变,所谓永远所谓永恒似乎是非常脆弱的假象了。
但是,他是那种能够让你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对一切有了信心的朋友。
那夜,在山路上与他道别之后,她和朋友们缓步走回去的时候,心里就是这样在感激着他的。那夜并没有月亮,周遭却有着一层淡淡的月光,整座山林安静沉寂。有人在白天烧过杂草,入夜之后那种灼热的焦味还留在空气里,风吹过来,似清凉却又带着一丝温热,朋友们开始轻声地唱起歌来。她想,生命里一些无法触及的东西应该就藏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了吧?
这么多年来,对于自己的创作生活,她一直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好像是在夜雾里摸索。作品没有完成之前,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什么,但是一旦完成了,她马上能够确定这里有多少是她所喜欢的,有多少是她所不喜欢的。所以,她同时是一个能够容忍一切而却又会在突然间变得爱憎分明的人,日子就这样不断反复地过去。 他却可以用短短的几个句子让她能回过头来省视自己,知道这世间其他的人也和她一样,也是要在长路上跋涉,也是要在夜雾里摸索,也是要在变动与不安里逐渐寻找自我的面貌。路很长,雾很浓,但是,如果肯保有一颗谦卑与洁净的心,一定会在前路上找到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在那里,生命另有一种无法言传的尊严与价值。
她愿意相信他,也愿意相信这个世界。
4
和她们在一起,总有一种隐隐的豪情,好像总想向生命争夺出一些什么来。
那天,她说:
“在这一生里,好想去交一场朋友。好想去走一趟丝路。
交一场那种能为你生为你死的朋友,走一趟那条能令你欢呼令你落泪的丝路。
走一趟丝路,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去克里雅河,去楼兰,去罗布泊,就这样一路携手走下去。假如身边的朋友是男的,那么,风沙袭来的时候,能有宽阔的肩膀为你阻挡,在枯萎的红柳树丛和野生的白杨树之间,想象着千百年前曾经有过的充满了柔情的春天,再怎样艰难困苦的跋涉也会像神话一样美丽的吧?
假如身边的朋友是女的,那么,在三四个人一起走着的时候,就可以不断地唱起歌来。在湛蓝的星空下,披着一式手织的黑毛线披风,对着有限的岁月无限的江山,我们必然会怀着同样苍凉而又同样豪迈的胸襟的吧?”
听了她的话,她们开始笑了起来,笑声里藏着一些轻微的叹息。是啊!她们每个人的梦里不是都一直有着那样的一条丝路吗?然而,那样的梦,那样的豪情什么时候才会成真呢?
于是,只有在相聚的时候安排一些小小的意外或者一些突发的奇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偶尔与生命做一些小小的争夺。也许是走上一条陌生的山径,也许是去到一处无人的海边,只能偶尔去走上一回,去看上一眼,偶尔在一个她们原来也可以享有却永远无法享有的世界里稍作流连。
而在深夜的画室里,她开始把那条丝路画在画布上,在涂抹之间,想象着万里之外那繁星下的沙漠,心里像有烈火在烧灼。
5
也同样是一个有着淡淡月光的晚上,他指着山坡下的万家灯火向她说:
“你知道《小王子》的作者吗?他是个飞行员。常常飞过沙漠的上空,他曾经描述过在夜里飞过荒寂无人的沙漠之后,忽然看到远远一处城市的灯火时的那种感动。因为有灯火的地方必定有人类。有灯火的地方也必定有着关爱……”
她完全相信那种感动。她也完全相信,有灯火的地方也必定会有愿意原谅她、愿意引导她、愿意接纳她和愿意与她共享一个梦境的朋友。
人生真的不过只是短短几十年的光景而已,在这几十年里,还免不了会有误解,会有争战,会有悲愁病苦和别离,但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朋友,生命又是怎样一段令人爱恋和感动的岁月啊!在她走过来的这条长路上,在每一个转折和每一处角落上,在她察觉得到和察觉不到的时刻里,都有朋友在默默地为她点起一盏灯火。
能够来到这世间,能够与相识或者不相识、记得或者不记得的朋友们共度这几十年的时光,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
所以,她也愿意举起她手中的那一盏灯火,在夜雾里,回答着那远远的亲切的呼唤。
(选自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写给幸福》)
最后的一笔
在画前,家宜忽然转过头来问我:
“老师,莫奈为什么不在艺术生涯最高峰的时候停笔?这样不是比较好吗?”
我想,也许是我刚才的话误导了她。
刚才,我对这一组的学生说:一个创作者在工作的时候,除了天赋的才情和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健康。一张完整而又气势逼人的大画,常常是要在画家的壮年时代才能完成。也许是从四十岁到六十岁,也许是从五十岁到七十岁;因为,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即使心中有多少豪情壮志,笔下也常常会力不从心了。
我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我们这十几个人正站在莫奈八十岁之后画的那张《玫瑰小径》和更晚的那张《从玫瑰园看过去的房子》之前。我们知道画家在那个时候已经接近失明的边缘,他挣扎着画下的这些画幅,充满了狂热又狂乱的笔触,仿佛有些什么正在胸中熊熊燃烧起来,却又找不到可以奔逃的出口。
所以,我才會说起健康与体力对于创作是有影响的。
但是,我并没有去界定所谓的“艺术生涯的最高峰”这件事,我什么也没说。
我转过身来问文志和亚杰他们,什么是“最高峰”呢?这里有绝对的界限与定义吗?
元汉说有。他说:
“好像有些画家,年纪大了,作品只是不断的重复,应该就是已经过了最高峰了。”
我不能说他错,可是,事情又好像不完全是这样。
他说的是一种看得见的现象。画家老了,作品越来越小,越来越少,笔触有的越来越简单,有的越来越凌乱,题材总是不断重复,他确实是力不从心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一样。
但是,那只是看得见的一面而已,其实,在这个时候,在创作者的心里,却还是有着许多不同的反应的。
对于有些画家来说,创作欲望是会随着生命能量的减弱而逐渐衰退,他的世界也会因此而由内至外地封闭起来。我们也许可以认定,他已经走过了“最高峰”了。
但是,也有一些画家,创作的欲望却常会因为生命的逐渐衰老而变得更加强烈。时光所余确实已经无多了,但是,那一生里想要描摹、想要表达、想要探索的,却似乎从来也没有完完整整痛痛快快地出现过一次啊!
这条创作的路途何其曲折而又漫长!打开了一扇门之后必定又会再出现一扇门,克服了一处障碍之后必定又会再出现一处障碍,而攀登到最高处之后,不过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看见——那在远方若隐若现的更高的山巅。
日虽已近夕暮,心中却不禁因此而燃点起不甘与愤怒!好吧!那么就再来试一次吧!
衰老的画家举起笔来,画出的已不再是一切可见的景象,而是生命里的熊熊烈火!
这个时候,我们能说他已经过了“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了吗?
艺术品的价值到底要如何断定?是那些在壮年时期完成的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可贵,还是那些在暮年之时最后的几笔里所无法表现出来的更为可贵呢?
当然,我们会为了画家惊人的才情与傲人的气势而受到感动,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却也会为了画家那种近乎绝望的挣扎与努力而受到更大的感动。
因为,那仿佛也是我们自己的挣扎与努力。
仿佛艺术家在用他的一生去替我们做种种的尝试与实验,他的成败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成败。面对时光——那拥有绝对优势的敌手,人类所共有的苦楚与甜蜜、悲伤与喜悦其实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他在壮年时期就早早停笔,我们就永远不会明白,所谓的“成败”与“得失”的真正含义。
如果他在壮年时期就早早停笔,我们也就永远不会知道,一颗不肯屈服的、狂热而又狂乱的心,是多么令人尊敬与疼惜。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位创作者,我们难道不可以说:他的“艺术生涯的最高峰”就是在那最后的一笔之上吗?
(选自《透明的哀伤》)
“席慕蓉散文专辑”责任编辑:林幼润
我还没见到她以前就为了她的缘故怄了一肚子气。
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吃完晚饭后安妮来找我打乒乓球,安妮是刚果来的学生,很爱动爱闹,和她一起玩实在很有趣。大概那天晚上我们在乒乓球室叫的声音太大了一点,门房马格达就紧张兮兮地探头进来喝止我们:
“别吵,别吵,海伦小姐需要安静。”
“可是安妮小姐需要运动啊。”安妮一面接球,一面回了她一句,球没接到,她又尖声地叫起来。
“叫你们别吵你们不听,等一下安丝玉小姐来骂你们就好了。”马格达一脸傲慢的怒气,乱蓬蓬的金发在灯光下不住地晃着。我突然有了一股没来由的烦躁:
“什么意思?我们是付钱来住宿舍的,不是付钱来听你们教训的。”
我把拍子一丢,对着她叫了起来,马格达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讪讪地转身走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我一向是安静而有礼的,大概那天晚上,安妮是黑人,我是黄人,而马格达刚好是白人罢。是我自己敏感?还是整个情势真的是有一点由种族偏见的原因所造成的呢?
