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自然的研究自古就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今不止中国,整个世界都非常看重生态问题。本文先阐述道家的自然观,然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道家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的贡献,最后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自然观;道家;生态
一、道家的自然含义——以老庄思想为主
道家哲学通常和道教一同影响着代代国人,而道家所提倡的自然观,更是在生态问题愈加重要的当今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如今我国正飞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挑战,因此对道家自然观的重新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自然”是道家的专业术语,在中国文字记载中首见于《老子》,在书中有五次作为一段论述中的核心概念而出现。道家的自然观哲学中,“自然”这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自然事物的集合体”或“大自然”有一定区别,更像是西方哲学所说的“本源”、“自然而然”。老子的“自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与人类活动的人类社会相对的自然界,而是天然、无为的意思,强调一种自然无为的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要遵从地的法则,地要遵从天的法则,天要遵从道的法则,而道还需遵从自然法则,可见老子的哲学观是以“自然”为中心的。在庄子思想中,“自然”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核心,《庄子》一书中有多处涉及到“自然”。分析该著作可看出,庄子的自然,显然也并不是客观意义上的自然世界。“自然”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天然率真;其二是超然物外的自由境界;其三是“淡然无极”的素朴之美。
二、道家自然观对生态文明的贡献
(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核心
自从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变得狂妄,对于征服自然的欲望日益增强。肥沃的土壤被过度施肥导致自身恢复能力变差甚至流失;化工污染随意排放污染地下水源,都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破坏。现代社会之所以强调生态文明,是因为这种破坏给人类存在的环境带来了不可预估的灾难,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道家最主要的生态伦理思想便是“道法自然”,在道家哲学中,“道”是道家最核心的概念,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万物凭借“道”而产生,依“道”而存在。前文说过,《老子》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究其根本,“道”就是“自然”,既是先于天地万物、自身即为其基本与根源的本体,也是通贯于天、地与人之间的根本动力。道家提倡用自然的本身的规律来对待自然,因而人在面对、开发利用自然界时,即使相关技术一再更新、愈加高效,仍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因为在道家哲学里,“道”的原则是最高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和人类社会都要遵守其法则。
(二)“和谐相处”的共存之道
自然生态蕴含和谐之美,生态文明当以和谐为基。生态文明的构建,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道家哲学十分注重天人关系,在中国哲学的各個流派中,天人关系往往都是形成较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所必需的基础,通过不同思想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天人关系理论在中国哲学中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作为思想的主体从自然万物中脱然而出,进而决定了哲学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二是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具体发生的各种现实联系和作用,该方主要涉及对天人关系所遵循的一般性、普遍性原则的具体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这两个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技术与克隆技术的发展就衍生出了一系列危机论:机器本没有生命,但通过人类的设计后,它是否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发明?克隆出的生物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对于自然还有太多的未知,应当将这种“和谐相处”应用到整个自然界而不只是仅限于“人对物”的领域,如在资源方面,对自然资源的获取要尊重自然,在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取之有道,物尽其用,合理利用。
三、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赫胥黎认为:“近代科技庸俗的自夸征服了自然...然而若论人与自然的伦理系统,我们仍然必需回到中国道家。”著名的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也指出:“在伟大的诸传统中,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是最完美的生态智慧。”当代生态文明建设,要破除人与自然的对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倡导“自然无为”的态度和做法,不逆天而行违背自然规律。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从天人关系的两方面同时出发,理应受到“道法自然”法则的约束,且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对事物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不是一味地消极而完全无所作为,而是依循天地万物的本身的发展规律,不改变自然应有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让其自然的发展。在理论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专题性问题,更要注重整体性的理论建构,形成建立在包含道家生态文明思想在内的、结合了道家哲学自然观思想和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生态文明。
结束语
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我们寻找了一个重新审视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视点,试图从该思维模式出发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今天,我们以道家哲学的思想作为基础,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与自然界的其他物和谐相处,意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主宰,要对自然怀着和平、敬畏的态度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J].求索.2006.1.30
[2]谭俐莎.自然之道与存在之思:生态视野中的道家自然观——以老庄自然哲学为例[J].求索.2008.3.31
[3]Aldous Huxley.Letters of Aldous Huxley in The Extended Circle[M]
[4]Fritjof Capra.Uncommon Wisdom.Conversations with Remarkable People.Simon & Schuster edition published.January.1988
[5]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朱晓鹏.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现代价值及其展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5.15
[7]陈燕.道家文化的自然之道与存在之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
[8]郭树森,陈金凤.葛洪儒家伦理观与道教理论的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5
作者简介:
