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很多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把历史课当做休闲课,没有兴趣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创造活跃的气氛,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爱好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爱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爱好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以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提供了条件。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拟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靠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爱好与爱好基础上的。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自发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的尝试。
一、轉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爱好。我选择高中历史教材故事性较强的章节,组织学生自编历史故事,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再现于历史课堂,把学生带到前人生活的历史场景中。这样,他们很轻易理解当事人的想法,在古今观点的比较中能更好的明辨是非,完成教学目标。②教材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局限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完善,也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对
它进行补充、改进。
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例如,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目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苏联为什么派出人员,提供资金和枪械帮助中国国民党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根据通过各种途径把握的知识,自己得出了十几个结论:国民党由于执行了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苏联才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大力支持国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苏联愿与国民党联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力量还太弱小,且国共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支持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而当共产党力量强大以后,还可以从国民党内部来把握政权,实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联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壮大自己的阵营才支持、联合国民党共同反帝等等。所有这些观点,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学总结得出的。这就使学生们在争论的过程中把握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思路,提高了学习爱好。采用这种教学法的要害是看教师如何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踊跃地参加到讨论、答辩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教益。我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报告会、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学唱革命歌曲;指导学生搜集地方史料,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愉悦的情境活动中,发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实践证实,新奇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史爱好。②学生素质得到提高。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如在《南京大屠杀》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再次大屠杀的场境。这就要求学生阅读大量史料,整理归纳,合理阐发,然后塑造角色表演。通过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即兴表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可匹比的。③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同时迫使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黄小波《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6月
[2]《教育与创新》宋旭辉.上海教育1999年第1期
[3]《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2月第1版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爱好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爱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爱好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以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提供了条件。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拟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靠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爱好与爱好基础上的。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他们自发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的尝试。
一、轉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爱好。我选择高中历史教材故事性较强的章节,组织学生自编历史故事,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再现于历史课堂,把学生带到前人生活的历史场景中。这样,他们很轻易理解当事人的想法,在古今观点的比较中能更好的明辨是非,完成教学目标。②教材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局限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完善,也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对
它进行补充、改进。
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重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例如,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目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苏联为什么派出人员,提供资金和枪械帮助中国国民党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根据通过各种途径把握的知识,自己得出了十几个结论:国民党由于执行了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苏联才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大力支持国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苏联愿与国民党联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力量还太弱小,且国共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支持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而当共产党力量强大以后,还可以从国民党内部来把握政权,实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联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壮大自己的阵营才支持、联合国民党共同反帝等等。所有这些观点,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学总结得出的。这就使学生们在争论的过程中把握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思路,提高了学习爱好。采用这种教学法的要害是看教师如何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踊跃地参加到讨论、答辩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教益。我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报告会、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学唱革命歌曲;指导学生搜集地方史料,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愉悦的情境活动中,发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实践证实,新奇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史爱好。②学生素质得到提高。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如在《南京大屠杀》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再次大屠杀的场境。这就要求学生阅读大量史料,整理归纳,合理阐发,然后塑造角色表演。通过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即兴表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可匹比的。③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同时迫使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黄小波《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6月
[2]《教育与创新》宋旭辉.上海教育1999年第1期
[3]《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