过了几天,我在后园见到海伦了。
在凋落的玫瑰树下,她苍白的脸就着深秋萧索的阳光,斜靠在一张老旧的躺椅上,盖着厚厚的毛毯,闭着眼在做日光浴。
我走过她身边时,手上的书不小心掉在草地上了,大概惊动了她,她睁开眼睛注视着我,我连忙向她道歉:
“对不起,我吵了你了。”
“没有关系。”她微微地向我摇头,并且露出了笑容。
虽然带着病后的憔悴,她仍然可以算是个美丽的女孩子。烫得有点老气的金发柔顺地梳在耳后,方形的脸庞,清秀的眉目,淡淡的微笑,很温柔地衬着有花边的圆领子。
“你是海伦吧?”我轻声地问她。
“是的。”
“我叫阿蓉。”
“我知道,你是安絲玉姑母最喜欢的中国娃娃。”
假如宿舍里任何人对我说了这句话,我都会觉得讨厌和不自在,可是从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孩子嘴里说出来,却自然可亲极了。
“你觉得好一点了吗?”
“好多了,谢谢你。”
其实我也不知道她生的是什么病,可是,我由衷地问候她,我不敢和她多说话,她看起来是那样的疲倦无力,那样的脆弱。所以,我和她笑了一笑后,就走到另一个角落去啃我的书了。
以后,我就常常注意起她来。回到宿舍后,就想去问问她的情况,门房马格达是我们的忠实报告员,总会向我们报告:
“海伦小姐今天好多了。”
“海伦小姐可以慢慢散步了。”
随着时间的逝去,海伦逐渐地好转起来。偶尔,她会到饭厅来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她的妹妹露西,是个褐发粗壮的姑娘,大概正在什么职业学校读书,也常会在晚餐时跑来找她的姐姐和老姑母。
海伦很爱她的妹妹,常常在讲话时对她眯着眼睛微笑,或者从桌对面伸过手来抚摸她妹妹的手,而露西在那时就会红着脸、耸耸肩来回答她姐姐的爱抚。两姐妹的年龄大概差了五六岁,可是姐姐好像长妹妹很多的样子,说话与微笑时的神情竟像个小母亲般的模样。
姐妹俩相依为命时,姐姐一定曾经代替过母亲的职务罢。
严寒的冬天过去了,先是黄水仙,然后是粉红的樱花,然后是嫩绿的树梢,然后是含羞的早开的郁金香,布鲁塞尔在春花缤纷里复苏。宿舍里的女孩子也活泼起来,而最令人高兴的,是海伦可以外出了。
不过,她不是单独地出去的,总有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和她在一起。我好几次想看他,却老是看不清楚他的脸,因为他每次总是俯身就着娇小的海伦,小心翼翼地护卫着她。海伦依在他的怀里就好像一朵小百合花一样,苍白、美丽、脆弱。
我和安妮又恢复打乒乓球了,马格达也不再来找我们的麻烦。可是有一件事在困惑着我。
安丝玉小姐好像老了很多。
我常常看见她一个人对着窗户坐着,银白的头久久不曾移动,她好像越来越沉默,独处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只有在晚餐桌前,女孩子们都回来了的时候,她才会又恢复她从前那种精神百倍、谈笑风生的样子。
有一天早上,我正在收拾我的餐具,准备离开,马格达很兴奋地跑进餐厅来,笑着对我们说: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他们要结婚了!”
“谁呀?”
“哪个他们呀?”女孩子们怔住了。
“就是海伦小姐和她的男朋友呀。”马格达笑得那么快乐。
真是好消息!大家都抢着对随后走进来的安丝玉小姐道贺。谁知道一向和蔼可亲的老小姐对我们的热情却没有什么反应,勉强地点点头就走到她自己惯用的桌前,然后看也不看我们就开始打开她的餐巾,拿起面包,准备吃早餐了。马格达赶快过去为她倒咖啡。
我们这几个道贺的女孩子就钉在原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仍然定定地对着老小姐看着,屋子里静极了,没有一点声音。
然后,安丝玉小姐手上的刀子就掉在地上了,铿然一声,同时,我们都看见了,那银发的头缓缓低下,深深地埋在多皱而颤抖的一双手掌里,安丝玉小姐哭了。
马格达过来对我们使眼色,我们才醒过来,慢慢地退出餐厅,她随后就跟过来了,小声地对我们几个说:
“等一会儿我再向你们解释。”
要解释的是一个悲哀的故事,海伦虽然日有起色,但是她的心脏却不能支持多久了,医生说她可能过不了春天,她自己不知道,她妹妹不知道,只有安丝玉小姐知道。
她在发病以前就有了这个很要好的男朋友,生病时以及病后这个男孩子对她更为热爱,前几天,海伦快乐地告诉老姑母,男孩子向她求婚了。
安丝玉小姐觉得自己有责任把事情的真相单独地告诉男孩子,要他回去好好地考虑一下。如果他们俩结婚,将只是一场易碎的春梦。海伦的身体根本不能做新娘,任何一点激动的情绪或过分的劳累都会影响她的生命,海伦这一生不能变成少妇,更不能变成母亲。也许男孩子可以仍然在表面上维持求婚的原意,只要过了春天,也就不会有什么婚礼了。 男孩子考虑了,他的家人也考虑了,今天一早,趁着海伦还没起床以前,他们一家三口,父母和儿子,慎重地来拜访安丝玉小姐,慎重地再向她提出求婚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海伦,也愿意接受这个命运,并且,他们希望婚礼能越早举行越好。
婚礼就定在半个月以后,正是郁金香开得最疯狂的五月。海伦开始忙起来了,他们在宿舍附近租了一层公寓,今天去买一张桌子,明天去挂一面窗帘,我每天上下学,总会碰到他们一两次。有时候是男孩手上拿着一个灯罩,有时候是海伦捧着一口袋小钉子,海伦见到我时总是微微地笑着,清秀的脸庞有着掩饰不住的快乐与兴奋,她正在和她的爱人细心地布置着他们的新家,他们的温暖的爱之巢。
结婚礼服是由宿舍里几个女孩子自告奋勇替她裁制的——因为传说朋友手做的礼服会给新娘带来幸运。
每天晚饭后,她们就聚集在缝纫室里,摩妮克负责剪样子,爱丽丝负责缝边,法兰西丝负责头纱上的装饰,连安妮也插上一手,负责替法兰西丝穿珠子。她们轻声交换着谈话,低头紧赶着手上的活儿,看着这几个平凡的面孔,竟然在灯下出现了一种不平凡的美来。
婚礼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海伦显得很疲倦,我们见了她,都会劝她多休息,好好准备迎接那一天。可是,心里却不约而同地起了隐忧,有一天晚上,当我又去参观快完工了的新娘礼服时,马格达替我们说出来了:
“海伦小姐可别支持不到那一天啊……”
拿针的女孩子手都停住了,互相对看了一眼,然后又开始缝制下去,安妮抬起头来瞪着马格达:
“马格达,你怎么老是那么讨厌?”
讨厌的不是马格达,讨厌的是那埋伏在前面的命运。海伦,可千万要支持住啊!
佳期终于到了。那天早上我并没有课,安妮跑来敲我的门,叫我下楼去看新娘子。海伦已经打扮好了,到九点差几分时,安丝玉小姐就要搀着她走出宿舍,走下斜街,到坡下广场的教堂去望九点的婚礼弥撒,把她嫁出去。
“快来看嘛,新娘好漂亮啊!”安妮在擂门了。
可是,我怔怔地站在那里,就是开不了那扇门,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敢去看那美丽的新娘。我怕的是什么呢?是怕那美因为它的不能持久而变得凄艳?还是怕终会失去的如果看见了,以后再回想起来时会更加的悲哀与惋惜?到今天我还不能解释。但是,我想,在我站在紧闭的门后时,我是自私的。为了不让自己受伤,我没有去参加海伦的婚礼,我甚至没有去向她道一声贺。
安妮和马格达她们回来以后,一直抱怨我,同时一直兴奋地向我追述婚礼的种种。她们说新娘有多美,有多坚强,那样长久的婚礼弥撒她都安详微笑地支持住了,说不定医生错了,也许她能一直支持下去,病好了也说不定。
是啊!世间并不是没有奇迹的,强烈的求生意志往往会战胜一切。不是吗?事情好像是照这样开始了。
每天,都会有快乐的消息从马格达那里传出来,她大概天天都跑去看他们:
“新郎對新娘体贴极了,什么都不要她操劳。”
“海伦又买了一张新茶几。”
“海伦说也许过几年他们可以有小孩也不一定。”
“海伦说新郎要带她去露德朝圣。”
去祈求奇迹吧!两人既然这样相爱,生命既然这样甜美,为什么不带着新娘去祈求上帝的恩宠呢?
