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冰器时代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lau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视点
  
  2011年1月8日,2011雪鸟极限先锋攀冰交流大会在北京举办。2011年1月15日,BLAcK DIAMOND/三夫2011北京桃源仙谷攀冰装备体验日在北京举办。2011年1月14—17日,以“冰上飞舞,自在我心”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攀冰节在四姑娘山双桥沟举办。2011年2月7日~8日,THENORTH FACE冠名赞助,BLAcK DIAMOND作为赛事技术装备赞助,由北京爱巅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主办的2011 THE NORTH FACE全国攀冰大会在北京举办。2011年2月7日,DMM蜀山探险2011攀冰交流大会在四川双桥沟举办。2011年的春节前后,一系列由户外品牌商冠名赞助的攀冰交流大会的举办,吸引了众多攀冰爱好者的参与,从中我们看到了近几年攀冰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与变化。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攀冰由攀岩运动发展而来,是攀登高山、雪山的必修科目,更是登山运动的基本技能之一。70年代以前,冰壁攀登一直是登山探险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许多登LU家就因为在攀登过程中遇到冰壁而功亏一篑。60年代末欧洲一些登山者针对这难题,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发明了小冰镐附带锯齿状镐头以及带坚硬前刺的冰爪。许多登山者使用这些改进的新装备到处寻找冰壁进行攀登,在他们攀登冰壁的同时进一步改进装备和技术,像美国的伊冯·乔内里,杰夫·洛,格里格·洛,已成为现代攀冰的代名词。现代攀冰技术被欧洲的登山家和到欧洲攀冰的美国登山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开创了许多非常困难的攀登路线。使得冰雪攀登技术越来越高也由此带动攀冰比赛在欧美逐渐盛行起来。
  中国的攀冰运动开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被视为专业运动员才能从事的极限运动。到了90年代末,这项运动开始进入普通户外爱好者的视野。近年来,由于对冰瀑冰壁的安全保护开发以及攀冰装备的不断进步,攀冰已经变得容易入门。
  “想体验下BD的新cobra吗?只有五百多克。”深圳喜马拉雅公司的大雄在诱惑我,对于三年没碰冰镐的我确实是恢复攀冰的理由。当然,我也想看看现在大家攀冰的水平和状态。于是,2011年1月5日,我来到北京桃源仙谷。活动之前我利用挂绳的机会体验了下这几款改良的冰镐,总体感觉轻而稳定打镐比较自然,弹冰也比老款大大减少。冰镐入冰后很有踏实感,很快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攀冰的感觉。我突然发现,以往对“冰器”的苛刻要求和选择。我想这是随着运动的发展和成熟装备的制造和改良也渐渐成熟与稳定,逐渐地更切合攀登者的实际需要。这次攀冰除了让我体验了现阶段的装备之外,让我更是感觉到这几年来国内攀冰的变化:
  一、参与攀冰的群体人数大大增加。这次一到桃源仙谷,场景很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有一百多人,比几年前的人数多了几倍。据说现在平均每个周末也有上百人大斜坡的初级练习区域经常是密集地挂满线路,还需要互相协调才能保证各个队伍的活动。攀冰群体的扩大,实在令人感到欢欣鼓舞。
  二、尖端攀冰水平大大提高。像小何,周鹏等代表的活跃攀冰者都达到了领攀6级难度的水平,这在几年前是很少见的。以往桃源仙谷中难度较大的迎浪石区域,只有少数高手才去尝试,而且每次攀爬都成为众人观摩和学习的中心。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很多爱好者默默体味攀登乐趣的所在。水平的提高使得攀冰能更为平民化和大众化。
  三、攀冰者的整体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几年前很多爱好者是以参观和体验为主,很多人站在冰壁下面不太敢上总会给自己一些借口;真正实地攀爬和感触的,只有屈指可数的铁杆攀登爱好者。而现在或许是大环境的影响,即使是头一次来的户外爱好者也非常积极踊跃地尝试。攀冰从起初的极限。高难,高风险运动,渐渐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为带来刺激和激情的生活点缀。
  四、攀冰装备更减少了作为“奢侈品”的高端定位。当然,这跟攀冰群体整体改进的经济状况相关。我们所见到的是活动场地冰镐“泛滥成灾”,也不再对镐尖的损耗痛惜不已。投入一点的爱好者,拥有多对冰镐以应对不同的场地或者路线,都是很正常的情形。
  五、交流的氛围比几年前更热烈开放。以1月15日的专业组比赛为例:这次活动是以体验为主比赛为辅,所以比赛的规则是参与者一起讨论决定的,比赛中大家气氛非常活跃而友好,作为号种子选手的小何甚至提出了苛刻自己的措施(比赛是以镐数记成绩的)——让大家镐,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大家相互鼓励和指导。这跟几年前攀冰者是一个一个小团体,团体之间很少交流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友好的气氛和互助的提高相辅相成,使得攀冰运动成为更吸引人的社交手段。
  六、品牌商剥攀冰运动推广的加大力度的支持。近几年来各个品牌商为宣传品牌做了很多推广活动,这些活动给大众提供了对攀冰运动认识的平台。这次活动除了提供冰镐,冰爪,冰锥等专业器材的体验之外,还为完全没接触过攀冰的爱好者提供了高山靴,安全带等全套的装备让攀冰的门槛更低,使更多的人可以非常便利地尝试并体验攀冰的感觉。另一方面,此次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回馈了一直坚持攀登运动的爱好者,大家可以与受邀而来的攀冰高手零距离接触,从理论讲座到攀登实践,可以使很多中级爱好者的攀登感觉得到系统提升。
