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欠读”。不少教师能让让学生在课始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段,就算不错了。更有甚者,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读书的活动。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的本质就是“读”,阅读教学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在教学中,有的老师爱使用过去的“满堂灌”方式,而新兴的“满堂问”“讨论式”“练习式”等等又是好多老师用的新方法,也占据了整个语文课堂。以致有的学生一课学完了还不知道那些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甚至对课文的内容不甚了解,更不要说对文章情味的体悟了。这种“打隔山炮”式的阅读教学,绝非个别现象。阅读教学没有学生自己读书实践,就像作文教学没有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一样,肯定收不到任何实效。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自己读书,才能从多方面受益。
一、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感悟自得
语文学科是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学科。语言作品的字里行间往往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对语言现象及蕴蓄于其内部的深厚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才能实现以文教化的目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智行为,靠理性分析或他人言传绝难奏效。一方面,读者对文章阅读具有极大的多维拓展的张力。一篇文章,可悟的内容涉及文章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而且透过字面悟到字背,透过现象到本质;每个人由于知识、经验等不同,所悟可能并不一样,但需要通过自读来由“感”而“悟”,则是相同的。文章中有许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必须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求得知。即使那些可以言传的东西,单靠教师讲说,得到的毕竟有限。并且,架空的分析,尽管头头是道,属隔靴搔痒。所以我国古代从孟子开始就主张读书“自得”。古人的这些宝贵的治学经验,在今天的阅读教学中,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
语感的获得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和体味。朱光潜先生说:“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他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方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读书就是个体的人与语言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语言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热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语言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有了这种对语言的灵敏的感觉能力,学生不需要进行语法、逻辑、修辞等理性分析,就可以直觉辨识言语的正误、优劣、美丑,并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不假思索地自由应用,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是由大量的反复的感性认识升华而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养成,全赖多读、熟读,舍此而无他途。叶圣陶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语言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实在是获得语感、掌握运用语言规律,提高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的必由途径。
三、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审美鉴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说这首乐曲很好地表现了嫉妒的感情,那你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你把这首乐曲演奏一遍,那它就为自己说明了一切”。语文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原原本本地用心把文章读一遍,才能体味到美在哪里。审美,特别强调感受。我们把握一个美的对象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感性整体来观照,如果跳跃了感受階段,而单纯对他的某些属性进行理性分析,最后得出几条抽象的结论,那就丢失了对象活生生的形象和它内在的生命,失去了对象的美。从实际情况看,学习一篇课文,学生不仅要感悟文章的要义和精微所在,而且还要欣赏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几蕴含其中的情意、趣味,欣赏语言、结构的佳妙之处,鉴别艺术手法的优劣、得失。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实践的过程。
四、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
阅读教学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心,这说明了阅读能力的“鳌头”地位。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足以适应未来需要的阅读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反复的历练。这样一来,有人就说是不是又要回到书塾式的教学老路上去了?是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需要了呢?不,决不是这样。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阅读方向。其次,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学任务”的关系。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读书为主,删繁就简,强干弱枝,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其三,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在课堂中,那些花拳绣腿式的招数尽可不用,应围绕、配合学生读书。四要处理好学生读书过程中各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等等。阅读能力是调节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心智技能的能力,自然更需要反复历练。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学生不在读书实践中练习,就根本不能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此外,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等。上述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学生自己读书。一篇课文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阅读,加上老师的指导,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指导学生自己读书,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树立了科学的理念,是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的。
作者简介:
白文婷(1969.10—),女,民族:汉族;籍贯:宁夏固原;学历:大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一、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感悟自得
语文学科是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学科。语言作品的字里行间往往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对语言现象及蕴蓄于其内部的深厚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才能实现以文教化的目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智行为,靠理性分析或他人言传绝难奏效。一方面,读者对文章阅读具有极大的多维拓展的张力。一篇文章,可悟的内容涉及文章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而且透过字面悟到字背,透过现象到本质;每个人由于知识、经验等不同,所悟可能并不一样,但需要通过自读来由“感”而“悟”,则是相同的。文章中有许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必须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求得知。即使那些可以言传的东西,单靠教师讲说,得到的毕竟有限。并且,架空的分析,尽管头头是道,属隔靴搔痒。所以我国古代从孟子开始就主张读书“自得”。古人的这些宝贵的治学经验,在今天的阅读教学中,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
语感的获得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和体味。朱光潜先生说:“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他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方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读书就是个体的人与语言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语言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热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语言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有了这种对语言的灵敏的感觉能力,学生不需要进行语法、逻辑、修辞等理性分析,就可以直觉辨识言语的正误、优劣、美丑,并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不假思索地自由应用,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是由大量的反复的感性认识升华而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养成,全赖多读、熟读,舍此而无他途。叶圣陶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语言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实在是获得语感、掌握运用语言规律,提高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的必由途径。
三、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审美鉴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说这首乐曲很好地表现了嫉妒的感情,那你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你把这首乐曲演奏一遍,那它就为自己说明了一切”。语文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原原本本地用心把文章读一遍,才能体味到美在哪里。审美,特别强调感受。我们把握一个美的对象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感性整体来观照,如果跳跃了感受階段,而单纯对他的某些属性进行理性分析,最后得出几条抽象的结论,那就丢失了对象活生生的形象和它内在的生命,失去了对象的美。从实际情况看,学习一篇课文,学生不仅要感悟文章的要义和精微所在,而且还要欣赏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几蕴含其中的情意、趣味,欣赏语言、结构的佳妙之处,鉴别艺术手法的优劣、得失。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实践的过程。
四、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
阅读教学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心,这说明了阅读能力的“鳌头”地位。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足以适应未来需要的阅读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反复的历练。这样一来,有人就说是不是又要回到书塾式的教学老路上去了?是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需要了呢?不,决不是这样。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阅读方向。其次,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学任务”的关系。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读书为主,删繁就简,强干弱枝,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其三,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在课堂中,那些花拳绣腿式的招数尽可不用,应围绕、配合学生读书。四要处理好学生读书过程中各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等等。阅读能力是调节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心智技能的能力,自然更需要反复历练。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学生不在读书实践中练习,就根本不能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此外,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等。上述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学生自己读书。一篇课文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阅读,加上老师的指导,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指导学生自己读书,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树立了科学的理念,是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的。
作者简介:
白文婷(1969.10—),女,民族:汉族;籍贯:宁夏固原;学历:大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