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具有的能够吸引别人听他说话和愿意与他亲近的能力。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来自于其精湛的专业水平,又来自于其渊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
关键词: 中学美术 教师人格 专业能力 源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言行表率引导与教育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向师性”。教师具有的能够吸引别人听他说话和愿意与他亲近的能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学美术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求知欲强烈、情感世界丰富的中学生。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来自于其精湛的专业水平,又来自于其渊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
一、学习力
现代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终身教育跨越了学校或年龄的束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美术教师的人生信念。美术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比较强的艺术学科。诗歌、故事、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具有丰富意境的视觉画作相结合,能够使学生产生优美印象与无尽的联想。
中国画大师陆俨少有句名言:“三分画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美术教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只有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艺术的真谛与奥妙。李叔同、黄宾虹等名家除谙熟传统绘画技巧之外,对历史、诗文、文学、美术理论等内容也都有相当的造诣。一些美术工作者将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思维方法运用到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中,各门学科相互渗透,使美术学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工作的生命线。美术新课程改革依据中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与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为根本目标。同时,教师要顺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的思维方法与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中学美术教学受“应试教育”及“工具主义”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与学习结果,忽略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造精神与个性发展。一些教师设计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大量视觉冲击,使各种色彩斑斓的图片、作品等充斥课堂,或者仅仅是画作轶闻或者作品简介、作品技法讲解。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几条绘画法则、概念,然后就照搬某某大师的几笔大写意死板地描摹一幅幅明暗素描,剥夺学生艺术体验与感受的权利,使美术教育失去情意特性,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三、教研能力
现代教师的角色日趋多样化,“教书匠”式的美术教师已经难以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学者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共识。美术教师需要了解专业前言动态外,对自己所教学科也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把所教授的内容置身于更宽广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上考虑,才能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与意义。教学与研发融为一体,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很难感悟与体验美术作品的。在《寒江独钓图》中,画家匠心独运地在画面上留下大量空白,空白也许是水或者山,甚至只是为“寒”和“独”做铺垫,这为学生想象、思考提供了想象的素材。唯有让学生直抒己见,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探究,才能让学生在阐释中与别人分享与交流鉴赏经验,真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教育技术运用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艺、设备、手段等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引起了艺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改变美术教学的教学方式。生生、师生的教学互动与交流拓展了艺术教育的时空。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适合中学生认知需要的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新手段、新方法。比如,电脑模拟三维空间可以为雕塑作品的欣赏、创造提供一种新的视觉形象与教学资源。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造型、设计、应用”是美术课学习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只片面追求绘画技法,忽视全面文化技能的平衡,就难以适应网络和信息时代的需求。
五、反思力
成熟的教师永不满足自己的教学现状,而是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反思使教师得以迅速成长,他们主动以对教学行为批判性的分析考察、提高自己,赢得同行或学生的尊重。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会持续地进行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模仿教学是美术教学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示范绘画过程,使学生领会、思考、练习,最终学生会掌握绘画技能和得到创作体验。在《会变的树》、《生活离不开电话》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的动手过程,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不断地持续尝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崔维国.多媒体技术与《美术史论》的整合[J].安顺学院学报,2009(4).
[3]孙瑞忠.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7).
关键词: 中学美术 教师人格 专业能力 源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言行表率引导与教育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向师性”。教师具有的能够吸引别人听他说话和愿意与他亲近的能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学美术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求知欲强烈、情感世界丰富的中学生。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来自于其精湛的专业水平,又来自于其渊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
一、学习力
现代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终身教育跨越了学校或年龄的束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美术教师的人生信念。美术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比较强的艺术学科。诗歌、故事、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具有丰富意境的视觉画作相结合,能够使学生产生优美印象与无尽的联想。
中国画大师陆俨少有句名言:“三分画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美术教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只有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艺术的真谛与奥妙。李叔同、黄宾虹等名家除谙熟传统绘画技巧之外,对历史、诗文、文学、美术理论等内容也都有相当的造诣。一些美术工作者将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思维方法运用到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中,各门学科相互渗透,使美术学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工作的生命线。美术新课程改革依据中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与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为根本目标。同时,教师要顺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的思维方法与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中学美术教学受“应试教育”及“工具主义”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与学习结果,忽略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造精神与个性发展。一些教师设计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大量视觉冲击,使各种色彩斑斓的图片、作品等充斥课堂,或者仅仅是画作轶闻或者作品简介、作品技法讲解。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几条绘画法则、概念,然后就照搬某某大师的几笔大写意死板地描摹一幅幅明暗素描,剥夺学生艺术体验与感受的权利,使美术教育失去情意特性,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三、教研能力
现代教师的角色日趋多样化,“教书匠”式的美术教师已经难以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学者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共识。美术教师需要了解专业前言动态外,对自己所教学科也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把所教授的内容置身于更宽广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上考虑,才能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与意义。教学与研发融为一体,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很难感悟与体验美术作品的。在《寒江独钓图》中,画家匠心独运地在画面上留下大量空白,空白也许是水或者山,甚至只是为“寒”和“独”做铺垫,这为学生想象、思考提供了想象的素材。唯有让学生直抒己见,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探究,才能让学生在阐释中与别人分享与交流鉴赏经验,真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教育技术运用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艺、设备、手段等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引起了艺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改变美术教学的教学方式。生生、师生的教学互动与交流拓展了艺术教育的时空。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适合中学生认知需要的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新手段、新方法。比如,电脑模拟三维空间可以为雕塑作品的欣赏、创造提供一种新的视觉形象与教学资源。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造型、设计、应用”是美术课学习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只片面追求绘画技法,忽视全面文化技能的平衡,就难以适应网络和信息时代的需求。
五、反思力
成熟的教师永不满足自己的教学现状,而是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反思使教师得以迅速成长,他们主动以对教学行为批判性的分析考察、提高自己,赢得同行或学生的尊重。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会持续地进行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模仿教学是美术教学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示范绘画过程,使学生领会、思考、练习,最终学生会掌握绘画技能和得到创作体验。在《会变的树》、《生活离不开电话》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的动手过程,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不断地持续尝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崔维国.多媒体技术与《美术史论》的整合[J].安顺学院学报,2009(4).
[3]孙瑞忠.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