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英语课前活动大多以“值日生报告”的形式展开,形式单一,脱离当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笔者基于一线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前活动,并将英语课前活动和当堂课时任务有机结合,让课前活动真正成为教学助力。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实现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到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笔者认为,有效地开展多样化的英语课前活动能使课堂富有生命力,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理论背景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不是通过学习语言规则而获得,而是在拥有大量的、合适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中逐渐自然形成。学习动机、焦虑感等情感因素会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若习得者情感积极,可理解性输入更容易内化成语言能力。Swai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不足以使学习者习得语言,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来引起习得者意识到自身语言问题,继而自我修正。课前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高效吸收语言。同时,学生站在讲台上实施课前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输出的过程。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根据课程进度,笔者提前一周安排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行准备3至5分钟的课前活动。学生充当表演者组织同学们开展活动,要求利用多媒体,且必须与当前所学的单元相关。教师课下引导表演者,课上协助表演者并对其表现给予评价。活动结束后,根据语音语调、流利度、内容结构、形式新颖、跨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教师和台下学生对表演者进行评价。教师将表演者的活动照片、同伴评价、教师评价放进成长记录袋,作为期末评价的参考。
2.课前活动类型。
(1)课前演讲。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课前演讲,教师应鼓励学生搜集资料、精心准备,确保内容的充实和新颖,展示时图文并茂。在第2单元第四课时中,表演者打扮成圣诞老人,讲述狄更斯的作品《圣诞颂歌》里的故事。此课前演讲是教材中阅读文章的整合,便于学生在后续课堂中高效进行阅读训练。除了讲述故事,表演者也可以介绍作品,如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名言等。
(2)英语短剧。短剧表演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表演的内容可以由学生原创,也可以借鉴网上的剧本,还可以将课文内容进行改编。表演者不仅需要精心撰写台词,还要根据预先创设的情境加入肢体动作、换上表演服装、注意语音语调。在第11单元复习课中,八位学生将课文“The shirt of a Happy Man”改编成短剧,深受欢迎。
(3)游戏。课前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能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运用语言。表演者可参照网上的游戏创意,也可自主开发游戏。在第1单元复习课中,表演者围绕“How do I study English?”组织学生玩 “你演我猜”的游戏。其他常见的游戏类型包括:单词竞猜,单词接龙等。
(4)欣赏英文歌曲。教师可以鼓励表演者将英文歌曲作为载体,提炼语法知识,训练听力能力,传递文化信息,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英文歌曲可在课间循环播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加听力输入量。在第2单元第三课时课前活动中,表演者将英文歌曲This is Halloween的歌词挖空,改编成听填信息。最后,表演者提取歌词里面万圣节的元素,介绍万圣节。
(5)配音。配音既能锻炼表演者的口语能力,也能训练观众的听力。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表演者需反复操练。在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中,表演者对美国电影《超级奶爸》的片段进行现场配音,将青少年在长辈前的叛逆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6)观看影视片段。影视片段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像欣赏英文歌曲一样,应将视频和英语学习相结合,可采用听填信息、回答问题等形式。在第12单元第二课时中,表演者组织学生观看911事件的英文影视片段,然后就片段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结合演讲的形式介绍911事件。
(7)考前课前活动。临近大考,课前活动可以围绕考试展开。表演者可从自己的笔记本中挑出常考的知识点,制作成课件,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重点。表演者也可整理以往考试和练习中的错题,组织学生当堂做题,而他们则模仿老师当堂讲解。
四、结语
英语课前活动之所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是这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但在实施过程中需确保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讲,愿意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张莹.浅谈高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多样化[J].英语教师,2015 (21).
[2]卫平.英语课前有效热身活动设计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6).
[3]郭琳琳.英语课前的热身活动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1(13).
[4]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5]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In E.Hinkel(Ed.),Handbook 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实现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到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笔者认为,有效地开展多样化的英语课前活动能使课堂富有生命力,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理论背景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不是通过学习语言规则而获得,而是在拥有大量的、合适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中逐渐自然形成。学习动机、焦虑感等情感因素会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若习得者情感积极,可理解性输入更容易内化成语言能力。Swai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不足以使学习者习得语言,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来引起习得者意识到自身语言问题,继而自我修正。课前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高效吸收语言。同时,学生站在讲台上实施课前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输出的过程。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根据课程进度,笔者提前一周安排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行准备3至5分钟的课前活动。学生充当表演者组织同学们开展活动,要求利用多媒体,且必须与当前所学的单元相关。教师课下引导表演者,课上协助表演者并对其表现给予评价。活动结束后,根据语音语调、流利度、内容结构、形式新颖、跨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教师和台下学生对表演者进行评价。教师将表演者的活动照片、同伴评价、教师评价放进成长记录袋,作为期末评价的参考。
2.课前活动类型。
(1)课前演讲。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课前演讲,教师应鼓励学生搜集资料、精心准备,确保内容的充实和新颖,展示时图文并茂。在第2单元第四课时中,表演者打扮成圣诞老人,讲述狄更斯的作品《圣诞颂歌》里的故事。此课前演讲是教材中阅读文章的整合,便于学生在后续课堂中高效进行阅读训练。除了讲述故事,表演者也可以介绍作品,如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名言等。
(2)英语短剧。短剧表演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表演的内容可以由学生原创,也可以借鉴网上的剧本,还可以将课文内容进行改编。表演者不仅需要精心撰写台词,还要根据预先创设的情境加入肢体动作、换上表演服装、注意语音语调。在第11单元复习课中,八位学生将课文“The shirt of a Happy Man”改编成短剧,深受欢迎。
(3)游戏。课前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能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运用语言。表演者可参照网上的游戏创意,也可自主开发游戏。在第1单元复习课中,表演者围绕“How do I study English?”组织学生玩 “你演我猜”的游戏。其他常见的游戏类型包括:单词竞猜,单词接龙等。
(4)欣赏英文歌曲。教师可以鼓励表演者将英文歌曲作为载体,提炼语法知识,训练听力能力,传递文化信息,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英文歌曲可在课间循环播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加听力输入量。在第2单元第三课时课前活动中,表演者将英文歌曲This is Halloween的歌词挖空,改编成听填信息。最后,表演者提取歌词里面万圣节的元素,介绍万圣节。
(5)配音。配音既能锻炼表演者的口语能力,也能训练观众的听力。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表演者需反复操练。在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中,表演者对美国电影《超级奶爸》的片段进行现场配音,将青少年在长辈前的叛逆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6)观看影视片段。影视片段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像欣赏英文歌曲一样,应将视频和英语学习相结合,可采用听填信息、回答问题等形式。在第12单元第二课时中,表演者组织学生观看911事件的英文影视片段,然后就片段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结合演讲的形式介绍911事件。
(7)考前课前活动。临近大考,课前活动可以围绕考试展开。表演者可从自己的笔记本中挑出常考的知识点,制作成课件,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重点。表演者也可整理以往考试和练习中的错题,组织学生当堂做题,而他们则模仿老师当堂讲解。
四、结语
英语课前活动之所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是这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但在实施过程中需确保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讲,愿意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张莹.浅谈高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多样化[J].英语教师,2015 (21).
[2]卫平.英语课前有效热身活动设计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6).
[3]郭琳琳.英语课前的热身活动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1(13).
[4]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5]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In E.Hinkel(Ed.),Handbook 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