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课程改革

来源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文化翻译与传播的相关理论,探讨在现有本科翻译教学中如何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译介的课程和内容模块。一是在翻译课程体系中设置中国语言文化和翻译与传播理论两门先修课程;二是把传播学理念融会贯通在已有的翻译方向课程中,包括汉外翻译、经典译文赏析、典籍翻译等笔译类课程,以及汉外口译、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等口译类本科翻译方向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传播学的视角下重新审视翻译过程和结果,重视译介效果,培养具备多元翻译观的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肺结节结构化电子病历是否有助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住培学员)掌握肺结节患者的门诊和住院管理能力。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的120名学员,其中男94人、女26人,年龄22~31(26.45±2.81)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我科设计的肺结节结构化电子病历(结构化组)和外科通用非结构化电子病历(非结构化组),
为研究血清1型Ⅰ群禽腺病毒(FAdV-1)的Fiber-2蛋白对FAdV-1在细胞水平上的中和作用,研究根据FAdV-1亚型Fiber-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Fiber-2全基因序列PCR扩增并构建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通过鸡LMH细胞研究Fiber-2蛋白抗血清对FAdV-1感染的中和作用。结果显示,FAdV-1
橡胶沥青的路用性能优异,同时橡胶沥青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废旧轮胎的资源化利用。为满足永久性路面面层材料的高性能需求,助力“双碳”目标,在普通橡胶沥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橡胶沥青的胶粉掺量,通过预活化和加入裂解剂的方式制备了30%~50%胶粉掺量的橡胶沥青,进而制备了3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研究了高掺量橡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沥青尺度下采用多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线性振幅扫描(LAS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在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定课程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框架,并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促进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基于智能AI识别系统在选煤厂煤量监测与异物识别的研究与应用,旨在采用智能AI识别系统,针对选煤厂胶带运输机场景区域,通过计算机视觉(CV)技术与视频监控规则深度融合,满足对煤量的实时监测、自动计算,同时通过AI算法模型实时分析运行中胶带的异物情况(如煤矸石、金属物等),实现选煤厂生产过程中各类安全管理问题的可感知、可预警、可追溯。
中华文化经典是高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主要科目,基于中华文化传播的视角,阐释中华文化经典的内涵及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部分大学的调研,分析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现状,剖析内地(大陆)与港澳台高校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改进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调整、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内容拓展、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改进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以2021中英文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以UAM Corpus为分析工具,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系统探究政府工作报告汉译英过程中及物性过程类型变化的具体特征,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类和阐释。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中英两版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及物性过程有哪儿些不同?(2)中英两版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及物性过程有哪儿些变化?(3)什么原因导致了汉译英中过程类型的变化?研究发现如下:(1)语料
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生动性、实践性的重要资源,思政课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有用人才,二者在目标、需求和价值上相互契合。在乡村振兴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需注意学生的“厌农”“轻农”情绪,以及处理好思政课与乡村振兴如何融合等难题,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着手,培养学生的“爱农”情怀、“系农”情节和“为农”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剧院建筑作为城市的公共文化建筑在提供戏剧演出的同时,更承担着为城市公众提供日常生活空间的职责。该文以坪山大剧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融入公众日常生活的前提可能,并进一步从开放的外部环境、多元的建筑功能、亲和的建筑形式三个层面系统地探讨能够融入公众日常生活的剧院建筑设计方法,并对其他公共文化建筑也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同时传递了一种关注公众日常的建筑设计价值取向。
我国正处于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之际,迫切需要消除国际上对我国的刻板印象与偏见,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的原因、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提出应当进一步提高留学生课程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相关中华文化课程中应注重提高课程的品质,以及传播中华文化中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考虑等有效方法。最后,文章对在传播中华文化时应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