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一直是所有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勤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如何采用比较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信息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兴趣教学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实践性很强,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要从这一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出发,从多个方面研究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要动手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没有技能训练的过程就如同纸上谈兵。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把操作练习布置下去,就千万不能放任自由,而是对此进行巡视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告诉他们有些操作比如打字练习,只要我们坚持长期练习,打字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极大提高,同时激励学生坚持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有些知识内容只要亲自动手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那么神秘。长此以往,即便学生每天动手操作能够有一点点小小的收获,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随之信心会大增,学习劲头自然会越来越足。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来自电脑游戏,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玩游戏势必就影响教学,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虽然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玩游戏,但是有时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我们在讲解指法练习的时候,如果老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那么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能强迫学生练习。
鉴于指法练习知识内容本身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很多的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的位置不是非常熟悉,因此打字的速度很慢,甚至个别学生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学生抓到。有学生会问老师怎么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给他们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这样为学生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爱为出发点,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在批评教育之前要先思考,假如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和语气和他进行交流,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做得不好或某一件事情做错就气急败坏或大发雷霆。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学生和我们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自尊心一般都很强,需要用真心呵护。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要热爱学生,认真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指法训练的时候,盲打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技术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但是往往一个人练习就显得比较枯燥,所以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在他们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随之他们的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如何讲授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这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需要,更是培养信息素养高和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需要。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与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 11.14.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 12.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兴趣教学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实践性很强,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要从这一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出发,从多个方面研究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要动手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没有技能训练的过程就如同纸上谈兵。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把操作练习布置下去,就千万不能放任自由,而是对此进行巡视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告诉他们有些操作比如打字练习,只要我们坚持长期练习,打字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极大提高,同时激励学生坚持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有些知识内容只要亲自动手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那么神秘。长此以往,即便学生每天动手操作能够有一点点小小的收获,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随之信心会大增,学习劲头自然会越来越足。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来自电脑游戏,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玩游戏势必就影响教学,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虽然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玩游戏,但是有时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我们在讲解指法练习的时候,如果老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那么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能强迫学生练习。
鉴于指法练习知识内容本身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很多的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的位置不是非常熟悉,因此打字的速度很慢,甚至个别学生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学生抓到。有学生会问老师怎么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给他们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这样为学生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爱为出发点,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在批评教育之前要先思考,假如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和语气和他进行交流,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做得不好或某一件事情做错就气急败坏或大发雷霆。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学生和我们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自尊心一般都很强,需要用真心呵护。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要热爱学生,认真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指法训练的时候,盲打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技术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但是往往一个人练习就显得比较枯燥,所以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在他们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随之他们的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如何讲授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这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需要,更是培养信息素养高和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需要。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与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 11.14.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