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勤工助学遭遇诚信危机,高校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诚信缺失现象表现突出。具体表现为求职简历造假、行为偷工减料、纪律意识缺失、随意跳槽违约四个方面,本课题从主体自身及主体外两大因素入手,提出相应对策,对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85-01
诚信危机已开始逐渐威胁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为营造积极健康的勤工助学诚信氛围,本课题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在各院系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8份,男生23名,女生75名,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生52名。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就部分湖州师范学院学生校内外勤工助学的诚信缺失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分析如下:
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具体表现:
1.求职简历造假。调查显示,有22.5%的学生表示有过应聘书个别填写不真实情况。在激烈的应聘竞争中,部分大学生为找到勤工助学岗位,随意夸大自身条件,制作虚假材料。如不惜做伪家庭困难生、写上系列求职经历等等,以此蒙蔽用人单位。
2.行为偷工减料。在应聘成功后,部分大学生因为工作比较容易而马马虎虎,或因为难度较大,知难而退,在工作中滥竽充数,得过且过,行为散漫。如校外发宣传单,半发半扔。
3.纪律意识缺失。数据显示,在勤工助学中有69.6%的大学生出现经常迟到、不请假无故旷工、事后编借口等违法职业道德,缺乏诚实守信的行为。
4.随意跳槽违约。6.7%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多处签约,随意毁约,严重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使大学生诚信品德荡然无存。
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归因分析,主要为主体内、外两大因素合力的结果。
1.主体外因素
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71.9%的大学生认为贪污受贿、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虚假广告、假文凭假证件等诸多不诚信现象侵蚀着大学生思想,社会诚信危机给高校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②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片面教育。30.3%的大学生认为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忽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矫正。家长自身的不诚信行为严重影响着子女,对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③学校教育的失衡。31.5%的大学生认为高校的教育历来是重智轻德。某些高校自身存在不诚信现象、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低。④用人单位自身管理不规范。13.5%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只重视文凭,应聘看中简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了解彼此信息的不对等,用人单位自身员工诚信缺失表现,用人单位薪酬、岗位设置不合理,用人单位的对弄虚作假的纵容等,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失信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主体内因素
①高校勤工助学学生的动机不纯。64%的勤工助学学生都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5.6%的大学生是处于打发时间,尝试心态参加勤工助学,很忽略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出现诚信缺失行为。②是非观与道德观的迷失。从小家庭学校对大学生包办过多过细导致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10.1%的学生认为大家不诚信就是诚信,不认为编借口,迟到算诚信缺失行为的观念。是非观颠倒,使得勤工助学中的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③处理不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10%的勤工助学学生不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④片面理解高校勤工助学观念。56.2%的大学生把勤工助学与经济困难生划等号,难免出现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压力和不平衡,工作时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导致违约。
从勤工助学诚信缺失具体表现入手,通过细致分析主体内外因素,探索更加细致体贴,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1.严格责任机制,加大诚信缺失成本
①建立勤工助学诚信教育的基本制度。校外用人单位完善相关用人制度;校内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制定勤工助学活动组织管理条例、签订勤工助学诚信协议书、在每月监督考核的基础上,执行公正、合理的赏罚制度,实现诚信教育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②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置力度。对于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勤工助学学生,依据情节严重程度,用人单位扣除相应合理奖金;必要时记录诚信档案;取消助学贷款、入党、评优、选拔干部等资格,做到权责匹配,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失范行为得到控制。
2.用人单位转变用人机制,提升勤工助学层次
①用人单位走出招聘误区。注重考察大学生从事某一岗位的能力,摒弃以简历为主的选才观念。②拓宽勤工助学渠道,从劳务型向智慧型转变。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联系,开拓勤工助学岗位。③校内拓展勤工助学群体。消除勤工助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标签,招聘时经济困难生优先考虑。湖州师范学院下设经营部、市场部、家教部等6个部门,勤工助学中心负责承接、组织和管理大学生在节假日的校外勤工助学工作。
3.建立以情促教诚信教育模式,增强教育效果
①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高度责任感,用自身诚实守信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利用两课及组织相关活动,以启发引导学生重视诚信。②用人单位换位思考,做好岗前诚信、法制培训,积极引导,以理服人,以情促教,协助处理学习、工作关系。③学校相关老师应把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引导家长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诚信教育。
4.发挥网络诚信舆论导向作用,加大高校学生负消息处理能力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虚”“实”结合,利用形式新颖的传媒渠道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减少学生受网络新媒体极端信息影响,倡导大学生自律精神。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成果,编号DS13111
参考文献:
[1]吴勇,陈迎雪.从诚信教育的角度谈高校考风建设[J].武夷学院学报2011(06)
