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农业种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专项技能培训工作,不仅能够为农业专业种植水平的提升带来积极有效的助推力,更能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力转移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其劳动收入,为社会的安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这对于农村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来说具有发展意义。为了对农民培训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与预期目标高度符合,就需要对地区的培训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只有在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获得更为精准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农民专项技术培训调研的水稻机械化发展进程
通过对农民专项技术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民对于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认知仍旧处于片面性阶段,在现阶段中,虽然国家也推行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且各级政府也给予了该项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带动了地区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农民对于该项工作的认识也上升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大部分的农户也能在实际水稻生产中积极主动的应用机械,使得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但是与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相比较,其应用水平仍旧难以与之相较,并逐渐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特点,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所影响。
1.机械整地现状
从当前形势来看,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难以提升,是因为在其本身存在相应限制性因素,虽然在部分地区能够实现机械应用的全面覆盖,通过运用机械开展整地生产的水平也趋于成熟,但是,由于受到农村农业生产力低下的不良影响,不仅大型机械配套设施不够充足,农用机具配套不合理等问题更是频繁发生,这就使得整体指标难以与达到实际需求。一般情况下,农村的整地机械以小型微耕机居多,当进入春耕旺季时,各个农户就会应用自家的机械对负责区域的地块进行整地,还有部分没有机械的农户会以租赁的形式租用农机,这种配套设施明显不足的情况将会导致农业生产能效的不断下降。
2.水稻机械育插秧状况
部分地区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验基地进行的比较早。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推广插秧机,由于當时农民对插秧机认识不足,且我们培训单位对农民培训不到位,致使推广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所选插秧机不适合本地作业;二是农民对机械育插秧的认识不高。在逐渐的摸索中,认真总结了缺点和不足,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全镇新引进适合当地地块和耕种方式的播种机型,极大地发挥作物种植区域的优势。目前,部分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这主要是源于政府的惠民政策,农民购机补贴的增加,增加了农民的购机欲望,现在农民已经充分认识了插秧机的作用,并十分认可,自发购买插秧机的热情空前提高。
3.水稻机械收获状况
水稻机械收获推广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目前,试验田多使用的是久保田牌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这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是把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分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型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经济效益较好,同时也使广大机械收获的农户种地成本每亩降低80元左右,使农民朋友从中看到了发展先进农业机械是致富的一条路径,被群众逐渐接受和欢迎。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引进示范,逐步确定了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的主导推广机型,加快了水稻收割机械化进程。
4.机械化育苗程度低
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中的育苗过程还是采用手工作业,育秧程序比较多。因为机插秧要求特别高,而整个水稻的种植环节,育秧是关键。这种软盘育秧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营养配备消毒过程;二是精耕细作准备育苗盘过程;三是选择优良品种的过程;四是精良播种的过程。在这四个环节中,农民还是能接受手工操作,比较放心和安全。特别是这里的农户大部分都是以小型的塑料大棚为育苗基地,不太适合于机械化作业。
5.水利设施建设滞后
机械化插秧要求浅水栽插、浅水灌溉,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cm之内。秧苗普遍分孽时,还需放水晒田,控制过多分孽,将每窝秧苗控制在12株之内。目前部分地区的水稻实验基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水深约为5~10cm,而多数村屯的进水渠道以及放水渠道不是很通畅,不能完全适应机械化插秧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二、进一步强化农民专项技术培训的调研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几点建议
首先,组织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紧密联结,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并且,组织农村机械化合作社还有利于推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还有利于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工作。
其次,组织水稻种植大户科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对水稻种植知识、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还要对水稻种植机械使用的培训,让农民更好地掌握机械的使用与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农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应对购机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做到购机前培训,首次使用现场指导,一个季节用完后进行检查调整,保证零配件及时供应。
