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能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对教师来说,教学中恰当运用导入方法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本文通过对会计教学中导入法的讨论,说明了会计教学中怎样应用导入法及应用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导入法; 直观性; 逻辑思维;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13-00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教学的开始环节,如何把握好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许多教师争相讨论的问题。针对会计专业课的教学相对枯燥,常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怎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步。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这里作了一点思考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一、会计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1.直观导入法。
直观性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我国会计学科的教材一直忽视实践性操作,加上职高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直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型、图表、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思维,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如在讲授《基础会计》“账簿”时,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簿籍,学生能迅速理解账簿的概念、分类,并能通过比较,说出各种账簿之间的特点和作用,自然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教师在应用该方法时要注意: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设疑导入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渗透本课学习目标或研究主题。
例如讲《基础会计》“错帐更正”时,在上课之初,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在前面练习登记账簿时,假如出现登记错误,你会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更换一张新账页,另一种是用工具(如橡皮、小刀、胶带等)把错误的弄掉重写。这时就进一步提出:对于订本式账簿,账页是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不得随意抽换账页;若用同学们所说的工具进行更改,势必给人以弄虚作假的嫌疑,所以,大家所说的更改方法不适用。在学生满腹狐疑时,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在登记账簿过程中,大家应十分谨慎,万一出现错误,应及时查找原因,视错误的具体内容,按照规定的手续和更正错账的方法予以更正。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如何对错账进行更正。以此导入新课,通过设疑、激趣、解疑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旨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亲身经历导入法
这种方法,教师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提问或谈话,以勾起学生回忆,激发学生思维,自然地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述《基础会计》中的“原始凭证”时,可先问学生家在购买家用电器付款时,商家都会给开一张发票,请学生回忆一下发票是什么样的?这一话题一打开,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一例子来源于生活,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着导入如下:原始凭证包括哪些,格式如何,你会正确完整的填制一张原始凭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原始凭证。
4.启发导入法
启发探索,是指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很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一方法的实施,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财务管理“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提供某公司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发行期限等资料。然后教师提出若干思考题:1.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债券以怎样的价格发行?2.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债券以怎样的价格发行?3.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债券以怎样的价格发行?
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与分析,有条理地归纳出折价发行、平价发行和溢价发行,然后通过教师点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学生的学习应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较低层次的知识,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要以旧导新,在摸清学生原有知识的水平基础上,找准与新的知识联系,精心设计问题,精选课前练习题或课前的作业讲评等。
会计专业课程概念较多,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数字之间存在着科学的勾稽关系,因此,旧知识导入方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这样的导入,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感到新的问题并非突如其来,新知识不觉其新,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会计平衡等式时,通过复习会计要素,使学生理解各要素的含义并明白它们之间有何种关系,进而引出“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
5.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常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阐明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学习。
例如对财务会计课的“固定资产”的教学,教师可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章——固定资产。这一章的内容是各企业单位基本核算内容之一,它主要阐明了固定资产的含义、内容、管理制度与核算方法,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二、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精心设计导入,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在运用导入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入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1.1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1.2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不能蜻蜓点水,要深入下去,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1.3要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1.4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2.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所采用的资料和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联系紧密。
2.1导入设问应能做到紧密挂靠学科知识,一个问题一以贯之,伴随知识获得的全过程,然后,利用其他一些变式问题,促成知识的灵活迁移。因为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正是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和深化理解知识的意义的。为此,教师应切忌所提问题脱离学生学情,缺乏生活基础;或导入问题尽为引子,一旦完成引入使命,就扔在一旁,不予解决的情况。或所提问题之间关系松散、零碎。
2.2精巧的导入方法,照本宣科的教学思想是办不到的。教师应在教材知识系统性基础上,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具有对教材整合的能力,适当打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书本上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态与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形态逐步接近,做到导入设问,问题是纲,知识是目,纲举目张。
2.3运用以旧导入方法时,教师应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选择能为新知识学习起到铺垫作用的知识要点切入,或选择有利于分解难点的旧知识复习导入。切忌面面俱到,喋喋不休,重复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反而达不到自然过渡效果。
3.导入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讲究抑扬顿挫;再进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还要掌握对话艺术,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在对话中,鼓励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不管怎样,教师都要在内容与形式上细心设计,提炼启发性的语言,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应该朴实、确切、精炼,有画龙点睛之妙。
总之,一个导入至少需要完成下列四个任务中的一个: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导入新课的方法得当、内容新颖,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就能为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克·巴班司基[苏],张定章等译.教学过程最优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唐盛昌.直面数字化挑战中的中学教育改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6]J·R·安德著[美国].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