郁金香开始少了,贵了。有一天早上,我穿过马路去上课,当我搭上公共汽车时,我从车窗里看见露西正匆匆地在对面下了车,向宿舍的方向跑过去,我想,她大概是去看她姐姐去了。
她在学校里接到电话,有人告诉她姐姐病了,叫她赶快来,她急急地赶了来,姐姐早已走了。
海伦走了,在新婚第十天的早上,安静而满足地倒在年轻丈夫的臂弯里走了。马格达在我一放学回来时就哭了。她大概哭了很多次,也说了很多次,声音都喑哑了:
“是在早餐的时候,她只是要站起来为她的丈夫再倒一杯茶,她站起来,拿到了茶杯,然后就倒下去了。
“没有一句话,没有一点预兆,她丈夫抱住她时,她已经停住呼吸了。”
十天的婚姻,十天的新娘,海伦能得到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站在晚春的窗前,有花香袭人,有柔风扑面,有少女的嬉戏声不知道从哪一家的院子里传过来。那个我没有参加她婚礼的美丽温柔的新娘到哪里去了?那个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名字的年轻的新郎此刻在做什么?他们一桌一椅布置起来的新家今夜还会有人在吗?女孩子们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嫁衣还放在那新买的柜子里吗?新娘手捧的花束,假如像她们所说的那样泡在浅水的银盘里,白色的小花到此刻也许还不曾完全枯萎,还会有淡香罢?
我就站在窗前,没有敢回过头去。
胡凡小姐的故事
小时候看童话书,最爱看的是这样的结尾:
“——于是,王子就和公主结婚了,以后他们就住在美丽的城堡里,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
把书合起来以后,小小的心灵觉得安慰又满足,历尽了千辛万苦的情侣终于可以相聚在一起,人世间没有比这个再美再好的事了。
等到长大了一点,对爱情的憧憬又不一样了:爱应该是不指望报偿的奉献,是长久的等待,是火车上费雯丽带着泪的送别,是春花树下李察波顿越来越模糊的挥手的特写。凄怨感人的故事赚了我满眶热泪,而在离开电影院或者合起书来以后,却有一种痛快的感觉,毕竟,悲剧中的美才是永恒而持久的。
可是,胡凡小姐的爱情故事又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在布鲁塞尔读书时住过好几个女生宿舍,其中有一间宿舍的名字叫做“少女之家”。顾名思义,这里面住的应该都是年轻的女孩子,事实上,宿舍里最小的有十六岁,最大的二十四岁,只有一个住了十年的法兰西丝是例外,但是,大概因为是单身职业女性的缘故,平日收拾得很漂亮,人也乐观和气,脸色红润,所以看起来仍然很年轻。因此,“少女之家”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
只有一个同伴与我们完全不一样。 在我刚搬进去不久,我就发现她了。其实,假如置身在外面的人群里的话,她一点也不古怪,不过是个白头发的瘦老太太罢了,然而,在我们这些女孩子中间,她的面貌与举止就非常令人不舒服了。
我们宿舍里也有白头发的人物,比方说:负责人安丝玉小姐、厨娘玛丽女士,都已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但是,她们的举止恰如她们的身份和年龄,不管是如前者般的和蔼可亲或者是如后者般的喋喋不休,都不会引起我们怪异的感觉。
而胡凡小姐实在是个很奇怪的同伴。她并不住在宿舍,只是每天来吃三餐饭。她每天七点整一定已经来到饭厅了,穿着灰绿色的大学生式样的长大衣,终年围着一条灰色的围巾,进门的第一件事,便是伸出长而瘦的双手去摸窗边的暖气,一个一个窗户地摸过来,假如暖气开得够大,她就喜笑颜开,否则的话,她就会一直搓着手,然后到每一桌的前面来抱怨,为什么暖气不能再开暖一点?
“你不觉得冷吗?”
“你不觉得这房间冷得像冰窖吗?”
问你的时候,她那灰色的眼睛就直瞪着你,你如果不马上回答她,她就会一直瞪着你看。她那灰白的头发剪得很短很直,因而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乱蓬蓬地梳在耳后,用一条花色很杂很旧的纱巾包起来,越发显得脸的瘦削与鼻子的高峻,极薄而没有血色的嘴唇,如果不说话的时候总是紧紧地向下抿着,一副悲苦无告的样子。
要听到你同意的回答以后(最好同意她,否则没得完的),她才会离开你。一面很满足地点头,一面开始解开围巾,脱下大衣,扯一下灰色毛衣的下襟,然后仔细地挑选一个她认为最温暖的角落坐下来。
她这一天便差不多都会固定在这个角落上了,一直要到吃完晚饭以后,才又穿上大衣,包上围巾,走回家去。
我们平日上班上学的时候,她也一个人待在冷清清的餐厅里,面前一杯咖啡。偶尔,门房马格达有空的时候会过来和她聊上几句,否则,多半的时间,她都是一个人独坐在那里,面朝着门口,等着我们回来。
她叫得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很关心,也都想参与。我们唱情歌时,她也用她沙哑的声音拔高了来跟着我们一起唱;我们傻笑时,她也跟着傻笑;我们买了新衣服时,她比谁都热心地先来批评一番;我们有谁的男朋友来了信或者来了电话时,她也总会头一个大呼小叫地来加入我们。
而青春是一种很冷酷的界限,自觉青春的少女更有着一种很残忍的排他心理。奇怪的是:为什么到今日我才知道我当年的残忍,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我们只觉得她是个古怪而扫兴的人。觉得她嗓子太尖,觉得她头发太白,觉得她的话语太无趣,于是,不管我们玩得有多高兴,一发现她的加入时,大家都会无奈地停下来,然后冷漠地离开她。
有一天,我们正在谈着男朋友和未婚夫之类的话题时,她也在一边尖着耳朵细听,从刚果来的安妮忽然对她蹦出一句话来:
“胡凡小姐,你有没有未婚夫?”
“有过啊。”她很快地回答。
“别唬人!拿相片来看才信你。”安妮惡作剧似的笑起来。就是啊!这眼前蓬发失神的老妇人,怎么也不能和“男朋友”三个字连在一起。
头一次,胡凡小姐不跟着我们傻笑了,她装作好像没听见似的低头喝咖啡。马格达在门边狠狠地瞪了安妮一眼,我们觉得很没趣,就都站了起来、散了。
学校放暑假,大卫打电话来约我参加他的同学们办的郊游,我兴高采烈地去了。我们在比利时东部的山区里消磨了一天,夏日的森林太迷人,有着各式各样的风采。
当我正想走上一条很狭窄的山径,单独一人去寻幽探胜的时候,彼得——大卫的一个比国朋友叫住了我。
那位比国朋友,就是山区里的居民,他告诉我山中多歧路,很容易迷途,尤其是冬天,因为积雪很久都不化,更不易找路:
“这一片山区,出了好多次事了。有时候找到迷路人的尸体时,常会发现他就在大路的旁边不远。但是,在四处都是相似的枯枝与相似的白雪时,就算回家的路近在眼前,他也无法分辨,就这样在离生还的希望几公尺前倒下来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是风和日丽的夏日正午,太阳光从翠绿层叠的高枝上洒下来,森林中有着一层绿玉般的光影,照在每一条曲折的小径上。地上开满了野花,小鸟的鸣声带着怡人的尾音,美丽的森林安详宁静地包围着我们。
我实在不能想象这样美丽的森林还会有另外一副恐怖的面貌、狰狞的威胁,我不能想象,我也不愿想象。
于是,在一连串的惊叹以后,仍然可以回过头来再过我们自己的日子。虽然在听过那些故事以后,好像偶尔会有死者的阴影从幽深的小径的尽头掠过,但那到底与今日的我没有多大的关联,只要摆一下头,大笑几声,或者跟着同伴跑上几步,就可以摆脱了。
回到宿舍时,已经很晚了。洗了澡换了睡衣,正想回房睡觉,走过法兰西丝的门前时,看见还有灯光和人声,敲敲门伸个头进去,门里三四个女孩子正围坐在地板上闲聊,怪惬意的。
“怎么还不睡?”
“进来坐,阿蓉。”
“嘿!阿蓉,今天玩得高兴吗?你们到哪里去了?”
法兰西丝一面问我,一面拍拍她身边的空地。于是,把门关好,我也挤了进去。法兰西丝是我们这里资格最久的房客,在她房里吵闹的话,安丝玉小姐很少来干涉的。
我先向她们报告了今天的行踪,她们之中,也有人去过的,马上就热热闹闹地谈起来了。
“嗨,说个秘密给你们听好吗?”法兰西丝忽然想起了什么来,“是关于胡凡小姐的。”
“好啊!”我们大家都要听,安妮又想到胡凡小姐的古怪模样,于是她站起来,伸出手在墙壁上乱摸,一面摸,一面问我们:
“你们觉得够暖吗?”
“你们不觉得这房子冷吗?”
大家都嬉笑了起来,安妮又黑又胖又圆的样子完全不像胡凡小姐,只有那沙哑的语调倒学得蛮像的。
法兰西丝也笑了,招手把安妮叫了回来。然后用暂时的静默和逐渐转变的神色来向我们暗示,她要讲的故事不是个轻松的故事: “你们别看胡凡小姐现在这个模样,她年轻的时候可是个出了名的美人哩!
