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学校德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强制性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达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一、优化自我管理,唤醒主体意识
初中生大都性格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为此,我们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创设了自我管理的空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凡是学生不会管理的事,教师引导学生去管,凡是学生能管好的事,放手让学生去管。具体方法如下:一是推行常务班长轮流值班制,每天负责日常事务,组织班级当天的活动,记载班上的各种情况,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二是校门口、操场上、楼梯内设文明服务岗,由班级同学自愿报名,从中选出近期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加入志愿队。志愿队定期换人,只要付出努力并写出申请,人人都有机会加入志愿队,负责管理分管区域。这些学生在为人示范的过程中,也养成了自觉守纪的良好习惯。三是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班内一学期进行一次班干部竞选活动。首先,公布基本条件:“爱集体、肯动脑、爱学习、敢说话、能合作、责任心强”,明确各岗位职责,然后,让学生自荐演说,竞争某一岗位。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获得锻炼与表现的机会,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
二、坚持“自我评价”,促进主体内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或一个阶段结束后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出口头或书面评价。一是发展性评价。如班级定期开展“找优点”活动,每位同学既可以找自己的优点,也可以找别人的优点,既可以说自己的进步,也可以说别人的进步,然后把每位同学的优点进行整理。这项活动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为了在下一次活动中自己能有更多的优点出现,学生会自觉改正缺点,这就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吸引,使班级形成了多看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的风气。二是常规性自我评价。按照《德育细则要求》,分期中、期末两次,通过自评、互评,确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期末要求每个人写一份自我鉴定,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三是每次评选活动先让学生对照条件自己申报,在班内交流,学生评议,交流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的过程,然后由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对获奖的同学提出要求和希望。在自我评价中,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严格自律,同时满足了儿童渴望被赏识的天性并及时矫正和调控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内化为以后的自觉行动。
三、启发学生自我教育,提升主体人格
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力戒训斥、警告、体罚,而是动之以情,注重启发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让他们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为他们指明方向,使之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做到言行一致,提高道德素养,完善人格。同时,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们可以精选一些有趣的故事,将德育内容寓于故事之中,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同时,及时对班内近期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以案例的方式展示给同学,在班内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正确的观点得以坚持,错误的观点被否定,启发学生自我反思。事实证明,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胜过家长、老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学会了自我超越,就能提升主体人格,完善自我。
四、坚持自我激励,促进主动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权利,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只有及时得到激励,才能唤起学生继续参与、继续展示的欲望。对于那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班干部,我们要把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进行大力宣传,激发起他们参与班级工作的热情,在参与中不断地强化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鼓励学生参与管理方案和完成目标后激励措施的制定,鼓励他们自主活动。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是卫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班级开展了“让纸屑找到家”的活动,由于激励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是很明显。为此我召集班干部商议对策,学生提出了“变废为宝”的建议,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中,在班内放两个袋子,把全班同学按座次分为A、B两个小班,每个同学捡到纸放入自己的袋子里,卖掉的钱各小组自由决定给本班的同学买一份什么样的礼品。如果班级持续一个月没有乱扔纸屑现象,将由班级统一进行奖励。政策一出台,学生也不舍得扔纸了,反而还到校园内捡废纸。由于每次卖纸后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小礼物,学生良好的行为及时地得到了强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九中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
一、优化自我管理,唤醒主体意识
初中生大都性格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为此,我们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创设了自我管理的空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凡是学生不会管理的事,教师引导学生去管,凡是学生能管好的事,放手让学生去管。具体方法如下:一是推行常务班长轮流值班制,每天负责日常事务,组织班级当天的活动,记载班上的各种情况,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二是校门口、操场上、楼梯内设文明服务岗,由班级同学自愿报名,从中选出近期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加入志愿队。志愿队定期换人,只要付出努力并写出申请,人人都有机会加入志愿队,负责管理分管区域。这些学生在为人示范的过程中,也养成了自觉守纪的良好习惯。三是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班内一学期进行一次班干部竞选活动。首先,公布基本条件:“爱集体、肯动脑、爱学习、敢说话、能合作、责任心强”,明确各岗位职责,然后,让学生自荐演说,竞争某一岗位。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获得锻炼与表现的机会,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
二、坚持“自我评价”,促进主体内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或一个阶段结束后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出口头或书面评价。一是发展性评价。如班级定期开展“找优点”活动,每位同学既可以找自己的优点,也可以找别人的优点,既可以说自己的进步,也可以说别人的进步,然后把每位同学的优点进行整理。这项活动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为了在下一次活动中自己能有更多的优点出现,学生会自觉改正缺点,这就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吸引,使班级形成了多看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的风气。二是常规性自我评价。按照《德育细则要求》,分期中、期末两次,通过自评、互评,确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期末要求每个人写一份自我鉴定,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三是每次评选活动先让学生对照条件自己申报,在班内交流,学生评议,交流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的过程,然后由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对获奖的同学提出要求和希望。在自我评价中,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严格自律,同时满足了儿童渴望被赏识的天性并及时矫正和调控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内化为以后的自觉行动。
三、启发学生自我教育,提升主体人格
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力戒训斥、警告、体罚,而是动之以情,注重启发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让他们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为他们指明方向,使之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做到言行一致,提高道德素养,完善人格。同时,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们可以精选一些有趣的故事,将德育内容寓于故事之中,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同时,及时对班内近期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以案例的方式展示给同学,在班内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正确的观点得以坚持,错误的观点被否定,启发学生自我反思。事实证明,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胜过家长、老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学会了自我超越,就能提升主体人格,完善自我。
四、坚持自我激励,促进主动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权利,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只有及时得到激励,才能唤起学生继续参与、继续展示的欲望。对于那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班干部,我们要把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进行大力宣传,激发起他们参与班级工作的热情,在参与中不断地强化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鼓励学生参与管理方案和完成目标后激励措施的制定,鼓励他们自主活动。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是卫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班级开展了“让纸屑找到家”的活动,由于激励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是很明显。为此我召集班干部商议对策,学生提出了“变废为宝”的建议,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中,在班内放两个袋子,把全班同学按座次分为A、B两个小班,每个同学捡到纸放入自己的袋子里,卖掉的钱各小组自由决定给本班的同学买一份什么样的礼品。如果班级持续一个月没有乱扔纸屑现象,将由班级统一进行奖励。政策一出台,学生也不舍得扔纸了,反而还到校园内捡废纸。由于每次卖纸后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小礼物,学生良好的行为及时地得到了强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九中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