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形成良性循环才算成功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姚远利成了京城收藏界的风云人物。自从他的科举匾额博物馆开张以来,这位馆长更加忙碌了,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的领导和参观者。几乎每一位观众都被其丰富的展品和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魅力所震撼,同时也深深佩服姚远利创办博物馆的执着和扎实。
  其实,了解姚远利的人知道,他为自己的博物馆已经耗费了10多年的心血,这次是十年寒窗,一举成名。
  姚远利的科举匾额博物馆座落在北京东郊高碑店,当记者穿过嘈杂的都市,来到文化气息浓厚的高碑店民俗文化园时,一座古朴凝重的古代石坊映入眼帘,走进一看,这里就是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石坊上雕刻着众多科举题材的图案,用它来做博物馆的大门,有点题之意,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旁边的说明上写着是明代的遗存。站在大门前,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当我们绕过“励志堂”影壁,进入古意盎然的展览大厅,见到馆长姚远利时,第一印象是他满脸的沧桑和疲惫,言语不多,深藏不露。慢慢地,谈起他的收藏,谈到科举,他的话才开始多了起来。他打开展室里的灯,带记者浏览展品。他的“镇馆之宝”是一座元代汉白玉石雕牌坊式的科举门,在国内极为罕见。而元代百年历史中,仅有40余年实行科举,重武轻文,读书人没有出路。石坊上直接刻“科举门”,反映了汉人官员渴望实行科举的态度。
  在科举门的东西两厢入口,各悬挂一块“点睛”意味的清代匾额:左手为“协辅文教”,右手为“代起儒风”。迈过科举门,一块气派非凡的明代石匾就会出现在游客眼前,此匾正中草书“状元及第”,四周透雕文武状元及耕读形象。
  据介绍,“状元及第”匾为明永乐二年状元曾为其江西同乡、永乐九年的状元箫时中所题,题刻为永乐十六年,即公元1418年,距今已有589年的历史。而能够题写状元科名匾的人,一般只有皇帝、状元本人或前科状元。当年这块题匾人曾32岁中状元,受匾人箫时中26岁即中状元。
  姚远利说,馆中所藏匾额题字中,仅清代状元就有29位。此外,还有12名榜眼、13位探花留下的墨宝,而进士所题写榜书更是难计其数。“但北京的状元匾,目前一直都未找到,估计已无遗存。”
  在博物馆的二层,收藏着道光十二年同一科状元、榜眼、探花所题写的匾额。状元吴钟峻题写“高步蟾宫”,榜眼朱凤标为翰林所题写的“太史”,探花季芝昌为家乡父老所题写的“匡邪弼恶”。“能收集到同一科的匾额,弥足珍贵。”姚远利说。
  在大厅中央,悬挂着一方北京大兴人朱的匾额“燕翼诒谋”。朱是乾隆十三年进士,时年仅17岁,这是中国科举历史上最年轻的进士之一,也是北京人里少有的进士。朱后来官至一品宰相。
  姚远利认为,一块匾有五大看点。一看科名,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等。二看题写人,不少人都是封疆大吏,官至一品,本身在科举上他们都是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如王杰、李鸿章、沈宝箴等。三看书法,匾额的书写者往往都是当时书坛的领袖,有的秀丽雅洁,峰回路转,有的气势磅礴,入木三分。四看国学。匾额上可谓字字珠玑,句句有典,是传统国学经典浓缩;五看艺术。匾额材质有木、石、砖等,集中反映了雕、刻、漆的传统工艺。
  穿梭在用一块块牌匾搭建的科举长廊中,总感觉有浓烈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前来参观的人不多,宽阔的展厅里没有供暖,虽然寒意阵阵,但记者的心里却不断加温。
  “这个是秀才厅,那是举人厅,再往上是进士状元厅。我要用众多的匾来见证中国科举制度,必须做到层次分明。”科举文化是中国古代教育、仕途、职官等文化的综合载体,对今天仍具重要影响。对此,姚远利的内心非常清楚,这也是他花费巨大心血创办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初衷。从选题定位、藏品布置和空间设计来看,他的博物馆都是我们所见到的私人博物馆中档次较高的一家。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中,各地办起了不少博物馆,还有许多收藏家跃跃欲试,但多数私人博物馆的前途令人担忧。姚远利的博物馆又当如何呢?