[2]刘磊.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及教育对策[J].华章2012(33)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85-01
诚信危机已开始逐渐威胁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为营造积极健康的勤工助学诚信氛围,本课题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在各院系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8份,男生23名,女生75名,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生52名。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就部分湖州师范学院学生校内外勤工助学的诚信缺失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分析如下:
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具体表现:
1.求职简历造假。调查显示,有22.5%的学生表示有过应聘书个别填写不真实情况。在激烈的应聘竞争中,部分大学生为找到勤工助学岗位,随意夸大自身条件,制作虚假材料。如不惜做伪家庭困难生、写上系列求职经历等等,以此蒙蔽用人单位。
2.行为偷工减料。在应聘成功后,部分大学生因为工作比较容易而马马虎虎,或因为难度较大,知难而退,在工作中滥竽充数,得过且过,行为散漫。如校外发宣传单,半发半扔。
3.纪律意识缺失。数据显示,在勤工助学中有69.6%的大学生出现经常迟到、不请假无故旷工、事后编借口等违法职业道德,缺乏诚实守信的行为。
4.随意跳槽违约。6.7%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多处签约,随意毁约,严重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使大学生诚信品德荡然无存。
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归因分析,主要为主体内、外两大因素合力的结果。
1.主体外因素
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71.9%的大学生认为贪污受贿、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虚假广告、假文凭假证件等诸多不诚信现象侵蚀着大学生思想,社会诚信危机给高校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②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片面教育。30.3%的大学生认为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忽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矫正。家长自身的不诚信行为严重影响着子女,对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③学校教育的失衡。31.5%的大学生认为高校的教育历来是重智轻德。某些高校自身存在不诚信现象、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低。④用人单位自身管理不规范。13.5%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只重视文凭,应聘看中简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了解彼此信息的不对等,用人单位自身员工诚信缺失表现,用人单位薪酬、岗位设置不合理,用人单位的对弄虚作假的纵容等,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失信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主体内因素
①高校勤工助学学生的动机不纯。64%的勤工助学学生都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5.6%的大学生是处于打发时间,尝试心态参加勤工助学,很忽略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出现诚信缺失行为。②是非观与道德观的迷失。从小家庭学校对大学生包办过多过细导致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10.1%的学生认为大家不诚信就是诚信,不认为编借口,迟到算诚信缺失行为的观念。是非观颠倒,使得勤工助学中的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③处理不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10%的勤工助学学生不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④片面理解高校勤工助学观念。56.2%的大学生把勤工助学与经济困难生划等号,难免出现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压力和不平衡,工作时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导致违约。
从勤工助学诚信缺失具体表现入手,通过细致分析主体内外因素,探索更加细致体贴,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1.严格责任机制,加大诚信缺失成本
①建立勤工助学诚信教育的基本制度。校外用人单位完善相关用人制度;校内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制定勤工助学活动组织管理条例、签订勤工助学诚信协议书、在每月监督考核的基础上,执行公正、合理的赏罚制度,实现诚信教育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②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置力度。对于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勤工助学学生,依据情节严重程度,用人单位扣除相应合理奖金;必要时记录诚信档案;取消助学贷款、入党、评优、选拔干部等资格,做到权责匹配,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失范行为得到控制。
2.用人单位转变用人机制,提升勤工助学层次
①用人单位走出招聘误区。注重考察大学生从事某一岗位的能力,摒弃以简历为主的选才观念。②拓宽勤工助学渠道,从劳务型向智慧型转变。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联系,开拓勤工助学岗位。③校内拓展勤工助学群体。消除勤工助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标签,招聘时经济困难生优先考虑。湖州师范学院下设经营部、市场部、家教部等6个部门,勤工助学中心负责承接、组织和管理大学生在节假日的校外勤工助学工作。
3.建立以情促教诚信教育模式,增强教育效果
①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高度责任感,用自身诚实守信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利用两课及组织相关活动,以启发引导学生重视诚信。②用人单位换位思考,做好岗前诚信、法制培训,积极引导,以理服人,以情促教,协助处理学习、工作关系。③学校相关老师应把学生勤工助学诚信缺失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引导家长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诚信教育。
4.发挥网络诚信舆论导向作用,加大高校学生负消息处理能力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虚”“实”结合,利用形式新颖的传媒渠道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减少学生受网络新媒体极端信息影响,倡导大学生自律精神。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成果,编号DS13111
参考文献:
[1]吴勇,陈迎雪.从诚信教育的角度谈高校考风建设[J].武夷学院学报2011(06)
[2]刘磊.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及教育对策[J].华章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