[7]朱智贤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6年
关键词:导入法; 直观性; 逻辑思维;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13-00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教学的开始环节,如何把握好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是许多教师争相讨论的问题。针对会计专业课的教学相对枯燥,常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怎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步。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这里作了一点思考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一、会计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1.直观导入法。
直观性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我国会计学科的教材一直忽视实践性操作,加上职高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直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型、图表、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思维,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如在讲授《基础会计》“账簿”时,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簿籍,学生能迅速理解账簿的概念、分类,并能通过比较,说出各种账簿之间的特点和作用,自然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教师在应用该方法时要注意: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设疑导入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渗透本课学习目标或研究主题。
例如讲《基础会计》“错帐更正”时,在上课之初,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在前面练习登记账簿时,假如出现登记错误,你会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更换一张新账页,另一种是用工具(如橡皮、小刀、胶带等)把错误的弄掉重写。这时就进一步提出:对于订本式账簿,账页是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不得随意抽换账页;若用同学们所说的工具进行更改,势必给人以弄虚作假的嫌疑,所以,大家所说的更改方法不适用。在学生满腹狐疑时,提出本节课的内容:在登记账簿过程中,大家应十分谨慎,万一出现错误,应及时查找原因,视错误的具体内容,按照规定的手续和更正错账的方法予以更正。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如何对错账进行更正。以此导入新课,通过设疑、激趣、解疑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旨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亲身经历导入法
这种方法,教师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提问或谈话,以勾起学生回忆,激发学生思维,自然地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述《基础会计》中的“原始凭证”时,可先问学生家在购买家用电器付款时,商家都会给开一张发票,请学生回忆一下发票是什么样的?这一话题一打开,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一例子来源于生活,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着导入如下:原始凭证包括哪些,格式如何,你会正确完整的填制一张原始凭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原始凭证。
4.启发导入法
启发探索,是指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很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一方法的实施,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财务管理“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提供某公司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发行期限等资料。然后教师提出若干思考题:1.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债券以怎样的价格发行?2.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债券以怎样的价格发行?3.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债券以怎样的价格发行?
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与分析,有条理地归纳出折价发行、平价发行和溢价发行,然后通过教师点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学生的学习应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较低层次的知识,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要以旧导新,在摸清学生原有知识的水平基础上,找准与新的知识联系,精心设计问题,精选课前练习题或课前的作业讲评等。
会计专业课程概念较多,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数字之间存在着科学的勾稽关系,因此,旧知识导入方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这样的导入,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感到新的问题并非突如其来,新知识不觉其新,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会计平衡等式时,通过复习会计要素,使学生理解各要素的含义并明白它们之间有何种关系,进而引出“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
5.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常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阐明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学习。
例如对财务会计课的“固定资产”的教学,教师可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章——固定资产。这一章的内容是各企业单位基本核算内容之一,它主要阐明了固定资产的含义、内容、管理制度与核算方法,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二、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精心设计导入,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在运用导入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入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1.1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1.2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不能蜻蜓点水,要深入下去,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1.3要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1.4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2.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所采用的资料和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联系紧密。
2.1导入设问应能做到紧密挂靠学科知识,一个问题一以贯之,伴随知识获得的全过程,然后,利用其他一些变式问题,促成知识的灵活迁移。因为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正是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和深化理解知识的意义的。为此,教师应切忌所提问题脱离学生学情,缺乏生活基础;或导入问题尽为引子,一旦完成引入使命,就扔在一旁,不予解决的情况。或所提问题之间关系松散、零碎。
2.2精巧的导入方法,照本宣科的教学思想是办不到的。教师应在教材知识系统性基础上,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具有对教材整合的能力,适当打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书本上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态与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形态逐步接近,做到导入设问,问题是纲,知识是目,纲举目张。
2.3运用以旧导入方法时,教师应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选择能为新知识学习起到铺垫作用的知识要点切入,或选择有利于分解难点的旧知识复习导入。切忌面面俱到,喋喋不休,重复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反而达不到自然过渡效果。
3.导入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讲究抑扬顿挫;再进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还要掌握对话艺术,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在对话中,鼓励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不管怎样,教师都要在内容与形式上细心设计,提炼启发性的语言,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应该朴实、确切、精炼,有画龙点睛之妙。
总之,一个导入至少需要完成下列四个任务中的一个: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导入新课的方法得当、内容新颖,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就能为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克·巴班司基[苏],张定章等译.教学过程最优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唐盛昌.直面数字化挑战中的中学教育改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6]J·R·安德著[美国].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
[7]朱智贤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6年