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品德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就必须要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是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随着品德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已经对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新的认识,然而观点不尽相同,为此,就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本土资源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和社会性。如何有效整合各学科知识,结合实际,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丰富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有所感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本土资源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兴趣
本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密切相关的。本土资源,大多具体、直观且易于观察,而且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二)本土资源贴近实际,容易激发情感
一方面,本土资源,具有 “近、熟、亲”的特点,通过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的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中,在亲身经历中,有不同的乡土情结,这是活生生的资源,最容易激发亲情、乡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
(三)本土资源贴近实践,简节易行
在品德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就地考察、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简便易行。
二、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品德教学的尝试
(一)利用本土资源,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土资源导入新课,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中《用心体会家乡》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播放事先选取以“千年珠玑,岭南根源”为主题的纪录片《千年珠玑》相关的素材,片中浓缩展示了珠玑巷历代子孙后裔情系桑梓、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同心同德地为了民族的强盛和壮大不懈努力的历程。“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本土资源导入,拉近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利用本土资源,激发情感
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适时加入本土资源,能拨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如《乡风乡俗》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课程。教材中展现的乡风乡俗相对广州市区的孩子来说有些距离,这就需要活用教材。广州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人情,越秀区发展中心李晓程老师借助教材中的提示“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习俗”这一教学的重点提示,与具有浓郁广州本土特色的煲汤文化这一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靓汤飘香。闻香寻汤——开煲品汤——爱心颂汤——借汤传情,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到,汤不仅以其“甜”“润”的口感及兼有药膳的功效,而且品到了一种家乡的温馨感和归属感。在品德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在师生共同挖掘资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孩子们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体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利用本土资源,由情入理
北大著名的钱理群教授在编著地方教材时提出一个口号“认识你脚下的土地”,其实就是寻找我们的根,我们民族国家的根。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在教学中运用本土资源,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了解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如在上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广州纪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感到英雄人物可亲、可信、可敬。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本土资源,能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思考
(一)关注本土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教师自己要对所处的环境,所在市、区情况有详细了解,熟知本土的情况。我们岭南地灵人杰,自然景观旖旎秀美,人文景观灿烂辉煌,文化传统深厚悠久,广府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它博大精深的工艺、饮食、建筑、戏曲、美术、民俗等特色元素可以作为丰富的资源以供我们在教学中使用。
(二)利用本土资源,拓展教材
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地方资源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地方课程建设,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整合本土资源,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就能更清楚地说明教材,拓展教材,延伸教材。
(三)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
1.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广州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云山叠翠、越秀新晖、珠水夜韵等,这为我们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当地这一资源组织开展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比如说在“金色的秋天”“ 春天在哪里”“ 春天的种植” “和小树一起长大”等课时,让学生走进多彩的自然世界,山石溪畔,感受真实的生活场景。
2.与历史文化资源的结合。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代建筑、遗迹旧址、铁血轩辕、考古古墓每个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动人传说和独特风韵。在学习“我的家乡人”“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我来做个小导游”“我的家乡在哪里”等这一类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己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世界之中,学生才能够体验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它存在于生活之中。
社区资源是丰富的课程资源。铁四小学原属铁路企业学校,90%的学生来自铁路机务段职工的子女,每天都可以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火车把广州的文化、广州人的情感,送往全国各地,留下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与火车站派出所、火车站团委、机务段居委等共建单位,联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老师们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机务段,开展了许多有关“铁路特色文化”访谈、与广州和铁路的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文化以及吃的文化亲密接触,结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最后一个单元的这个主题,选取了《家乡人的智慧》这篇教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好,也激发了学生对铁路、家乡的热爱之情。
