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地形的青田陈宅村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bird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來,有水便有桥。因此,换个角度来看陈宅村——溪水顺着民居前的石阶潺湲而下,聚水生景、景随溪动,使整个陈宅村都充盈着灵气,同时亦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其中就有派岩桥、毓秀桥、永济桥等6座明清古桥。这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将村落铆接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既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又勾勒出江南水乡的迷人情调。
陈宅村不仅拥有上佳的自然景致,亦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桥、古宅、古道等人文景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横跨玉带溪之上的毓秀桥,其桥头处的亭柱上题有“毓木培根成古迹,秀水佳山汇诗情”之句,巧妙地点出了毓秀桥与古树相伴相生的独特之处。

  陈宅最有名的桥当属毓秀桥,它是一座石拱廊桥,也是一座“风水桥”。在风水学中,村落的进水口称为“天门”,出水口称为“地门”。“天门”处,只要有水进来即可,表示“不尽财源滚滚来”;而“地门”则更为讲究,需将此处的流水藏起来,旨在将象征财源的水流“锁住”。因此,一个昌盛的村落必须在“地门”以建筑和山形来营造风水,关闭“地门”,才能留住村落的财气。“补救风水”的建筑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当属廊桥,故廊桥又名“风水桥”。扼守在陈宅村水流出口处的毓秀桥,就是一座典型的“风水桥”,它北邻派岩桥,东连陈氏大宗祠与水口山,西侧筑着一条名为“卧龙坡”的石砌长堤,桥下是抬高水位的拦水坝,两侧植满茂密的参天大树,它们共同镇锁着陈宅村的“地门”,防止风水的外泄。
  毓秀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后于清康熙年间、民国时期多次修缮。桥体长13.8米、宽3.3米,分为5间廊屋,其中位居正中的亭子采用攒尖顶,比其他几间廊屋略高,两侧均置有美人靠。毓秀桥的头、尾两侧,分别长着一棵柳杉和香枫,村人称之为“夫妻树”,它们的树根如虬龙探爪一般,深深地扎入桥体的拱券之中,而廊桥又将分立于两岸的大树连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桥因树成,树为桥生”的趣景。

