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很多高三学生对古诗鉴赏题很困惑,花费了很多时间,就是拿不到高分,更不用说满分。的确如此,从每年的高考平均分来看,考生成绩并不理想。以广东省为例,古诗鉴赏题满分是7分,可是,2012年全省古诗鉴赏平均分为2.61分。学生为什么困惑?那是因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成效不明显,又没有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其实,学生的古诗鉴赏丢分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他们的古诗知识储备不够,二是没有真正读懂古诗,三是缺少规范答题的意识。下面就说一说如何做到古诗鉴赏题的自我突破。
简单说来,古诗鉴赏题只需做到两点:一是读懂,二是会答。
一、读懂包括三点:“读”“译”“悟”
首先说“读”,“读”就是通过多读古诗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古诗鉴赏很关键的一步。一些学生不愿意在多读诗上花时间,只喜欢做题,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古诗鉴赏的分数。尤其是教师讲了几种答题模式之后,更是把多做题作为自己提升古诗鉴赏题分数的唯一途径。这种做法,有点急功近利,效果不一定好。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鉴赏古诗的基础,不多读就不会有太多的古诗知识积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像练武之人,不是说学了三拳两脚就认为自己有了武术功底,就可以与人比武,而是应该练好武术的基本功。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读、读懂是鉴赏古诗的前提。
其次说“译”,“译”就是翻译诗句。翻译并不是文言文的专利,鉴赏古诗同样需要翻译诗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全诗。下面以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为例来说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四句诗的译文大致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通过翻译诗句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仅是写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且还写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并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如果在古诗鉴赏复习的前期阶段,能经常做到对全诗进行直译,然后和正确的译文相比较,找出自己翻译的不足,学会就会很快地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再说“悟”,“悟”就是悟内容,悟情感。诗歌言简意丰,需要读者去用心体悟。有了多读、翻译的基础,再结合作者、题目、注释、意象、典故等来悟内容,悟情感,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与情感。下面以杜甫的《江汉》为例来说明:“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和情感,只要抓住诗中“落日”“秋风”“老马”等几个主要意象,就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积极用世的精神,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怀。
二、会答就是要规范答题
在这里重点强调两点:一是分点答题,切忌一锅粥;二是按步骤答题。一些学生明白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可在答题时由于组织混乱,造成失分,所以在做题中规范答题非常重要。每一种问法都有它的答题步骤,按照步骤答题方是得分之道。例如,2013年广东古诗词鉴赏题宋代张炎的《鹧鸪天》的第一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回答时就要先找到上片的写景内容,然后思考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在外,看到雨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鉴赏古诗也是如此。不是说记住了几个表现方法,掌握了几个答题模式,古诗鉴赏题就没有问题了。因此,复习的前一阶段不必急于做鉴赏题,多阅读一些古诗才是硬道理,才是做好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的关键。
简单说来,古诗鉴赏题只需做到两点:一是读懂,二是会答。
一、读懂包括三点:“读”“译”“悟”
首先说“读”,“读”就是通过多读古诗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古诗鉴赏很关键的一步。一些学生不愿意在多读诗上花时间,只喜欢做题,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古诗鉴赏的分数。尤其是教师讲了几种答题模式之后,更是把多做题作为自己提升古诗鉴赏题分数的唯一途径。这种做法,有点急功近利,效果不一定好。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鉴赏古诗的基础,不多读就不会有太多的古诗知识积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像练武之人,不是说学了三拳两脚就认为自己有了武术功底,就可以与人比武,而是应该练好武术的基本功。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读、读懂是鉴赏古诗的前提。
其次说“译”,“译”就是翻译诗句。翻译并不是文言文的专利,鉴赏古诗同样需要翻译诗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全诗。下面以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为例来说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四句诗的译文大致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通过翻译诗句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仅是写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且还写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并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如果在古诗鉴赏复习的前期阶段,能经常做到对全诗进行直译,然后和正确的译文相比较,找出自己翻译的不足,学会就会很快地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再说“悟”,“悟”就是悟内容,悟情感。诗歌言简意丰,需要读者去用心体悟。有了多读、翻译的基础,再结合作者、题目、注释、意象、典故等来悟内容,悟情感,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与情感。下面以杜甫的《江汉》为例来说明:“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和情感,只要抓住诗中“落日”“秋风”“老马”等几个主要意象,就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积极用世的精神,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怀。
二、会答就是要规范答题
在这里重点强调两点:一是分点答题,切忌一锅粥;二是按步骤答题。一些学生明白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可在答题时由于组织混乱,造成失分,所以在做题中规范答题非常重要。每一种问法都有它的答题步骤,按照步骤答题方是得分之道。例如,2013年广东古诗词鉴赏题宋代张炎的《鹧鸪天》的第一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回答时就要先找到上片的写景内容,然后思考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在外,看到雨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鉴赏古诗也是如此。不是说记住了几个表现方法,掌握了几个答题模式,古诗鉴赏题就没有问题了。因此,复习的前一阶段不必急于做鉴赏题,多阅读一些古诗才是硬道理,才是做好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