当然,关于本土资源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和总结经验,如:设立资源库,达成资源共享;如何建立一定的评价和管理方式,加强课程资源利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一方资源育一方人”,本土资源是学生最为亲近的生活资源,这些积淀而成的资源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对孩子们的成长作用重大。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 我想我们的课堂结构会优化得会越来越合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一、本土资源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和社会性。如何有效整合各学科知识,结合实际,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丰富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有所感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本土资源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兴趣
本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密切相关的。本土资源,大多具体、直观且易于观察,而且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二)本土资源贴近实际,容易激发情感
一方面,本土资源,具有 “近、熟、亲”的特点,通过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的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中,在亲身经历中,有不同的乡土情结,这是活生生的资源,最容易激发亲情、乡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
(三)本土资源贴近实践,简节易行
在品德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就地考察、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简便易行。
二、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品德教学的尝试
(一)利用本土资源,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土资源导入新课,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中《用心体会家乡》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播放事先选取以“千年珠玑,岭南根源”为主题的纪录片《千年珠玑》相关的素材,片中浓缩展示了珠玑巷历代子孙后裔情系桑梓、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同心同德地为了民族的强盛和壮大不懈努力的历程。“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本土资源导入,拉近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利用本土资源,激发情感
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适时加入本土资源,能拨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如《乡风乡俗》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课程。教材中展现的乡风乡俗相对广州市区的孩子来说有些距离,这就需要活用教材。广州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人情,越秀区发展中心李晓程老师借助教材中的提示“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习俗”这一教学的重点提示,与具有浓郁广州本土特色的煲汤文化这一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靓汤飘香。闻香寻汤——开煲品汤——爱心颂汤——借汤传情,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到,汤不仅以其“甜”“润”的口感及兼有药膳的功效,而且品到了一种家乡的温馨感和归属感。在品德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在师生共同挖掘资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孩子们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体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利用本土资源,由情入理
北大著名的钱理群教授在编著地方教材时提出一个口号“认识你脚下的土地”,其实就是寻找我们的根,我们民族国家的根。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在教学中运用本土资源,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了解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如在上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广州纪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感到英雄人物可亲、可信、可敬。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本土资源,能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思考
(一)关注本土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教师自己要对所处的环境,所在市、区情况有详细了解,熟知本土的情况。我们岭南地灵人杰,自然景观旖旎秀美,人文景观灿烂辉煌,文化传统深厚悠久,广府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它博大精深的工艺、饮食、建筑、戏曲、美术、民俗等特色元素可以作为丰富的资源以供我们在教学中使用。
(二)利用本土资源,拓展教材
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地方资源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地方课程建设,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整合本土资源,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就能更清楚地说明教材,拓展教材,延伸教材。
(三)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
1.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广州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云山叠翠、越秀新晖、珠水夜韵等,这为我们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当地这一资源组织开展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比如说在“金色的秋天”“ 春天在哪里”“ 春天的种植” “和小树一起长大”等课时,让学生走进多彩的自然世界,山石溪畔,感受真实的生活场景。
2.与历史文化资源的结合。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代建筑、遗迹旧址、铁血轩辕、考古古墓每个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动人传说和独特风韵。在学习“我的家乡人”“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我来做个小导游”“我的家乡在哪里”等这一类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己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世界之中,学生才能够体验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它存在于生活之中。
社区资源是丰富的课程资源。铁四小学原属铁路企业学校,90%的学生来自铁路机务段职工的子女,每天都可以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火车把广州的文化、广州人的情感,送往全国各地,留下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与火车站派出所、火车站团委、机务段居委等共建单位,联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老师们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机务段,开展了许多有关“铁路特色文化”访谈、与广州和铁路的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文化以及吃的文化亲密接触,结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最后一个单元的这个主题,选取了《家乡人的智慧》这篇教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好,也激发了学生对铁路、家乡的热爱之情。
当然,关于本土资源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和总结经验,如:设立资源库,达成资源共享;如何建立一定的评价和管理方式,加强课程资源利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一方资源育一方人”,本土资源是学生最为亲近的生活资源,这些积淀而成的资源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对孩子们的成长作用重大。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 我想我们的课堂结构会优化得会越来越合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景将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