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好的项目,但是缺钱,当然应该上市募资。但是,如果只是欠债太多想要还债,是否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圈钱”?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壕节能)3月9日上会,欲闯关创业板,公司主业为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从事余热发电项目的连锁投资和运营管理。
对于这家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公司而言,能否成功上市融资显得异常关键——截止2011年末,公司银行贷款余额高达4.73亿元,而2011年公司现金流状况仅为净流入1516万元,2010年为净流出1116万元。
通过剖析天壕节能历年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公司处于资金链异常紧绷的状况,并在相当程度上把上市融资当成了缓解资金压力的“救命稻草”。公司抛给投资者的5个“募投项目”绝大部分(4个项目)早已经建成投产,不需要再作投入,惟余1个项目尚未建成。
事实上,公司此番上市大量募集资金的目的基本就是用于归还上述已建成项目的银行贷款,与投资者谋求共赢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口号,“圈钱还债”才是其上市本质。更为离谱的是,天壕节能此番上市进程中大量出现蹊跷入股现象,诸如银行职员、退休老人等均低价获得数量不一的股份。
紧张的现金流
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天壕节能也已经处于资金链紧绷的状况,公司两项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降低,2009年分别为1.37、1.35;2010年为0.89、0.86;2011年只有0.45、0.42。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天壕节能两项指标逐年迅速降低的原因何在?事实上,公司的流动资产并没有显著降低,流动负债的增加才是公司两项指标降低的根本原因。
截至2011年末,天壕节能的银行贷款余额高达4.7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60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8亿元。那么,天壕节能能否依靠自身利润来应对偿债风险?至少从现金流的状况来看,投资者难以乐观。公司2010年现金净流出1116万元,2011年稍微好转,也只是净流入1516万元。
对于偿债风险,天壕节能在招股书中只能含糊其辞,表示“在积极通过股权融资的同时也申请了一部分的银行贷款。”,但同时又指出“虽然根据财务规划,本公司到期有能力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净现金流和未来的融资安排偿还上述借款,但若发生不可预见的影响项目现金流的事件,将对公司的偿债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天壕节能难以依靠自身利润来减少已经大量产生的银行贷款,因此更多的是寄望于未来的融资安排,“借新债还旧债”的心态明显,并且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公司已投资项目产生的经营现金流并不足以让公司轻松应对偿债风险。
圈钱用于还债
在理解了天壕节能紧张的现金流状况后,就不难理解公司谋求上市融资的急切心情。
与传统意义上拥有优质项目但缺乏资金投入,因此上市融资谋求发展的公司不同的是,天壕节能事实上并不真的打算从投资者手中拿到钱后再去进行项目建设——因为它早就把募投项目建完了。
根据天壕节能招股书提供的募投项目情况,公司的募投项目主要包括天壕老河口、天壕宜城、天壕荆门、天壕邯郸(二期),以及秦皇岛弘耀共计5个项目,投资额分别为6006万元、5100万元、5110万元、5150万元和6747万元。
这些项目中,除秦皇岛弘耀项目外,其余4个项目都已经建成并投产。
以天壕老河口项目为例,记者从新能源网了解到,该项目是从2010年7月份就开工建设,主厂房早在2010年底完工,窑头炉、窑尾锅、热水器、过热器、蒸发器、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在2011年6月已全部安装到位。2011年7月,整个工程就已经完工,并进行发电试运行。
除秦皇岛弘耀项目尚在筹备阶段外,其余的募投项目在招股书中显示都已经建成。
天壕节能虽然在招股书中大谈募集资金的必要性,但真实的安排则是在拿到募集资金后,用于置换已投入项目中的银行贷款,即归还银行贷款。
有投资者在阅读天壕节能的招股书后表示了自己的困惑:上市制度本意是为那些缺资金但有好项目的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达到企业和投资者的“共赢”。但天壕节能并不是急着等钱做项目,而仅仅是要缓解自身的贷款压力,“圈钱”的意图过于明显,如果这样的企业也能上市,那么是否意味着管理层在上市资源的安排上过于随意?