“在我刚搬进宿舍的时候,她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不过,听安丝玉小姐说,她年轻时的确是很美、很有气质的,那件事情发生以后,她的相片还上过报纸。
“当然,假如不是因为那件事,单只为她长得美,记者是不会特意去报道的,实在是因为那件事情太惨了。
“大概在四十多年前,胡凡小姐十九岁的时候,和同村的一个男孩子订了婚。那个男孩子刚从大学毕业,在镇上找到了事情。他们两家住得不远,从小就相熟,可以算是青梅竹马。他们的家就在阿蓉今天去过的那个山区里,两家的中间,隔着一片森林,林子不大,假如天气好,路又熟的话,从这里走到那家不过三四十分钟的样子。
“哎哟!要会一次情人还要走上半個多钟头,我才不干呢!”又是安妮打岔,法兰西丝不理会她。
“在山区的人来说,三十分钟的山路算不上什么,这一对情人大概在森林里过过很多好日子。
“他们订婚的那一天,照了很多相片。在几天后的傍晚都冲洗出来了。男孩子从镇上下了班以后,就把这些相片都带回来了,他想马上就把相片拿去给胡凡小姐看。可是,那几天山区正在下雪,天又快黑了,男孩的母亲用那地方的乡下人惯有的顾忌劝阻她的孩子,她认为这不是个可以外出的晚上,尤其是到森林里去,有什么事第二天早上去不是一样吗?
“可是,你们大概是知道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年轻人去会爱人的心的。男孩子虽然知道山区里曾经发生过很多事情,但是,他自恃身强体壮,又自信对这森林熟如指掌,于是,只加上了一些御寒的衣物,他就兴冲冲地带着相片去献给爱人去了。
“他进了那个林子以后,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当时两家之间也没有电话,整晚都无法联络,母亲也整夜都无法合眼,天刚亮的时候,就四处央人去帮她找她的孩子。
“孩子找到了,就在一片枯林的中间,一条他们平日最少走的路,为什么会在黑暗的寒夜里引导他走向生命的尽头呢?怀中的相片上微笑的情侣再也无法相见了,相片却被那记者拿去登在报上,大大地做了一番报道,赚了很多读者的眼泪。
“胡凡小姐就出了名了。后来,她一个人离开了家,到布鲁塞尔来做事。她没读过什么书,只能在工厂里做工,或者在商店里做店员。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安丝玉小姐,就搬到我们这个宿舍来住了。可是,她常常换工作,每个工作都做不太久,几年后就离开宿舍,听说是去法国投靠她姐姐,二十年来没有一点音讯。
“有一天,她又回到宿舍来了,她变得很苍老,也没有职业,靠社会福利金过活。碍于规定,宿舍无法收留她,安丝玉小姐替她在附近找了个房子,每天三餐要她回来吃,才解决了她的问题。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年。”
法兰西丝说完了她的故事,我们都呆了,房间里很安静,伊素特,一个平日待人很好的比国女孩子轻声地开口说话:
“我去过她家。有一次,她病了,好几天没来吃饭,我打听了地址去看她,她的房里光秃秃的,除了一张床以外,什么都没有。她好像很生气,不喜欢我去看她的样子,一句话也不和我说,我只好赶快走掉。
“后来,安丝玉小姐去看她,大概给她请了医生。过了几天,她又回宿舍吃饭了,好像忘了跟我发过脾气的事,又对我有说有笑了。”
胡凡小姐的爱情故事,不正是我最爱看的那一种吗?有着永恒的美感的悲剧!假如搬上了银幕,最后的镜头应该是一片白茫茫的森林,女主角孤单落寞的背影越走越远,美丽的长发随风飘起,悲怆的音乐紧扣住观众的心弦,剧终的字幕从下方慢慢升起,女主角一直往前走,没有再回过头来。影像慢慢地淡了,当灯光亮起时,观众还带着一副意犹未尽的陶醉的神色。
可是,我看到的剧终,放在四十年后,却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剧终,虽然是真实的,却很难令人欣赏:一个古怪的白发老妇人,走在喧嚣狭窄的市街上,在她光秃秃的屋里,只有一张床。
自此以后,在胡凡小姐的面前,我再也不唱那首我一直很爱唱的法文歌了:
爱的欢乐,
只出现了一会儿。
爱的痛苦与悲哀啊,
却持续了整整的一生。
玛丽安的二十岁
我头一次来找这间女生宿舍的时候,几乎错过了它。
宿舍在一条很陡峭、很狭窄的斜坡的闹街上,两旁都是百货公司,白花花的大玻璃橱窗,嚣张的霓虹灯,忙碌的店员,忙碌的行人。这里是布鲁塞尔的中下等商业区,因此商店里摆的也是中下层人买得起的货色,在门口货物堆成一大堆的柜台上,有时候是贱价的毛衣,有时候是当令的水果,有时候是打折的睡衣裤,有时候是你想都想不到的奇怪东西。
而这幢灰暗、老旧的女生宿舍就挤在这些陈列着便宜货的百货公司中间,越发让人看不见它。其实,住久了以后,我就发现这栋建筑虽然老旧,但是却很够宽敞,当年一定也曾气派过。一排三层的雕花窗户,每层靠街都有五六间房间,然后左后方又伸出去七八间房间,整栋建筑是个大写的L字形。而在这个字形的空缺处便是一个长方形的花园,不太大,但是与市声隔绝,很幽静,草坪上又种了好多玫瑰,在夏天时是足够宿舍里的女孩子日光浴用的了。
我就是在那里遇到玛丽安的。
我对她的第一个印象并不太好,因为她穿了一条太短的短裤,大衬衫上又印了很多看起来很闷的红黄色的花样。蓬发是干草色的,又长又乱,在脑后用橡皮筋随便扎了个马尾。身材高大得有点笨重,而最令我不喜欢的就是那张长而多汗毛的脸上傲慢的表情。
那天太阳很暖和,是布鲁塞尔难得的一个好夏天,我在这宿舍已住了半年了,已经有了一个小圈子的朋友,所以,当玛丽安懒懒地走向我时,我并不想向她打招呼,我并不需要她这样一个朋友。
于是,我只是安静地靠在草地上,好像有意又似无意似的把眼睛眯起来,玫瑰花在我身旁散发着被阳光烘焙出来的熟香,我索性闭起眼睛向后躺下去。我今天需要独自享受我的青春,我并不需要朋友,我希望她不要过来打扰我。 她果然没来打扰我,我安静地躺了许久,除了角落上安妮那一伙的谈笑声以外,没有任何新的声音。
我有点好奇,忍不住张开眼睛,坐起来,便看见她的微笑了。和她刚才傲慢的神色比起来,她有一个非常羞怯而又动人的笑靥。她正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离我不远的椅子上,交叉着双臂注视着我,对我试探地微笑,好像很寂寞的样子。
我心里有点不忍了,于是,我也向她笑起来,毕竟,我和她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有一副傲慢的面孔,一个羞怯的微笑和一颗寂寞的心罢。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我和玛丽安开始做起朋友来。刚好我俩的房间都在同一层楼上,早晚见面的机会也多,从一起下楼去饭厅吃饭开始,慢慢地一起出去散步,一起出去买东西,到一起在房间里做竟夜的长谈。
这个宿舍里出出进进总住有二三十个女孩,大多数是比国人,外国籍的只有三四个,通常都是远道来求学的学生,好像我一样,而比国的女孩们则差不多都是已经在上班做事的了。经验告诉我,这些女孩如果不是家离学校太远,通常都是在家里得不到快乐才会到宿舍来住的,所以,我虽然和玛丽安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始终不敢问及她的家庭,我只听她说过一次,她的父母已离婚了。
她现在正在读秘书学校,大概还有几个月就可以毕业,她希望能在毕业之后,马上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我恨不得马上就能做事,可是我爸爸说不必急,他可以供我到二十岁。”
“那么,你现在几岁了呢?”
“十九岁半了,其实,假如不是跑到加拿大去白混了半年,也许我现在已经毕业了。”
才十九岁半,但是她看来远超过这个年龄。我知道白种女孩发育得都很早,所以在我这东方人的眼中,她们都过于成熟。但是,玛丽安的样子有点不同,她好像是在情绪上的成熟,才十九岁半,就一个人寂寞地独来独往了,放假日也很少看她回家,带着一副毫不在乎的傲慢面孔踯躅在布鲁塞尔的街头,怪不得她会有那么寂寞的一颗心。
她实在是很寂寞的,每天一早去秘书学校,中午赶回来吃中饭,下午又去补两三个钟头的语文课。下课后就待在宿舍钩毛衣,一直等到我下课回来,于是一起吃上一顿叽叽喳喳的晚餐,吃完饭后不是拖我出去散步,就是赖到我房间聊上一晚,除此之外,她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朋友。
我很喜欢和她聊天,她除了个性爽直以外,还有不少旅游的经验,小小年纪,去过加拿大,去过非洲,有很多新奇的话题。
可是,我有时候也会感到不耐烦。我学校里有一大堆的作业,我的家信好久没写了;而且,有时候大卫从鲁汶给我打电话来以后,我常常想一个人孤独地过上一晚,在烛光里回味他刚才话语里的关切与挚爱。
所以,当有一天晚上她又来敲我的门时,我正准备给爸妈写上一封长信,不想和她出去。她一再地恳求我,我总提不起兴致来。
“可是,我今天实在很需要你,陪我一下罢,陪我走一走罢。”她仍然赖在门口,我实在有点不耐烦了。
“拜托你,让我安静一下好不好!”