  “私人别轻易搞博物馆!”
  姚远利的回答让我们吃了一惊。
  “我不是那种爱张扬的人,如果有点钱,钱也不多,确确实实是爱好收藏,但是别轻易地搞博物馆。为什么?实际上有些博物馆从开馆就注定它是要死的。因为方向不好选择,不是你喜爱的东西全国人民都喜爱,你的切入点要考虑它的受众面。如果梦想着能从博物馆经营里头收回多少钱来,这个算盘不要打。切入点的选择太重要了。我现在有五六百方砚台,就是有三千方砚台我也不办博物馆。因为北京一共才有多少人玩砚台啊,还有一部分人玩新砚不玩老砚。北京这些人一人来一次,撑死了,他再也不会来了,受众面太窄。另外一个,可开发性,比如瓷片博物馆,可开发性就比较弱。北京喜欢瓷器的有多少人,咱们就按10万人来计算吧,可是这10万人里头,喜欢瓷片的才有多少人啊,有的人根本就不看瓷片,我就喜欢整器,完整的。另外,你开发什么?你再做瓶做罐去,潘家园比你的还便宜;你说出图册,还是那几个喜欢瓷片的人买。有些博物馆如果说国家支持可以办,确实要灭绝了,也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这个国家肯定得支持,像梅兰芳博物馆。”
  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公立博物馆不说,私人博物馆是否成功,主要看你是否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无论是通过门票收入,还是纪念品开发,逐渐回收成本,不往里无限度地搭钱。博物馆是公益事业,与投资是两码事。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事业都能转化为文化产业,有的转化不了。作为一般的爱好者收藏者,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你即便有别的企业不断往里搭钱,也证明博物馆办得不成功。”姚远利说。
  “博物馆一年的开支,我估算了一下,水钱电钱办公费用,加上人员的工资,要60万。我纯粹是出于兴趣,而不是为了挣钱。匾额博物馆受众面之广大,我相信它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维持。”说这话时,姚远利的语气中透着坚定。记者看到,在另一个房间,一批精美的匾额拓片已经制作完成。
  姚远利正在撰写关于中国古代匾额的论文,他说,办博物馆不是终点,主要是进行匾额学研究,他要让中国匾额的研究成为一个学科。
  由于科举匾额博物馆在筹备期间即接待了市、区各级领导干部指导参观,也接待了一部分游客,均反映强烈,比预期的还要好,台湾游客参观后甚至评价为“伟大”,其他更多的人感受的则是“震撼”。由此姚远利产生了一个更大的设想,要以博物馆为主体,在旁边复原清代贡院,引进10座科举古牌坊,建设一座能生动反映古代科举文化的园区,他称之为“中国科举文化城”,为此还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举行了专题座谈会。
  在姚远利的心目中,他的博物馆要向产业化发展,他想让来此参观的朋友欣赏到更多的科举文物,能够亲身体验古代考试制度,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也就是说,他想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使观众享受到超值的精神服务。
  前景究竟如何呢?我们充满了期待……(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不久前,笔者下乡止亲戚,在一位亲戚的家里,见到了一幅黄山寿作的《关圣人夜读春秋》图(见图)。据这位年近七十的亲戚介绍,这幅画是他祖父在解放前到上海做生意时,作为“财神爷”供奉的。  黄山寿,生于1855年,卒于1919年,原名曜,字勗初,号旭迟老人、丽生、鹤溪渔隐、裁烟阁主,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官直隶同知。幼年贫困,专志书画,五十岁后在上海卖画为生。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走兽,尤擅画墨龙。山水以
期刊
我和杨晓阳先生认识,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他擅长人物画,画的像西画。但是,从整体看,线条的描写和笔墨的运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他偶尔也画山水和花卉。山水画几乎全用线条勾勒、皴擦而成,用少量的淡墨烘染,很少用色。在他那飞动的笔墨线条中,雄健的山岩、古木、泉石等,给人渊深宁静之感。  他现在的画,用他自己的话说:“已彻底写意了,画成了纯中国画,彻底画成了一种线描和没骨的。”他还用“顽石之形,
期刊
景德镇制作仿古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明永乐、宣德年间,御窑厂仿宋代官窑、汝窑釉和龙泉青釉,成化朝仿哥窑釉,均取得丰硕成果。继之,民窑仿古也蔚然成风。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述隆庆、万历年间几位制瓷名家,并以其姓氏命名“窑”。其中有“周窑”条云:“隆、万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周亦居奇自喜。恒携至苏、松、常、镇间,售于博古家,虽善鉴别者
