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长江流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又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长江流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其重要生态区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目前,我国在长江沿岸建立了长江天鹅洲白鱀豚、石首麋鹿、长江新螺段白鱀豚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与附近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保护区群或网络。笔者认为,若以此为基础建立天鹅洲国家公园,必将对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大量事实表明,长江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湿地功能退化、珍稀物种濒危。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特别是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濒危物种增多,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和小型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一些重要经济鱼类已经不能形成实际产量。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2018年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中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鱀豚被确定为功能性灭绝外,还有白鲟、鯮鱼、拟尖头鲌、鲥鱼4种长江珍稀鱼类多年未被发现,也许已经灭绝。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物种,位居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是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且呈加速趋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通过模型预测认为,如不采取及时有效保护措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最快可能在未来10年左右消失。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可以使不同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位于石首市,是两个相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石首麋鹿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是环保部门,而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是农业部门。两个保护区及其周边湿地是一个有机整体,将其分割管理,不仅增加管理难度,还让本应完整的生态系统本身形成碎片,难以高效统一保护。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人类的干扰活动给其带来了严重破坏,有的已经不可恢复。因此,建立国家公园助力长江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2.在天鹅洲建立国家公园时机成熟
长江天鹅洲下游分布有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群等,笔者认为,若建立天鹅洲国家公园,将与该地区下游多个自然保护区形成互补,有助于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长江天鹅洲在同纬度及同类型自然景观和生物地理区中都具有典型代表性,并且与其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荆州河段的长江故道生态系统相对原始和完整,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受地形、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水深流急、崩岸频繁的长江荆州河段,河道自然变迁以及人为的影响导致本来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上下口逐渐淤塞封闭而形成长江故道(牛轭湖)。这些长江故道具有鲜明的区域生态文明特征,很好地展示出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发展的历史。
天鹅洲湿地是长江中下游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湿地,也是长江中游唯一的自然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种群规模已经超过80头,是目前长江流域范围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的区域。
相关数据显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已由最初的94头发展到如今的1200余头,并形成三合垸、杨波坦、洞庭湖3个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无野生麋鹿种群的历史。此外,该保护区还是黑鹳、东方白鹳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近年来,湖北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关于落实湖北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通知》等一大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法规,给长江大保护和国家公园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工作基础。
3.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
笔者建议,若建立天鹅洲国家公园,可以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增加东西两侧的长江故道(牛轭湖)及洲滩等湿地范围,总面积约4万公顷至5万公顷。如此,在区域上相对集中连片,边界易于识别和确定,面积适宜,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划出具有独特观赏和体验价值的区域用于开展科普、游憩等公共服务,并大大促进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与环境改善。
参照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建设经验,可整合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和石首麋鹿保护区两个管理机构,成立天鹅洲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时组建资源环境综合执法队伍,集中开展综合执法工作,实现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
建议国家公园实行集中统一垂直管理,建立以国家公园管理局为主体、保护管理站为基点、辐射到村的管理体系。届时,天鹅洲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具体承担生态保护、特许经营、社会参与和宣传推介等职责;国家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推进辖区内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由相关乡镇政府协助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加强生态管护;当地村委会则配合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依托国家公园建设的优势,还应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国家公园管理局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包括:合理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优先从当地渔民贫困户中挑选符合条件的管护员;吸收更多渔民从事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服务、宣传引导等工作,让他们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解决生计、谋求就业,在生态保护中改善民生,让周边渔民从捕鱼者转变成生态管护者,实现和谐、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显然,天鹅洲国家公园建立后,必将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对于推进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的天鹅洲国家公园集自然地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于一体,能够全面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野生动植物生境,尽快使长江流域的江豚、中华鲟、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繁殖种群数量和棲息地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摘自6月9日《光明日报》。作者罗建武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熊嘉武为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正高级工程师;王丁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长江流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又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长江流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其重要生态区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目前,我国在长江沿岸建立了长江天鹅洲白鱀豚、石首麋鹿、长江新螺段白鱀豚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与附近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保护区群或网络。笔者认为,若以此为基础建立天鹅洲国家公园,必将对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大量事实表明,长江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湿地功能退化、珍稀物种濒危。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特别是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濒危物种增多,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和小型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一些重要经济鱼类已经不能形成实际产量。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2018年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中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鱀豚被确定为功能性灭绝外,还有白鲟、鯮鱼、拟尖头鲌、鲥鱼4种长江珍稀鱼类多年未被发现,也许已经灭绝。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物种,位居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是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且呈加速趋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通过模型预测认为,如不采取及时有效保护措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最快可能在未来10年左右消失。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可以使不同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位于石首市,是两个相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石首麋鹿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是环保部门,而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是农业部门。两个保护区及其周边湿地是一个有机整体,将其分割管理,不仅增加管理难度,还让本应完整的生态系统本身形成碎片,难以高效统一保护。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人类的干扰活动给其带来了严重破坏,有的已经不可恢复。因此,建立国家公园助力长江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2.在天鹅洲建立国家公园时机成熟
长江天鹅洲下游分布有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群等,笔者认为,若建立天鹅洲国家公园,将与该地区下游多个自然保护区形成互补,有助于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长江天鹅洲在同纬度及同类型自然景观和生物地理区中都具有典型代表性,并且与其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荆州河段的长江故道生态系统相对原始和完整,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受地形、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水深流急、崩岸频繁的长江荆州河段,河道自然变迁以及人为的影响导致本来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上下口逐渐淤塞封闭而形成长江故道(牛轭湖)。这些长江故道具有鲜明的区域生态文明特征,很好地展示出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发展的历史。
天鹅洲湿地是长江中下游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湿地,也是长江中游唯一的自然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种群规模已经超过80头,是目前长江流域范围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的区域。
相关数据显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已由最初的94头发展到如今的1200余头,并形成三合垸、杨波坦、洞庭湖3个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无野生麋鹿种群的历史。此外,该保护区还是黑鹳、东方白鹳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近年来,湖北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关于落实湖北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通知》等一大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法规,给长江大保护和国家公园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工作基础。
3.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
笔者建议,若建立天鹅洲国家公园,可以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增加东西两侧的长江故道(牛轭湖)及洲滩等湿地范围,总面积约4万公顷至5万公顷。如此,在区域上相对集中连片,边界易于识别和确定,面积适宜,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划出具有独特观赏和体验价值的区域用于开展科普、游憩等公共服务,并大大促进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与环境改善。
参照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建设经验,可整合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和石首麋鹿保护区两个管理机构,成立天鹅洲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时组建资源环境综合执法队伍,集中开展综合执法工作,实现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
建议国家公园实行集中统一垂直管理,建立以国家公园管理局为主体、保护管理站为基点、辐射到村的管理体系。届时,天鹅洲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具体承担生态保护、特许经营、社会参与和宣传推介等职责;国家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推进辖区内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由相关乡镇政府协助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加强生态管护;当地村委会则配合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依托国家公园建设的优势,还应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国家公园管理局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包括:合理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优先从当地渔民贫困户中挑选符合条件的管护员;吸收更多渔民从事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服务、宣传引导等工作,让他们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解决生计、谋求就业,在生态保护中改善民生,让周边渔民从捕鱼者转变成生态管护者,实现和谐、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显然,天鹅洲国家公园建立后,必将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对于推进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的天鹅洲国家公园集自然地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于一体,能够全面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野生动植物生境,尽快使长江流域的江豚、中华鲟、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繁殖种群数量和棲息地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摘自6月9日《光明日报》。作者罗建武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熊嘉武为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正高级工程师;王丁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