  攀冰,是很多户外爱好者都熟悉的运动。与攀岩的不同之处在于,攀冰在顺应冰壁的同时,也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路线敲击冰瀑时冰花四溅,破坏与开创的快感并存。这样就增加了冲坠时的危险因素,锋利的器械大大提高了磕碰受伤的可能性。当下,攀冰运动在中国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我们依然要看到其潜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先锋攀登的稳定性普遍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建议攀爬者要先锋自己极限难度以下的路线。攀冰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技术和操作的难度,最好在保证决不脱落的情况下进行领攀,不可急躁冒进。
其他文献
驾车离开绩溪,此次走马浙皖的最后一站便是安徽黟县的宏村。  宏村,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称,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世人对行徽州对皖南的印象皆是来自于宏村,在人流熙攘热闹非凡的宏村村口,我却没有停车,而是继续驾车向北行驶不远,来到了一个叫卢村的地方。  将车停在村口的水泥打谷场上,一片黑白相间的老房子便静静地矗立在我的眼前,相比于刚才路过的宏村,这里显得平静了许多。
1919年,被称为“植物猎人”的英国人乔治·福雷斯特来到偏僻的龙川江源头,在莽莽丛林中,发现了一株巨大的杜鹃花,兴奋地采集了一块圆盘标本,将其命名为“大树杜鹃”,并带回大英博物馆展出,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再也听不到大树杜鹃的消息,难道大树杜鹃灭绝了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杜鹃专家冯国楣先生不愿放弃,多方查询,几经周折,1981年终于再次在腾冲大塘发现了大树杜鹃,使这一植物奇
1982年出生于上海金山,16岁他凭借一篇《杯中窥人》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18岁他出版了一本名叫《三重门》的小说,随即单月销售过百万册。韩寒的职业分为作家,赛车手,歌手,杂志主编等。国内顶尖的赛车手和中国访问量最高的博客主人,成了他最新的身份。  OUTDOOR:最近在漠河举办的中国汽车拉力赛出了意外?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韩寒:个人失误,切得太狠。  OUTDOOR:在赛车过程中最享受的
在云南省西部有条具有辉煌历史的爱国路、英雄路一滇缅公路,这条昔日的抗战物资补给生命线上无数的滇西父老乡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忠诚坚定的民族魂魄构筑起了一条维系国家命运的输血大动脉。滇西人民修建滇缅公路造就的地上通途谱写了改变国人命运的重要历史诗篇,在《云南文史资料》中这条东起云南昆明西出边境重镇畹町与仰光公路相接,全长1164公里的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云南战场与缅甸战场的战略支撑线,当年的热血彰显的民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日益完善,这年头杀人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年代久远一点的是安排他到山西打工再早前可以推荐他每天喝一杯牛奶现在比较流行的则是介绍他到富士康上班。基本上,我们可以让一个人悄无声息或者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不留任何口实。  不过对于跟你有仇的登山客来说以上的手段还是有一些困难他们的经济状况自然不屑于到山西下煤窑  身体状况也健康到无法用每天一杯三聚氰氯来消灭,心理之坚强只会让若干血
爱着户外的人们对凡是有利于健康、环保的各种活动都乐此不疲,自行车运动无疑是其中最为低碳环保的一种。自行车运动在近几年开始逐渐回归,公路、山地、死飞都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各地也陆续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山地自行车赛,大都不是职业赛,主要是体现比赛的乐趣,也不强调一定是专业选手,而是面向大众、面向户外骑行爱好者们。这种既可欣赏风景,又能参与健身运动而且低碳环保的比赛,很受人们欢迎。  随着青海湖环湖
OUTDOOR:最初您是怎么想到要创立“行走的力量”这样一个活动呢?  陈坤:我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面简要提到过。对我自身来说,我拥有的财富和名利或许是个考验,曾让我迷失。在2008年的某个时刻,通过行走,我发现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在2010年8月的时候,我离开了原来的经纪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对于我来说,有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到一个我一直想做的项目中去。也刚好是在那个时候,我在出差时遇到
又一年的六一儿童节了?早于儿童节来临的是一个德国的母亲,“我的孩子,春天来了——珂勒惠支与中国当代艺术”从3月开始在全国巡展珂勒惠支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鲁迅评价她的作品是:“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抛开艺术和精神的觉醒只说孩子和成长,成长和环境,在战争中失去了全部家人的珂勒惠支最主要
道拉吉里峰山难救援  中国道拉吉里峰登山队在攀登尼泊尔境内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时发生死难事故。登山队5月13日登顶道拉吉里峰晚上在下撤途中遭遇大雾和迷路队员李斌在海拔7400米高度因体力衰竭死亡另外两名队员赵亮和韩昕因滑坠遇难。领队杨春风队员张伟、张梁、张硕坪、楼国龙及七名夏尔巴向导稍后搭载救援直升机抵达加德满都,关于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报道,敬请留意本刊后续报道。    纪录    世上“裸潜”
中巴边境的喀喇昆仑山脉,方圆15公里之内,耸立着41座6500米以上山峰,其中四座8000米以上雪山:Chogori—乔戈里(又称K2,8611米)、GasherbrumI—加舒布鲁姆I(8068米)、Broad Peak—布洛阿特峰(8047米)、GasherbrumII—加舒布鲁姆II(8035米)。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能这样360度的全景欣赏雪山,这就是喀喇昆仑的魅力。  “乔戈里”为塔吉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