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江苏省泗洪县内修好的多条柏油马路,即将正式通车,却在一夜之间被泥土覆盖,种上了黄豆。泗洪县方面回应称,“埋路种豆”是为了对违法建设进行整改。近年来地方政府弄虚作假的类似“奇思妙想”并不鲜见:荒山刷绿漆,水泥场地上撒土铺薄膜“种菜”,非法征地里插无根树,甚至还有用军事伪装网覆盖建筑工地的,花样百出。这些弄虚作假的“创意”,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弄虚作假、推诿扯皮、后任者不认前债、说一套做一套、言而无信、诺而不为,凡此种种层出不穷。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过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情,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委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告诫说,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行政是以政府公信作为背书的公务活动,委任者必须慎微慎始,加以爱护珍惜。《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讲的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民信之”、“足食”与“足兵”是孔子治邦强国之政,若迫不得已在三者之中选择一个,那么可以“去兵”、“去食”,唯独不可以失去人民的信任,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处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位置,就好比多米诺骨牌中最顶头的那一张,一旦倒塌,必然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妥善处理政府信任危机,改善政府形象是关系执政基础,民心所向的大事,亟待重视。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一是加强培训,使公权力、公信力理念深入各级干部心中,使维护公信力成为处理公务的一项基本原则和要求。并且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问责体系,严肃查处违反政务诚信的行为,把查处结果记入诚信档案,与考核奖惩、职务晋升挂钩,通过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政务诚信建设。二是明确职责,公开透明,使公权力的边界清晰,接受社会监督。政府应把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逐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改革现行宣传模式,打造一个内容载体新、反应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新型宣传平台,架设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桥梁。三是公共事件、民生决策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最大程度的民众参与。要积极拓展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反映和诉求表达渠道,确保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更多更有效的听证、提案等公众参与机制。要信任、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四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突发事件提供检测、评估,对执法过程取证等。目前我国真正独立的专业第三方机构数量少,发展也不成熟,一些第三方机构挂靠在政府部门名下,实际上由政府部门领导。要改善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还当“教练员”的现状,保证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并建立相应机制以确保其评价为公众知晓。
政府公信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力量。它的聚集,靠的是一桩桩、一件件事件的点滴积攒,但流失却要比这容易得多、迅速得多。每一起事件,都可以成为政府公信力的点滴建树契机,也可能成为公信力的溃堤之穴。所以,一个文明社会的执政者必须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政府的公信力,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甘肃省委会主委)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过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情,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委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告诫说,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行政是以政府公信作为背书的公务活动,委任者必须慎微慎始,加以爱护珍惜。《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讲的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民信之”、“足食”与“足兵”是孔子治邦强国之政,若迫不得已在三者之中选择一个,那么可以“去兵”、“去食”,唯独不可以失去人民的信任,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处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位置,就好比多米诺骨牌中最顶头的那一张,一旦倒塌,必然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妥善处理政府信任危机,改善政府形象是关系执政基础,民心所向的大事,亟待重视。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一是加强培训,使公权力、公信力理念深入各级干部心中,使维护公信力成为处理公务的一项基本原则和要求。并且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问责体系,严肃查处违反政务诚信的行为,把查处结果记入诚信档案,与考核奖惩、职务晋升挂钩,通过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政务诚信建设。二是明确职责,公开透明,使公权力的边界清晰,接受社会监督。政府应把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逐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改革现行宣传模式,打造一个内容载体新、反应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新型宣传平台,架设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桥梁。三是公共事件、民生决策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最大程度的民众参与。要积极拓展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反映和诉求表达渠道,确保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更多更有效的听证、提案等公众参与机制。要信任、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四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突发事件提供检测、评估,对执法过程取证等。目前我国真正独立的专业第三方机构数量少,发展也不成熟,一些第三方机构挂靠在政府部门名下,实际上由政府部门领导。要改善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还当“教练员”的现状,保证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并建立相应机制以确保其评价为公众知晓。
政府公信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力量。它的聚集,靠的是一桩桩、一件件事件的点滴积攒,但流失却要比这容易得多、迅速得多。每一起事件,都可以成为政府公信力的点滴建树契机,也可能成为公信力的溃堤之穴。所以,一个文明社会的执政者必须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政府的公信力,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甘肃省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