何昕怡(1996-),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人,中央民族大学2015级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生。
薛雅琨(1997-),女,四川省西昌人,中央民族大学2015级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自然观;道家;生态
一、道家的自然含义——以老庄思想为主
道家哲学通常和道教一同影响着代代国人,而道家所提倡的自然观,更是在生态问题愈加重要的当今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如今我国正飞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挑战,因此对道家自然观的重新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自然”是道家的专业术语,在中国文字记载中首见于《老子》,在书中有五次作为一段论述中的核心概念而出现。道家的自然观哲学中,“自然”这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自然事物的集合体”或“大自然”有一定区别,更像是西方哲学所说的“本源”、“自然而然”。老子的“自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与人类活动的人类社会相对的自然界,而是天然、无为的意思,强调一种自然无为的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要遵从地的法则,地要遵从天的法则,天要遵从道的法则,而道还需遵从自然法则,可见老子的哲学观是以“自然”为中心的。在庄子思想中,“自然”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核心,《庄子》一书中有多处涉及到“自然”。分析该著作可看出,庄子的自然,显然也并不是客观意义上的自然世界。“自然”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天然率真;其二是超然物外的自由境界;其三是“淡然无极”的素朴之美。
二、道家自然观对生态文明的贡献
(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核心
自从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变得狂妄,对于征服自然的欲望日益增强。肥沃的土壤被过度施肥导致自身恢复能力变差甚至流失;化工污染随意排放污染地下水源,都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破坏。现代社会之所以强调生态文明,是因为这种破坏给人类存在的环境带来了不可预估的灾难,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道家最主要的生态伦理思想便是“道法自然”,在道家哲学中,“道”是道家最核心的概念,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万物凭借“道”而产生,依“道”而存在。前文说过,《老子》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究其根本,“道”就是“自然”,既是先于天地万物、自身即为其基本与根源的本体,也是通贯于天、地与人之间的根本动力。道家提倡用自然的本身的规律来对待自然,因而人在面对、开发利用自然界时,即使相关技术一再更新、愈加高效,仍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因为在道家哲学里,“道”的原则是最高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和人类社会都要遵守其法则。
(二)“和谐相处”的共存之道
自然生态蕴含和谐之美,生态文明当以和谐为基。生态文明的构建,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道家哲学十分注重天人关系,在中国哲学的各個流派中,天人关系往往都是形成较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所必需的基础,通过不同思想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天人关系理论在中国哲学中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作为思想的主体从自然万物中脱然而出,进而决定了哲学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二是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具体发生的各种现实联系和作用,该方主要涉及对天人关系所遵循的一般性、普遍性原则的具体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这两个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技术与克隆技术的发展就衍生出了一系列危机论:机器本没有生命,但通过人类的设计后,它是否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发明?克隆出的生物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对于自然还有太多的未知,应当将这种“和谐相处”应用到整个自然界而不只是仅限于“人对物”的领域,如在资源方面,对自然资源的获取要尊重自然,在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取之有道,物尽其用,合理利用。
三、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赫胥黎认为:“近代科技庸俗的自夸征服了自然...然而若论人与自然的伦理系统,我们仍然必需回到中国道家。”著名的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也指出:“在伟大的诸传统中,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是最完美的生态智慧。”当代生态文明建设,要破除人与自然的对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倡导“自然无为”的态度和做法,不逆天而行违背自然规律。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从天人关系的两方面同时出发,理应受到“道法自然”法则的约束,且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对事物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不是一味地消极而完全无所作为,而是依循天地万物的本身的发展规律,不改变自然应有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让其自然的发展。在理论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专题性问题,更要注重整体性的理论建构,形成建立在包含道家生态文明思想在内的、结合了道家哲学自然观思想和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生态文明。
结束语
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我们寻找了一个重新审视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视点,试图从该思维模式出发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今天,我们以道家哲学的思想作为基础,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与自然界的其他物和谐相处,意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主宰,要对自然怀着和平、敬畏的态度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J].求索.2006.1.30
[2]谭俐莎.自然之道与存在之思:生态视野中的道家自然观——以老庄自然哲学为例[J].求索.2008.3.31
[3]Aldous Huxley.Letters of Aldous Huxley in The Extended Circle[M]
[4]Fritjof Capra.Uncommon Wisdom.Conversations with Remarkable People.Simon & Schuster edition published.January.1988
[5]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朱晓鹏.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现代价值及其展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5.15
[7]陈燕.道家文化的自然之道与存在之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
[8]郭树森,陈金凤.葛洪儒家伦理观与道教理论的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5
作者简介:
何昕怡(1996-),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人,中央民族大学2015级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生。
薛雅琨(1997-),女,四川省西昌人,中央民族大学2015级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