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经验
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后,南京选择在江宁、秦淮两个区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开。具体做法是:制订接纳特殊孩子入学的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专门设立符合残疾孩子特点的资源教室,孩子在班级上课之外,可在资源教室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校配备资源教师;探索建立适合残疾孩子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就南京全市而言,残疾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大概是1:1,双方的人数各有2000人左右。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介绍,对这些特别的孩子,世界的主流做法是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孩子们在普通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同龄孩子交往,这称为“融合教育”。
案例解读
玲玲是一名自闭症患者。玲玲妈说:“她2岁时还不会说话,不与人交流,包括我和她爸爸,一查才知道是自闭症。自闭症属于广泛性的发育障碍,除了核心的社交障碍外,还常伴随着感统失调、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等,玲玲的身上就同时存在这些障碍,不过幸运的是她的障碍程度属于轻度,并且智力没有受损。”
玲玲到南京市小营小学报名面试那天,学校当时就发现了她的问题。校方就他的问题专门召开了讨论会,最终决定给他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但出人意料的是,入学第一天,学校突然停电,怕黑的玲玲情绪瞬间崩溃,紧抱着老师不停哭喊,就是不敢进教室。鉴于这种情况,校方与玲玲的父母经过协商,决定让她延迟一年入学。又经过一年的治疗,玲玲再次入学,学校领导特意为玲玲选择了一位极富爱心的班主任。刚开学,玲玲在班级里表现出胆小、畏缩等诸多自闭症儿童的特性。班主任老师为了让玲玲适应新环境,私下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把玲玲的表现随时告知她的父母,让父母帮忙一起解决。一开始上课时,玲玲的身体总也坐不正,老师会多次提醒她,但一提醒,她反而紧张得更坐不好。于是老师便和玲玲妈沟通,玲玲妈介绍了孩子的特点,老师重新调整了策略,就是当看到玲玲快坐不住时立即表扬她,玲玲接受表扬后,调整坐姿,很快问题就解决了。
为了让玲玲多与同学交流,班主任老师也找机会让玲玲帮班级里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收发作业本、做卫生委员、看纪律等。在这个过程中,玲玲与同学接触多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她变得越来越乐观和自信。玲玲妈说:“孩子自从进了学校,变化真得很大。”
2015年11月,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经教育诊断与评估认定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或休学康复后复学;普通幼儿园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并为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学龄前特殊儿童提供融合教育。
为了让更多普通学校可以接收学区内特殊儿童,吴晓茅介绍说,随班就读的孩子平时和普通孩子一起上课。下午放学后,由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化专业训练。这就需要普通学校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技能。为此,该市和南京特殊教育示范学院合作,进行特殊教育的相关培训。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取得随班就读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李泽慧说,随班就读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资源教师以及巡回指导教师等,教师专业化是新一轮实验的关键支撑。与之相适应,南京市教育局要求,从2018年起,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教师申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应取得随班就读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承担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教师,80%以上应取得随班就读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
本刊点评
由孤立的特殊学校教育,走向融合式的随班就读,是大趋势,也符合残疾儿童成长规律和自身利益。南京市政府从财政、人员、机制上出台配套制度,支持有意愿且具备就读能力的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残疾孩子接受普通教育从“机会保障”走向“质量保障”,真正让这一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
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后,南京选择在江宁、秦淮两个区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开。具体做法是:制订接纳特殊孩子入学的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专门设立符合残疾孩子特点的资源教室,孩子在班级上课之外,可在资源教室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校配备资源教师;探索建立适合残疾孩子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就南京全市而言,残疾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大概是1:1,双方的人数各有2000人左右。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介绍,对这些特别的孩子,世界的主流做法是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孩子们在普通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同龄孩子交往,这称为“融合教育”。
案例解读
玲玲是一名自闭症患者。玲玲妈说:“她2岁时还不会说话,不与人交流,包括我和她爸爸,一查才知道是自闭症。自闭症属于广泛性的发育障碍,除了核心的社交障碍外,还常伴随着感统失调、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等,玲玲的身上就同时存在这些障碍,不过幸运的是她的障碍程度属于轻度,并且智力没有受损。”
玲玲到南京市小营小学报名面试那天,学校当时就发现了她的问题。校方就他的问题专门召开了讨论会,最终决定给他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但出人意料的是,入学第一天,学校突然停电,怕黑的玲玲情绪瞬间崩溃,紧抱着老师不停哭喊,就是不敢进教室。鉴于这种情况,校方与玲玲的父母经过协商,决定让她延迟一年入学。又经过一年的治疗,玲玲再次入学,学校领导特意为玲玲选择了一位极富爱心的班主任。刚开学,玲玲在班级里表现出胆小、畏缩等诸多自闭症儿童的特性。班主任老师为了让玲玲适应新环境,私下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把玲玲的表现随时告知她的父母,让父母帮忙一起解决。一开始上课时,玲玲的身体总也坐不正,老师会多次提醒她,但一提醒,她反而紧张得更坐不好。于是老师便和玲玲妈沟通,玲玲妈介绍了孩子的特点,老师重新调整了策略,就是当看到玲玲快坐不住时立即表扬她,玲玲接受表扬后,调整坐姿,很快问题就解决了。
为了让玲玲多与同学交流,班主任老师也找机会让玲玲帮班级里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收发作业本、做卫生委员、看纪律等。在这个过程中,玲玲与同学接触多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她变得越来越乐观和自信。玲玲妈说:“孩子自从进了学校,变化真得很大。”
2015年11月,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经教育诊断与评估认定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或休学康复后复学;普通幼儿园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并为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学龄前特殊儿童提供融合教育。
为了让更多普通学校可以接收学区内特殊儿童,吴晓茅介绍说,随班就读的孩子平时和普通孩子一起上课。下午放学后,由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化专业训练。这就需要普通学校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技能。为此,该市和南京特殊教育示范学院合作,进行特殊教育的相关培训。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取得随班就读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李泽慧说,随班就读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资源教师以及巡回指导教师等,教师专业化是新一轮实验的关键支撑。与之相适应,南京市教育局要求,从2018年起,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教师申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应取得随班就读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承担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教师,80%以上应取得随班就读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
本刊点评
由孤立的特殊学校教育,走向融合式的随班就读,是大趋势,也符合残疾儿童成长规律和自身利益。南京市政府从财政、人员、机制上出台配套制度,支持有意愿且具备就读能力的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残疾孩子接受普通教育从“机会保障”走向“质量保障”,真正让这一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