于是,我又看到那个寂寞的微笑了,有点勉强,有点无奈,她耸耸肩转身走了。注视着她高大落寞的背影,我有点歉疚,但是心里也有点愤恨:她破坏了我今晚的快乐与安宁。
此后,有好几天,我都没看到玛丽安。餐厅、走廊、后园都没她的影子。我有点不安了,抓住珍纳问她,有没有在学校看到玛丽安,因为她也上秘书学校。
“她这几天请假,没上课。”
“为什么?”
“她妈妈从法国来看她了,她们母女住旅馆去了。”
那么,那天她应该已知道妈妈要来的消息了,她应该高兴才对啊,怎么有那样烦躁的反应?好像有什么负担在身上的那种样子呢?
五天后的一个傍晚,玛丽安把她的母亲带回宿舍来了,好美丽端庄的一位母亲啊!同样是金发,却是优雅而带有光泽地梳起来,穿的衣服也很考究,一看就知道是从价钱不是我们想象得出的那种店铺里买出来的。她年龄可能有四十了,但是平日大概很重保养,看起来才不过三十一二的模样。
她很温柔地对她女儿的这些朋友一一打了招呼,然后就和玛丽安对坐着吃了一顿晚餐。我们这些女孩都很识趣地没有过去打扰,我在另外一张桌子上,有时抬起头来看玛丽安,看她那文雅而又客气的母亲。玛丽安在和母亲交谈时的动作似乎有点和平常不大一样,似乎有点做作,她好像在假装自己很爱娇,很快乐,假装自己是和对面的母亲一样的优雅,可是她的动作和她蓬乱的头发、高大的身材、傲慢的面容配起来,又显得很不调和。那天晚上,我几次端详着我的朋友,心里竟不自觉地为她感到悲伤。
把母亲送走以后,玛丽安晚上又来敲我的门了,这一次,我以全心的誠意为她打开了门。我愿意陪伴她,我也愿意安慰她。
她一定从我的眼睛和面容上看出我的心意了,头一低,她竟然就站在我的门口流起泪来,我马上把她拉进房里,把门关上,让她坐到沙发上去。然后假装忙碌地去小柜子里给她找东西吃,刚好有台湾寄来的牛肉干,她一向很爱吃的。
“喏,吃罢,我爸妈寄来的。”
话出口,我就知道我说错了。就在停顿下来的那一刹那,玛丽安反而把头仰了起来,向我微笑地摇摇头,表示她并不在意。泪水还在她的颊上,灯光下她的轮廓显得温柔多了,湛蓝的眼睛看起来好美好美。我的朋友在我面前显示了她的真正年龄,她的痛苦的十九岁半。
“没关系,我反正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了。”
父母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结的婚,然后又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离了婚。战后的欧洲有好多这种年轻而又冲动的怨偶,甜蜜的青春的爱情不过是经不起考验的一场噩梦,于是,在醒过来之后便很快地分开了。这本来是男女双方都很情愿的事,只是有一个人对这分离不能心甘情愿,那就是在这一次婚姻中生下的这个孩子:玛丽安。
玛丽安的父母离婚以后,都飘荡了几年之后再各自嫁娶,玛丽安一直跟着爸爸和继母还有两个小弟弟住在比国的乡下。母亲到法国后嫁了一个很有钱的丈夫,又生了两个女儿。 “有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还不错,我比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强多了。父母健在,每到我的生日都会有礼物寄来,我还有两个很爱我的顽皮的弟弟,很漂亮的两个从没见过面的妹妹,每年都会在圣诞和新年时给我寄卡片来,我应该比什么都没有的孤儿强多了。可是,你知道吗?他们可能还会有甜蜜的梦,梦里有虽然失去了但曾经爱过他也彼此相爱的双亲,梦里有美丽的回忆。而我呢?我的梦里没有一个我可以回去的家。
“我老是梦到我站在两个很漂亮的家的前面,可是门是紧紧地关着的。我站在寒风里看他们在屋里又笑又唱,我想敲门,却怎么也举不起手来。想叫,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他们的世界那样温暖快乐,而我却进不去。
“你知道我多羡慕你吗?你虽然远离父母,在陌生的地方读书,可是你的父母好像就紧跟在你的身旁。他们的相片,他们的信,他们的礼物都不断地在告诉你他们的爱和他们的等待。可是我呢?我母亲的出现不过是在提醒我她已不再能做我的母亲了。虽然她常给我写信,给我礼物,偶尔两三年来看我一次,和我共度几天假期,可是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我是不能去看她的,我知道她的先生并不会欢迎我,她的女儿也不会欢迎我,而且,我更知道,事实上,我的母亲也并不欢迎我。”
玛丽安已不再流泪了,她只是平淡地向我叙述着,好像在说着别人的事情一样。
“不过,你爸爸一家人还待你不错嘛。”我试着说些话安慰她。
“是的,我知道父亲是很爱我的,继母也不是个坏女人。但是爸爸在她面前总很小心地不提曾经送给我的什么东西,给我生活费时也总挑她不在眼前时拿给我。有时候有刚认识的朋友到我们家来,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和弟弟差上十岁时,父亲在继母身旁解释时的勉强面容,我总不想去看。”
这就是她为什么才十几岁就离开家到处乱闯的原因罢,这就是她为什么在人群里总会仰着傲慢冷漠的面孔的原因罢。夜已很深了,熄了灯,我已没有什么话可以安慰我的朋友了。
我只有点起蜡烛来,和她一起倚在窗前,共度一个无眠的夜。
三个多月后,玛丽安从秘书学校毕业了。
毕业那天,我和大卫请她和珍纳去中国饭店吃了一顿饭,她高兴极了,一直嚷着说等她哪天找到工作后也要回请我们一顿。
不过,她的工作大概找得不太顺利,拖了好久,天天跑出跑进也得不到什么结果。我们这些宿舍里的女孩子,每天在晚餐时都要有人为她打气。
有一天早上,她在走廊上碰到我,要我通知大卫,星期六晚上她要请我们吃饭。
“哎呀!那你是找到事了,太棒了!”我叫了起来。
“不是,不是,事情还没找到。刚才爸爸来信,要我请你们回家吃饭,还有珍纳也一起去。”
她很高兴地和我说完就走了,大概又赶着去参加什么面试吧。我看她这样高兴,也跟着感染了她的快乐,于是一面唱着歌一面跑到楼下门房去打电话给大卫。
星期六,我们依约去了她家,四个人一起到车站去坐火车,到了盂斯城后又换乘了公共汽车,坐了差不多十分钟才来到一个小镇。她父亲是镇上的药剂师,在大街上开了一间药房,一家人另外住在镇边的一栋小小的白色楼房里。我们到时,一家四口都已经在门前的花架下等着我们了。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像一阵风似的向我们快步跑过来,一面摇手,一面大声地叫:
“玛丽安,玛丽安。”
两个小男孩都长得很像父亲,有着长长的脸孔,和一双很传神的棕色眼睛,顽皮地挤眉弄眼向我们打招呼,然后一边一个牵着玛丽安的手走回家去。
她的父亲长得很高大,比较起来,继母就矮小多了,棕发白胖的脸上戴着一副深色细边的近视眼镜,很平凡的一个家庭主妇的样子。我向他们走过去时,心中暗地里拿她和玛丽安美丽的金发母亲比较,不知道玛丽安的父亲是不是故意选择了一个面貌平庸的女人?是因为美丽的面孔带给他痛苦的回忆吗?他有时候会不会后悔?
一进门,她的小弟弟马上就跑到客厅的中间,站在一块浅蓝色的地毯前面,然后转身面对我们:
“不可以踩地毯,刚扫干净的。”
我们都笑了,她的继母尤其笑得厉害,她的父亲也搂着玛丽安大声地笑着,不是很甜美的一家吗?
他们并不是收入很多的家庭,家里的摆设很普通,却到处都有一种温馨柔美的气氛,看得出女主人的匠心。一道一道上来的菜更是色、香、味俱佳,我们吃得高兴极了!
玛丽安的继母很得意,很兴奋,我们这几个客人也是有心人,诚心地想讨好她,桌上的气氛因而非常融洽。
饭后又是甜点,又是冰淇淋,又是酒,又是醒酒的咖啡,终于,该告辞了。
玛丽安的父母热烈地和我们握手。欢迎我们再来,两个小弟弟早已忘记了看守地毯的责任,和我們玩得依依不舍。我们正要和玛丽安握手告别时,她却说要和我们一起走。
“可是,明天是星期天啊!你可以住到星期一才回去罢?”我自作聪明地替她安排,实在是,这样温暖的一个家,令我也不想离开。
“不,我明天还有事,一起走吧!”
