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科学家现象和素质教育——兼谈开设“哲人科学家讲座”课程的反应和意义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以及 2 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为案例 ,论述了哲人科学家现象和哲人科学家成才的条件 ,以及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真知灼见。同时 ,结合作者讲授“哲人科学家讲座”课的体会和学生的反映 ,探讨了开设此类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高校学术界和台湾香港地区高校学术界开始有了学术交流关系。随着交流的日益深入,对台港地区高校学术界包括发表台港高校学术成果的载体——两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进一步了解,也成为不少大陆学者和有关人士的愿望。笔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台港两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尽管受视野阻隔之限,挂一漏万,仍愿将一己之见奉献于兹。
历时四年编写、五易其稿的《蒋南翔传》,2005年12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方惠坚、郝维谦、宋廷章、陈秉中编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书中还配有60余幅照片.生动地展示了蒋南翔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和主要思想。
理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受到朝廷的推崇,并作为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对理学的看法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理学是智识与科学进步的障碍,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化就必须摆脱理学。关于中国在12世纪后进入长时期停滞的看法,历史学界一般都不赞成了,但读者的这种看法还比较强烈。对于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认识需要重新检验,比如中国文化不是只有一个起源;中国并非与外界隔离并拒绝外界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不是绝对独裁;中国文化并没有一个纯正的“正统”或“遒统”(orthodox);中国人并非没有自主的完整实体的“自我”观念。学
发扬求实精神搞好学院建设刘霖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前进,我们迎来了中央音乐学院45岁生日。以往的45年,在音乐艺术教育所涉及的各项领域,学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令我们自豪的成绩。特别同贵的是,四十多年来,许多优良的作风已经成为我们学院的传统;...
在以往的数百年里,人类文化经历了分析与对立的时代,呈现着中西、古今、文理和不同文化的割裂与冲突,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分野。教育的根本功能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活力,并由此推进人类文明的演化与发展。大学应当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思考自己的使命,充分发挥文化交融的功能,以交叉融合的文化理念孕育人才、指导学术、服务社会,并引领社会文化前进。
音乐与文学在媒介材料表现对象及结构方面之对比(下)王次三、结构之对比艺术结构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包括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两方面,外在结构通常指形式构成的规律,内在结构则指艺术内容的组织方式。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曾经...
作为反映校园风物之作的《清华园风物志》初版于1988年,2001年90周年校庆时又出增订版,在原书50余条目的基础上增收新条目约70余则,图片300余帧,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这一版受到读者的追捧,印量已超过两万多册。2005年的最新版,不仅增加了新的条目,同时改变开本,延请著名设计师对插图进行新的处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这是迄今所见介绍清华园风物著作中资料最为详实可靠的一部。
在现代性语境中,“合理性”是一个被频繁使用而涵义复杂的概念:它既可以被理解为“合乎理性”,也可以被理解为“合情合理”。二者虽有差异和冲突,但都能在现代性中得到论证。而这是由于现代性自身的悖论造成的。因为尽管现代性承认人的理性并要求人“合乎理性”地思考和行动,但不同的人会不同地理解理性,并且不同地运用理性,结果只能导致现代性及其合理性的自我瓦解和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必然反题。
期刊
中国近代的科技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中国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向近代化转轨的时期萌生的 ,是那一时期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产物。它主要表现在科学功能观、科学开放观、科学实验观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这些思想观念在今天仍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