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力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基石,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才是学习的开始.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内在原因,激励、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力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表扬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本文通过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动力;提高;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意义
学习动力是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维持当前的学习、使行为向一定的目标趋近的内部动力,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指向一定的目标,推动学生向目标前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不仅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更是学校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
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1.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小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理解不了知识的内容,再加上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生硬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提不起来学生的好奇心.老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学生的思想,小学生的专注力本来就不强,学生不能一直跟著教师的上课思路进行学习.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最有效方法.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渴望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心理表征,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学生倘若对于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朝着自己指向的方向前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达到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猛升的效果.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拥有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加自信,对自己的认可度较高,意志力较强,能够克服多种困难.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产生的学习动力也越强.
4.成功的归因观
维纳归因理论将成败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外界环境、自身心理.长期消极归因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控制学生学习动力的水平,引领学生多做内部归因,少做外部归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自觉意识,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将学生带入正轨,剩下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成为一个能约束自己、有自觉意识的人,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需要自己主动.首先,学生要学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匆匆地看几眼课本,而是要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明白章节内容,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看课本来知道什么叫小数,小数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小数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学生要把自己所认识了解的内容记下来.其次,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思考现实中的例子.最后,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学生进行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数学是与生活相关的,它可以培养人的大脑灵活度.学生要自觉进行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打好数学基础,对日后的数学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
2.独立思考和大胆猜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的教学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知识,而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吸收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断大胆猜想、自我锻炼和独立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独立地思考问题,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猜想是对思维的释放,猜想得到认可后,学生就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独立思考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详细讲解后,让学生根据两者的联系进行独立思考和大胆猜想,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理解两位数除法,判断并分析其正确性,然后再对两位数除法仔细讲解.
3.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因兴趣诱导而成功的事件,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学生,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课堂施加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和活动,调节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凭借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教学.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时,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举出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带角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想今天讲课的主题,伴随着学生的猜想,教师可以引入新的课题.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根据教室内存在的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大收集”的活动,寻找教室中存在的角,充分利用活动效果学习直角、钝角、锐角的知识.
4.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友好关系,增进师生的友谊
贝尔纳曾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教师要在教学中改进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身为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要做到平等对待.教师要容得下所有学生,心怀大度,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只要喜欢一位教师,就会愿意去上他的课,愿意主动学习.在学校里,学生比较喜欢年轻的教师,为什么呢?因为年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小一点,愿意成为学生的朋友,朋友似的教学态度会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学生毕竟比较顽皮,教师在与学生做朋友之余还要有一定的威严.总之,教师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亲近教师,学习的动力也会上升. 5.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动力,老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给学生讲解各种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转变角度,灵活思维.例如,在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学校中有哪些三角形,学校的篮球架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鼓励学生猜想三角形对生活的作用,还可以给学生一根绳子,让学生围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教师要先拓展学生的思维,再进行讲解,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要利用教学内容开动学生的脑筋.
6.抓住機会表扬、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信心
学生的信心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学生的自信心越强,学习的动力也越强.教师应抓住合适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信心,从正向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善意的真诚的赞美.在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给予学生认可的眼神,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提出合理的期望.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提出问题,面对学生不是特别精准的回答,教师应寻找学生讲述的正确点给予肯定,但需要告诉学生继续努力.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信心,还会起到激励效果.在课后作业的批阅阶段,教师要详细评定,给出成绩,写出评语,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7.在班上建立学习小组,进行比赛,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通常是争强好胜、爱表现的,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机会,根据班上的学生特点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或者五人小组,并在组内选择一名队长,让学生之间进行比拼.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投影仪上播放一些小数的加减法试题,让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上台计算,两个小组比拼,看哪组算得又快又准,最后对比拼中获胜的小组进行考核,从中选出前三组进行嘉奖.数学就是要开动思维,教师要利用数学活动来让学生都参与进去,进行数学的学习.小组活动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总结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最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曹婷.浅析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因素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上,2014(8):197.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动力;提高;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意义
学习动力是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维持当前的学习、使行为向一定的目标趋近的内部动力,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指向一定的目标,推动学生向目标前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不仅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更是学校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
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1.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小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理解不了知识的内容,再加上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生硬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提不起来学生的好奇心.老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学生的思想,小学生的专注力本来就不强,学生不能一直跟著教师的上课思路进行学习.