明天会有什么事?我亲爱的朋友。大卫环抱着我的手忽然紧了一下,我警觉地停住了。
怎么回事?气氛好像在一刹那之间僵住了,然后又恢复过来,就好像七彩缤纷的影片在中途忽然停了一两秒钟一样,画面呆滞了一会儿,然后大家又都重新开始动作,重新开始演出。
玛丽安的爸爸说要送我们到车站去,弟弟们也嚷着要去,被父母温柔地劝住了:
“乖,该上床了,外面好冷,不能出去。”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也以同样温柔的语气来劝阻玛丽安呢?外面的风真的很大,好冷的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把领子竖起来,弯着腰低着头向车站走去。
五个人来到车站,巴士还没来,冷冷的石板路上反映着冷冷的月光。玛丽安的父亲一直用手臂环绕着她,父女俩坐在候车的长凳上听着风声,看着月色,静静地不说一句话。
车子终于来了,她的父亲和我们一一握手作别,最后,他面向着玛丽安,在她两颊深深地吻了两下,然后我听见他低声地向玛丽安说: “生日快乐,我的宝贝。”
可不是吗!今天是玛丽安的生日,二十岁的生日。怪不得有这样一次邀宴,怪不得有这样一次聚会,我怎么早没想到?玛丽安为什么不告诉我?他们刚才为什么没有宣布呢?
车子发动了,玛丽安匆匆跳上车来,笑着转身和她父亲挥手道别,车窗外她父亲高大的影子很快地消失了。我抓紧扶手,正想走过去向她说一声生日快乐,可是,车子摇晃得很厉害,路灯照进来,我看见我朋友正在无声地哭泣,泪珠纷纷地坠落下来,我就噤声退后了。
玛丽安的二十岁生日就这样过去了。隔了不久,她找到了工作,到沙勒尔瓦城一家旅行社去做女秘书,于是就搬出了宿舍,离开了我们。我们之间还时常通信,听她说她工作得很起劲,也开始交了不少朋友,慢慢地信不多了,但是新年、圣诞总会寄来一两封。
而每年,在她生日的那天,我都会寄一张卡片给她,向她道贺,向她说出我在那天晚上没能说出的话:
“玛丽安,祝你生日快乐。”
卖石头的少年
那个少年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所以,一开始时,我根本不要理他。那天早上,是星期二,是印度教的圣日,在山上有一个祭典,用活羊、活牛来做“牺牲”,在祭典中献给神祇。我们一早就坐车上山,为了要观看一种在别的宗教中已渐渐消失的祭典。
从停车的地方到祭祀的庙宇有一长段路,一下车,小贩就围上来了。这已经是到加德满都的第二天了,同样的经验已发生过很多次,所以,同行的导游和朋友都互相告诫:
“千万别停下来买东西,赶快走。”
在我埋头疾走的时候,那个少年一直跟在我身旁,手里拿着两块红色的小圆石头要卖给我,一路上,从四十卢比(Rupee,一卢比相当于新台币三元)已经降到二十卢比一个了。他个子不大,瘦瘦长长的,一脸羞怯的笑容,声音也比旁人来得尖细,还带着点童音。
也许就是那童音触动了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抬头向他笑了一下,摇摇头说我现在不能买:
“也许等一下回来再跟你买吧。”
我是想这样把他打发走的,可是,他有点失望地对我说:
“不行啊,等一下我就要去上学了。”
是真的吗?眼前的这个孩子竟然是个半工半读的可爱少年吗?
他大概看出我的惊讶与猜疑了,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小夹子,把里面的学生证拿给我看。他告诉我他上几年级,现在我已经忘了,但是我还记得他那种迫不及待想让我相信他的那种感觉。
“你今年几岁?”
“十四岁。”
浅色的眸子,深棕色而瘦削的双颊,是阿里安种的血统,脸上有一种很天真顽皮却又很知礼的表情,我开始喜欢起他来了。我想,他的老师一定也喜欢他的。
当然,他手上的石头是以二十卢比的价钱卖给我了,我又帮他向同行的朋友们推销了一些,然后,很高兴地和他摇手说了再见。
在路上,我看他还在人前人后地推销他的红石头,大概想在上学之前多赚一点吧。在一个下坡的斜梯之前,我还帮他照了几张相,他在我的速写本上很整齐地留下他的英文地址,希望我把相片冲洗好了以后寄给他,我也很慎重地答应他了。
然后,有些买了他的石头的朋友跑来向我抱怨了:
“你叫我买他的,可真是上当了。人家别人才卖五个卢比一个哩。”
那时候,我心里还没什么不高兴,我只是觉得很好笑。本来就是嘛,在台湾本乡本土的,我也从来没还讨过价,从来没能买到过真正的便宜东西,到了这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做观光客,当然是应该上当的。抱歉的是把朋友们给连累了,而连累的原因是由于我对这个半工半读的少年的一种偏爱罢。
可是,等到参观完祭典回来,在原来的路上又遇到他时,我的感觉就不对了。已经快十点钟了,他还没去上学,还能面对着我笑,我想,我那时候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怎么?你还没去上学?”
他大概也感觉到了,脸红了起来,讪讪地说:
“我马上就去了。”
我也没理他,自顾自地往前走了,心里很悲伤。这样小的孩子就为了生活开始讨好,开始欺骗,实在也由不得他。我本来不应该对他生气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其他的对象来生气,穷困的生活、文明的侵入、物质的诱惑,都只是一些抽象的零乱的对象,没办法把它们抓过来痛骂一阵,我因此也只好用冷酷的面孔来对待眼前的少年了。
走了几步以后,他忽然从后面跑过来,追着告诉我:
“我现在就去上学了,再见。”
我敷衍地回了他一声再见,看着他慢慢地向山路上后退,心里想:何苦呢?要等着我们这一车观光客走了以后再出来做生意,恐怕要耽搁不少时间,损失不少金钱罢?这小小少年,为了自尊,不得不躲藏起来,是我的错。我不该太相信他在前,而又太伤他在后,这件事,实实在在是我的错啊!
上了车以后,心里还在想这件事。刚好有个朋友坐了过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
“上当了!二十个卢比买块破石头。”
“是啊!上当了啊。”
我嘴里漫应着她,心里却还想着那个红着脸在后退的少年,此刻正躲在哪里呢?该不是正在哪一处草丛里目送着我们的游览车慢慢地开走吧。我倒希望他再坏一点,不要那样在意我这个笨观光客的脸色,一个只拿出二十个卢比的观光客,有什么资格来伤一个少年的心呢?
车子在山路上慢慢地开着,路旁草木葱茏,好一片仙境般的土地。也有些学生拿着书在前面走着去上学,车子过来的时候,他们嬉笑着闪开。原来也有这样幸福的年轻人,不為生活所愁困、所羞辱的年轻人。
“哎呀!席慕蓉,快看!那不就是你的小朋友吗?”
全车的人都跳了起来,回过头去,从后车窗的大玻璃看出去,在四五个手上都拿着书的、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中间,那一个相形之下显得特别瘦小的少年,兴奋地向我们挥着手的少年不就是他吗? 感谢李南华,是她眼尖,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了。他手上拿着几本书,跟在我们车后奔跑着,一面咧开着嘴笑,一面拼命向我挥手,脸仍然是红红的。
我的脸一定也红了,手忙脚乱地,又想打开旁边的窗户,又想继续朝车后的他挥手,嘴里还一直嚷着:
“哎呀!是他啊!是他啊!”
要感谢的不只是李南华,我还要感谢那宽厚的命运,给我们安排了这样的一次相会,让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抱憾,让他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让我能心满意足地离开,上天待我们真厚!