蹊跷入股的背后
在天壕节能的招股书中,公司以“节能、环保、共赢”为自己的口号,然而“共赢”一词用在天壕节能与投资者的关系上,却显得过于华丽。
除了上述资金链紧绷和圈钱还债的情形外,天壕节能在招股书中列示了27项风险,这也使得公司的风险提示比绝大多数公司要多得多,投资者必须面对重重风险考验。
而真正有可能在天壕节能上市的“盛宴”中得到“共赢”的,或许只是少数的几个蹊跷突击入股者。
在天壕节能前十大自然人股东中,谢晓梅持有570万股,侯海峰持有270万股,朱泽持有200万股,秦弘持有170万股,招股书显示以上股东均未在公司任职,其身份却未进行披露,不为外人所知。
更为蹊跷的是,2010年2月,天壕有限增资,10名自然人以1.75元/股认购,其中现年71岁的徐晓东认购了80万股,资料显示,徐晓东2001年从贵阳铁路分局退休;现年37岁的卢剑琴当时认购了50万股,而卢剑琴自2002年7月以来,先后任职于中国民生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科技部;38岁的重庆人曾慰认购了220万股,曾慰1999年以来任职于重庆涪陵名海液化气有限公司。
若天壕节能成功上市,这些人在短短2年内获取的收益将相当可观,但当初为何以低价引入上述不同背景的股东,则仍旧是个谜。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壕节能)3月9日上会,欲闯关创业板,公司主业为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从事余热发电项目的连锁投资和运营管理。
对于这家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公司而言,能否成功上市融资显得异常关键——截止2011年末,公司银行贷款余额高达4.73亿元,而2011年公司现金流状况仅为净流入1516万元,2010年为净流出1116万元。
通过剖析天壕节能历年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公司处于资金链异常紧绷的状况,并在相当程度上把上市融资当成了缓解资金压力的“救命稻草”。公司抛给投资者的5个“募投项目”绝大部分(4个项目)早已经建成投产,不需要再作投入,惟余1个项目尚未建成。
事实上,公司此番上市大量募集资金的目的基本就是用于归还上述已建成项目的银行贷款,与投资者谋求共赢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口号,“圈钱还债”才是其上市本质。更为离谱的是,天壕节能此番上市进程中大量出现蹊跷入股现象,诸如银行职员、退休老人等均低价获得数量不一的股份。
紧张的现金流
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天壕节能也已经处于资金链紧绷的状况,公司两项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降低,2009年分别为1.37、1.35;2010年为0.89、0.86;2011年只有0.45、0.42。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天壕节能两项指标逐年迅速降低的原因何在?事实上,公司的流动资产并没有显著降低,流动负债的增加才是公司两项指标降低的根本原因。
截至2011年末,天壕节能的银行贷款余额高达4.7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60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8亿元。那么,天壕节能能否依靠自身利润来应对偿债风险?至少从现金流的状况来看,投资者难以乐观。公司2010年现金净流出1116万元,2011年稍微好转,也只是净流入1516万元。
对于偿债风险,天壕节能在招股书中只能含糊其辞,表示“在积极通过股权融资的同时也申请了一部分的银行贷款。”,但同时又指出“虽然根据财务规划,本公司到期有能力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净现金流和未来的融资安排偿还上述借款,但若发生不可预见的影响项目现金流的事件,将对公司的偿债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天壕节能难以依靠自身利润来减少已经大量产生的银行贷款,因此更多的是寄望于未来的融资安排,“借新债还旧债”的心态明显,并且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公司已投资项目产生的经营现金流并不足以让公司轻松应对偿债风险。
圈钱用于还债
在理解了天壕节能紧张的现金流状况后,就不难理解公司谋求上市融资的急切心情。
与传统意义上拥有优质项目但缺乏资金投入,因此上市融资谋求发展的公司不同的是,天壕节能事实上并不真的打算从投资者手中拿到钱后再去进行项目建设——因为它早就把募投项目建完了。
根据天壕节能招股书提供的募投项目情况,公司的募投项目主要包括天壕老河口、天壕宜城、天壕荆门、天壕邯郸(二期),以及秦皇岛弘耀共计5个项目,投资额分别为6006万元、5100万元、5110万元、5150万元和6747万元。
这些项目中,除秦皇岛弘耀项目外,其余4个项目都已经建成并投产。
以天壕老河口项目为例,记者从新能源网了解到,该项目是从2010年7月份就开工建设,主厂房早在2010年底完工,窑头炉、窑尾锅、热水器、过热器、蒸发器、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在2011年6月已全部安装到位。2011年7月,整个工程就已经完工,并进行发电试运行。
除秦皇岛弘耀项目尚在筹备阶段外,其余的募投项目在招股书中显示都已经建成。
天壕节能虽然在招股书中大谈募集资金的必要性,但真实的安排则是在拿到募集资金后,用于置换已投入项目中的银行贷款,即归还银行贷款。
有投资者在阅读天壕节能的招股书后表示了自己的困惑:上市制度本意是为那些缺资金但有好项目的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达到企业和投资者的“共赢”。但天壕节能并不是急着等钱做项目,而仅仅是要缓解自身的贷款压力,“圈钱”的意图过于明显,如果这样的企业也能上市,那么是否意味着管理层在上市资源的安排上过于随意?
蹊跷入股的背后
在天壕节能的招股书中,公司以“节能、环保、共赢”为自己的口号,然而“共赢”一词用在天壕节能与投资者的关系上,却显得过于华丽。
除了上述资金链紧绷和圈钱还债的情形外,天壕节能在招股书中列示了27项风险,这也使得公司的风险提示比绝大多数公司要多得多,投资者必须面对重重风险考验。
而真正有可能在天壕节能上市的“盛宴”中得到“共赢”的,或许只是少数的几个蹊跷突击入股者。
在天壕节能前十大自然人股东中,谢晓梅持有570万股,侯海峰持有270万股,朱泽持有200万股,秦弘持有170万股,招股书显示以上股东均未在公司任职,其身份却未进行披露,不为外人所知。
更为蹊跷的是,2010年2月,天壕有限增资,10名自然人以1.75元/股认购,其中现年71岁的徐晓东认购了80万股,资料显示,徐晓东2001年从贵阳铁路分局退休;现年37岁的卢剑琴当时认购了50万股,而卢剑琴自2002年7月以来,先后任职于中国民生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科技部;38岁的重庆人曾慰认购了220万股,曾慰1999年以来任职于重庆涪陵名海液化气有限公司。
若天壕节能成功上市,这些人在短短2年内获取的收益将相当可观,但当初为何以低价引入上述不同背景的股东,则仍旧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