第三,进一步完善种粮政策及补贴方式,要使各项补贴与种植责任田相挂钩,确保各种补贴真正发放到种田农户手中,起到降低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第四,实施良种工程,引进优良品种。注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虫害的优良品种;第五,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改造,增强农田抗洪抗旱能力,积极探索和研究减少水稻的受灾以及受灾后的补救措施,促进粮食增产。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一、农民专项技术培训调研的水稻机械化发展进程
通过对农民专项技术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民对于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认知仍旧处于片面性阶段,在现阶段中,虽然国家也推行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且各级政府也给予了该项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带动了地区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农民对于该项工作的认识也上升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大部分的农户也能在实际水稻生产中积极主动的应用机械,使得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但是与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相比较,其应用水平仍旧难以与之相较,并逐渐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特点,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所影响。
1.机械整地现状
从当前形势来看,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难以提升,是因为在其本身存在相应限制性因素,虽然在部分地区能够实现机械应用的全面覆盖,通过运用机械开展整地生产的水平也趋于成熟,但是,由于受到农村农业生产力低下的不良影响,不仅大型机械配套设施不够充足,农用机具配套不合理等问题更是频繁发生,这就使得整体指标难以与达到实际需求。一般情况下,农村的整地机械以小型微耕机居多,当进入春耕旺季时,各个农户就会应用自家的机械对负责区域的地块进行整地,还有部分没有机械的农户会以租赁的形式租用农机,这种配套设施明显不足的情况将会导致农业生产能效的不断下降。
2.水稻机械育插秧状况
部分地区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验基地进行的比较早。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推广插秧机,由于當时农民对插秧机认识不足,且我们培训单位对农民培训不到位,致使推广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所选插秧机不适合本地作业;二是农民对机械育插秧的认识不高。在逐渐的摸索中,认真总结了缺点和不足,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全镇新引进适合当地地块和耕种方式的播种机型,极大地发挥作物种植区域的优势。目前,部分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这主要是源于政府的惠民政策,农民购机补贴的增加,增加了农民的购机欲望,现在农民已经充分认识了插秧机的作用,并十分认可,自发购买插秧机的热情空前提高。
3.水稻机械收获状况
水稻机械收获推广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目前,试验田多使用的是久保田牌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这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是把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分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型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经济效益较好,同时也使广大机械收获的农户种地成本每亩降低80元左右,使农民朋友从中看到了发展先进农业机械是致富的一条路径,被群众逐渐接受和欢迎。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引进示范,逐步确定了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的主导推广机型,加快了水稻收割机械化进程。
4.机械化育苗程度低
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中的育苗过程还是采用手工作业,育秧程序比较多。因为机插秧要求特别高,而整个水稻的种植环节,育秧是关键。这种软盘育秧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营养配备消毒过程;二是精耕细作准备育苗盘过程;三是选择优良品种的过程;四是精良播种的过程。在这四个环节中,农民还是能接受手工操作,比较放心和安全。特别是这里的农户大部分都是以小型的塑料大棚为育苗基地,不太适合于机械化作业。
5.水利设施建设滞后
机械化插秧要求浅水栽插、浅水灌溉,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cm之内。秧苗普遍分孽时,还需放水晒田,控制过多分孽,将每窝秧苗控制在12株之内。目前部分地区的水稻实验基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水深约为5~10cm,而多数村屯的进水渠道以及放水渠道不是很通畅,不能完全适应机械化插秧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二、进一步强化农民专项技术培训的调研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几点建议
首先,组织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紧密联结,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并且,组织农村机械化合作社还有利于推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还有利于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工作。
其次,组织水稻种植大户科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对水稻种植知识、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还要对水稻种植机械使用的培训,让农民更好地掌握机械的使用与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农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应对购机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做到购机前培训,首次使用现场指导,一个季节用完后进行检查调整,保证零配件及时供应。
第三,进一步完善种粮政策及补贴方式,要使各项补贴与种植责任田相挂钩,确保各种补贴真正发放到种田农户手中,起到降低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第四,实施良种工程,引进优良品种。注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虫害的优良品种;第五,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改造,增强农田抗洪抗旱能力,积极探索和研究减少水稻的受灾以及受灾后的补救措施,促进粮食增产。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