期刊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美术史著述的首要目的,是为收藏者提供详实的史实资料和价值依据,因而,当前的许多绘画购藏者对古今美术史文本都信赖有加,甚至推崇备至。那么,现当代美术史文本,是否为我们书写了完全确凿的史实和完全客观的价值依据呢?  笔者认为,其中大有值得检视之处。    一、以美术史著梳理美术史实的主观性    完整的“美术史”包括四个方面:书写对象——美术“史实”,书写主体——美术史家,载体——美
期刊
“中国画通鉴”专栏由《收藏界》与中国画通鉴网(www.qiongyan.cn)合办,由中国画通鉴网总编李恢弘先生任栏目学求主持。本栏目将立足于学术性、鉴赏性和市场性高度统一的定位原则,以一刊一网同步的传播方式,来关注21世纪的中国画坛及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并系统探讨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与发展脉络。我们渴望为广大读者捧出一盘陶情悦性的案头珠玉,为中国画收藏者提供一把投资选择的案头标尺。  入
期刊
地点:韩国首尔  时间:2008年4月16日~22日  展览机构:韩国艺术银行  近年来,张谧诠先生的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语境、鲜明的风格日益受到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国艺术机构和藏家的青睐。2007年春夏季节,韩国艺术银行总裁看到张谧诠先生的油画作品后,一见钟情,非常喜欢,于是即刻向张谧诠先生发出邀请,希望能在韩国首尔为张先生举办个展,将其油画作品介绍到韩国。为了使更多的韩国朋友了解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
期刊
《南昌万氏缩模百汉砚碑》集拓本(图1)一册,经拆装,纵52厘米,横30厘米,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百汉砚碑》拓本是据百汉砚斋主人万承纪收藏的碑帖制成的碑砚所拓而来。万承纪(公元1766~1826年),字廉山,江西南昌人,清代金石家、书画家。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曾任江苏知府,官至海防同知,诗文皆工,博综群籍,其篆法似李阳冰,篆书、行草精妙,绘画得北宋诸家之长,深悟画法,山水、人物、
期刊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性坚而韧,非常适宜雕刻,历来为人们所钟爱。福州的寿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尤其是清代以后,寿山石雕进入昌盛时期,据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年)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计267年,10个皇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特别喜欢福州的寿山石。  这些皇帝对寿山石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雍正和乾隆。据统计雍正皇帝共
期刊
玉刚卯、严卯,又称玉双卯、双印,是汉代特有的用于辟邪护身用的小件佩带玉器。器呈长方柱体,一般长约2厘米,上下大小一致,边长约为1厘米,中有小圆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辟邪趋吉语句,意为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因大多制作于正月卯日(据说只有在此日制作,才具有避祸趋吉之效能),且有“强刘”之意(刚与强同义),故称刚卯。玉双卯与翁仲、司南佩一起,为汉代辟邪玉器三件宝。    双卯从质地上又分为玉、犀牛角、
期刊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完全成熟,到宋代出现了官窑瓷器。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代表了这一时期制瓷的最高水平。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已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此时也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其产量之多、品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