他们的学校就在路旁,车上的朋友在车子经过时都看到了,唯独我没有看到,因为,我仍然恋恋不舍地望着那向我挥手、越来越小越模糊的身影,在心里小声地向我的少年朋友说再见。
那时候,我心里的快乐是说也说不完的了。
猫缘
1
女孩有一个很甜蜜的家。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个很大的庭园,父亲和姐姐们都爱养狗,因此院子里总有一两只小狗跑来跑去。女孩也很喜欢狗,不过,她最爱的,恐怕是一只尾巴折起来的小黄猫。
那是上大学时,一个男同学送她的。刚带回来的时候,又瘦又丑,一副不讨人喜欢的样子。她耐心地喂食,慢慢地调理,过了一个春天,居然也长得很有模有样子。猫大概自己也知道,坐在墙上晒太阳时,总装得很威武,金黄色的毛闪闪发光。只是母亲有令,猫狗一律不准进屋子,父亲和孩子们只好趁母亲不在家时,偷偷地把宠物抱进来玩一玩。
女孩那时候想出国,晚上当去上西班牙文课,或者法文课,回家总是很晚了,她的猫常常会跑到巷口来等她。有月亮的晚上,刚刚爬上坡,离家门还有好远的距离的时候,猫就认出她来了。巷子里空无一人,忽然之间,从墙上跳下一个东西,在地上打起滚来,虽然明知是她的猫,可是,每次还是会吓一跳。
然后,她就会想到这小东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等在这里,从高高的墙上引颈等待它的主人,不禁从心里对它又爱又疼起来,就一路咪咪咪咪地叫过去。猫大概也知道主人的心,所以总是躺在地上撒娇,一直到女孩走近,把它抱起来,才心满意足呼噜呼噜地靠在她怀中。
2
出国以后,想家想得紧,女孩唯一能解乡愁的方法就是给父母亲写一封又一封的长信,最后总会带上一句,拜托多抱一抱小黄猫。
刚离家,心里总是慌慌的,也不大出去玩,中国同学会的会长硬到她宿舍把她请出来,带她到学生中心去过周末。有中国人的地方是比较温暖,大家挤在厨房里包饺子,女孩虽然不会包,但是跟着打杂,心里也高兴起来了。
“嗨!老兄,怎么不吃饭就走?”会长向餐厅那个方向大声说话,大概有个同学有事要先走。
“抱歉,我约好了去车站接人,等会儿再来,给我留点儿饺子好吗?”那个同学一面回答一面打开门走了。他大概是北方人,说得一口标准国语,声音也非常好听,好像是有一种磁性的男低音。
女孩下意识地从厨房伸头出去看看,却刚好看到关上的门,心中不禁有点失望。她实在有点好奇,想看看有这么好听的声音的人,长得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是车子误点,还是朋友把他带走了,一直到最后一个饺子都被人吃光了为止,那个声音都没出现。女孩想问会长为什么不替他留几个饺子,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有一点怅然,想着下个礼拜还要来。
3
接下来的几个礼拜,学校功课很多,到了周末还要赶作业,加上女孩生性好强,考试想出人头地,于是,更没有时间出去玩了,早已把这件事情忘记得干干净净。一直到夏天都到了,会长的一个电话,才又让她去了一趟学生中心。
火车到站时,她自己已认得路,慢慢地擦过去。时间还早,图书馆里没人,乒乓球室也没人,餐厅也是空的。到了厨房,只看到有一个高大的男生蹲在角落里忙着,她走过去一看,在刚做好的舒适的窝里,四只圆滚滚的小猫睡成一堆,有白有黑有黄,可爱极了,她不禁叫起来:
“哎呀!好可爱哟!”一面就要伸手去抱。
“小姐,别碰!让它们的妈妈把这碗饭吃完好吗?”
那个男生伸手拦住她,同时还指一下在窝旁不安的老猫,那只老猫可真瘦!
“好可怜的老猫,没东西吃还要喂小的,你看,几天就瘦下来了。”
还是那个男生在讲话,这时候,女孩想起来了,这就是那个她很想看一下的男低音,不禁好奇地对男生看过去,那个男生也正好转过脸来。
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4
两年以后,他们订了婚,再过两年,他们结了婚。
在结婚的前夕,女孩问男孩,他想不想知道,她为什么嫁给他,新郎说想听,于是,新娘就说了,很郑重其事地:
“第一,我爱听你的声音,你的标准国语。第二,因为你爱猫。我想,一个那么爱猫的男生,一定有一颗善良的心,将来除了爱猫之外,一定也爱太太,爱小孩。”
新娘果然没有猜错,她的新郎极爱她,婚后没多久,就给她带回一只很小的安哥拉猫来。
母亲不在身边,新娘极度地纵容这只又小又凶的猫,整天开着房门让它进进出出,到超级市场买婴儿食品回来喂它,让它睡在沙发上它还不知足,总是在新娘刚洗好烫好的衣服堆上睡觉。为了怕它寂寞,还买了几只小鸟,在客厅里做了一个大鸟笼来陪它。
猫也很聪明,能够分辨得出男主人回家的车门开关的声音,一听到那个声音,马上会从鸟笼顶上跳下来,走到屋门前,站起来抓住门把,把门打开。男主人兴奋得很,每次有客人来就要叫他的猫出来表演,可是见了生人,猫每次都怯场,客人也只好将信将疑地回家了。
要回国时,女主人流着泪把鸟笼拆了,小鸟分送给朋友,猫送给了一个外国老太太,听说也极宠它。
5
回国好多年,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女人没猜错,丈夫也很爱孩子。
但是,有了孩子以后,女人变成一个有了洁癖的主妇,整天不停地洗这洗那,常常为了抱一次婴儿而洗上两三次手,总要确定手是完全干净以后,才敢碰孩子。孩子的床一定要没有灰尘,孩子的房间一定要没有虫蚁,猫和狗忽然变成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了。 可是,丈夫却继续爱他的猫,只是,每次他抱一只猫回来她都会大叫,丈夫只好又送回去。
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也跟父亲一样爱猫,有时候也跟着他们的父亲向她哀求,留下一两只猫。
有一天,在房间里给自己的母亲写信,她听到女儿在向邻居介绍:
“这是我们的大咪、二咪。它们还有一个爸爸咪不常回来,它们的妈妈咪让我的妈妈送走了。有时候会有一只母猫跟着爸爸咪回来,我们就叫它情妇咪。那边那个小小的是孤儿咪,是自己跑来的。还有一只丑咪常常来偷饭吃,还有一只客人咪。不过,平常在家的,只有大咪、二咪两兄弟,我爸爸天天喂它们,跟它们讲话。”
“不过,我妈妈很讨厌猫,猫一进屋子她就大叫,我们跟爸爸只好趁她不在家的时候,把猫偷偷地放进来,抱一抱。”女儿的声音带着稚气,却还是一本正经的。
女人对着信纸,不禁微笑起来。傍晚的室内,有一种温馨的柔光。
(选自中国台湾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成长的痕迹》)
灯火
在夜雾里,请你为我点起这所有的灯火。
1
他曾经在她五岁那年,来过她家。
他们两家原是世交,然而那次会面的实际情形到底如何,经过了这几十年,真是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只是两人都因而有了一种朦胧的认定:在她五岁那年,他们就已经见过面了。
在父执辈的筵席上,她偶尔会遇到那样的场面:父亲举杯向一位朋友劝酒,那位伯伯坚决不肯喝,父亲就会说:
“怎么?五十年前就认得了的朋友,竟然连一杯酒的交情都没有了吗?”
说也奇怪,原来千推万辞说是有心脏病有胃病的伯伯忽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马上举杯一饮而尽,并且容光焕发地在众人的鼓掌声中转过来笑着要父亲再来干一杯了。
那时候,她的心里总会有一种温热的感动。五十年!五十年!而且是怎样流离颠沛的五十年啊!在那样漫长艰困的岁月之后还能与年轻时的朋友再相见,再来举杯,这样的一杯酒怎能不一饮而尽呢?
她慢慢能体会出这种心情了。在已经进入中年的此刻,能够有个像他那样的朋友坐在面前,听她一五一十地把最近种种苦乐的遭遇都说了出来,实在是一种幸福。
而无论她说了什么,他都会默默聆听,间或插进一两句话,剩下的时间,他总是用一种宽容的眼神瞅着她,唇边还带着笑意,好像是在说:
“随你怎么闹吧,反正,我是从你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你了。”
在那种时刻里,她不禁要感谢那一直被她怨恨着的飞驰的时光了。就是因为时光飞驰,她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次再次地印证着这种单纯的幸福。她喜欢这种感觉,就好像无论在多么阴沉的天空里,总有人肯为她留下一块非常干净又非常透明的蔚蓝。
那是只有五岁时的天空才能有的颜色吧,而五岁时所有其他的朋友们呢?
2
他是她的朋友里最有学问的一个,因为他知道所有花树草木的名字。
认得他不过才两三年,却很快就熟识得像相交了一辈子的老朋友那样。那是因为只要看到一种不知名的花草,就会让她想起他来,想他一定会知道这棵植物的名字。
而他从来都没让她失望过。只要她把植物的形状颜色特征说了出来,在电话那一端的他立刻就会有回答,不但会说出植物的名字,还会告诉她在哪一本书里去查对。那些书都是他送给她的,里面收藏着这个岛上所有芬芳珍奇的植物资料。
他也常带她和朋友们一起上山下海去看这些植物。那天,下著好大的雨,他们到北部一座山上去看“红心杜鹃”,那是一种只长在悬崖峭壁上濒临绝灭危机的高大花树。雨下得好大,阴暗的山林中又湿又滑,向上攀爬不知道要向哪里着力,跌进泥泞中时又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再爬起,不过一会儿工夫,她的身上就因为出汗和雨水而变得又湿又滑了。
他却一直谈笑自若地在前面带路,还随时回过头来指点她观察那些长在岩石下和树根旁的小小植物,时时还弯身去拨弄一下,看看它们开花了没有。她心里好羡慕,羡慕这个朋友能够拥有一种极为美丽与丰盛的世界。
终于走出丛林,来到了这座山的边缘,雨停了,阳光把对面山上所有的草木照耀得闪闪发光。在两面峭壁之间,喜欢生长在岩石缝隙上的红心杜鹃正是怒放的时候,高大而又盘曲的树木在顶梢上开满了粉白粉白的花朵,她不禁雀跃欢呼了起来,而他却在旁边轻声地说:
“可是,你要知道,我们也就只剩下这么几棵了。”
她回头看他,忽然间开始明白他从来很少说出的那一面了。眼看着一种又一种珍贵的植物在我们这一代里消失绝灭,在他心里承担着的,是怎样的悲愁和寂寞呢?
