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出问题
在我国,学龄前留守儿童作为处境不利儿童,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对其入学准备的研究更是鲜见[1]。在儿童发展的诸方面,入学准备是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幼儿教师在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幼儿教师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现状,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为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二、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研究者调查了5个农村地区的13所幼儿园,在所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样本中,39位幼儿教师均为女性;在年龄方面,20~29岁的幼儿教师在总样本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41.0%,40~49岁的教师占28.2%;在教龄方面,0~3年的幼儿教师在总样本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了35.9%,其次是教龄为10年以上的,占25.6%;在学历方面,有41.0%的幼儿教师学历为大专,有38.5%的幼儿教师最高学历为中专,仅有12.8%的幼儿教师最高学历为本科;在事业编制方面,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多于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占了87.2%。在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得到有关幼儿入学准备的正规培训,仅有1所幼儿园进行过有关入学准备的培训。
(二)幼师对入学准备的认知现状
1.对入学准备内容认知的不平衡
通过对园长和教师的访谈,研究者将入学准备的维度大致分为:健康与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语数知识[2]。其中,语数知识是教师提及最多的,占94.9%;其次是健康与运动发展,占74.4%;言语发展仅有少数教师提及,占20.5%,只有極个别教师提及学习方式和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有82.1%的教师提及了2~3个方面,其余的17.9%只提及了1个方面,没有一位教师完整提及5个方面。
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对入学准备的内容认知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入学准备内容上忽视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大部分幼儿教师对入学准备的内容仅限于语数知识和健康与运动发展。在农村教育这个大环境中,留守儿童的家长大多为祖辈,家长更多关注到的是幼儿的学习成果。为迎合家长的这一需求,幼儿教师将幼儿的知识储备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幼儿学习方式和言语发展的培养。在健康与运动发展方面,教师提及最多的是自理能力,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照顾,自理能力是他们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仅有极个别幼儿教师提及情绪与社会性发展,而这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他们在这一方面更需要幼儿教师的关注和积极引导。
2.对入学准备的重要性认知存在偏差
幼儿教师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语数知识、健康与运动发展和言语发展三个方面的重视程度较高,其重要性百分比依次为94.9%、92.3%、82.1%。其次是学习方式和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方面,其重要性百分比依次为66.7%、41.0%。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在入学准备5个维度的重要性认知上有明显的偏差,尤其是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经过研究者的调查,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缺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对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缺乏了解。
(三)教师所做入学准备措施现状分析
研究者将幼儿教师所做的入学准备实施分为5个方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留守儿童针对性入学准备工作[3]。
1.教师教学活动
我们着重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内容上,幼儿园以语言、算术、拼音为主,而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及方式、社会交往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和教学,幼儿园都没给予足够的重视[4]。另外,教师的活动大多来源于幼儿园的课本教材,幼儿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读、写、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幼儿情感和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没有帮助幼儿开发智力,反而抑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资源和教师水平有限,教师没有条件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拼音、算术,为进入小学提前储备知识。
2.一日生活作息安排
教师并未对学前班幼儿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幼儿园学前班的生活作息安排与小中班没有差别。在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上,教师并未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时间观念;在教学时间上,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延长教学活动时间。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并没有在入学准备上做针对性的活动作息时间调整。究其原因,第一,若调整大班作息,不利于幼儿园的统一管理;第二,教师没有把握“一日生活即教育”的原则,缺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第三,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缺乏交流,不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没有看到调整作息的必要性。
3.环境创设
在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园舍相对简陋,大多配备了儿童桌椅以及基本教学设施,材料区的材料和玩具投放极少;在墙面布置上,以美术功能为主,仅有个别幼儿园会在教室布置成语学习角以及认字卡片。在精神环境方面,教师对幼儿入学心理准备缺乏有效的措施,比如与幼儿分享小学的乐趣,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入学气氛。总之,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均实施不足。
4.家园互动
大多幼儿教师表示与家长沟通较少,交流内容主要为幼儿的入园表现和身体情况,几乎没有与家长提到幼儿的入学准备的工作。这导致家长未能对幼儿的发展有更高层次的了解,在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的次数统计表中大致为一学期一次。家长与教师在对幼儿入学准备工作的观念上也存在对抗现象,如家长不能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总之,家园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5.留守儿童针对性入学准备工作
研究者发现教师对学龄前留守儿童针对性的入学准备工作是不足的。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关注到留守儿童的状态和情绪,未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方式;在一日生活作息安排中,留守儿童缺乏家长对其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时间观念的教育,而教师也未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在精神环境创设中,教师极少关注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心理,忽视了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家园互动方面,教师极少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交流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方面没有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三、改善教师入学准备的建议
1.教师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化”严重,教师应该去“小学化”。第一,教学内容上,5大领域课程均要重视,课程内容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进行调整。第二,教学方法上,将幼儿的机械记忆转换为以形象记忆为主,运用形象的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状态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2.一日生活作息安排
幼儿教师应该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重点,在一日生活作息安排中渗透入学准备工作,帮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在大班下学期根据小学作息时间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逐渐延长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减少午睡时间,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时间观念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
3.环境创设
第一,在物质环境创设上,优化园舍环境;增加材料区的材料数量和玩具数量的投放,在区域环境中进行幼小衔接知识的渗透教育。第二,在精神环境创设上,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与观摩交流,培养幼儿积极的入学心态;在环境创设中进行入学准备的渗透教育,比如在大班下学期通过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4.家园互动
第一,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开放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家园活动,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第二,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入学准备的意义和重点,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地配合并相互理解和支持,让每一名幼儿都能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5.留守儿童针对性入学准备工作
教师应在留守儿童的一日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以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地升入小学。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一日生活作息安排中,注重留守儿童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时间观念的培養;在精神环境创设中,关注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心理,积极引导留守儿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转换,同时培养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家园互动方面,教师应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交流入学准备工作,帮助留守儿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6.政府的资源投入与管理监督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完善教学设备,同时幼儿园也应重视教育资源的引进,引进专业的幼儿教师以及先进的入学准备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幼儿园在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因地制宜”,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幼小衔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管理监督,引导幼儿园管理向规范化、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莉.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梓杨.“双向衔接”视角下儿童入学准备现状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3]吴 凡.农村幼教机构入学准备教育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魏 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