2.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最有效方法.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渴望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心理表征,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学生倘若对于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朝着自己指向的方向前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达到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猛升的效果.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拥有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加自信,对自己的认可度较高,意志力较强,能够克服多种困难.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生,产生的学习动力也越强.
4.成功的归因观
维纳归因理论将成败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外界环境、自身心理.长期消极归因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控制学生学习动力的水平,引领学生多做内部归因,少做外部归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自觉意识,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将学生带入正轨,剩下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成为一个能约束自己、有自觉意识的人,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需要自己主动.首先,学生要学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匆匆地看几眼课本,而是要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明白章节内容,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看课本来知道什么叫小数,小数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小数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学生要把自己所认识了解的内容记下来.其次,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思考现实中的例子.最后,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学生进行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数学是与生活相关的,它可以培养人的大脑灵活度.学生要自觉进行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打好数学基础,对日后的数学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
2.独立思考和大胆猜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的教学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一切知识,而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吸收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断大胆猜想、自我锻炼和独立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独立地思考问题,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猜想是对思维的释放,猜想得到认可后,学生就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独立思考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详细讲解后,让学生根据两者的联系进行独立思考和大胆猜想,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理解两位数除法,判断并分析其正确性,然后再对两位数除法仔细讲解.
3.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因兴趣诱导而成功的事件,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学生,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课堂施加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和活动,调节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凭借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教学.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时,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举出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带角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想今天讲课的主题,伴随着学生的猜想,教师可以引入新的课题.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根据教室内存在的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大收集”的活动,寻找教室中存在的角,充分利用活动效果学习直角、钝角、锐角的知识.
4.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友好关系,增进师生的友谊
贝尔纳曾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教师要在教学中改进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身为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要做到平等对待.教师要容得下所有学生,心怀大度,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只要喜欢一位教师,就会愿意去上他的课,愿意主动学习.在学校里,学生比较喜欢年轻的教师,为什么呢?因为年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小一点,愿意成为学生的朋友,朋友似的教学态度会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学生毕竟比较顽皮,教师在与学生做朋友之余还要有一定的威严.总之,教师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亲近教师,学习的动力也会上升. 5.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动力,老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给学生讲解各种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转变角度,灵活思维.例如,在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学校中有哪些三角形,学校的篮球架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鼓励学生猜想三角形对生活的作用,还可以给学生一根绳子,让学生围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教师要先拓展学生的思维,再进行讲解,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要利用教学内容开动学生的脑筋.
6.抓住機会表扬、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信心
学生的信心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学生的自信心越强,学习的动力也越强.教师应抓住合适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信心,从正向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善意的真诚的赞美.在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给予学生认可的眼神,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提出合理的期望.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提出问题,面对学生不是特别精准的回答,教师应寻找学生讲述的正确点给予肯定,但需要告诉学生继续努力.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信心,还会起到激励效果.在课后作业的批阅阶段,教师要详细评定,给出成绩,写出评语,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7.在班上建立学习小组,进行比赛,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通常是争强好胜、爱表现的,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机会,根据班上的学生特点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或者五人小组,并在组内选择一名队长,让学生之间进行比拼.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投影仪上播放一些小数的加减法试题,让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上台计算,两个小组比拼,看哪组算得又快又准,最后对比拼中获胜的小组进行考核,从中选出前三组进行嘉奖.数学就是要开动思维,教师要利用数学活动来让学生都参与进去,进行数学的学习.小组活动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总结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最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曹婷.浅析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因素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上,2014(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