对这个美丽与丰盛的世界知道得太多了以后,也必然会爱得太多和担忧得太多的吧?那么,他那博渊的学问在这种时刻里似乎不再令她羡慕,却反倒要让她觉得无限同情起来了。
3
每次与他交谈之后,她的心里都会觉得比较平安,也比较能够重新珍惜自己。
原来,在这个纷纭杂乱的世间,能够保有一些不变的感觉和心情其实是不可能的。岁月在变,周遭在变,自己本身也是逐渐而缓慢地在改变,所谓永远所谓永恒似乎是非常脆弱的假象了。
但是,他是那种能够让你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对一切有了信心的朋友。
那夜,在山路上与他道别之后,她和朋友们缓步走回去的时候,心里就是这样在感激着他的。那夜并没有月亮,周遭却有着一层淡淡的月光,整座山林安静沉寂。有人在白天烧过杂草,入夜之后那种灼热的焦味还留在空气里,风吹过来,似清凉却又带着一丝温热,朋友们开始轻声地唱起歌来。她想,生命里一些无法触及的东西应该就藏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了吧?
这么多年来,对于自己的创作生活,她一直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好像是在夜雾里摸索。作品没有完成之前,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什么,但是一旦完成了,她马上能够确定这里有多少是她所喜欢的,有多少是她所不喜欢的。所以,她同时是一个能够容忍一切而却又会在突然间变得爱憎分明的人,日子就这样不断反复地过去。 他却可以用短短的几个句子让她能回过头来省视自己,知道这世间其他的人也和她一样,也是要在长路上跋涉,也是要在夜雾里摸索,也是要在变动与不安里逐渐寻找自我的面貌。路很长,雾很浓,但是,如果肯保有一颗谦卑与洁净的心,一定会在前路上找到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在那里,生命另有一种无法言传的尊严与价值。
她愿意相信他,也愿意相信这个世界。
4
和她们在一起,总有一种隐隐的豪情,好像总想向生命争夺出一些什么来。
那天,她说:
“在这一生里,好想去交一场朋友。好想去走一趟丝路。
交一场那种能为你生为你死的朋友,走一趟那条能令你欢呼令你落泪的丝路。
走一趟丝路,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去克里雅河,去楼兰,去罗布泊,就这样一路携手走下去。假如身边的朋友是男的,那么,风沙袭来的时候,能有宽阔的肩膀为你阻挡,在枯萎的红柳树丛和野生的白杨树之间,想象着千百年前曾经有过的充满了柔情的春天,再怎样艰难困苦的跋涉也会像神话一样美丽的吧?
假如身边的朋友是女的,那么,在三四个人一起走着的时候,就可以不断地唱起歌来。在湛蓝的星空下,披着一式手织的黑毛线披风,对着有限的岁月无限的江山,我们必然会怀着同样苍凉而又同样豪迈的胸襟的吧?”
听了她的话,她们开始笑了起来,笑声里藏着一些轻微的叹息。是啊!她们每个人的梦里不是都一直有着那样的一条丝路吗?然而,那样的梦,那样的豪情什么时候才会成真呢?
于是,只有在相聚的时候安排一些小小的意外或者一些突发的奇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偶尔与生命做一些小小的争夺。也许是走上一条陌生的山径,也许是去到一处无人的海边,只能偶尔去走上一回,去看上一眼,偶尔在一个她们原来也可以享有却永远无法享有的世界里稍作流连。
而在深夜的画室里,她开始把那条丝路画在画布上,在涂抹之间,想象着万里之外那繁星下的沙漠,心里像有烈火在烧灼。
5
也同样是一个有着淡淡月光的晚上,他指着山坡下的万家灯火向她说:
“你知道《小王子》的作者吗?他是个飞行员。常常飞过沙漠的上空,他曾经描述过在夜里飞过荒寂无人的沙漠之后,忽然看到远远一处城市的灯火时的那种感动。因为有灯火的地方必定有人类。有灯火的地方也必定有着关爱……”
她完全相信那种感动。她也完全相信,有灯火的地方也必定会有愿意原谅她、愿意引导她、愿意接纳她和愿意与她共享一个梦境的朋友。
人生真的不过只是短短几十年的光景而已,在这几十年里,还免不了会有误解,会有争战,会有悲愁病苦和别离,但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朋友,生命又是怎样一段令人爱恋和感动的岁月啊!在她走过来的这条长路上,在每一个转折和每一处角落上,在她察觉得到和察觉不到的时刻里,都有朋友在默默地为她点起一盏灯火。
能够来到这世间,能够与相识或者不相识、记得或者不记得的朋友们共度这几十年的时光,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
所以,她也愿意举起她手中的那一盏灯火,在夜雾里,回答着那远远的亲切的呼唤。
(选自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写给幸福》)
最后的一笔
在画前,家宜忽然转过头来问我:
“老师,莫奈为什么不在艺术生涯最高峰的时候停笔?这样不是比较好吗?”
我想,也许是我刚才的话误导了她。
刚才,我对这一组的学生说:一个创作者在工作的时候,除了天赋的才情和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健康。一张完整而又气势逼人的大画,常常是要在画家的壮年时代才能完成。也许是从四十岁到六十岁,也许是从五十岁到七十岁;因为,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即使心中有多少豪情壮志,笔下也常常会力不从心了。
我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我们这十几个人正站在莫奈八十岁之后画的那张《玫瑰小径》和更晚的那张《从玫瑰园看过去的房子》之前。我们知道画家在那个时候已经接近失明的边缘,他挣扎着画下的这些画幅,充满了狂热又狂乱的笔触,仿佛有些什么正在胸中熊熊燃烧起来,却又找不到可以奔逃的出口。
所以,我才會说起健康与体力对于创作是有影响的。
但是,我并没有去界定所谓的“艺术生涯的最高峰”这件事,我什么也没说。
我转过身来问文志和亚杰他们,什么是“最高峰”呢?这里有绝对的界限与定义吗?
元汉说有。他说:
“好像有些画家,年纪大了,作品只是不断的重复,应该就是已经过了最高峰了。”
我不能说他错,可是,事情又好像不完全是这样。
他说的是一种看得见的现象。画家老了,作品越来越小,越来越少,笔触有的越来越简单,有的越来越凌乱,题材总是不断重复,他确实是力不从心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一样。
但是,那只是看得见的一面而已,其实,在这个时候,在创作者的心里,却还是有着许多不同的反应的。
对于有些画家来说,创作欲望是会随着生命能量的减弱而逐渐衰退,他的世界也会因此而由内至外地封闭起来。我们也许可以认定,他已经走过了“最高峰”了。
但是,也有一些画家,创作的欲望却常会因为生命的逐渐衰老而变得更加强烈。时光所余确实已经无多了,但是,那一生里想要描摹、想要表达、想要探索的,却似乎从来也没有完完整整痛痛快快地出现过一次啊!
这条创作的路途何其曲折而又漫长!打开了一扇门之后必定又会再出现一扇门,克服了一处障碍之后必定又会再出现一处障碍,而攀登到最高处之后,不过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看见——那在远方若隐若现的更高的山巅。
日虽已近夕暮,心中却不禁因此而燃点起不甘与愤怒!好吧!那么就再来试一次吧!
衰老的画家举起笔来,画出的已不再是一切可见的景象,而是生命里的熊熊烈火!
这个时候,我们能说他已经过了“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了吗?
艺术品的价值到底要如何断定?是那些在壮年时期完成的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可贵,还是那些在暮年之时最后的几笔里所无法表现出来的更为可贵呢?
当然,我们会为了画家惊人的才情与傲人的气势而受到感动,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却也会为了画家那种近乎绝望的挣扎与努力而受到更大的感动。
因为,那仿佛也是我们自己的挣扎与努力。
仿佛艺术家在用他的一生去替我们做种种的尝试与实验,他的成败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成败。面对时光——那拥有绝对优势的敌手,人类所共有的苦楚与甜蜜、悲伤与喜悦其实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他在壮年时期就早早停笔,我们就永远不会明白,所谓的“成败”与“得失”的真正含义。
如果他在壮年时期就早早停笔,我们也就永远不会知道,一颗不肯屈服的、狂热而又狂乱的心,是多么令人尊敬与疼惜。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位创作者,我们难道不可以说:他的“艺术生涯的最高峰”就是在那最后的一笔之上吗?
(选自《透明的哀伤》)
“席慕蓉散文专辑”责任编辑:林幼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