违背风水原理的建筑朝向七星庇护下的精英门第


  陈宅村现存古建筑20余幢,均依山而筑,临水而居。从整体上来看,它们没有徽州富商巨贾的民居气派,也比不上江南古村名镇的建筑典雅,而是给人以粗枝大叶的感觉:其建筑用材讲究厚重、质朴,装饰细节则多采用素雅的木雕及未经打磨的砖石,看上去如同农人卷起衣袖后,露出的粗糙肌肤。
  但从局部上来看,陈宅的古建筑不乏颇具巧思的设计。这些建筑中的天井均为大开大合的格局,呈敞阔之势,并与门墙形成一道珠联璧合的风景。将目光放低,可见有的天井地面仅简单地铺以条石,呈现出简约之感;有的以长条石板作为边框,内铺大小一致的菱形石块,整片地面看上去就如同龟背一般规整;还有的则用鹅卵石拼出各式花纹图案,组成一幅幅寓意深远的巨幅画卷……以天井为中心,设计者将整栋建筑布局成“凹”字形三合院,或“回”字形四合院,从而进一步地打通了建筑物的内、外两重空间,使得明亮的光束可以穿透重重叠叠的建筑体,将房舍内部照亮。
  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大门最喜朝南,主要是因为这个方向日照充足,寓意着如日中天;其次偏好朝东,因为东方不仅在五行中属木,更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故象征着蒸蒸日上和欣欣向荣。相较之下,朝北和朝西都不是设立大门的好方位,前者冬天会直勾勾地面对凛冽的西北风,后者在夏天会因西晒导致民居内异常炎热。在此背景下,陈宅村的建筑布局就有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村落整体坐东朝西,而且很多古民居的大门都朝向西方。那么,既为风水村落,陈宅村为何要违背风水禁忌和地理常识?
  从地理角度分析,陈宅村东侧是绵延的山峦,意为“村后有靠山”,西侧则是绕村而过的弧形溪流——村落坐落在溪流突出部位是合理的选址,一来可以避免“反弓水”的冲击,二来面朝“腰带水”是风水学认为的吉位。但这真的是陈宅村坐东朝西布局的唯一解释吗?为了进一步探寻其中缘由,我来到了村外的乡野之中,形似北斗七星的“七星墩”赫然出现在眼前,而我似乎也找到了答案。
  中国人对北斗七星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道教将北斗七星奉为七位星神,儒家对七星也尤为重视,因为历代读书人最为崇拜的文曲星和魁星就在北斗七星之中。如此说来,陈宅村及村中古民居都朝向西方,或许正是为了面对地上的“七星墩”,以期获得天上的“七星”护佑。我们由此可以想见,千百年前,自始迁祖陈文发开始,其后代一直追求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他们在“七星”照耀下,于山水之間安放理想,在世外桃源中晴耕雨读。据《陈氏族谱》记载,自明清以来,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不仅诞生了进士2人,还涌现出国学士、国学生、贡生、廪生、痒生、太学生、秀才等三百余人,陈宅村也由此逐渐成为文气斐然的精英村。斗转星移,直至今天,陈宅村的教育之风依旧不减,先后出了5个博士和不少留学生,而他们又何尝不似那光芒四射的“七星”呢?
其他文献
暖泉驿原本没有温泉,自从文成公主到来后,泡温泉、饮温泉水的习惯就一直传承了下来,“要身健,去温泉”的观念深入人心。  “黄河源第一桥”的名头,不仅属于眼前这座现代大桥,也属于1300多年前那座藏族同胞用身体搭建起来的“人桥”。  河源人的放牧生活十分艰苦,往往是周围十多平方公里就只有一个人、一群牛羊,放牧者还要面对风雪肆虐的恶劣天气,甚至要和狼群搏斗……  依依不舍地泪别日月山,青海湖逐渐远去,文
“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盅”——鸟鼠山品字泉作为曾经的渭河源,现在已经干涸。时越千年,现在渭河源到底在哪里?  “泾渭分明”是关于渭河最著名的成语,而究竟是“泾清渭浊”还是“渭清泾浊”这个疑问,曾让古人纠结了上千年。  榜沙河、沣河、黑河、灞河……渭河究竟接纳了多少条支流?或者说,秦川八百里由多少条河流组成?你能数得清吗?  为了寻找渭河源头,考察队携一辆挂了加力的猎豹牌越野车,在甘肃省渭源县的
2020年,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发生第四次大规模的珊瑚白化现象。近几年来,珊瑚礁白化频率变得越来越高。所谓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虫黄藻体内色素丧失,而导致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虫黄藻与珊瑚互利共生,如果海水水温超过一定范围,虫黄藻会离开宿主珊瑚;珊瑚失去主要营养来源,只剩下苍白的碳酸钙骨骼,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也会大大降低。若白化珊瑚长时间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将不可避免地大面积死亡
科托尔位于黑山共和国,地处巴尔干半岛西侧,隔着亚得里亚海,可以和西边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相对而望。由于面朝开阔海岸,身后又被群山环围,科托尔天然就具备了成为优良海港的地理条件,因此很早的时候,科托尔就被人类发现、定居,后来逐渐发展为城镇。  作为亚得里亚海岸重要的港口,科托尔有着自身灿烂而独特的文明,不仅峡湾风光旖旎,而且拥有欧洲最完整的长城和中世纪风貌最完整的古城……科托尔峡湾与要塞欧洲最完整的
如今,斛氏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等地区。图为斛律光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邓家庄斛冢村,这里也是斛氏后人寻根访祖的重要地点。  尽管斛(hú)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目前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却未列入百家姓前3000位,在中国台湾也无记载——鲜为人知的是,数百年前的斛姓人是洛阳与朔州地区的名门望族,影响比现在要大很多。  秦朝时,李斯用装量粮食、酒的器具——斛为名,设置了一个官职“斛者”,
但凡敢在渡口当筏工的人,无一不是劈风斩浪的好手,他们趴在筏上,以手划水,以脚当舵,似乎全然不把浪高水急的大河放在眼里。  勒巴沟就是一座庞大的经石博物馆,闪烁着汉藏石刻艺术珠联璧合的灿烂光辉,因此在当地藏民心中,勒巴沟就是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智慧之沟”。  文成公主留下的遗迹,都被抹上酥油,黏上羊毛,放上石子——这是藏族祝福仪式的最高礼节,常有藏民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跪拜,祈求公主保佑。  翻越雄伟的
左页下图为山西洪洞水神庙中的壁画《祈雨图》;右页上图为梅莹所作的一幅国画《龙王祈雨图》,下图为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雨中耕作图》。  一说起祈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斗法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青衣小童、和尚道士,手持令牌,口念“急急如律令”。古代所有的祈雨都是这种形式?那可不一定。种类繁多的祭品和仪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翻新,层出不穷。  早在商时代,就有了“焚巫尪”与“作土龙”的祈雨方
杜恩施泰恩小镇上有一座外墙呈蓝色的教堂,教堂背后的山坡上,一处中世纪城堡废墟清晰可见,那就是囚禁“狮心王”理查一世的城堡。  风景掩映下的瓦豪河谷,竟然藏有血色记忆——纳粹瓦豪集中营。在这里,囚徒遭到肆意屠杀,有纹身者的皮被剥下来,当做艺术品收藏。  瓦豪河谷种植葡萄的历史堪称悠久,其出品的精美葡萄酒畅销国内外,在中国的餐桌上,就常常能见到瓦豪葡萄酒。  在世界音乐圣地维也纳,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有
小小的一颗荔枝,关系的却是中国2000余年的物流运输难题。历朝历代的皇帝,在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时,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着他们今后的命运。  在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乾隆为讨富察皇后高兴.送了她几株由福建岁贡来的荔枝树,而由于高贵妃的破坏,乾隆皇帝大发雷霆。那么,荔枝是从何时起成为岁贡的?为了吃到鲜荔枝,皇帝们都做了哪些蠢事?杨贵妃所吃的荔枝产地在哪儿,为何争议千余年?汉朝时期由
有人曾这样定义“圣山”:在山脚时,心中充满期待与渴望;在攀登过程中,人的心灵因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而更加飽满;在离开之后,久久不会消逝的记忆则是自我心理体验的完善。毫无疑问,矗立在武陵山脉中的仙女山就是这样一座可以慰藉心灵的圣山。  仙女山位于重庆市武隆区乌江北岸,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成,平均海拔1850米,最高峰海拔2033米,草原面积约10万亩,森林面积达30多万亩,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